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許多女性在超過30歲後才決定生育計畫,卻為不孕症所苦,而備孕路上讓女性最感壓力的時刻,莫過於自己施打排卵針、取卵數量少,以及胚胎無法順利植入等3大困境,期間還要承擔副作用不適,造成身心皆受影響。但醫師指出,即使取卵量少,仍有成功植入機會,鼓勵備孕媽媽們不要輕易放棄。
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許多女性在超過30歲後才決定生育計畫,卻為不孕症所苦,而備孕路上讓女性最感壓力的時刻,莫過於自己施打排卵針、取卵數量少,以及胚胎無法順利植入等3大困境,期間還要承擔副作用不適,造成身心皆受影響。但醫師指出,即使取卵量少,仍有成功植入機會,鼓勵備孕媽媽們不要輕易放棄。
為減輕不孕夫妻在求子過程中面臨的龐大壓力,國健署持續推動試管嬰兒補助政策,近期正研擬進一步擴大補助方案,擬調高年輕夫妻補助、鼓勵成功者繼續生,金額比照第1胎,若以現行第1胎最高新台幣10萬元計算,生3胎有望獲30萬元補助,至於有關補助方案的修正內容,待核定後將會對外公布。
晚婚、晚育已是現代社會常態,根據統計,台灣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逐年上升,從2005年的27.7歲上升至2023年的31.5歲。面對生育年齡不斷推遲與未來的不確定性,許多女性在實現自我或投入事業的同時,也開始思考:「如果我還沒準備好,卻又不想放棄當媽媽的機會,該怎麼辦?」此時凍卵便成為備受矚目的選項之一。
近年癌友生育權益受到關注,現今的生育保存技術可幫助癌友在治療前凍存精子或卵子,以確保未來生育的可能性。人工生殖機構醫師吳成玄表示,凍卵療程對年輕癌症患者是龐大支出,盼中央接棒補助,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回應,醫療性凍精凍卵補助力拚2025年順利上路。
癌症治療影響生殖功能,可能導致卵巢或精子產生不可逆的損害,進而導致不孕。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計畫」,補助女性乳癌凍卵、男性血癌凍精,計畫送行政院。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林宇旋10日說,適用範圍待商議,上路時程未定。
現代人普遍晚婚晚生,隨著年紀增長卵子品質漸走下坡,容易遇上不孕的問題,也讓冷凍卵子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議題。冷凍卵子是保存生育能力以及延遲生育計畫的有效方式,不過冷凍卵子是什麼?誰適合冷凍卵子?本文一次解冷凍卵子的基本原理、適應症、流程、風險,並解答常見的疑問。
少子化是全球已開發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包含台灣、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在內,近年越來越多國家以人工生殖補助,作為出生率下降的政策方案之一。台大醫院婦產科與台北醫學大學共組國際跨校研究團隊,發表亞洲第1份台灣不孕症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相關研究,證實增加試管寶寶出生數,對我國財政帶來正向投資報酬率,有助於因應少子化挑戰。
癌症治療除了殺死癌細胞,可能會破壞一個人的生育能力。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計畫」,補助女性乳癌凍卵、男性血癌凍精,有望明年上路,5000人適用,未來也會逐步擴大癌別。婦產科醫師盼下一步開放補助卵巢組織冷凍,助未成年癌患留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