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

王友明專欄》就怕直腸癌又復發,我該選擇放射治療嗎?該做幾次?

王友明專欄》就怕直腸癌又復發,我該選擇放射治療嗎?該做幾次?#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其中直腸癌由於位於骨盆腔的深處,手術局部復發率又高於大腸癌,常需要借助放射治療來降低手術的復發率。不過許多病人對於這方面的治療原則並不是很瞭解,這篇特別邀請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腫瘤部教授黃英彥執筆,希望能透過這篇短文,讓大家了解直腸癌目前治療趨勢。

全國一年有 2萬人罹患大腸直腸癌! 術中放射治療是救命關鍵

全國一年有 2萬人罹患大腸直腸癌! 術中放射治療是救命關鍵#直腸癌

台灣直腸癌概況與比例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佈的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全年共有 22457人罹患大腸直腸癌。其中,直腸癌約佔全部大腸直腸癌的 30%,共有6471人。按照當年度數據的分析,僅有25-30%的人能在零或一期被早期診斷可單純用內視鏡或手術處理外,其餘病人可能都需要多個專科共同處理。 直腸癌之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在直腸癌的處理上,扮演著極為吃重的角色。依腫瘤期別,放射治療可用於二或三期搭配化學治療進行的手術前同步化放療:先降低腫瘤體積,增加手術完全切除率進而減少復發率; 若是疾病已進展為四期,也可針對腫瘤出血或是腸道阻塞等症狀進行緩和性放射治療,改善患者症狀及生活品質。隨著放射治療的技術進步,以及和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之間的搭配,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順利完成放射治療。 部分局部嚴重侵犯患者(腫瘤侵犯到骨盆腔其他器官) 或局部復發個案,即使經過術前化放療,仍很難完全手術切除而有切除組織邊緣不足狀況,進而造成再度腫瘤復發。因而必須有手術後的追加治療。但由於胃腸、肝臟、胰臟等重要器官的限制,這些部位很難用傳統放射線治療給予高劑量來控制腫瘤。因此發展出手術中放射治療以增加腫瘤劑量及減少正常組織傷害。 術中放射治療發展 初始為1905年西班牙醫師及1915年德國醫師嘗試使用於術後的殘餘腫瘤,該設備僅能照射低能量的X射線,劑量分佈不佳、治療效果也不一。現代化的設備始於1965年,日本Kyoto University,有較好的劑量分布並能避免正常組織的劑量照射(由手術房經由專屬通道將病人推至放射治療室)。美國Mayo Clinic於1981年,試著在放射腫瘤部門旁建立手術室,以使這類病人能從手術房中快速移動。爾後又設計了特別的手術室,裡面建置放射治療機器。Siemens Medical Systems 於1985年設計了專用的直線加速器,但機器重達八噸、且需要一百噸的金屬屏蔽,當時僅有七個單位使用。倫敦大學在1998年設計出了一套技術,名為TARGIT (Targeted 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使用小型且可移動的X射線,治療乳癌病人接受部分切除後的組織空腔。目前的IORT設備都可使用電子射束(IOERT)或X射線進行,並且隨著可移動直線加速器的進步,能夠有配合治療深度調整能量的電子射線。目前已有許多文獻支持直腸癌術中放射治療的使用能減少局部復發, 且不增加手術併發症。目前歐洲放射腫瘤學會亦針對局部嚴重侵犯及局部復發直腸癌發表治療的指引,供放射腫瘤醫師參考使用。 三軍總醫院經驗 三軍總醫院於2016年引進微型射源術中放射治療系統,於手術室進行術中放射治療。於2022年2月於國際期刊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發表創新治療經驗:利用氣球式裝療器透過腹腔鏡手術孔針對高風險部位局部照射,相較於傳統平面式之裝療器放射線劑量更均勻分布,且無須加大或增加手術傷口。目前該病患完成治療後恢復良好,其三期腫瘤經追蹤亦無復發,已可正常工作。

腸癌第4期轉移到肝臟⋯還有救嗎?北榮揭「治癒關鍵」跟基因有關

腸癌第4期轉移到肝臟⋯還有救嗎?北榮揭「治癒關鍵」跟基因有關#直腸癌

肝臟是大腸癌最容易轉移的器官,你「肝」知?國健署今最新公布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蟬聯15年居癌王首位,且台灣目前成為世界腸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醫師表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大腸癌是治癒率相對高的癌症,前3期治癒率高達7成,就算是第4期才發現,甚至是發生肝轉移,接受腸癌「多模式治療」就成為治癒關鍵。

照胃鏡不舒服、喝瀉藥噁心⋯怎麼辦?醫師親解「健檢常見3問題」

照胃鏡不舒服、喝瀉藥噁心⋯怎麼辦?醫師親解「健檢常見3問題」#直腸癌

胃痛、腹瀉、便秘大概是民眾最常見腸胃問題,許多人早就習慣了,卻不知身體可能正在惡化。想徹底了解問題,必須透過腸胃鏡好好檢查,但總是因「聽說」許多傳言而卻步。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隨著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攀升,而腸胃鏡檢查是發現病灶的重要檢項,屬於侵入性檢查,確實過程中有些許不舒服,成為受檢者抗拒主因。

嗜吃燒烤血便4個月 熟女驚罹直腸癌

嗜吃燒烤血便4個月 熟女驚罹直腸癌#直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5歲婦人平時喜歡吃燒烤、香腸及煎炸食物,四個月前出現血便,起初以為是排便用力所致,過一陣子自然會好,不料狀況越來越嚴重,陸續出現排尿、排便時馬桶都是鮮紅色的血,大便也變細。拖了快四個月終於就醫檢查,確診為直腸癌,婦人聽聞表示:「因為血便不敢出去玩,只擔心自己失血過多造成貧血,沒想到竟然是腸子出了問題。」術前先放療縮小腫瘤 可免做人工肛門烏日林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邱騰逸醫師表示,由於婦人肛門出血長達四個月,安排大腸鏡檢查後,發現位於直腸接近肛門處,約有4公分大小的腫瘤,腫瘤切片確診為直腸癌。大腸癌因腫瘤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成結腸癌及直腸癌,由於直腸位在肛門上方,很多人擔心術後要裝置人工肛門,造成社交及生活品質上的不便,遲遲不敢就醫治療,但現在只要在術前先接受放射線治療,有機會免做人工肛門。術前接受放射線治療,可以讓腫瘤縮小,減少癌細胞擴散及局部復發機率,也能完整保留肛門,維持正常排便和排尿功能,不用忍受人工肛門之苦。手術方式採「腹腔鏡直腸腫瘤切除術」,比起傳統開腹手術,術後恢復天數較短,目前術後恢復良好,只需三個月定期追蹤一次。大腸直腸癌連續12年發生率位居第一根據106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大腸直腸癌連續蟬聯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長達12年,目前更發現有年輕化的趨勢。邱騰逸醫師呼籲,50歲以上民眾每年應定期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果本身有腸癌家族史、飲食習慣不均衡與缺乏運動等,高風險族群也要提早注意自己的腸道健康。若發現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驟降、大便變細等狀況,建議及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你便秘了嗎?常用浣腸劑恐成癮

你便秘了嗎?常用浣腸劑恐成癮#直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大不出來怎麼辦?」有些人因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兩天沒排便,或是糞便呈顆粒狀,這就是便秘嗎?其實不然,食藥署邀請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孫文俊,替惱人排便問題解「秘」。大腸息肉或直腸癌 可能引發排便不順孫文俊醫師表示,看診時會先問患者:「你多久沒排便,還是大便較硬、較乾或是排便時會痛?」因爲臨床上對便秘的定義,主要是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就是有便秘現象,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例如:便形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可能與水分攝取不足有關,通常不會稱為便秘。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孫文俊醫師強調:「有這種現象反而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也可能引發排便不順,若伴隨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兩周,最好趕快就醫檢查。」除了受到先天性臟器結構的影響,孫文俊醫師指出,便秘的5大主因包括: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食藥署提醒,便秘是良性病症,只要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再配合每天運動,超過八成的輕症便秘者,都能獲得改善。浣腸劑使用不當 直腸恐受傷或穿孔有些民眾追求速成,或容易有便秘困擾的年長者,往往會先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卻忽略便利之下可能隱藏的風險。孫文俊醫師表示,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成癮,其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直腸受傷或穿孔;有些瀉藥是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促進排便,所以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食藥署建議,當民眾有不適症狀,應就醫尋求醫師診治,以利提供專業的建議。孫文俊醫師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可以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腳踏10~15公分的小板凳或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即可「便」行無阻。

規律生活飲食也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

規律生活飲食也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直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生活規律、飲食節制,竟然也會出現血便?罹患直腸癌?一位無特殊疾病病史的6旬林女士,近一個月因斷斷續續有血便情況而至醫院求診,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罹患早期「直腸癌」。林女士一開始無法接受檢查結果,嗣後經醫療團隊詳盡說明後,終同意接受手術治療,順利移除癌細胞,之後只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追蹤即可。初期直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  但有可能連肛門一起切除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表示,直腸癌是目前台灣發生率最高之癌症,由於其解剖位置與構造複雜以及周邊豐富的血流與淋巴循環之故,故其復發率較高且預後較差,除零期癌外,其他期別都有復發風險,特別是在術後前兩年,要非常小心。 蔡坤峰說,直腸癌第0~1期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惟骨盆腔空間較小故不易手術,有時必須連肛門一起切除,所以往往造成患者術後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合併有很大心理壓力。第2期開始會先進行前導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先縮小腫瘤範圍後再進行手術,術後依情況評估化療,醫師會盡可能保留肛門。依發生位置 出現不同病徵 需細心留意觀察蔡醫師指出,直腸癌依發生位置可分近端結腸癌(靠近盲腸)、遠端結腸癌(靠近直腸)、直腸癌三種。直腸癌因接近肛門,常見症狀是血便、裡急後重也就是有便意但卻解不出來、排便習慣改變及糞便變細等。而近端結腸癌表現症狀是以腹脹、貧血腹痛及體重減輕為主,遠端結腸癌則因位置靠近直腸,最主要表現症狀為大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及血便。政府全國性篩檢計畫之廣推讓國民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現今醫學日新月異對於直腸癌處理已經相當成熟,比如近年來新發展之「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手術」在切除結直腸之癌前病變與零期癌都一一證明安全有效。因此,蔡坤峰醫師呼籲民眾對直腸癌症狀必須有所警覺所以須定期接受篩檢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當然術後定期追蹤也是相當重要的。延伸閱讀: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是元兇直腸癌治療主流 同步化放療保住肛門 

直腸癌治療主流 同步化放療保住肛門

直腸癌治療主流 同步化放療保住肛門#直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接近肛門的直腸癌,立即手術切除可能連肛門都需切除,造成終身掛便袋的不便。一名53歲女性患者接受光子刀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後,4公分大的直腸癌腫瘤消失。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羅元禎表示,術前同步化學及放射治療,已是國際治療直腸癌的主流,以保留患者肛門完整為優先考量。血便原以為只是痔瘡 後出現大便變細而就醫這名患者有痔瘡病史,一年來持續血便,原本以為只是痔瘡出血,但因大便形狀變細而求醫大腸直腸外科門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接近肛門的直腸有一顆約4公分的腫瘤,再切片化驗和電腦斷層檢查,證實罹患第3期直腸惡性腫瘤。經癌症治療團隊討論後,由於腫瘤位置接近肛門,建議該患者先實施化療和放射治療再手術切除,目的是希望藉由化學放射治療後讓腫瘤縮小,進而提高手術時保留肛門的機會。因為如果連肛門一併切除,必須在腹部做腸造口,糞便由造口排出收集,造成患者生活的不便和極大的打擊。先以光子刀放射治療消除直腸癌腫瘤 約10%機率能完全消失羅元禎醫師表示,這樣的治療程序已是國際治療直腸癌的主流,經快活光子刀1個月的療程後,經大腸鏡檢查,該4公分的直腸癌腫瘤竟消失不見,只留下腫瘤的基底痕跡,進一步做切片化驗也未發現有癌細胞存在,讓患者喜出望外。這樣的放射治療效果,讓直腸癌消失蹤影,國外研究統計約10%機率造成腫瘤完全消失,與患者體質和光子刀的精準定位及劑量有所關係,也顯示快活光子刀能扮演治癌的積極角色,給直腸癌患者充滿希望的療法。不過,雖然直腸癌腫瘤已完全消失,最好還是將患部的腫瘤基底痕跡部分腸道切除,才是最完整的治療程序。羅元禎醫師表示,以此個案而言,最大的成就是該患者即使再接受最後階段的手術治療,一定可以減少切除腸道的長度並完整保留下肛門,由於該患者已獲悉直腸腫瘤已消失及沒有殘留癌細胞,目前尚未考慮接受部分腸道切除手術,定期回診做大腸鏡追蹤。也呼籲民眾定期接受大腸直腸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