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腫塊、吞嚥困難⋯4警訊恐是甲狀腺癌!醫警告:好發「中年女性」
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景淵表示,根據「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甲狀腺癌是台灣第8大癌症,在女性癌症狀排名第4位。雖然甲狀腺癌在所有癌症中是相對溫和的癌症,通常術後即可有效移除腫瘤,長期存活率高,被認為是「預後最佳」的癌症之一,但仍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復發風險。
延伸閱讀:
壓力大逼出「甲狀腺結節」恐癌變!中醫:肝火鬱結誘發「4症狀」
甲狀腺癌好發35~55歲女性
甲狀腺癌是什麼疾病?王景淵說明,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主要作用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掌管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生理功能。健康的成人中,藉由超音波檢查,50%以上存在無症狀的甲狀腺結節,其中約為5~10%屬於惡性,即為甲狀腺癌。
王景淵提醒,甲狀腺癌的常見好發年齡為35~55歲,與荷爾蒙變化、輻射曝露、家族遺傳及肥胖等因素有關。根據統計,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比男性高出2.9倍,若未及時治療,病情可能在5個月內迅速惡化。
頸部腫塊、聲音啞恐甲狀腺癌警訊
王景淵指出,甲狀腺癌可依病變來源或組織形態,分為分化癌及未分化癌,其中大部分屬於源自上皮細胞分化的乳突癌及濾泡癌。甲狀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若出現以下徵兆,就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
- 脖子觸摸到有腫塊
- 不明原因的聲音沙啞
- 吞嚥困難或有異物感
- 呼吸困難
甲狀腺癌如何治療?王景淵說明,甲狀腺癌目前仍以手術切除為首要方式,必要時會加上放射性碘-131治療,幫助清除殘留癌細胞,並搭配甲狀腺素以降低復發風險。但若病患出現復發或轉移,且對放射碘治療無效或已不適用時,標靶藥物便成為後續治療的主要選擇。
晚期患者二線標靶藥物納健保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級主治醫師蔡慧珍表示,臨床上有5~15%患者對放射碘治療無效,平均生存期僅剩約3~5年;部分晚期患者對1線標靶藥物療效不佳,或產生較嚴重的副作用,如蛋白尿、手足皮膚脫皮、腹瀉、疲勞、掉髮等症狀。
蔡慧珍說明,目前有多種健保給付或自費的標靶藥物,2025年二線標靶藥物更已納入健保給付,在一線標靶藥物無效時接力提供治療選擇,雖然可能有高血壓、手足皮膚反應以及腹瀉等副作用,但可透過妥善的臨床照護與劑量調整,使大多數患者緩解不適,提升治療的依從性,有效控制腫瘤、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蔡慧珍強調,若出現頸部腫塊或聲音沙啞等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早期治療效果佳;對於晚期甲狀腺癌患者,標靶藥物的接力治療也帶來新契機,隨著健保納入接續治療,患者可安心接受療程,讓疾病獲得控制,也為病友與家庭帶來希望與支持。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