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開始頂嘴頂到天花板、甚至會說自己要離家出走的時候,真的會覺得這孩子是不是翅膀硬了?
當小孩開始頂嘴頂到天花板、甚至會說自己要離家出走的時候,真的會覺得這孩子是不是翅膀硬了?
進入8月後,幼稚園和小學也即將開學,不少小小孩也陸續從幼稚園畢業,即將迎接小學一年級。為了幫助小一新鮮人能更快適應新生活,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可從遊戲中訓練孩子專注力,幫助調整生活型態與作息的改變,也讓孩子保持更好的專注力,來面對小學課程。
現在與過去的的道德觀、價值觀有諸多不同。有時候長輩也不是惡意,就是他們從以前到現在,就是這麼過生活,沒意識到自己現在的行為已經不恰當。但家長難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若模仿了,該怎麼辦?
孩子在尚未學習到該如何面對自身情緒處理時,脾氣爆發就像暴風雨,說來就來。專業為兒童青少年情緒問題治療的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在《暫停情緒風暴》中建議,孩子失控時,家長可以嘗試在不激化對立的情況下,使用幾種「中斷法」來打斷「情境刺激行為」到「情緒」之間的反應連結,以降低暴衝或對立發生的機率。以下為原書摘文:
青春期孩子想購買奢侈品,作為家長該拒絕或回應需求?兩種作法都有令人為難之處。現任台北市副市長的黃珊珊,從政20餘年首度出版《黃珊珊:33個人生故事》難得披露家庭生活,提到與兒子為一雙拖鞋,出現價值觀衝突時,她控制情緒,拉出時間與空間做為緩衝,讓孩子有機會獨立思考,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以下為原書摘文:
小朋友走失、擅自離家的新聞層出不窮,究竟家長們可以如何預防小朋友不見,或是在發現小朋友不見後該如何反應呢?
當孩子佔有慾太強,什麼東西都喊「我的!全都是我的!」的時候,家長就開始頭痛,擔心孩子要是進到團體生活也這麼霸道怎麼辦?但其實當孩子講出這句話的時候,就代表他們開始發展所有權的概念,進入了「全部都是我的」階段或「我的」階段。
在育兒路上,世人對孩子的教養難易,似乎都有些關於性別刻板印象,認為女孩就是乖巧聽話,男孩就是調皮淘氣。長年研究AI人工智慧的日本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在《兒子使用說明書》中,從科學角度出發,與父母們分享關於兒子的教養方法,在提到「失敗」的章節,家長的應對方式可以決定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