一名就讀小學4年級的10歲男童,每天喝1杯手搖飲料、喜歡吃炸物,且缺少運動又晚睡,日前因感冒就醫,醫師檢查發現體重竟50公斤,進一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處異常影像,確診為脂肪肝,經個人化健康管理,3個月後逐漸改善。
台灣地震頻繁,加上即將邁入颱風季,在家中備齊防災避難包相當重要。《優活健康網》特摘全民防衛組織黑熊學院所撰此文,分享「緊急避難包」的基本款與內容物,面對地震、颱風、戰爭所需的準備也有所不同,建議民眾根據自身需求調整避難背包與裝備,才能在災難來臨時做好準備。
不少人轉職,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機會,但適合的工作不止一種。走過無業和在家兼職等非傳統職涯之路,作者小向田路於《我只是放棄完美工作,年薪就提高了》一書中,分享成功轉職的技巧,若你也沒有專業技能、沒自信、又不想那麼努力,如何找到比現在待遇更好的工作?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冬季為感冒盛行之際,而12月過後逐漸進入流感的流行時期,群聚傳染力不容小覷,但仍有許多民眾分不清感冒與流感的差別,對於一般感冒也存有錯誤迷思,以下為常見的5大迷思:迷思1:感冒和流感要如何分辨?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表示,流感是指流感病毒所導致的急性病毒性感染,常會出現3大症狀:(1)發燒。(2)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3)全身痠痛、無力、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保護嗓音的重要性經常被忽略,但是其實嗓音對於溝通的功能性及達成效果,可說是關鍵性的增減分。嗓音的保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來和生活中的諸多小細節有關,說話習慣、環境溫度還有飲食習慣都囊括其中!講手機不自覺放大音量 損害嗓音健康手機讓聲音很快就疲累。因為聽不到回聲,少了反饋音,讓我們說話太大聲。講電話的聲音比較大,比較高,所以比較累人,因此在任何聲音表演之前,務必避...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近視、遠視、散光、老花與斜視等,都是國人常見的屈光問題,多數原因都與錯誤用眼習慣有關,尤其3C產品發明以來,各種屈光問題逐漸年輕化;而想要矯正視力,一定得要有良好的驗光,才能有適合的眼鏡好使用,能夠看得清楚、戴得舒適。 3C產品發展 屈光問題年輕化 眼科醫師王孟祺表示,眼睛好比照相機,角膜、水晶體如同鏡頭,而視網膜就是底片。隨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年約30歲的沈先生,工作常需搬重物,某日搬運時察覺手不自主抖動,後來手抖到字都無法寫,連腳也開始抖、走路遲緩不穩,開始出現頭暈、疲累等症狀。求診後發現沈先生的弟弟曾被診斷威爾森氏症,具有家族病史,檢查後沈先生確診為罕見的威爾森氏症,藥物治療後病情穩定,持續回診追蹤。威爾森氏症為隱性遺傳疾病 好發於40歲以下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威爾森氏症是少見的隱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2歲的吳先生工作是司機,休閒時喜歡使用平板或手機,有天要拿牙刷時右手中指無法握起來,勉強握起後就卡住。右手要拿東西時,常覺得拇指無力,手腕處越來越痠痛,原來是罹患輕微扳機指合併媽媽手。扳機指、媽媽手 都是肌腱發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蔡曜鍵說明,板機指的檢查方法,是在手掌及手指交處的筋結突出,按下去時痠痛異常。媽媽手則是拇指靠近手腕處輕按就非常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詹先生有吃檳榔的習慣,然而近1年多來吃東西或打哈欠,下顎都會不自主發出「喀」的怪聲,並伴隨惱人酸痛。後因疼痛加劇求診,才確定罹患「顳顎關節障礙」,經3次震波治療後,終於可以正常張口。常咀嚼、吃過硬食物 恐造成臉頰側關節發炎詹先生在本次求診前,曾接受「喬」下巴治療。但是治療後嘴巴還是無法正常張大,日常生活非常不便。後來顳顎關節處疼痛加劇,就連不張口也痛,才終於就醫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皮膚又乾又癢,讓不少人深受困擾,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統計,台灣有超過200萬人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中孩童與青少年更是大多數,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濕敷療法」源自於1970年代,透過濕敷減緩不適,現代醫學也以此借鏡,搭配上保濕產品或藥物,達到舒緩皮膚紅、腫、乾、癢的效果。體質與環境最易誘發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光照治療科主任邱足滿解釋,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一九五四年,奧克拉荷馬大學研究團隊,針對童軍團孩子團體關係進行社會實驗。為何要提起這件已超過半世紀前的事呢?是因自那次後再也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實驗,理由是實在太危險,況且結果十分清楚,沒必要再做一次。這項實驗二十二位被實驗者都是刻意挑選出來,條件都差不多的十一歲白人少年。都是新教徒家庭長大,無論IQ或學業成績都是水準之上,有戴眼鏡的也有身形較肥胖的孩子,但沒有問題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雖早期治癒率高,但死亡率漲幅卻是10大癌症冠軍。復發、轉移是乳癌術後主要的潛在威脅,主要根據病人的期別或病理表現,來評估與選擇後續治療。約7成早期乳癌病人屬復發低風險族群,部分病人卻曾接受術後放療,忍受無須承擔的副作用,仍有病人面臨過度或過少的治療。早期乳癌病患 3成在10年內復發國內乳癌病人中,6成以上是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成,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