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足部循環比較差,且汗液中含有葡萄糖,若清潔未做好,容易孳生細菌造成感染,若加上感覺遲鈍或疏忽,沒有注意皮膚傷口,容易使傷口產生潰瘍、感染及壞疽,因此要特別注意足部照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糖尿病足潰瘍的成因與治療,糖尿病患每天都要檢查足部,如果發現破皮、龜裂、滲液、發紅、浮腫等狀況一定要立刻就醫。
日前一名中年婦女因蚊蟲叮咬,搔癢難耐,除了持續搔抓以外,還將大蒜搗成泥塗抹在叮咬處,進而引起極度疼痛與不適。就醫時患部已呈現紅腫發炎的狀態,且有局部性細菌感染潰瘍,險些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經傷口護理、藥物治療後才逐步好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蚊蟲叮咬的舒緩方法。
洗髮精的選擇對頭皮的健康非常重要,選擇適合自己頭皮類型的洗髮精,可以幫助改善頭皮問題,該如何挑選洗髮精呢?日本頭皮健康專家辻敦哉於《全齡逆轉白髮聖經》一書中,分享頭皮養護的方法,帶領讀者透過簡單可行的方法,延緩黑髮並改善白髮,還原最健康亮麗的髮色。以下為原書摘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不到30歲就雄性禿 賣保單被叫「阿北來了」 不到30歲就出現嚴重掉髮或禿頭,讓年輕型男自信心全失!28歲的陳先生從事保險業務,當完兵出社會後開始嚴重掉髮,擦了生髮水也不見效,去年甚至發現前額的髮際線幾乎快後退到頭頂上。剛開始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有次幫一群年輕客戶介紹保單時,竟被他們誤認是「 阿北來了」,讓他信心備受打擊,連帶影響工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7歲的吳先生先前被診斷出糖尿病,但沒有進一步治療,後來發病時極度不舒服、噁心嘔吐,同時患者意識開始出現一些變化,有呼吸急促的情況。患者送到急診時診斷出「敗血性休克」,送進加護病房予以進一步治療。先對患者投予廣效的抗生素治療,給予大量點滴後仍出現持續性低血壓,開始使用升壓藥來維持血壓,同時因為意識改變而給予氣管內插管來保護呼吸道。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後,患者被診斷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經常能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擠痘痘或粉刺的分享影片,民眾們直呼相當療癒,且擠越大顆的痘痘越舒壓。醫師提醒,其實有時候擠的並非是粉刺或痘痘,而是表皮囊腫(粉瘤),不建議將粉瘤當做粉刺般用手擠壓,因為皮下的囊壁若沒有去除,仍會復發,且恐有感染風險。粉瘤與青春痘外觀相仿 但擠出粉瘤仍會復發甚至感染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現支援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粉瘤是在皮膚上的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針灸醫學建構於經絡、穴位、氣血陰陽等理論,經過歷代醫家們的實踐與研究,臨症治療上有著簡便、效速的優點,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可針灸具有超過100種有效的適應症。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雷射治療迄今約50多年歷史,原理是以低能量雷射對準穴位或痛點照射。固定能量和頻率的雷射光照射,能促進細胞內粒線體合成,增加能量來源,啟動內分泌調節,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友發燒別輕忽,拖延時間恐合併其他病症,導致死亡率提升。80歲的陳媽媽3年前診斷出罹癌,在家發燒,孩子擔心打電話詢問醫院該如何處理,醫事人員當下立刻要求家屬帶媽媽到急診就診,孩子才知道原來媽媽的燒跟一般人不一樣,感謝那通詢問電話救了媽媽。癌友發燒不以為意 拖延恐敗血症奪命豐原醫院癌症個管師劉蓓君表示,4年來協助癌症病患進行衛教諮詢,鼓勵癌友對抗病魔辛苦路程,卻常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林小姐近來工作量多、壓力較大,且出現背痛、胸悶症狀而就醫。雖然她在青少年時期就檢查出脊椎側彎,但因疼痛程度不到難忍,所以未就醫。經過X光檢查及醫師診斷,脊椎向右側彎竟已達20度。經過2個多月的物理治療,根據脊椎彎曲的角度訂定個人治療計劃,包括,熱敷、電療及腰椎牽引等,病況逐漸好轉。脊椎側彎若壓迫影響呼吸 需就醫接受治療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治療師陳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個病人的孩子才六、七歲,患有很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孩子不能碰花生、海鮮、奶製品、加工品,連一般的豆類、肉類也很容易引起過敏。除了食物以外,他也不能碰觸任何的人造纖維,常常抓癢,全身幾乎沒有一片肌膚是完整的,看遍中、西醫都沒有辦法解決。後來,孩子的媽媽不讓他吃糖、精緻食品,全部改吃有機食品,情況才漸漸得到改善。只是,這位年輕媽媽及爸爸都是美食主義者,糖類、精緻食品是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到禮拜一就不想去上班……」,週末的「睡到飽」就是一直睡不飽的原因之一。現在起,努力讓週末也跟平日一樣的時間起床吧!應該有部分的人會在周末假日拼命睡,利用「睡到飽」來彌補平日「睡不飽」的生活作息吧!但你知道嗎?這種方法,反而會累積身體的疲勞!儘管睡到飽 睡眠無法預先儲存因為睡得好,隔日整天就能感覺到不太需要補眠也能活動一整天!所以很容易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脂控制的成效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息息相關,將高危險群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LDL-C)控制在70mg/dL以下是國際血脂治療趨勢。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2017年公佈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健保署亦修訂降血脂藥物給付規定,可持續給付降血脂藥物給高危險群病人,使其LDL-C值控制在70g/dL以下,並於今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