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一位65歲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他認為回診太麻煩,改為在附近藥局買藥服用,半年後回診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飆到8%,腎功能嚴重惡化,尿蛋白也超標,已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第3期。醫師提醒,腎臟代償能力強,即使腎功能已流失,身體功能仍維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腎病變,成為容易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陰唇修整手術在台灣並不是一個討論度高的整形項目,女性對其在意程度卻不下於臉部整容。女性的小陰唇跟男性的陰莖包皮是相對應的構造,很多男性都知道,若有包皮過長或是包莖的問題,可以去做包皮環切術,這在台灣是很普遍的資訊,但換成女性有小陰唇過長的問題,相關訊息的接受度卻是偏低。 私密處外觀的五十道陰影 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蔡明峰解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媽媽在工作、家務之餘,還需要親餵母奶,而常常出現疲勞或睡眠不足的困擾,這時候媽媽的免疫調節功能也跟著降低,增加生病與感冒的機率。ㄧ名新手媽咪小瑄,坐月子正值寒冷冬天,不僅半夜孤單起床,又需掀衣擠奶,導致睡眠不足而受寒,但即便隔著口罩,也還是會擔心寶寶被傳染,在體力不濟的情況下,很容易就發生產後憂鬱!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提升母乳品質,同時兼顧媽媽自身體力的恢復呢?嬰兒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5歲的陳女士已停經3年,最近開始出現頻尿情形,晚上也常常睡不好。咳嗽、打噴嚏、大笑或運動時,尿液都會不自主漏出,讓她感到非常困擾。為此也開始減少自己最愛的逛街和旅遊行程,而變得很不快樂。陳女士的困擾,其實也是部分更年期婦女會經歷的健康問題。40歲以上女性 近2成發生尿失禁依據國民健康署顯示,40歲以上女性19.2%的人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其中79.2%...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超過6成工作者近一個月內有身體不適情形,其中近3成表示感到疲勞或精神不振。原因可能與高工時、過度工作壓力有關,但有多少員工會覺察自己正處於壓力狀態或憂鬱情緒中呢?根據多倫多成癮問題和精神衛生中心研究顯示,一半以上罹患憂鬱症的工作者自認不需要尋求專業協助!職場心理健康 減少生產力損失該加拿大研究結果發現,超過4成的人出現明顯憂鬱症狀,其中52...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風濕疾病患者需要以類固醇治療,但由於一般民眾對類固醇不瞭解,常未遵循醫囑用藥,導致病情反覆。然而類固醇是風濕病治療最基本的用藥,患者千萬不要自行減藥或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類固醇長期被誤解 但在風濕病治療不可或缺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表示,風濕症是一個病情反覆的慢性疾病,由於某種不明因素,患者的身體產生過量不正常的抗體。不正常抗體卻對患者自己的體內組織反作用,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父母歡喜迎接家中的新生命,但也必須知道寶寶基本照護的知識及技術,例如各階段寶寶的發展,發展是否符合年齡及其所代表的意義?有哪些寶寶檢測可以做?有哪些警訊需要父母注意?哪些飲食可以?哪些飲食則不行?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5/12星期(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兒科醫師陳淑惠主講「小寶貝常見的問題」,以及復健部技術長林立峰教導「親子嬰兒按摩」。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47歲男性正值壯年,卻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每週須洗腎3次。後來因呼吸喘掛急診,發現是心肌梗塞導致。詳細詢問後得知飲食習慣不吃正餐,經常攝取銅鑼燒、糕餅等甜食、愛喝含糖飲料,長期飲食不正常讓他的體重直直上升,突破10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高達33,屬於中度肥胖,三酸甘油酯也超標。「添加糖」攝取每日別超過50公克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張愛漂表示,「添加糖」的攝取不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全球認知障礙病例的分布,似乎跟其他西方疾病類似。也就是在較未開發的國家中,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例較低。最近一項研究比較十一個國家的飲食攝取和阿茲海默症的關係,結果發現攝取高脂肪、低五穀雜糧的國家,罹病機率較高。由此可以確定,飲食對於邁入老年期的思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是,到底要吃什麼才對我們有好處呢?維他命C、硒 幫助減少記憶力衰退以症狀較輕微的認知障礙來說...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多數與「自律神經」有關。現今正常體溫低於三十六度的「低體溫族群」越來越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女性。不過,這不表示年輕人與男性沒有低體溫的問題。因忙碌導致運動量不足,再加上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及壓力等,現代生活充斥著讓人陷入低體溫危機的負面因素。醫學證實人的體溫下降一度,免疫力就降低三成。身體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力也會隨之下降,不只變得容易感冒,還...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許多媽媽在工作、家務之餘,還需要親餵母奶,而常常出現疲勞或睡眠不足的困擾,這時候媽媽的免疫調節功能也跟著降低,增加生病與感冒的機率。ㄧ名新手媽咪小瑄,坐月子正值寒冷冬天,不僅半夜孤單起床,又需掀衣擠奶,導致睡眠不足而受寒,但即便隔著口罩,也還是會擔心寶寶被傳染,在體力不濟的情況下,很容易就發生產後憂鬱!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提升母乳品質,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