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刺耳的話,背後可能藏著焦慮?北教大教授列「1招」正確應對

聽起來刺耳的話,背後可能藏著焦慮?北教大教授列「1招」正確應對

2025/10/20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那些讓人聽起來刺耳的話,其實背後可能藏著其他出發點?也許那是因為關心,因為愛,因為在乎。但對於聽的人來說,這樣的語氣卻可能讓人不太舒服。《優活健康網》特別摘錄北教大副教授郭葉珍的分享指出,刺耳的話背後可能是對方的焦慮、渴望或失落在說話,與其急著反應,不如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也給對方多一點理解的空間。

被質問「怎麼沒找對象」

跟媽媽去菜市場。回程時,碰到一位幾十年沒見的老鄰居。她一見到我,開口第一句就是:「郭葉珍!妳媽說妳唸完博士就會找對象,你到現在都還沒兌現妳的承諾!」她的神情嚴肅,像在質問,我甚至覺得自己被罵了。

腦海裡立刻閃過兩個念頭:

  • 第1,「關妳什麼事?」
  • 第2,「妳亂講,我媽才不會這樣說。」

我之所以篤定我媽才不會這樣說,是因為我跟媽媽聊過這類話題。媽媽總是下一個結論說:「談戀愛就好,不要結婚。」雖然知道這個道理,我的情緒還是被挑起。我先深呼吸,評估有沒有必要展開溝通,畢竟腦力和時間都很珍貴,溝通就像重工業耗水一樣,會消耗大量的心神與精力。

延伸閱讀:
好好說話很難嗎?研究揭「認同威脅」不利於溝通:8成人會不歡而散

被冒犯時先安撫自己

我快速從3個角度想:

  • 不談對「我」有什麼損失嗎?800年才見一次,不談也不會有損失或後果。
  • 回答「她」對她有什麼好處嗎?看起來更像是她想要勝過我媽,不是真的想溝通。
  • 從「環境」來看,現在溝通是個好主意嗎?大太陽底下談這個,實在不是個好主意。

結論是——這筆帳我就不去跟她算了。畢竟我心知肚明,我其實也沒安什麼好心,根本不是要算溝通,而是要講贏她而已。於是我就說:「哎呀,你都沒介紹啊,哈哈哈。」就這樣,用打哈哈結束了這場偶遇。可是回家後,我還是覺得被冒犯不爽呀!

雖然理性上知道,這種事不用太在意;只是氣都上來了,腎上腺素飆高,需要一點時間散去。
於是我沒有讓自己像洗衣機裡的髒衣服,越洗越髒那樣的越想越氣,而是:

  • 陪伴著生氣的自己一會兒。
  • 不去加油添火。
  • 感覺自己安定些之後,轉去做別的事。
  • 讓情緒慢慢退去。

延伸閱讀:
你是職場的「背鍋俠」嗎?心理師3招理清責任邊界:先學會說「不」

刺耳的話背後隱藏焦慮

過了好一陣子,有一天回娘家,看到媽媽在講電話。她說了很久,只聽見她對電話那頭說:「我女兒回來了,我要掛電話了。」 最後叮嚀了電話那一端一句:「可以的話,就調整自己,讓自己不會那麼無助。

媽媽掛掉電話,我好奇的問對方是誰。媽媽說,就是那位質問我沒有兌現唸完博士就會找對象承諾的老鄰居。她老公過世好多年了,她所有的幸福就在她老公走的那天結束了,她打來是想問媽媽會不會想念我爸。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她當天的嚴厲,不是在質問我,也不是為了勝過我媽。她會這麼嚴厲的用那樣的口氣說話,是因為在她的生命中,「世上只有老公好,有老公的女人像個寶」,而她認為我得快點找老公的原因是:她想她老公了。

原本我還有點氣這個人管這麼多,知道之後就不氣了。現在回想起來,如果那天我硬是在大太陽下要跟她講清楚「我哪有承諾」、「我媽才不會那樣講」或是「我現在很好,不用你管」,大概是沒辦法理解到她那些話,是在哀悼自己的失落。

於是我給自己的結論是:有時候聽到刺耳的話,背後有可能是對方的焦慮、渴望或失落在說話,投射到你的身上了。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不需要現在!馬上!

讓人與事慢慢顯露真相。經常隨著時間,事情會慢慢的揭開,顯露出原貌。一些表面上的的紛爭,也會隨著真相的浮現,而不需要存在了。

(本文獲郭葉珍授權轉載,原文為:此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