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如何減輕身心負擔?70歲獨居女醫生:進行「精神上的整理」

人生下半場如何減輕身心負擔?70歲獨居女醫生:進行「精神上的整理」

2025/4/21
當人生慢慢走向下半場,該如何思考人生,才能讓心態變得更輕鬆?長者即使在健康充滿活力的時候,也該適時思考人生想要怎樣的終點。《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70多歲的日本醫學博士兼營養師本多京子如今獨自生活,她以自身的經驗,分享了如何過上無怨無悔的人生。

60多歲時縮小居住空間

在60多歲時,她實踐「居住空間縮小計畫」,將房屋規模縮小至原來的三分之一,使生活更加簡單。正是在這段時間,她開始意識到人生的「結尾方式」。如今進入70歲,她思考著未來:「如果能捨棄對自己而言不必要的事物,讓自己變得輕盈,或許能更輕鬆自在地度過每一天。」

當人生走向終點時,如何在不給家人或身邊的人帶來負擔的情況下,盡量減輕自身的「重量」,成為她的課題。她處理掉許多衣物、餐具等物品,而到了70歲之後,她認為更重要的是進行「精神上的整理」,例如放下對過去的執著,或不再固守某一種做事方式。

延伸閱讀:
中年過後必學的「長壽飲食法」!莊靜芬教「4種吃法」每餐吃●●分飽

從照顧病夫經驗中學到的事

思考臨終醫療也是這個過程的一環。她的丈夫罹患帕金森氏症,住院期間,醫師曾提議進行胃造口手術,但她反對,因為她認為如果換作是自己,無法從口中進食會感到很痛苦;然而女兒卻贊成動手術,覺得既然有可行的醫療手段,就應該採取行動。

相比自己,女兒還有很長的人生要走。本多不希望女兒因「當時媽媽反對」而感到後悔,因此選擇尊重女兒的決定,她的丈夫也同意,認為女兒的決定一定會帶來最好的結果;此外,丈夫還希望在臨終前與女兒多見幾次面。

延伸閱讀:
腸胃不舒服、想吐能吃什麼?醫建議「6大清流質」它最好先喝可緩吐

釐清自己的臨終醫療決定

透過照顧丈夫的經歷,她重新整理對臨終醫療的想法,並簽署「不接受任何延命治療」的意向書。此外,她還記錄了一些個人願望,例如希望醫療團隊盡最大努力提供緩和療護以減輕痛苦、若陷入植物人狀態,希望移除維持生命的設備等。

對本多而言「進食就是生命」。如果有一天她無法自然進食,那麼隨著時間靜靜地衰老、離世,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時刻保持對人生終點的意識

重大決定不應該等到生病後才考慮,而是應該在健康的時候就先思考並做好準備,上述的決定是本多深思熟慮後做出的,女兒也表示同意。

回顧這幾年,大地震、新冠疫情等接連發生的事件,都是我們未曾想像過的未來變數。當疾病、死亡或災害來臨時將如何應對?這是對她70多年人生經驗的真正考驗。本多認為,為了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時刻保持對「人生終點」的意識,不僅對自己很重要,對每位高齡者而言也是如此。

(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為:70歲獨居女醫生「隨時保持思考人生的終點」:一旦無法進食就要靜靜離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元氣網提供最即時的健康醫療新知、專業醫療解析以及多元豐富的健康內容,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