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卡卡、吃飯超折磨⋯醫:當心銀髮族「老年性吞嚥障礙」7大警訊
2025/9/24
發現長輩出現食慾不佳、吃得比以前少的情況?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信德表示,當心這可能不是單純的老化或胃口不好,或許與老年性吞嚥障礙(presbyphagia)有關。
延伸閱讀:
家中長輩食慾不好越吃越少?營養師建議「這些東西」淋飯胃口大開
老年性吞嚥障礙7大警訊
林信德說明,老年性吞嚥障礙並非疾病,而是隨年齡增長,吞嚥功能會自然發生一些生理改變,例如吞嚥反射變慢、舌頭與喉部上提幅度下降、咽腔容積變大,導致食物易殘留或需要多次吞嚥才能清乾淨等,都會導致吞嚥的安全邊際(functionalreserve)變窄。
若忽略進食細節,又有感染、藥物副作用、牙口變差或營養不足等,易出現嗆咳、食物殘留,甚至吸入性肺炎等風險。林信德提醒民眾,應認識吞嚥障礙7大警訊,如出現建議盡快就醫評估:
- 說話聲音變「濁」:進食後說話聲音質地變得低啞,像含著水的聲音。
- 用餐時間拉長:一頓飯常超過30~40分鐘,或須頻繁配水才吞得下。
- 體重突然掉、變瘦:進食量減少所致。
- 肺炎反覆報到:常咳嗽或反覆胸部感染。
- 吞藥變成挑戰:藥錠易卡住喉嚨需磨碎。
- 挑食成習慣:避吃乾、硬、粒狀食物,只吃極碎或泡軟的食物。
- 吞嚥費力又停頓:需連續多次吞嚥才勉強嚥下,過程停頓或表情用力。
延伸閱讀:
長輩吃飯沒胃口?恐患老年厭食症!專家教「看吃播10分鐘」提升食慾
居家照護3招預防營養不良
在居家照護方面,家人可先利用簡單的「EAT-10吞嚥困難評估表」來檢測,若分數達3分以上,就要尋求醫師幫助。林信德指出,日常照護則包含3大方向,避免「愈吃不下就愈虛弱」的惡性循環:
- 保持口腔清潔
- 依建議調整飲食軟硬度與用餐姿勢
- 注意用藥副作用並補充足夠營養
林信德說,若到醫院檢查,醫師會進行病史詢問、吞嚥功能檢測,必要時還會透過動態攝影吞嚥檢查,精準分析患者的吞嚥問題。之後,會依檢查結果搭配語言治療師、營養師與牙科等跨專業團隊,提供吞嚥復健訓練與飲食建議,幫助長輩恢復安全進食。
林信德強調,老年性吞嚥障礙雖然不是疾病,但絕對不能輕忽。家人若能及早注意吞嚥的異常情況,並搭配正確的復健與日常照護,不僅能預防肺炎和營養不良,更能讓長輩吃得安心、健康又快樂。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