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冷到皮皮挫,原來是24節氣的「大雪」來了!大雪之後氣溫將愈來愈冷,民眾在迎來寒氣之時,不僅要留意保暖,也要注意飲食習慣;像是冬天常吃的火鍋、薑母鴨不宜吃過多,同時也要記得多補充水分。《優活健康網》替讀者整理出「3招」禦寒法,一起暖暖過冬吧。
最近冷到皮皮挫,原來是24節氣的「大雪」來了!大雪之後氣溫將愈來愈冷,民眾在迎來寒氣之時,不僅要留意保暖,也要注意飲食習慣;像是冬天常吃的火鍋、薑母鴨不宜吃過多,同時也要記得多補充水分。《優活健康網》替讀者整理出「3招」禦寒法,一起暖暖過冬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節氣進入24節氣中的大寒,古有言,「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則人馬不安」,今年大寒沒有之前霸王級寒流來得冷,要是之後春分又不夠暖,那麼這一年大家可能皮還是要繃緊一點。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建議用以下方式,來預防感冒與順應天時過日子。感冒不一定非吃藥不可感冒病毒百百種,但不管是哪種西藥,醫生開的、藥房買的、同事給的,都只能暫時緩解不舒服,無法根治。其實感冒根本不用吃藥!經過充分休養,人的自癒力能讓一般感冒在7~10天內自行痊癒。就怕已經感冒了還強打精神,拚命工作拚命念書拚命玩,大把大把感冒藥亂吞,喝的、吃的、噴的通通來。眼下症狀是緩解了,但以藥物干擾免疫系統判斷,以為不用休息而硬操身體,反而會使感冒拖更久。比較有智慧的做法是,去察覺那即將感冒的「微徵兆」。試著回想過去你將感冒未感冒之際,身心有何變化?徵兆人人不同,有人會畏寒怕冷,有人是胃口差、味覺改變,改變可能很細微,需用心才能察覺。也有人是眼乾、嘴乾、喉嚨乾,乾表示身體防護力下降,病毒常趁乾而入。其他還有注意力渙散、容易累、心情低落,都有可能。當自覺快要感冒時,我會格外注意補充水分、睡飽一點,還有就是吃大蒜。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太累,保持心平氣和、減少消耗。除了察覺微徵兆,你還可以這樣做。*常啜飲溫開水保濕喉嚨*舌抵上顎促進唾液分泌*維持較高的體溫,注意頸部保暖*徹底治療好自己的慢性疲勞*勤走動、多泡澡,帶動血液循環*吃大蒜、薑黃、洋蔥增強免疫力*少觸摸臉口鼻*按摩頭部紓壓、排除負能量*每天靜心淨心,化妄念於無形跟上自然節奏 順天生機無限天體與人體間存在著微妙互動,從前的藏醫同時也是精通曆法的智者,他們知道四季對器官的影響,以及什麼時節上山採藥,又在哪個時辰製藥效果最好。中醫講「子午流注」,把子丑寅卯各時辰與經絡臟腑對應起來。西醫最擅長統計疾病的好發時間,有些時候急診室很忙,有些時候老人與小孩特別危險。善用時間節律趨吉避凶,是在預防醫學領域中很值得來好好研究的一塊。我先舉4個例子做開頭,接著請你以時間為線索,多閱讀多學習適合自己的養生法。與天地越合拍,越有機會成為不生病好命人。冬日早晨,慢慢甦醒,尤其寒流來襲時。你可以躺在床上搓搓臉、拉拉耳朵、伸伸懶腰、動動手腳,賴一會兒床再起身。有血壓血脂問題,更要記得這個「緩慢甦醒」原則,預防中風、心肌梗塞。一周中,Blue Monday是上班族最難熬、最憂鬱的一天。萬一又碰上冬季陰雨,更是雪上加霜。若身旁有人說話不中聽、心情不美麗,請在這一天多愛他們多包容一點。若條件許可,儘量別把重要會議、重要差旅行程排在周一。月圓前後幾天,人體內褪黑激素較少,需要的入睡時間較長,睡眠深度較淺。睡眠不足時別做衝鋒陷陣的事,保持心平氣和、將精神耗損降至最低,含蓄安穩度過一天,便好。冬季是一年中人的體溫最低的季節,體溫降,免疫力跟著降。預防反覆感冒,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則冬天請不要太認真減肥,少吃生冷食物,多選擇能讓身體暖活的料理。尤其體弱、病中正在調養的朋友,冬季更要吃好睡飽,避免過度操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寒流來襲,全台猝死案例頻傳,花蓮更傳出一名49歲警員為追捕竊賊,奔跑100多公尺後,疑因天冷身體不適突然倒地,送醫不治。醫師指出,對於40歲以上的民眾,心血管疾病像個隱形炸彈,隨時都可能發作,尤其三高控制不好的患者,秋冬季節更應注意,因為突然的低溫會使血管急遽收縮,導致血壓飆升過大,容易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衰竭和主動脈剝離等疾病。英國研究顯示,氣溫每低1度,未來2周及1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分別增加2%和2.6%左右。頸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檢查可早期預防及治療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醫師賴軍皓表示,心血疾病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初期症狀包括頭暈、冒冷汗、胸悶、左手臂疼痛及下巴不適等。但多數患者因缺乏病識感而疏忽,因此常有青壯年猝死新聞傳出。其實只要健檢「多一項」頸部超音波或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可以早期發現及介入預防與治療。心血管疾病一旦發作,日後的治療、復健和復發壓力,對患者和整個家庭都有重大影響,因此有家族史或中風病史者,或超過40歲以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高風險群,可在每年健康檢查時多做一項頸動脈超音波或心臟超音波。由於頸動脈超音波及心臟超音波屬於簡單、安全、無侵入性又無輻射的檢查,目前健保針對高風險族群已有給付,而且一旦發現有異,醫師會考量其他致病危險因子及血液生化檢驗,安排電腦斷層掃描進一步判讀。路跑對血管調節負擔大 有心血管疾病者止步除了超音波檢查提早篩檢外,賴軍皓提醒,飲食及運動還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適量地攝取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E、Q10等,會抑制自由基活動,降低血管堵塞風險;平日以有氧運動改善循環與代謝情況,如快走、騎腳踏車等,但寒流期間,晨跑及馬拉松對血管調節的負擔較大,恐觸發潛藏的心腦血管危險因子,不建議心腦血管有異的民眾參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半個月來了三波寒流,許多人都注意要保暖防止心血管出問題,但肝膽腸胃科醫師提醒,不只心血管,臨床發現,上消化道出血而接受緊急胃鏡治療的患者也跟著寒流而變多!一名85歲老翁是長期背痛及腰痛的老病患,平時服用止痛藥治療,這波寒流來襲,一天清晨上廁所突然解了大量黑便,同時出現頭暈症狀,家屬緊急送醫急診,醫師評估檢查發現是上消化道出血,緊急經過內視鏡處置後才恢復。上消化道出血解黑便 更大量出血時呈暗紅色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歐高奇發現,門診許久未見的患者在幾波寒流中出現在急診,緊急接受胃鏡處理的個案增加,尤其是原本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惡化成上消化道出血情形越來越多。他表示,低溫環境下,因為體內多種內分泌激素分泌異常,導致血管收縮,使胃酸分泌增多,導致消化性潰瘍面加大、加深,侵蝕周圍的血管,就出現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張歐高奇指出,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常以解黑色大便表現;更大量出血時,大便會呈現暗紅色,有時會嘔吐出鮮血或咖啡色渣物質;也有人伴隨出現頭暈、心跳變快、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冒冷汗、呼吸困難等情況。治療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藥物治療和內視鏡治療為主,張歐高奇醫師表示,依據不同出血部位及原因,內視鏡可以進行注射血管收縮劑、電燒止血、機械性壓迫止血法(如內視鏡止血夾)、血管結紮,或進行血管攝影的栓塞治療,到最後的手術治療,都依據患者狀況採取不同處理。高危族群做好保暖 避免酒、咖啡、濃茶及刺激性飲食張歐高奇提醒,老年人、服用消炎止痛藥物、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長期酗酒、肝硬化及洗腎患者、幽門桿菌感染及有過潰瘍病史者,都是上消化道因天冷而出血的高危險群。屬於高危險群者一定要做好保暖,避免酒、咖啡、濃茶、辛辣等刺激性飲食;平時保持充足的睡眠、勿熬夜;盡量紓解工作壓力,避免三餐不定時及暴飲暴食,並少吃不必要的止痛藥,降低出血危機,萬一出現消化道出血症狀,務必盡早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及輻射冷卻影響,各地天氣寒冷,今年寒流再三襲台,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民眾注意保暖,特別是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做好防寒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別輕忽低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強風會造成體溫快速流失 騎車放慢速度除了長輩及慢性病病人要注意保暖,冬天可以說是機車通勤族最辛苦的季節,需忍受低溫加上車速帶來的冷風,國健署提醒,強風會造成體溫流失過快,騎車時應放慢速度,穿著須保暖且具靈活度以免影響車輛操作的精準度,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等外套,注意四肢保暖(如穿戴手套及襪子等)及頭頸部保暖(穿戴圍巾和口罩等),務必做好禦寒防護措施,並切記放慢車速以策安全。低溫血管收縮 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增低溫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民眾如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應盡速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心臟病徵兆: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一樣要注意;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中風徵兆:牢記FAST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 記下時間快送醫」,用來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黃金時間搶救急性中風:「F」FACE-臉歪:請患者微笑或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ARM-手垂: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SPEECH-大舌頭: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送醫: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台急凍,各縣市猝死、中風、車禍,取暖不當造成火警、燒燙傷及一氧化碳中毒等事件層出不窮;民眾為了達到抗寒目的,選擇各種方式保暖、取暖;但是,警消、醫師警告,不當抗寒取暖的NG行為,反而容易被高溫燙傷、低溫燙傷,甚至引發火警而造成憾事。 抗寒取暖方式除傳統燒炭外,還有橡膠熱水袋、不鏽鋼水龜、煤油懷爐、電暖爐、電暖扇、電熱毯、電熱水袋、暖暖包、暖暖蛋等,甚至有些民眾獨闢蹊徑,用吹風機、喝酒等方式取暖。 糖尿病患用暖暖包、臥床病人躺電熱毯 慎防低溫燙傷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醫師表示,常見保暖的NG行為包括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就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因為有明火,也會很容易造成火災;一般認為喝酒好像可以暖身,但其實也不是很適當,喝酒會讓身體發熱是因為皮膚的微血管會充血,但其實血液是離開身體器官的,反而會讓核心體溫下降,可能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反而會更危險。 使用電器產品如電毯、暖爐或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也有可能會燙傷,尤其是老人家、嬰幼兒表達能力不好,或是糖尿病患神經病變,對於冷熱感覺比較不敏感,也有可能這樣長時間的接觸,造成燙傷而不自知,而中風患者無力翻身,躺電熱毯也是長時間接觸,也會造成低溫燙傷。 坊間較常見民眾用暖暖包取暖,謝貝尤提醒,拆開後輕輕搖晃,讓裡面化學物質起作用,使用時儘量避免長時間接觸皮膚,可在外層包一層毛巾或厚布再使用,可以放在口袋裡,睡覺時別放在被子裡面,避免忘記而造成長時間的低溫燙傷。早上起床先暖身 披件保暖衣物再離開被窩暖暖包、熱水袋這種看似沒有殺傷力的發熱器具,其實一樣會造成低溫燙傷,大約45℃以上溫度,長時間接觸半小時以上,就可能會有燙傷的情形;另泡澡機、泡腳機,就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所以務必要小心。冬天泡湯也要注意時間不要太久、適時的補充水分,避免體液流失太多,不然可能會有暈眩症、姿勢性低血壓而暈倒的情形。 老人、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起床應先暖身,或穿一件比較保暖的衣物,再從被窩裡出來,也可以考慮戴帽子、圍圍巾,或是穿比較高領的衣服,避免氣管、血管容易收縮引起不適,一些機能性衣物,像是發熱衣、羽絨衣或羊毛衣,都可以考慮做多層次的穿搭,比較保暖的效果;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可以戴手套、穿比較厚的襪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都覺得最近好冷,不但手腳容易冰冷,而且還四肢僵硬。超群中醫體系新富錦中醫診所林立昌中醫師表示,手腳冰冷多屬「虛寒體質」,在最冷的三九寒天,很適合作三九貼來溫通經絡,驅除體內潛藏的寒邪,從根本面改善虛寒體質。此外林立昌中醫師推薦一道暖身補氣茶,有溫中散寒、補氣活血功效,可改善手腳冰冷、身體僵硬等症狀,熱熱喝,身體很快就暖呼呼。暖身補氣茶 改善身體僵硬【成份】黨參3錢、黃耆3錢、丹參2錢、乾薑2錢、白朮2錢、當歸1 錢、紅棗2錢、炙甘草 2錢。【作法】藥材洗淨後加水1500cc水,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溫中散寒,補氣活血。【適用對象】畏寒,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疲倦乏力,語音低微,面色蒼白,腹瀉,心跳慢,吃冷食胃不適,身體僵硬等肺胃虛寒體質的人。【不宜對象】火氣大,怕熱,口渴,便秘,牙齦腫痛,心跳快等燥熱體質,感冒咳嗽,高血壓患者,應避免飲用。 此外,針對冬季手腳容易冰冷,超群中醫體系大宏中醫診所劉哲孝醫師則提供一帖桂枝龍眼茶,有助改善手腳冰冷。桂枝龍眼茶 改善手腳冰冷【成分】桂枝2錢、炒白芍2錢、乾薑3錢、桂圓3錢、紅棗2錢。【作法】中藥材洗淨後加水1000CC,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適用對象】虛寒體質,手腳冰冷,喜喝熱飲。【不宜對象】實熱體質,較為怕熱,且面色紅潤,喜喝冷飲,容易便秘等。這帖桂枝龍眼茶屬溫補方,桂枝擴張血管、促進發汗,炒白芍養血柔肝,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龍眼肉、紅棗養血安神,整帖養血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改善手腳冰冷。 寒流來襲,心血管病患發病率比平常高出很多。超群中醫體系新富錦中醫診所黃茵婕中醫師表示,天氣寒冷時,民眾習慣吃入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來禦寒,更增加了心血管的負擔,她提供一帖丹參清血茶,適合三高族保健飲用,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丹參清血茶 三高族保心安【成份】丹參3錢、杜仲3錢、何首烏3錢、枸杞子3錢、炙甘草2錢。【作法】藥材洗淨後加水1500cc水,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活血補血,補腰腎、強筋骨,降血壓、降血脂。【適用對象】體虛、三高族。 丹參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說法,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降血壓、降血脂、對抗血栓形成,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不錯的功效。杜仲、何首烏都有補腰腎、強筋骨的功效,且杜仲能降血壓、何首烏能降血脂,枸杞補肝腎明目。因此「丹參清血茶」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適合「三高族」保健飲用。 多數心血管疾病的元兇是肥胖!要預防或改善心血管疾病,根本之道就是體重控制,所以在天冷的冬季,控制體重也不能鬆懈,忌大吃大喝,三高族勿盲目冬令進補,把握三低一高(低油、低脂、低鹽、高纖)的飲食原則,另外,適當飲用丹參清血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入冬最強寒流報到!泡湯是許多人喜愛的休閒活動,台北市衛生局日前公布列管的53家溫泉業者水樣抽檢結果,有17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3.1%。其中有2家業者複查總菌落數、大腸桿菌仍超標,遭衛生局開罰5千元。兩家業者限期改善仍驗出含菌量 多次複檢才合格衛生局依據「台北市營業衛生管理自治條例」,列管台北市53家溫泉業。衛生局每年溫泉泡湯旺季(10月至隔年2月),每月會進行水質抽驗,泡湯淡季(3月至9月)每3個月亦會進行一次水質抽驗,同步檢驗兩項微生物指標,包括總菌落數及大腸桿菌群。衛生局表示,水質標準為總菌落數每1mL池水量應低於500 CFU,大腸桿菌群每100mL之含量應低於(含)6CFU。衛生局去年1月至11月共抽查340家次,抽驗548件溫泉水樣,其中17件不合格,不合格率3.1%,不合格率比前年同期的3.55%下降。水質待改善的業者包括北投皇家季節酒店、北投磺田小吃店(七窟溫泉),大腸桿菌、總落菌數皆超標,限期改善後還是抽驗出含菌量,經過衛生局多次輔導、複檢後才合格。慢性病患、飽餐及空腹均不宜入浴 有呼吸道症狀勿前往衛生局疾病管制科余燦華科長提醒民眾,進入浴池前須將身體徹底洗乾淨,並考量自身狀況,若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與血友病患、皮膚敏感度差、飽餐及空腹均不適合入浴。泡湯時間以不超過10~15分鐘為原則,並請注意補充水分,眼睛避免接觸池水,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即離池並通知服務人員。如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配戴口罩,立即就醫,並在家中休息,儘量避免前往公共場所活動。民眾欲知水質抽驗結果可至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機關業務/資訊公告/疾病管制科公告「營業衛生場所水質抽驗結果」》查閱,或撥打服務專線02-23759800轉1958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