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

開學+寒流濕冷 流感就診率居高不下

開學+寒流濕冷 流感就診率居高不下#寒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流感的好發季節約在每年11月至隔年的3月期間,臺北市因春節連續假期南北返鄉人潮眾多,流感疫情在春節期間達到高峰。而且本週適逢開學日加上寒流濕冷的氣候,流感急門診就診率仍高於預警值。衛生局提醒,應注意個人衛生,養成用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生病在家休息等衛生習慣,別把疾病傳染傳染給周遭家人、朋友。北市流感重症病例較去年同期增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據北市監測資料顯示,上週(2月16日至2月22日)新增34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1例流感相關死亡病例;今年1月至2月24日止,臺北市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65例,死亡3例,與去年同期相較增加50例,死亡數相同,重症確診病例中50~64歲的中壯年佔36.9%,較去年度的33.3%為高。臺北市流感抗病毒藥劑及防疫物資儲備充份,足供臺北市市民防疫所需。衛生局陳少卿呼籲,生病民眾一定要在家多休息,因生病時若前往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引發增加感染給其他人的機會,特別是幼兒、老年人及高危險族群,如:重大傷病、免疫不全或具心肺血管疾病、肝、腎、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更要注意,避免被感染。

過年暴吃+寒流來 心血管疾病求診增3成

過年暴吃+寒流來 心血管疾病求診增3成#寒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春開工後,寒流來襲,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特報,而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03年市民死因為心臟及腦血管疾病僅次於癌症,位居十大死因的第二及第三位,現逢冬季正是此類疾病好發的季節。除此之外,大多數的民眾在年節期間飲食常常較不節制,更使往年這段時間因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而求診的老人家較平時增加2~3成。天冷防中風  血壓監控最重要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吳逸帆醫師提醒,原本就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除應按時服用藥物外,寒流來襲時更要注意血壓的監控,以防因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而導致血壓突然的升高;若遇突發的胸悶、臉歪嘴斜、口齒不清及肢體無力等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之警示症狀時,應迅速就醫,以期在黃金時期內能儘早接受治療。不論過去有無相關慢性疾病,若能注意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天冷時注意保暖,外出時多加件衣物,必定能幫助老人家遠離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威脅。吳逸帆醫師表示,對於65歲以上的長者,政府補助每年一次免費的老人健康檢查將於3月起展開,希望可以發現在疾病的早期或未出現疾病症狀時的病人,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高齡長者可於各地衛生局公布後於特約醫院預約登記。

吃太多、天太冷 年後預防心血管疾病這樣做

吃太多、天太冷 年後預防心血管疾病這樣做#寒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山珍海味、大魚大肉不忌口的下場,就是收假後,體重機上大幅增加的數字及上升的體脂,最怕的是連心血管疾病也會趁虛而入!究竟過年後應該怎麼適當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才不怕疾病找上門呢?吃太多好發心血管疾病 頭暈、單側無力是徵兆年後大吃大喝加上寒流來襲,心血管疾病不接近也難!彰化基督教醫院蔡怡婷營養師指出,飲食均衡、減少油、鹽、糖攝取及規律運動才是最好的預防之道!另外,補充保健食品如魚油、維生素、葉酸等也都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她也指出,當出現頭暈、步態不穩、胸悶、流口水、眼歪嘴斜、心悸、冒汗、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全身或單側無力等症狀,就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告別肥油 吃好油減少體內發炎症狀蔡怡婷營養師提醒,烹調料理時,應選擇好的油脂來源,減少攝取高油脂食物如焢肉、豬皮等,應增加魚肉、海鮮、白肉、牛奶等好的蛋白質來源,並搭配每日「3蔬、2果」才能確保營養均衡。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定期運動、正常作息、不酗酒,也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過年期間民眾飲食偏向高脂、高油,容易使得體內Omega-6脂肪酸過高,導致體內有發炎症狀發生,當體內Omega-6較Omega-3比例為高時,也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因此有些民眾會透過補充魚油等保健食品來預防心血管疾病。蔡怡婷營養師表示,魚油有抗凝血、預防血栓形成、減少三酸甘油酯的作用。一般來說魚油屬於脂溶性,建議在飯後食用。而補充魚油以每天3克為限,過量易造成腹部不適、腸胃道不適等症狀。也提醒民眾,挑選原裝進口的魚油時,應挑選以紐澳太平洋小型魚種為主,且通過重金屬及戴奧辛檢測的廠牌,並通過TGA認證,才能確保吃得安心,也能和年後肥油說掰掰!

擋「毀滅性寒流」!濃縮魚油「護心」2倍效

擋「毀滅性寒流」!濃縮魚油「護心」2倍效#寒流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帝王級、霸王級、毀滅性寒流接連來襲,急凍了全台,氣溫驟降造成血管收縮劇烈,也「急凍」你的心血管了嗎?魚油因被證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成為入冬以來最夯的保健食品,近來由於食品衛生審查及把關變得嚴格,市面上每種魚油含量似乎都能達標,究竟還要注意哪些小細節,才能找到最符合理想的魚油產品呢?有請營養師來解答!EPA及DHA達「護心」黃金比例 保健效果更佳目前市面上看到的魚油分為濃縮魚油以及一般魚油,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彰化基督教醫院謝薰慧營養師說明,一般魚油1克大約含有30%的Omega-3,也就是其中的EPA及DHA大約含有300毫克;而濃縮的天然魚油,Omega-3含量是一般魚油的兩倍之高,換算下來,EPA及DHA的量可以到600毫克。而一般魚油中的EPA及DHA比例為3比2,也就是食用一般魚油1克,就能攝取約180毫克的EPA及120毫克的DHA,這是最基本的攝取量;而濃縮魚油則含量加倍,可以降低人體因為吸收過程不完全,而補充不足的疑慮。小型魚種汙染問題低 添維生素E、無腥味配方好「貼心」魚油產品最令人擔心的就是重金屬汙染的問題。謝營養師說明,的確,深海魚有重金屬汙染的風險,所以建議民眾在挑選時先以小型魚種為主,例如鯷魚、沙丁魚或鯖魚,這類小型魚重金屬汙染問題相對比較低,其次再挑選有定期檢測重金屬及戴奧辛的廠牌。謝營養師補充道,有些業者會在魚油中添加抗氧化劑維生素E,是因為魚油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相當高的油脂,很容易接觸到空氣就氧化掉了,所以一定要添加維生素E才能讓魚油安定,避免氧化。至於很多人不喜歡吃魚油後打嗝發出的魚腥味,謝營養師建議,其實可以在餐前或是隨餐後食用就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加上現在有紐澳保健品業者推出「無腥味魚油」,較沒有食用上的時間限制。當然保健品是否有通過相關的檢驗,審查標準嚴不嚴謹,也是民眾購買的指標之一;應儘量選擇深褐色不透光的瓶裝魚油,才能完整阻隔光線與空氣的破壞,延長魚油的活性與品質。另外,最近很多人喜歡選擇來自紐澳地區純淨、高品質的產品,但須慎選有通過澳洲療效管理局(TGA)認證、且是經由GMP認證工廠所生產製造、100%原裝空運來台、不經二次分裝改標,才能確保挑到的是安全有保障的魚油產品!

寒流來襲 桂枝湯、保健操不怕手腳冰冷

寒流來襲 桂枝湯、保健操不怕手腳冰冷#寒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寒流來襲,讓許多人抵擋不住寒意,尤其平時怕冷的民眾更覺得手腳冰冷、四肢僵硬。中醫師羅珮琳表示,手腳冰冷,大多是因為身體氣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流暢、血液量不足,所以比一般人容易怕冷;平時可透過中藥茶飲來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改善虛弱體質等功效,幫助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桂枝湯促進發汗 紅棗養血安神羅珮琳醫師舉例,如禦寒桂枝湯可散寒通脈、促進循環,適合虛寒體質、怕冷、喜喝熱飲者,以桂枝2錢、炒白芍2錢、乾薑(老薑)3錢、龍眼肉3錢、紅棗2錢,以熱水熬煮約20分鐘,即可飲用。桂枝湯屬溫補方,桂枝擴張血管、促進發汗,炒白芍養血柔肝,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龍眼肉、紅棗養血安神,整帖養血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改善手腳冰冷。然而熱底體質的人,就不適合喝這帖茶,避免越喝越上火,導致長痘痘、嘴破、便秘等情形發生。5分鐘 幫助手腳恢復知覺此外,針對手腳冰冷四肢僵硬,開業診所中醫師廖婉絨分享「暖手溫足保健操」,動動手腳,按按穴道,藉由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只要5分鐘,手腳就會開始暖和起來:1) 站立,兩腳張開與肩膀同寬,手肘彎曲。2) 雙手握拳,中指用力刺激位於掌心的「勞宮穴(手掌中央,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保持6秒。3) 墊起腳尖,同時將手肘打直,手指打開,保持6秒。4) 重複3、4動作20下,或感覺手腳回溫時。廖婉絨醫師說明,以上動作藉著活動四肢,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而且墊腳和手握拳的動作,可分別刺激到位於足底的湧泉穴,和位於掌心的勞宮穴,更加強暖手溫足的功效。

寒流威脅 3招避免心疾、中風發作

寒流威脅 3招避免心疾、中風發作#寒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強烈大陸冷氣團寒流來襲,臺北市衛生局提醒,當溫度降低時,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易致血液在血管內凝固,誘發心臟病、急性中風,呼籲民眾一定要加強保暖;衛呼籲長者及三高、肥胖、有吸菸習慣、缺少運動以及有家族史的民眾,外出時做好保暖措施,並多注意飲食、運動及氣候變化,控制好三高,減少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胸悶痛、呼吸困難是徵兆依據103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分別位居之第2、第3及第8名,佔死亡百分比近四分之一。因此,提醒如果民眾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症狀,應該要儘速就醫接受治療。此外衛生局也提供民眾3大禦寒保健措施,有助減少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1)注意保暖/不論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再進行活動。民眾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避免深夜或大清早出門,建議長者結伴運動並先暖身。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應立即停止運動。隨時保持全身血液循環順暢,手套、襪子、保暖衣物、帽子和圍巾都很重要。2)定期監測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要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另每日早上起床一小時內測量血壓及服藥。3)泡湯提醒/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泡湯時間勿超過15分鐘,溫度勿超過40℃,避免獨自在個人池,最好有親人陪同,起身時動作放慢,且千萬不要一下用冷水,一下用熱水,這種方式最危險。避免剛喝過酒,或吃大餐後馬上泡湯,怕心臟負荷不了,更易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

超級寒流來襲 嚴防心臟病、中風發作

超級寒流來襲 嚴防心臟病、中風發作#寒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周末受到寒流南下影響,各地區氣溫明顯下降。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特別呼籲長輩,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年長的長輩一定要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及防滑鞋,以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泡湯應有人陪 不超過15分鐘為宜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為遲緩,在寒流來襲這幾日,建議長輩暫不出門,另外,家人要特別關照長輩的起居與活動,配合人體的生理時鐘,早晨起床動作要慢一點,起床後可以先喝一杯溫開水來調節生理機制與禦寒。另有民眾欲上山賞雪並順道泡湯,國民健康署提醒,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以15分鐘為限,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泡湯後也要注意勿太快起身,以免發生暈倒意外。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患者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若剛喝過酒,或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2小時再進行。死因逾3成為心血管疾病造成103年衛福部死因統計,共有46,440人因為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而死亡,佔總死亡人數28.5%,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當溫度降低時,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管收縮使血壓容易不穩定,這樣的現象會增加血液在血管內凝固機會,進而增加冠心症等心臟病及梗塞型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國民健康署特別呼籲有三高疾病的民眾,不要因為假期而忘了遵照醫囑規律服藥。另寒流期間,在飲食定量並注意情緒,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多喝溫熱水、並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以嚴防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的情形,一定要儘速送醫。

冬天實用文!6招瞬間讓腳變暖

冬天實用文!6招瞬間讓腳變暖#寒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寒冬時,冷風會從褲口往裏灌,雙腳麻、木、涼、痛,加上從足心到小腿,再到全身,被凍得瑟瑟發抖。這是我30年前曾有的經歷,現在想來,更能體會「寒從腳下起」的意思。現在的人很少能體會腳凍的感覺了,但還是有腳涼的時候。如果不採取正確的方式,可能一夜都雙腳都不會暖,這可是不利於健康的。以下介紹的,是能夠讓腳瞬間暖和起來的六種方法,看起來簡單,卻是很有效的。1)踏步法/做原地踏步動作。腳落地時稍用力,只需5到10分鐘,雙腳就會暖和。注意選擇地點,儘量不要在臥室,以免打擾到樓下的鄰居。2)頓足法/同時抬起雙腳腳跟,腳尖著地,再迅速頓下腳跟,反覆50至60次。此法對便秘有作用,但老年人不宜。3)按摩法/盤坐在床上,兩腳掌相對,用雙手摩搓足背以及小腿。然後再搓足心,到溫熱為止。睡前按摩足部,更能改善血液循環,達到安神鎮靜、促進睡眠的作用。4)浴足法/用溫熱水泡雙腳,邊泡腳邊揉搓按摩。也可以在熱水中加入少數鹽待溶化後浸泡,有消炎作用。有灰指甲、足癬等足病者,可以用苦參30克、白蘚皮30克、蒼術30克、枯礬10克,煎水泡腳,既能暖足,又能治病。5)薑湯法/腳涼,全身又覺得有寒氣的,可以熬一碗薑湯趁熱喝下,再蓋被取暖。特別是涉水、淋浴後,腳部受寒的,更適合用本法。6)舉腿法/仰臥床上,雙手置於身體兩側,將兩條腿緩緩舉起,垂直於身體,稍作停留後,再緩緩放下,如此重複數次。本法還可以鍛鍊腹肌,有助於減肥。(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