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警鐘!熱蘭遮失智症協會20週年北上分享迎戰經驗 每3秒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白明奇醫師籲「文化平權」守護黃金歲月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統計指出,目前全球約有 5,500 萬名失智症患者,且平均每 3 秒鐘就新增 1 名患者,失智人口逐年攀升,不僅考驗醫療體系,更威脅國家人力資產的延續。隨著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比例快速增加,象徵黃金世代的勞動力正逐步流失。台灣65歲以上失智人口已達35萬人,佔同齡人口近8%,且未來十幾年內將突破68萬,盛行率將近10%。國、內外人口結構變化,使得失智症問題日益嚴峻,黃金世代勞動及生活力逐年流失,難得的「黃金流動率」也面臨瓦解危機。專家呼籲,當高齡與失智浪潮翻湧,以「文化平權」實踐防治和照護,讓所有群體都能獲得文化參與與支持,不僅是健康權,更是認知活力持續的重要力量。提升國民失智素養,打造友善、均衡的藝術與社區參與環境,有助於接住每一位長者的「黃金歲月」。專家提醒,除了醫療介入,文化平權在失智症防治上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唯有透過教育、社會支持與正確認知,才能讓患者與家庭獲得尊嚴與公平的照護。
當失智症悄悄上門,偷走的絕不僅僅是記憶。協會曾有照護者分享親身經歷,罹患阿茲海默症後,他的父母對親人的呼喚、家庭活動、過去的喜好都逐漸冷淡,不再表露情緒。「過往嚴謹的父親與家人不再有衝突,卻也沒有擁抱、沒有笑聲,有如隔著一道厚厚的透明牆。」這種來自家屬的無力與遺憾,是許多失智症照護家庭的共同心聲。
這狀況阿茲海默症患者中屬於「常見非認知症狀」,約48%早期就會出現明顯的情感淡漠,切斷了情感的流動、親情的連結。失智症患者被偷走的不僅是人生悲傷的片段記憶,而是抹殺了患者與家人過往與未來的人生美好。然而,正因有大台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的努力,更多病友與家屬走進多元藝術、社區宣導、音樂會與交流活動中,在一次次互動中重建「活著」的情感經驗。藉由協會協助參與音樂劇演出,雖然時常不記得歌詞,但在表演現場,卻能露出久違的笑容,與孫子眼神交會,說出「我還在這裡」。講座當場亦有一位病友現身說法,表示受到鼓勵參與協會活動後,除了增加對自身疾病的瞭解,更有感多元策略下延緩病程惡化的成效,現場家屬感動表示,「這些互動不僅是恢復記憶,更是重新打開情感的門,讓我們還能一起牽手走下去。」
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今年適逢20週年,回首過往,成就與堅持令人動容。白明奇醫師回憶,如同南太平洋的島民遠涉重洋,每一次跨島探險都要靠心中設定的「虛擬小島」作為信念,才能持續前行。「從零起步到今天,我們像孤島間不斷連線的渡船,慢慢化虛為實。」協會創立至今,從沒有任何經費,到舉辦數十場音樂會,影響上萬民眾,推動「三動兩高」預防原則,辦理失智症月健走、市民講座、照護師認證課程,還深入宮廟與當地社團攜手舉辦活動。協會的Triple 10計畫,更攜手許多滿了熱忱的專業醫師,深入台南每一個行政區,為失智症正確衛教宣導、為文化平權與素養而努力。不僅如此,協會更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將台灣在地經驗與國外專家彼此啟發。白明奇醫師表示「下個20年,我們還要繼續把想像中的安全小島變成陸地,連結台灣每個需要幫助的家庭。」
科學與醫療的進步,正帶來失智症篩檢與治療的新里程碑。近年,生物標記與血液檢測能夠大幅提升早期診斷準確率,單株抗體和新型藥物帶來減緩病程的曙光,許多大型醫學中心正積極布局,成大醫院白明奇醫師更同為率先在台施打第一劑失智症新治療。他在本次活動呼籲:「失智症偷走的不只是個人記憶,而是整個家庭的人生。」他強調,政府、產業、學術與社會都應正視並投入失智症防治。防治之道不只是醫藥治療,應從「腦力要動、身體要動、休閒要動」及「高度學習、高抗氧化」的「三動兩高」原則做起,由生活型態、飲食、運動、社區參與等多方面著手,降低發生率、延緩退化,也守住家中每個人的黃金歲月與難得的人力資源。
社會不應讓任何一位患者與照護者孤獨遠颺。走過20年,熱蘭遮失智症協會與白明奇醫師用愛、專業與堅持,牽引失智家庭走過無數風浪,把一座座希望的虛島,真正成為守候每一個黃金世代的堅實陸地,也盼持續成為連結產官學界的力量,攜手破除失智症迷思、建立知識平權的社會,落實失智症預防與早篩早治,幫助台灣延續黃金人才、邁向下一段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