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篩檢有「1基因」風險恐高15倍!醫籲「健腦5招」防大腦老化

失智症篩檢有「1基因」風險恐高15倍!醫籲「健腦5招」防大腦老化

2025/7/1
台灣兩款失智症新藥開打,可延緩病程發展,讓大眾更加關注失智症治療趨勢,但除了失智症治療,更重要的是早期篩檢及基因檢測,越早治療延緩效果越好。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提醒,雖然多數人認為失智是無法預防的老化結果,但部分失智症風險,可透過基因檢測及生活調整介入,有機會提前發現風險及早因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已有超過5,500萬人罹患失智症,到了2050年恐怕會飆破1億4千萬人。台灣也不例外,2024年衛福部統計指出,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00人就有8人可能已失智。

延伸閱讀:
提升腦力吃什麼?營養師公開4大類「補腦食物」預防腦霧、健忘困擾

1基因阿茲海默症風險高15倍

顏佐樺表示,失智症是許多長者老化後會發生的疾病,目前病程只能延緩無法逆轉,但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基因檢測可以提早發現一部分的失智症風險,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指標,就是與最多失智類型的阿茲海默症有高度關聯的ApoE基因。

顏佐樺說明,ApoE基因是目前已知與阿茲海默症關聯最強的指標。若帶有ε4型基因,失智風險可能比一般同齡人高出3~15倍。原因在於ApoE ε4會讓膽固醇代謝變差、血管彈性降低,進而導致大腦慢性發炎與血流不足,這些都是加速認知退化的重要因子。

顏佐樺指出,目前已有檢測技術,可將失智症風險分為低風險(未帶ε4)、中風險(帶有一個ε4)、高風險(兩個ε4)等3個層級,若有家族史或擔心未來大腦健康,可考慮進行ApoE檢測作為預防起點,提前進行腦部保健。

延伸閱讀:
失智症末期能活多久?教你看「觀察量表9症狀」預測

5方法保養大腦預防失智症

「就算檢測出高風險,不代表就一定會發生失智症,仍可透過調整生活方式有效干預。」顏佐樺建議,可從運動、飲食等5方面著手,就曾有患者因營養不良導致記憶力變差,調整飲食後症狀明顯改善。

  • 採用麥得飲食
  • 多做快走等有氧運動
  • 睡好覺
  • 維持社交活動及大腦刺激
  • 補充Omega-3、B12與維生素D等腦部營養。

顏佐樺補充,若能在大腦還清楚時提早發現風險,透過ApoE檢測或進一步進行全基因定序、腦齡MRI評估,並非帶有基因就一定會發生失智症,但提早預防就有機會與醫師討論個人化策略來延緩大腦退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