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三陰性乳癌,先手術還先化療?醫揭「這樣治療」降復發轉移風險

罹患三陰性乳癌,先手術還先化療?醫揭「這樣治療」降復發轉移風險

2025/8/20
37歲的吳女士因觸摸到左乳房腫塊前往乳房外科就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左乳房外上方有1個不規則腫瘤,經粗針切片後,確診為三陰性乳癌。所幸,電腦斷層及正子攝影顯示未見淋巴或遠端轉移,醫師先為病患安排6次新式輔助化學治療,待腫瘤明顯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

術後病理檢驗結果顯示,病患的腫瘤細胞已完全消失,且無淋巴轉移,達到病理完全反應(意指治療後檢查中未發現任何癌細胞或腫瘤組織),整體治療相當成功,目前病人持續接受門診追蹤。

延伸閱讀:
乳癌可以喝豆漿、牛奶、滴雞精嗎?妳不知道的10個乳癌必知飲食原則

三陰性乳癌5大特點

大千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以涵表示,三陰性乳癌是一種惡性度高的乳房腫瘤,約占所有乳癌的8~15%。此類癌症的雌激素受體(ER)、黃體素受體(PR)及第2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皆呈陰性反應,因此無法透過荷爾蒙治療或HER2標靶治療控制,現階段主要以化學治療為核心治療方式。

陳以涵說明,三陰性乳癌的特點包括:

  • 發病年齡較輕,多數患者小於40歲。
  • 抑癌基因BRCA1、BRCA2突變機率較高,約占25%(一般乳癌患者僅約2%)。
  • 細胞分化惡性度高,腫瘤生長較具侵略性。
  • 容易發生淋巴結轉移。
  • 復發與遠端轉移的風險相對較高。

延伸閱讀:
乳癌病人不能吃哪些水果?6大地雷食物少吃!乳癌飲食禁忌一文看懂

先化療再手術預後較佳

陳以涵提到,目前已有許多臨床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患者若在手術前接受先期性化學治療(新輔助化療),療效往往優於其他乳癌類型,尤其更容易達到病理完全反應。先期性化學治療的作法,是將原本安排在手術後的輔助化療,提前至術前進行,並在治療過程中觀察腫瘤大小的變化,藉此評估腫瘤對藥物的反應情況。

「若病患在先期性化療後,能達到病理完全反應,整體預後通常較佳;反之,若仍殘留癌細胞,則復發與轉移的風險較高,建議再追加化學治療或搭配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陳以涵說。

降低三陰性乳癌復發、轉移風險

陳以涵提醒,先期性化學治療可協助醫師掌握病患的治療反應,不僅提升乳房保留的機會,也有助於降低復發與轉移風險,進一步提高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治癒率與存活率。不過需特別留意的是,接受此療法的患者因免疫力下降,術後較容易出現傷口感染或癒合不良的情況。

陳以涵進一步解釋,一般乳癌多在腫瘤切除手術後才進行輔助性化療,無法立即觀察藥物效果,通常需經過2~3年的追蹤,才能判斷是否出現復發或轉移,進而評估治療成效。對於容易復發及轉移的三陰性乳癌,若能透過先期性化療,了解藥物治療對癌細胞的效果,就能提高治癒率及存活率,進而恢復健康的人生。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