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

冬天乾癬易復發 生物製劑帶來契機

冬天乾癬易復發 生物製劑帶來契機#皮膚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冬是乾癬患者容易復發及變嚴重的季節,部分患者不僅要煩惱外顯皮膚症狀,關節炎、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共病也可能同時來襲。醫師表示,乾癬不僅僅是單純皮膚發炎的疾病,慢性的發炎亦可能影響許多器官及系統,因此妥善疾病控制對患者來說十分重要,且乾癬的照護應「內外」兼顧,不只要治療皮膚症狀,也要兼顧預防共病風險。乾癬嚴重致關節惡化及三高 生物製劑控制病情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乾癬特別門診廖澤源主治醫師表示,近來天氣逐漸轉涼、變冷,皮膚科門診開始暴增病情惡化的案例:有些患者有嚴重的全身性紅皮症,就診時已經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隻紅通通、被煮熟的蝦子一樣;有些患者則發現自己的關節會紅腫疼痛,甚至痛到無法自理日常生活;另外經過篩檢發現同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亦不在少數。廖澤源醫師提及,當患病時間越久,患者越容易有放棄的念頭,其原因多半與過去的治療效果不佳有關,使患者不斷飽受身心之苦,更因外觀症狀而不敢外出,信心也大受打擊。不過,廖澤源醫師強調,除了已知的傳統治療,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也不斷推陳出新,如兩週施打一次的劑型,使用上不僅較方便、也注重安全性,可作為治療的選擇之一。病情如為中重度乾癬,且對於傳統療法成效不理想的患者,使用生物製劑對於其病情較能控制得宜。乾癬生物製劑納健保給付 延長至2年廖澤源醫師表示,自從今年(民國104年)衛生福利部健保署於四月一日公告,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期限從原本的6個月延長為2年,對病人來說不僅減輕經濟負擔,也能藉此長久控制疾病。「每當看到病人從體無完膚的皮膚狀態逐漸康復,並同時能穩定地控制共病,對於醫師來說是很欣慰且很有成就感的。」也有越來越多的病人因為乾癬的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而開始積極治療,並且願意站出來鼓勵其他乾癬患者:只要有希望就不要放棄治療。廖澤源醫師也補充道:「雖然健保給付生物製劑有其規定條件,不過若乾癬患者有投保私人醫療保險可給付生物製劑,便可跳脫需事先向健保申請的範疇,能更早治療控制病情。」

大方擁抱乾癬病友!好友相揪來健走

大方擁抱乾癬病友!好友相揪來健走#皮膚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癬患者常因皮膚外觀紅腫、甚至脫屑,而長期遭受社會大眾歧視與誤解,事實上,醫師解釋,乾癬不具感染力也不會傳染,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台灣至少有11萬名乾癬病友,其中尚不包括許多並未就醫或未確診的人數,實需社會大眾共同來關心。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楊志勛醫師表示,乾癬除了一般已知的皮膚症狀外,也須注意乾癬性關節炎及心血管等共病發生,尤其是乾癬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的,嚴重可能會侵犯身體單處或多處關節,造成關節損傷,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因此,及早治療能保存尚未破壞的關節功能,且避免損壞再度惡化。因應「世界乾癬日」的到來,為提升乾癬的疾病衛教意識,並協助病友度過各項難關,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及台灣乾癬協會將於下月初舉辦「健走活動」,邀請一般民眾攜家帶眷或與三五好友相約前來共襄盛舉,同時也鼓勵病友參與活動並勇敢走入人群,人生才不會「卡關」。活動當天協會將跨界與金牌詞曲製作人攜手合作,首次發表為乾癬病友量身打造的歌曲。詞曲中傳遞病友們的心聲,透過歌聲的傳達,期望獲得社會大眾更多的支持、關心及同理心。另主辦單位不僅提供神秘小禮給每位參與者,民眾還能「邊走邊玩」,參加闖關活動,完成任務的民眾還有機會摸彩抽大獎。期望透過此次健走活動,能喚起民眾對於乾癬疾病的了解,並對患者展開正面、友愛的關懷,讓乾癬患者不再怕怕,勇於張開雙臂,迎向人群。11/1(日)乾癬健走報名詳情請上網搜尋「台灣乾癬協會」。

腋下散發狐臭或汗味?小心所到之處遭白眼

腋下散發狐臭或汗味?小心所到之處遭白眼#皮膚科

(撰文/Megan Chen) (諮詢/延吉美皮膚科劉權毅醫師) 天氣逐漸轉涼,不如前陣子來的高溫悶熱,外出業務、會議,也不再汗流夾背,但是,有一些族群卻身受腋下多汗症所苦,不需室外高溫加持,僅在一般室溫下就會大量出汗,一天下來可能弄濕了好幾套衣服;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狐臭等異味,給人印象非常不好。 若要治療多汗症狀,除了傳統手術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呢?而多汗的症狀到底怎麼發生的,又會給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就讓皮膚科劉權毅醫師告訴你。 多汗症3主因 流汗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正常現象,汗腺共可分為兩個腺體,一個是大汗腺,腺體較大,通常伴隨毛囊分布,像是腋下就是大汗腺分布的汗腺;而小汗腺則較小,直接開口於皮膚表面,分泌稀薄的汗液,流出來的汗無色無味;這些汗腺功能是散發大量的熱,有降低體溫作用。 不過,假使你流的汗特別多,超過正常需求的排汗量,就可稱之為多汗症。劉醫師接著說,發生多汗症的比例主要有三方向,第一是遺傳,第二則是因為交感神經失調所致;第三是荷爾蒙失調所引起,經常發生在更年期民眾身上。 多汗症嚴重會導致憂鬱症 根據美國統計,依據科學切片檢查,約有1.4%的人患有多汗症,不過若詢問民眾,則高達33%的人認為自己有多汗症,劉權毅醫師就說,依據這個調查,可以說多汗症的比例很有可能被低估,且的確困擾著許多人。 多汗症到底有多惱人?劉醫師分享,曾經有位女模特兒,相當有名,長得非常漂亮,不過卻深受多汗症的困擾,她的症狀嚴重到必須靠精神科介入治療,吃抗憂鬱症的藥物才得以度日;有一次走秀的時候,她穿著的衣服,因為多汗症問題,腋下濕了一大片,還伴隨著黃黃顏色,因而丟掉工作,便下定決心藉由手術來除掉多汗症的問題。 汗症並存狐臭 比例超過10% 「因為多汗症就診,多半都是因為腋下出汗而來。」劉醫師這麼說,因為腋下除了小汗腺還有大汗腺,流出來的汗可能會與毛髮間的細菌起交互作用,還可能伴隨著濃濃的狐臭味,依據臨床上的就診比例,多汗症與狐臭是並存的比例大約10%以上,困擾不少人;當然其他還有像是發生在手掌及腳掌,因為生活容易受到影響,也經常前來就診。 止汗方式百百種 效果持久才王道 1)    爽身止汗劑:市面上賣的爽身止汗劑,多半是氧化鋅或鋁鹽居多,不過要小心副作用可能有皮膚刺激、發癢的問題。 2)    口服藥物:利用抑制神經中樞的方式,來減少排汗,不過此舉伴隨副作用,有些人會因此排尿不順。 3)    打肉毒桿菌:施打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治療多汗症的方式,其治療效果約為6-8個月,優點是快速、安全、恢復期短,缺點則是需要經常施打,累計費用也不少。 4)    外科汗腺刮除手術:利用腋下汗腺刮除的方式,不過因為會有傷口產生,再加上無法完全去除汗腺,難以達到民眾理想的療效;至於最近有利用抽脂手術來抽出吸附在脂肪的汗腺,其成功機率也不是太高。 5)    內視鏡神經交感神經阻斷術:交感神經切除術治療方式雖然較簡單,不過還是有缺點,高達九成的患者會有代償性多汗,有可能腋下不出汗了,但背部腳部卻開始大量流汗。 6)    微波熱能除汗術:屬於非侵入性療法,恢復期較其他方式短,建議害怕侵入式治療的民眾,可選擇此方式改善多汗症狀。  微波熱能除汗腺 一勞永「腋」! 微波除汗方式是利用非侵入性探頭,將微波熱能導入真皮和脂肪交接處,這是汗腺聚集分布的區域,讓熱能凝結組織,達到汗腺萎縮的功效,抑制腋下多汗及異味,劉醫師分享,臨床也證實,經過一次治療,可以減少80至82%的出汗量,好處是除了抑制出汗,也連帶改變了異味的困擾。 劉醫師說,微波方式除汗因為是非侵入性的治療,所以病患幾乎沒有恢復期,而且改善多汗症機率高,只是術後幾天還是可能出現患處麻麻刺刺的,可能也會有些腫脹,但這都是暫時性的,病患有最快3天副作用就完全消失。 「利用微波熱能除汗一定要做2次嗎?」劉醫師說,只做一次大約有8成汗腺萎縮,改善程度比其他治療方式來的較高,但無法將部位的汗腺萎縮完全,假使要達到理想的狀態,建議做兩次比較好。

一換季就乾癢? 小心脂漏性皮膚炎上身

一換季就乾癢? 小心脂漏性皮膚炎上身#皮膚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季節轉換之際,臉部皮膚容易發紅、乾癢、脫屑,而且狀況時好時壞?除了敏感性肌膚外,還有甚麼原因導致皮膚反覆無常的的乾癢、脫屑呢?皮膚專科馮愛真醫師特別提醒,很多民眾的皮膚因季節交替、紫外線曝曬、情緒壓力、熬夜體力透支等因素,使皮膚出現狀況,嚴重者甚至連保養品擦在臉上時都會感到刺痛難耐,待求助皮膚科醫師後才發現,原來是脂漏性皮膚炎在作怪。馮醫師說,其實成人的脂漏性皮膚炎相當常見,每一百人中就有3到5個,其中又以年齡介於40到70歲之間居多,但是近幾年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男性比例又高於女性。脂漏性皮膚炎會反覆發作,較常見的患部集中在頭皮、鼻子兩側及眉心,都是屬於皮脂腺較旺盛的出油區域。對大部分的患者來說,脂漏性皮膚炎是無法完全治癒的,但現在很有多種方法可以讓惱人的脂漏性皮膚炎得到良好且穩定的控制。以臉部保養與治療來說,馮醫師提出幾個建議,1) 日常保養上應選擇不具刺激性成份、過度油膩的保養品。2)不建議以去角質的方式來刺激皮膚脫屑,使用不當反會使病情惡化。3)在用藥部份,建議民眾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使用低強度外用類固醇,如能搭配抗皮屑芽菌藥膏、口服藥等,改善效果較佳。但此種方式仍需配合定期回診追蹤,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卻造成副作用。另外,馮醫師也提醒,除適當用藥以外,日常生活中,隨時保持愉快心情、均衡飲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規律生活以及充足的睡眠,都能減少惱人的皮膚問題。

清潔同時保養 素顏就像上裸妝!

清潔同時保養 素顏就像上裸妝!#皮膚科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現代都會男女視臉部肌膚為重要門面,不僅妝容越來越厚重,許多人更是不吝嗇開始砸下大錢在保養上,殊不知,原來清潔才是保養的第一步,也是重新喚醒肌膚光采的重要關鍵!或許在多數人眼中,清潔只是一件小事,但清潔的過程其實隱藏著許多細節,像是使用水溫超過38度C的水、錯誤手勢以及過度用力,都會使得肌膚天然保護屏障受傷,降低對外的保護力,這時不管塗抹再多再好的保養品都是沒幫助的。唯有深入清潔,肌膚才能重現嬰兒般的「Q-touch」膚質。 去除髒污、油脂 是清潔的主要目的 皮膚科黃菁馨醫師表示,清潔是保養的第一步。藉由洗臉的過程幫肌膚把不要的髒污、油脂、老廢角質等去除,才能幫助後續使用的保養品達到「滲入」的效果,但當清潔的強度如水量、力道控制不佳時,就算只有短短幾分鐘,甚至幾秒而已,也會增加皮膚的負擔,使臉部開始出現乾澀緊繃、脫屑、發炎等現象。 酸類換膚要當心 易因體質引起不良反應 雖然洗臉是最基本、簡單的清潔方式,但現代女性為追求完美,大多都尋求各種快速有效的醫美療程,對此,黃菁馨醫師提醒,目前市面上的療程種類,多為侵入性的醫療行為,必然伴隨著風險,因此在挑選上需更加謹慎小心。舉例來說,像是經常聽見的酸類換膚,就是將各種化學藥劑塗抹於臉部,其中和作用,容易因個人體質的關係,使皮膚產生不良反應。 選用合適輔助用品清潔 有效保養素顏像裸妝 揮別過去酸類煥膚容易造成肌膚表皮層溶解、剝落,或是只重清潔卻無保養等情形,近期的水療煥膚,強調使用物理方式,溫和且深入清潔毛孔,連角質去除、保濕鎮靜也一次做足。擁有乾淨的毛孔,無論是美白導入或精華保養,自然容易吸收,效果也就明顯得多。民眾在進行各種清潔療程以前,最好能夠先諮詢專科醫師,針對清潔部位建議選擇大小合適,且最好是考量到個人衛生的「拋棄式螺旋探頭」及水溶劑種類,減少肌膚不適而引起發炎紅腫反應,才能洗得乾淨、保養到位,往素顏看起來像上妝邁進!  

男子指甲無故凹陷 竟是指甲長腫瘤!

男子指甲無故凹陷 竟是指甲長腫瘤!#皮膚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美甲風氣盛行,許多女性都喜歡把自己的指甲精心妝點,不管是卡通人物、粉雕裝飾或節慶主題都常是美甲彩繪的指定款,可見美甲旋風橫掃眾人,但是當你的指甲出現不正常狀況時,你曾留意過嗎?日前台北市一名45歲的陳姓男子,一年來左腳大拇趾一直呈現暗沉、中間微凸的狀況,直到發現壓了會莫名疼痛,才趕快到皮膚科診所求診。醫師診斷後立刻安排進行手術,沒想到開下去竟是一顆小鋼珠大小的「栓塞靜脈瘤」(thrombosed vein)經過栓塞切除術小心切除後六個月,指甲凹陷疼痛狀況才慢慢恢復正常。 身體任何位置 都可能出現栓塞風險皮膚科醫師劉權毅指出,栓塞靜脈瘤較常發生於手臂或腿部,最常見的原因是外傷,例如:鈍挫傷傷及表淺皮膚的血管。及其他危險因子,包括懷孕、肥胖、抽菸、靜脈屈張病史、靜脈藥物成癮者、長期置放靜脈留置導管等。不過也有少數情況,栓塞靜脈瘤會發生在其他位置皮膚,例如:頸部、軀幹、手或腳底。如果合併發炎,就叫做「栓塞靜脈炎」。例如:發生在胸壁或乳房,叫做Mondor氏病,發生在男性生殖器叫做Mondor氏陰莖靜脈炎。指甲竟會出現栓塞!屬於極罕見症狀劉權毅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實「栓塞靜脈瘤」發生在指甲附近的病例相當罕見,一般來說,指甲中央呈現凹陷稱為「匙狀甲」,通常大多是缺鐵性貧血的特色,患者可能在多處皆會出現指甲中央凹陷的狀況。但如果像陳先生這樣的案例,只是單獨一隻指甲凹陷,則要考慮是不是該處生長趾甲的甲基質受到干擾,就像個案的左腳大拇趾便是皮下腫瘤所導致。劉權毅醫師提醒民眾,指甲也是身體髮膚的一環,若指甲出現不正常異樣,要更加小心注意是否為身體機能出現狀況,應立即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間!

皮膚科分裝藥膏 明年起將拿不到

皮膚科分裝藥膏 明年起將拿不到#皮膚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到皮膚科拿藥膏,所拿的藥品往往是經由塑膠小盒所分裝,但在明年起,民眾將拿不到此種分裝藥,因健保署宣布,這些軟膏、顆粒劑以及內用液劑等等,將不提供申請健保。健保署指出,健保開辦之初,因外用軟膏、顆粒劑以及內用液劑,由藥廠直接供應之小包裝規格,無法全部滿足醫療上需求,故醫療院所會將大包裝藥品分裝成小包裝後交給病患使用,健保也讓醫療院所申報分裝後藥品之費用至今。分裝藥恐怕有汙染風險然而,分裝藥品有諸多缺點,包括在醫院藥局或診所內並無如同藥廠應有的高規格製造環境,易造成不同藥品之交叉污染、細菌或黴菌等微生物汙染、劑量準確性也不易掌握、分裝後藥品之有效期限因未加以試驗確認,醫師、藥師、病患也都不知道該藥品可存放多久。又如有多項藥品混合時,其均勻度亦無法掌握、因該分裝後藥品通常也無完整包裝,無法提供患者用法、用量、名稱及注意事項等資訊。另外,醫療院所申報藥品費用之正確性也不易稽查。健保署為提升民眾用藥品質,已階段性實施藉由提高交付原瓶包裝液劑之藥事服務費,並在進行藥價調整時,對原瓶口服液劑及口服鋁箔小包設定基本保障價,鼓勵醫師處方,同時也請廠商依臨床實際需要生產可用原包裝交付之常用量包裝藥品,目前所有藥品之規格量已能符合臨床需求。分裝藥品健保將不再給付決定,健保署指出,已於今年8月份召集包括醫界、消費者、藥界及專家學者共同討論的會議上取得共識,為讓藥品廠商及醫療院所有足夠時間處理即將取消給付之藥品,這項措施將於明 年1月1日開始實施。

便宜面膜一大堆!怎樣才能選對「膜」王?

便宜面膜一大堆!怎樣才能選對「膜」王?#皮膚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特價!特價!一片面膜10塊錢,讓你的臉部水噹噹」,近年來,民眾將面膜當做居家保養聖品,各家品牌面膜如雨後春筍般推出,但是,便宜的美白面膜真的安全嗎?皮膚科蔡宗樺醫師曾在書中提到,這問題就像近期常有人問,「便宜的醫美治療安全嗎?」蔡宗樺指出,其實各樣的治療都有其成本,太便宜的醫美治療可能背後有不為人知的黑心真相,而面膜本身的包裝、面膜片就占成本的一部分,如果售價太低,不太可能有優質美白成分,也因此效果令人存疑。然而,更重要的是,面膜因其濕敷而將成分封閉在角質層的特性,會大大增加內容物滲透入皮膚,因此若添加防腐劑、香料等劣質成分,更易使肌膚過敏,受到傷害。當敷上面膜後有搔癢、刺激,甚至疼痛等不舒服感覺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以免造成接觸性皮膚炎。蔡宗樺也強調,有些黑心面膜當中添加「過氧化氫」,也就是「雙氧水」的成分,能讓皮膚快速變白,但其強鹼性對皮膚傷害很大,不宜使用。因此,在選購面膜時,仍應挑選具公信力的廠商生產的商品才有保障,切勿貪便宜傷了面子。所以,挑選面膜應該越貴表示越有效囉?蔡宗樺說,但也不是最貴的就最好,例如有些廠商喜歡在面膜濕布的材質剪裁上大做文章,強調符合人體工學因此售價較高,其實只要不造成主要成分變質或皮膚過敏的材質,就算是好材質;若與有效成分無關,則不需為此多花費金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