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

拯救台灣與全亞洲的生命 肺癌篩檢普及化是關鍵

拯救台灣與全亞洲的生命 肺癌篩檢普及化是關鍵#空汙

肺癌已對亞洲各國造成重大的醫藥負擔,根據一篇發表於《胸腔腫瘤學期刊》集結亞洲19位專家的最新共識1指出,要降低肺癌死亡率,應加強篩檢的普及與改變篩檢的方式,以落實早期診斷。 在這篇最新共識中,專家們強烈建議應從傳統胸部X光檢查轉向更先進的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採取低劑量X光的電腦掃描生成影像,進而檢測出肺部異常,包括腫瘤 。美國一項超過 5萬名受試者參與的臨床試驗也顯示,與胸部 X 光檢查(每十萬人年有309 例死亡)相比,LDCT 篩檢(每十萬人年有247 例死亡)的肺癌死亡率相對降低了 20%,證明這是更有效的早期癌症篩檢方式。 最新亞洲19位專家共識出爐 應盡速普及LDCT篩檢 及早揪出肺癌 改善肺癌篩檢,將有助於挽救全亞洲的生命,因為全球約有五分之三的肺癌病例發生在亞洲,代表全亞洲總計有超過130萬名肺癌患者 。2020年在台灣初次診斷為肺癌的患者共計16,370 人,肺癌發生率在台灣人十大癌症中排行第三,死亡率更是排行第一 。 身為此專家共識成員之一的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表示,我們呼籲亞洲各國應盡速啟動肺癌高風險族群的LDCT篩檢計畫,且應廣泛介紹這項更精密的篩檢方式,不僅能提高肺癌的早期發現,也有更高的機會提升治癒率。例如台灣國健署自2022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第五癌篩檢,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篩檢,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計畫施行1年共計49,508人接受篩檢,其中531人確診為肺癌,早期個案占85成,顯見LDCT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讓患者儘早接受治療,提升肺癌存活率。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呼籲亞洲各國應盡速啟動肺癌高風險族群的LDCT篩檢計畫 根據專家共識建議,針對接受常規健康檢查發現異常且持續暴露於危險因子的患者,應每年進行LDCT篩檢,而像重度吸菸者這類高風險族群則應每年進行兩次LDCT篩檢 。 在大部分的亞洲國家, LDCT篩檢仍未在常規肺癌篩檢計畫中施行,多數因為知覺成本、補助、缺乏設備與專業人員、無明確準則等問題,再者還須面對不願接受檢測的高風險族群1。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專家們建議應制定一套LDCT篩檢準則及檢後追蹤的配套辦法,並納入綜合肺部保健方案,例如推動國家級的篩檢計畫,以加強肺部篩檢計畫及後續照護的普及。 此項共識集結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越南等地專家廣泛討論的成果,並獲國際肺癌存活倡議聯盟Lung Ambition Alliance(LAA)的支持。LAA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全球肺癌聯盟(GLCC)、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Guardant Health之間的非營利性聯盟。專家們也進一步呼籲改進,應將戒菸計畫納入肺癌篩檢計畫之中。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指出,國健署推動的LDCT篩檢補助計畫是亞洲先例,能加速找出肺癌病人,建議除了符合補助條件的家族病史者與吸菸者之外,非吸菸者而有家族肺癌病史的女性也要特別留意,以榮總院內參與國健署的LDCT篩檢統計為例,總共有1,443人接受LDCT篩檢,篩出肺癌的病人之中就超過8成是女性,不過幸好多數是屬於早期病人得以早期治療。另外,空汙也是一項危險因子,已有多篇國際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空汙環境與肺癌的高關聯性,未來也應將此族群納入LDCT篩檢條件。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指出,即使非吸菸但有家族肺癌病史的女性建議應作LDCT篩檢 儘管吸菸是主要的肺癌風險因子,但非吸菸者罹患肺癌仍占多數,尤其是在亞洲女性中更為顯著 。研究顯示,與歐洲和北美相比,亞洲非吸菸肺癌患者的比例更高 。此外,相較於現在和以往的吸菸者,亞洲非吸菸的肺癌患者有更高機率在更早的年齡被診斷出來 。因此,專家們一致認為,無論吸菸與否,應考慮將遺傳和人口統計等因素納入肺癌高風險族群的篩檢條件。 專家們指出,記錄針對從未吸菸者的風險因子國家數據報告,包括年齡、肺癌家族史、其他癌症史、二手菸以及暴露於室內(烹飪和加熱煙霧)和室外空氣污染等,也有助於當地政府建立肺癌篩檢計畫。  

肺癌損命 14招4食物抗空汙防肺癌

肺癌損命 14招4食物抗空汙防肺癌#空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研究結果亦顯示,習慣生吃蘋果、番茄和香蕉者,其肺功能在十年間衰退的速度比一般人慢了80%。即便是曾吸菸者,戒菸後才開始採用此種飲食法,也能修復受損的肺臟機能,所以研究人員推論,這三種蔬果對於空汙導致的肺損傷,確實有修復的效果。除了多吃蘋果、番茄和香蕉之外,我們如何在日常作息中,保護自己呼吸道的健康呢?潘老師特別整理了14招抗空汙的方法,來與大家分享。● 生活作息要規律:適量喝水,適當運動,增加自體對抗疾病的免疫力。● 善用app :民眾可上環保署網站,下載環境即時通,點選想要查詢地區的空氣品質, 檢視各項環境指標,可以取得即時空汙資訊來避開空汙嚴重的時間與路段。空氣不佳時勤戴口罩、少出門 外出時若空氣品質不佳,記得戴口罩,或儘量減少出門,更不可以去戶外做運動。● 多搭乘公共運具:少開車或騎摩托車。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中,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及鉛等,都會散布在空氣中。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能有效減少暴露在廢氣的時間及機率。● 多吃蔬果少肉類: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估計,世界上馴化的反芻動物每年釋放一億噸甲烷,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強二十五倍的溫室氣體。若是減少肉類消耗,多吃些含有高量抗氧化劑的紫色、紅色、黃色和橙色蔬果,將可減少將近三分之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支持有機栽種:有機食品內含較多的酚類,較一般食品所含抗氧化劑高出六○%。且推廣有機農業,除了可以降低環境汙染、防止土壤流失、還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不僅能有效減少農藥及殺蟲劑等進入人體,危害健康,又能友善我們居住的環境。● 多喝天然好茶:空氣汙染會增加身體的氧化壓力,使得體內的自由基含量提升。多喝些富含兒茶素(EGCG)的綠茶當然有助於清除人體的自由基;另外,紅茶含有茶紅素和茶黃素, 也是不錯的選擇。● 注意室內空氣品質:一般室內環境通風不良,容易造成室內空氣品質大幅降低,建築材料(如花崗岩、磚砂、水泥、夾板、塑膠地板、黏著劑、油漆、家具……等),都可以是室內空氣汙染最主要的來源。因此,使用環保建材,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才能維持室內空氣品質,保護身體健康。● 留意室內空氣流通:當室外空氣品質為綠燈時,應開窗通風。根據美國環保署(EPA)的研究顯示,室內空氣汙染比室外要高二至五倍。尤其臺灣氣候終年溫暖、潮濕,室內溼氣重,容易衍生呼吸道及皮膚等相關問題,還是要時常開窗通風、透氣,並搭配除濕機與空氣清淨機。● 選擇天然清潔用品:許多家用清潔用品,含有刺激性的化學物質,會將有毒汙染物釋放到空氣中。建議可以多用天然無毒的醋、檸檬、小蘇打粉等替代。● 個人確實清潔:從室外進入屋內,要確實執行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女性化妝用品也要選有抗汙染(antipollution)效用的產品。空氣汙染除了危害健康,也是導致皮膚產生不適與老化的元凶,所以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時,回到家後一定要徹底清潔暴露在空氣中的肌膚,避免有害的懸浮微粒繼續附著在皮膚上。● 空氣不佳時不騎單車:避免在空氣品質不良的情況下騎單車。在上、下班尖峰時段,汽機車排放廢氣的濃度會達到最高點,行人在路上行走,應至少離開汽機車排氣管十至十五公尺或站在有風的地方,以減少吸入汙染的空氣,並儘量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尤其是銀髮族、兒童及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 避免吸入煙霧:要避免吸入過多PM2.5細懸浮微粒,除了要戒菸、更要避免二手菸、烹煮食物時記得開抽油煙機、減少寺廟拜拜時,燒香及燒紙錢的煙霧。● 勤動員改善空汙:每人一通電話或一封信,要求政府或民代改善空汙。維持乾淨無毒的空氣品質是每位國民的責任,應該持續要求民代,向中央政府傳達民眾極需乾淨空氣品質的訴求。健康密碼抗空汙四食物除了每天二顆蘋果或三顆番茄之外,又應該從哪些食物,得到有益於肺部的營養素呢? ❶ 多吃富含β胡蘿蔔素及玉米黃質(crytoxanthin)等抗氧化物的食物包括紅蘿蔔、紫色高麗菜、茄子、玉米、南瓜、木瓜等,都能夠保護肺部,預防肺癌。❷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內含有β—胡蘿蔔素、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還有豐富維生素C 等,可有效預防肺部疾病。並改善呼吸道相關疾病的症狀❸豆類食品二○一一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常吃豆類食品(豆腐、豆漿)的女性比不常吃的女性可以減少23%罹患肺癌的風險,而不吸菸的民眾若常吃豆類食品會比不常吃的人更可以減少38%罹患肺癌的風險。(本文摘自/一輩子都受用的健康寶典/出色文化)

空汙誘發氣喘 正確運動改善肺功能

空汙誘發氣喘 正確運動改善肺功能#空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許雅茹/整理報導)空氣品質不佳、細懸浮微粒髒空氣籠罩台灣,當空氣的汙染加劇時,將提升誘發過敏及氣喘的機率。台灣氣候潮濕多變,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重,細懸浮粒PM2.5造成空氣品質「紫爆」,除了易誘發氣喘發作,長期暴露下還會提高肺癌、心臟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與哮喘等疾病。氣喘嚴重程度越高 肺炎感染程度增10倍氣喘病情會造成呼吸道長久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呼吸道容易產生小傷口,加上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藥物(ICS)會增加鼻咽腔肺炎鏈球菌帶菌情形,帶菌率越高,兒童感染肺炎鏈球菌疾病風險便增加。氣喘兒或病情嚴重程度越高,越容易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及社區型肺炎,最高可達10倍,建議大於6歲以上患有氣喘疾病的兒童,如果服用高劑量的類固醇應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綜合型疫苗。危險因子:花粉、塵蟎、寵物皮毛氣喘由醫師判斷、治療與衛教,大多數病患都可以有效控制氣喘,保持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社會進步及生活方式改變,台灣兒童過敏、氣喘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現象,代表他們處在高危險因子的環境下。危險因子包含空氣中的花粉、塵螨、寵物毛皮、黴菌,還有日常生活中每天食用的食物等。運動改善肺功能、呼吸道異常反應適度運動有助於氣喘患者的健康,氣喘患者在運動訓練後,可以減少呼吸道異常、減少運動的誘發性氣喘,甚至提高氣喘兒童的生活品質,例如增加心肺能力、幫助睡眠、減少氣喘兒發作的機率。氣喘兒運動時,必要時可搭配藥物的使用,運動同時防止氣喘發作。

清明祭祖燒金紙 防空汙保健康有訣竅

清明祭祖燒金紙 防空汙保健康有訣竅#空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清明節將至,許多民眾規畫利用4天連假返鄉掃墓或出遊。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胸腔科醫師韓孟志表示,根據研究顯示,焚香與燒紙錢時,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大增,即使不是自家燒香燒金紙,只要社區中有寺廟焚香與燒紙錢,就會使周邊住家增加細懸浮微粒(PM2.5)的瞬時濃度,甚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PM2.5的24小時值的近2倍,是社區PM2.5污染源之首,對心肺功能有危害,慢性病族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者更應盡量避免。PM2.5懸浮微粒 一般口罩無法隔絕韓孟志醫師說明,空氣污染物中飄浮著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M10代表粒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PM2.5是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PM10可藉由戴口罩阻絕,但是PM2.5非常細小,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一般口罩無法隔絕。經鼻子吸入後可穿越細支氣管壁直達肺泡,同時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引起發炎反應,甚至跑進微血管,進入血液循環,影響全身器官。長期影響甚至可能增加各種癌症發生機會。醫學研究也發現,PM2.5也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長時間暴露於PM2.5環境,提高心肌梗塞、 中風的發生機率。有心血管疾病、肺病、腦部疾病者 更應杜絕空汙環境韓孟志醫師提醒,由於PM2.5對心肺功能、心血管、腦血管影響較大,所以特殊族群對PM2.5傷害更為敏感,像是有心血管疾病、心臟病、心絞痛、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腦部疾病等患者,暴露在高濃度PM2.5環境,病情可能加重,心肺功能會變得更差。當戶外PM2.5濃度超標,建議關密窗戶,避免戶外PM2.5進入室內,室內也可以放空氣清淨機,幫助過濾PM2.5。此外,清明祭祖改以鮮花素果或膜拜不點香等方式追念先人,減燒紙錢及焚香也可降低PM2.5濃度造成的危害。

騎車防空汙別戴棉口罩!口罩3大迷思

騎車防空汙別戴棉口罩!口罩3大迷思#空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市售口罩款式百百種,活性碳就真的比較好嗎? 耐用又可水洗的棉布口罩過濾效果好嗎?相關的迷思與誤解,請陳保中教授來解答!戴棉布口罩騎機車,有過濾效果嗎? 棉布口罩花色多,耐用又可水洗,戴上它騎機車,鼻孔都不會變黑,所以應該是有幫助的吧?這是很多機車族的疑問,但沉積在鼻腔的微粒大於十微米,棉布口罩約可濾掉百分之八十,機車族會覺得鼻子比較乾淨,但它對真正會深入肺臟、與多種疾病相關的細小微粒,過濾效果其實很有限。添加活性碳,口罩過濾效果更好?機車族、義交、路邊停車收費員……等長期身在車陣中的人,如果擔心交通廢氣,除了過濾微粒,考慮廢氣中會包括有機溶劑,可以選擇含活性碳的口罩。多了一層活性碳,隔離微粒的效果不變,更可以吸附有機溶劑及氣味,適合在騎車、噴殺蟲劑或刷油漆時使用,隔離微粒的效果不變,但會影響透氣性,增加呼吸阻力,所以,如果重點只是預防懸浮微粒,不建議選用含活性碳的醫用口罩。要注意的是,活性碳接觸空氣、吸附有機物質後會漸漸失效,購買時建議選擇單包裝,即開即用,同時要適時更換。拋棄式口罩可持續戴多久?每天換新的才能確保過濾效果?高汙染職場或是要避免病毒、細菌傳播的醫護人員和病人,一定要注意更換口罩,單純為了預防空汙戴的口罩可以重複使用;有趣的是,隨著吸附物增加,口罩的過濾效果會更好,但呼吸時的阻力也會隨著使用時間而增加。何時該換口罩,可以依個人使用習慣,但當口罩可能被汙染,有破損、變形、骯髒、異味、呼吸阻力增加,或鬆緊帶失去彈性等情形,就一定要換新口罩了。另外,愈來愈多光分解材質口罩,保存時要避免陽光長期直曬。戴兩層口罩防護力加倍? 戴多層口罩會影響口罩在臉上的密合度,而密合度是過濾效果的關鍵,所以, 多一層口罩不等於效果加倍,反而會更糟,同時也會影響呼吸(本文摘自/空汙世代的肺部養護全書:PM2.5、霧霾威脅下,口罩族的求生指南/三采文化)

空汙紅色警示 記住口罩戴好4關鍵

空汙紅色警示 記住口罩戴好4關鍵#空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東北季增強挾帶受汙染的空氣,導致雲嘉南地區有揚塵發生,被環保署監測到空氣品質為紅色警戒,顯示對所有敏感族群不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出現眼痛、咳嗽、喉嚨痛等症狀應進樣避免在戶外活動,老人、小孩、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人更該多留意。儘可能與臉部密合 正確配戴4步驟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選用有通過國家標準有品質的口罩,同時配戴防塵口罩時必須時時注意是否密合,不正確的佩帶口罩,其防護能力會隨之下降。因此正確的佩戴口罩才能發揮效果,口罩要戴好的關鍵為儘可能與臉部密合,可參考勞動部勞研所提供的正確配戴步驟,以一般平面口罩為例:1) 檢查口罩/開包裝並檢查口罩是否有破裂或缺陷,一般設計為有顏色為外層,此面朝外,且鼻樑片應在最外層上方。2) 戴上口罩/兩端鬆緊帶掛於雙耳,鼻樑片固定於鼻樑上方,口罩完全攤開拉至下巴,若必要可打結調整鬆緊帶長度,維持臉部密合度。3)  調整鼻樑片/雙手食指均勻輕壓鼻樑片,使口罩與鼻樑緊密結合。4) 自我檢查/可透過鏡子輔助或觸摸確認口罩是否正確配戴,包含內外側、帶子鬆緊、鼻樑片方向及形狀等。國建署提醒,民眾出門前可隨時追蹤空氣品質動態,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的暴露。適當運動,但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盡量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免吸收過多髒空氣。

講座/慢性呼吸道疾病

講座/慢性呼吸道疾病#空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環境變遷及空汙越來越嚴重,民眾罹呼吸道疾病的風險越來越高,根據台灣最新十大死因顯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穩居死因第7名,其中主要死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鑑於此,雙和醫院邀請蘇怡宸護理師主講,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民眾對慢性呼吸道疾病之照護有更深入的瞭解。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相關訊息可電洽雙和醫院(02)-2249-0088。(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慢性呼吸道疾病時間:1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驚!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近6倍

驚!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近6倍#空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5.7倍,換算下來不到57分鐘即有一人死於肺癌。另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肺癌患者有7成4發現時已為晚期,不論是家族病史、抽菸、長期接觸空汙、化學物質等高危險群都應該定期檢查,以免晚期發現時增加治療困難。晚期肺癌會使病人呼吸困難、背痛、胸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何肇基醫師表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不易發現,但到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會使病人呼吸困難,產生背痛、胸悶等症狀,更會大幅降低存活率,增加治療困難。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因為肺癌的特性就是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肺癌患者其實需要更多武器對抗疾病!標靶治療能降低死亡率 延長存活期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目前肺癌治療有許多武器可選擇,若要達成降低死亡率目標,除了早期發現,更應該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變的肺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治療為武器,其它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傳統化療優先,但突變病人和未突變病人比例相當,患者需要更多的治療武器來與肺癌抗戰。化療怕轉移 選擇多才能延長存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臨床上曾遇過37歲、肺癌四期的病人,一路從化療、標靶、電療、放療到最新的免疫療法,經歷腦、骨等4次不同器官轉移,都得靠不斷的治療武器支援才得以存活這名患者發病時先以化療為治療準則,但化療3年後發現轉移,標靶做不到半年也再轉移,經過放療、電療苦撐到新的免疫療法出現,才又有一線生機,但病人多年來承受不斷的心理煎熬可想而知,也因此,必須給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以延長存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