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患者進食困難,該不該放置鼻胃管?醫建議:先評估「這4件事」

失智症患者進食困難,該不該放置鼻胃管?醫建議:先評估「這4件事」

2025/8/14(2025/8/14 14:37更新)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失智症已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議題。許多失智患者在病程中會出現吞嚥困難,導致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當家屬面對是否要插鼻胃管的抉擇時,常會感到猶豫不安。這時透過「醫病共享決策」由醫療團隊和家屬一起討論病情、治療方式和可能後果,有助於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最好決定。

失智症進食困難陷兩難

失智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隨著病情惡化,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食慾降低、拒絕進食等問題,這些困擾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也讓家屬陷入兩難。

傳統上,醫療團隊會建議放置鼻胃管或胃造口餵食,但這類侵入性措施不一定適合患者。研究指出,對於晚期失智症患者來說,鼻胃管餵食並未能延長壽命或改善生活品質,反而增加不適感及併發症風險。因此,醫療決策不應僅考量生理需求,更應尊重患者的生活品質與意願。

延伸閱讀:
失智症新藥誰能用?「樂意保、欣智樂」差在哪?使用條件、費用一次看

SDM確保失智症患者權益

當照護者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做才是對患者最好的決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齡心智科主任朱智邦說明,「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由醫療團隊、患者與家屬共同來討論,可以確保患者的權益,並減少家屬在做出困難決定時的壓力。

當失智症患者出現進食問題時,醫療團隊應提供完整資訊,包括各種治療選擇的利弊分析,如鼻胃管餵食、手工餵食、舒適性照護等,並尊重患者的預立醫療指示或家屬意見。

延伸閱讀:
失智症治療大突破!20年來首款「阿茲海默新藥」可除腦部類澱粉沉積

SDM在失智症進食的應用

朱智邦指出,當失智症患者出現進食困難時,家屬常面臨是否使用鼻胃管的抉擇。這時,醫病共享決策能幫助醫療團隊與家屬共同討論,做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選擇。

SDM可幫助家屬與醫療團隊討論以下問題:

  • 患者的意願與生活品質:患者是否曾經表達過對於生命末期的治療偏好?是否曾經拒絕侵入性治療?
  • 各種治療選項的利弊:醫療團隊應詳細解釋鼻胃管、胃造口、手工餵食等方式的優缺點,並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給予建議。
  • 倫理與家庭價值觀:家庭成員對於病患照護的期望為何?是否能接受自然進食方式,或希望延長生命?
  • 醫療團隊的建議:基於臨床經驗與最新醫學證據,醫療團隊可協助家屬理解不同治療方式的可能結果,並提供支持性決策建議。

朱智邦呼籲,為避免未來面臨醫療抉擇時難以決擇、家屬意見不一致,醫療專家建議民眾及早進行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可以提前規劃自己的醫療照護方式,並讓家屬需要做決定時,能夠根據患者的意願行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