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全因「熬夜」惹禍!中醫「2妙招」過年不疲憊

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全因「熬夜」惹禍!中醫「2妙招」過年不疲憊#過年

過年就要到了,每到過年總會有多不完的聚會,親友們聚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牌,而且通常都會熬夜好幾天。中醫師表示,若多日作息不規律或是長期熬夜,可能會造成眼睛乾澀、口乾舌燥、精神恍惚等狀況,甚至有罹患失智症、癌症以及猝死的風險;對此中醫師呼籲盡量別熬夜,也分享「2妙招」幫助身體修復。

糖友過年吃大餐 先吃這5種蔬菜穩血糖

糖友過年吃大餐 先吃這5種蔬菜穩血糖#過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新年期間,與親友團聚大吃大喝,犒賞一年來的辛勞好不快樂!醫師提醒,往年遇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年後因糖化血色素飆高,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緊急就醫,因此,如何在過年期間享受節氣氛圍,又能維持血糖的控制?對患者是很大的挑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筱芳表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高血糖的代謝疾病,因胰島素分泌及功能異常(胰島素阻抗),造成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異常。第一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缺乏,第二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及功能異常,造成血中葡萄糖濃度增高。注意隱藏澱粉類食物,包括紅豆、綠豆、蓮子、薏仁、小米、大麥等台灣每年新發生的糖尿病患者人數,以第二型糖尿病為最大宗,達16萬人,第二型糖尿病的胰島素作用逐漸降低,胰臟內細胞功能不斷惡化,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降低。因此喪失進食後立即輸出的胰島素,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也開始降低,餐後抑制肝醣輸出的功能降低,餐後血糖濃度逐漸升高。最新研究也顯示,腸道分泌的腸促胰素也逐漸減少。餐後血糖升高會造成:三酸甘油脂過多之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清除減少,葡萄糖自主氧化增加,纖維溶解減少,餐後初期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阻抗性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代謝增加,血液凝固增加,血管斑塊穩定度下降,內皮細胞功能障礙使一氧化氮釋放減少,及游離脂肪酸增加。潘筱芳指出,糖尿病的飲食是均衡飲食,各類食物都有,只是份量需要控制。要好好的控制血糖,首先要知道自己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別人吃一碗飯,血糖還好。你吃一碗飯,血糖會升高多少?通常檢測餐前血糖與餐後血糖可以告訴你這資訊。其他會升高血糖的澱粉類食物也可以這樣測出來。這樣就可以自己斟酌澱粉類食物要吃多少。特別要注意隱藏的澱粉類食物,包括:玉米、芋頭、番薯、山藥、馬鈴薯、湯圓、紅豆、綠豆、蓮子、薏仁、小米、大麥等。先吃富含纖維質的綠葉蔬菜、白花菜、青花菜、高麗菜等增加飽足感另外,吃大餐前先吃富含纖維質的綠葉蔬菜、白花菜、青花菜、高麗菜、山東大白菜,都可以增加飽足感,更能減緩餐後的血糖上升。過年期間請多加利用。有人認為吃蛋白質的食物,不會增加血糖。但是大多數的人也發現,不吃澱粉,只吃大量的蛋白質的人,很少有低血糖的發生。其實,吃大量的蛋白質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因為肝臟需要將過多的蛋白質進行醣質新生,仍舊會增加血糖。而且大量的蛋白質也會增加痛風發作。糖尿病患者仍需小心蛋白質的份量。潘筱芳提醒,平常有做運動的人,也請保持運動的習慣。運動可以協助人體肌肉攝入血中的葡萄糖,由此幫助降血糖。但須注意運動前血糖在150-300 mg/dl之間比較安全。若血糖不夠高,在開始運動後容易發生低血糖。若開始運動時血糖太高,則在開始運動後,自主神經系統的啟動,會導致血糖更高,造成危險。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運動前測血糖可以避免危險。農曆新年期間,請糖尿病病友小心選擇食物及份量。盡量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平平安安且快快樂樂的過農曆年。

陪失智長輩做年菜 喚回失落的記憶

陪失智長輩做年菜 喚回失落的記憶#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醫師,快過年了,但我媽失智嚴重,我不知道怎麼讓她感受團圓的氣氛?」「醫師,我爸失智多年,一直很重視過年,但近來記憶力愈來愈差,過年對他還有意義嗎?」每逢年節前夕,總有不少孝順兒女提出這樣的疑問。在一些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身上有早期嗅覺喪失的症狀,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甚至不少在認知功能還未被注意到改變時,嗅覺功能已經變差,嗅覺變差也會影響味覺。研究發現,輕度認知障礙和失智症患者的味覺也會比較差。療癒性的烹調活動 可刺激認知延緩退化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表示,許多人都經歷過類似情境,被氣味喚起過去的一些回憶,而且往往是有情感的回憶。氣味與記憶/情緒有許多有趣的關聯,嗅覺是感官刺激中唯一可以直接進入大腦管理情感與記憶的中樞(杏仁核與海馬迴)。 辨認氣味本身也是一種運用大腦認知的過程,除了嗅聞外,還要與記憶連結才能辨識出味道,有實驗以嗅覺訓練做為認知刺激,經過12周,患者語言流暢度與執行功能都改善了。常聽失智患者家屬說,長輩過去很擅長料理,現在味道差很多了,大家變得不愛吃、長輩也很挫折,或擔心失智長輩忘記關火,禁止長輩踏進廚房。袁瑋主任說,其實透過設計的烹調食物等活動,可以幫助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症患者預防認知功能退化。近年國際上對預防失智、延緩退化,強調多元生活介入,其四大要素:認知訓練、控制心血管疾病、營養、有氧運動,都能整合在療癒性的烹調活動設計中。療癒性的烹調活動設計在失智長者的情緒、動力、認知刺激都有幫助,不強調病症或功能的缺失,更著重最大化的運用長者仍保有的功能、提升動機、發揮大腦網絡的代償功能及避免進一步腦功能的退化,維持自尊與自主的能力,減少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改善執行功能。設計烹飪活動5個小技巧認知功能障礙不同程度的失智者,因為能力不同,活動內容設計要兼顧安全、樂趣、提升自信等目的,袁瑋主任提供五個小技巧供參考:安全性:環境簡單,移除尖刀、熱爐等,並注意長輩位置與動線安全。參與感:有些長輩雖無法完成煮餐,許多活動仍能使他們有參與感,包括挑洗菜、擺餐具、簡單備餐等。有彈性:複雜食譜可能很挫折,簡化食譜及有備案,當長輩感到挫折時可更換或挑其中單項完成(如削皮、攪拌、撿菜、測重量、添加材料等),這些重複性動作常讓失智長輩覺得有趣甚至療癒。多鼓勵:讓每個人都參與到,避免批評,多給予鼓勵,不要擔心長輩動作慢或怕他做錯而把事情都做完了,邀請他們參與,分配適當的項目會使他們很有參與感與成就感。勤互動:對於過去擅長煮菜的長輩,可以請教他做法,或許他做不出來,但可能久遠記憶還存在。也可以邀請長輩間互動與對話(拿東西給對方、合作擺餐具、輪流攪拌等)。法國有間失智長者的日間照護中心,整日活動就是以烹調料理為重心,烹調後大家要著正式服裝,好好享用一頓正式的法式料理,有創意又保有法國文化,活動設計相當吸引人。失智爺爺寶刀未老 端出孫女記憶中美味牛肉麵銀光學苑環境設計就以開放性大廚房為中心,一方面塑造家的感覺,賦能的活動設計也讓長輩透過分享自己的拿手菜、回味的節慶或家鄉料理彼此交流,也學習實用簡單的營養概念落實在平日備餐中,烹調過程中,香噴噴的料理交織著長輩們笑聲不斷, 溫馨的畫面是一幅美好的記憶。袁瑋主任提到,一名學員的孫女興奮地與她分享,某次她陪失智爺爺來參加活動,銀光學苑請長輩煮道拿手菜,他們平時怕爺爺進廚房不安全,沒想到多年沒煮麵的他竟寶刀未老,雖然動作緩慢,但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切蔥時的手法和當年一模一樣,川味牛肉麵湯頭的甘甜與椒麻味也和記憶中味道相同,她頓時熱淚盈眶。回家後,爺爺甚至記起年輕時住在南部,陽光透過紗窗照進住家院子時,他抱著她剝橘子給她吃的溫暖及爺孫間許多互動,祖孫的情感又透過那碗普通的牛肉麵重新連結起來,爺爺對她漾起微笑說了聲「謝謝妳!」孫女抱住爺爺,原來爺爺還可以記起以前的事,她的淚水止不住地泛流。

過年失智者走失高峰 超前部署守護爺奶過好年

過年失智者走失高峰 超前部署守護爺奶過好年#過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時光,然而年節期間也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且在寒冬中走失,意外風險更高。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超前部署,每天幫長輩拍照、申請愛的手鍊及愛心布標、串連友善社區,並邀請家中小朋友一起加入照顧爺奶行列,做好充足防走失準備,過個平安好年。認識失智向下扎根 讓孩子加入照顧爺奶行列台灣失智症協會於寒假前與北市大同國小、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共同舉辦「守護爺奶平安過年」宣導活動,期待透過失智教育動畫教導小朋友與爸媽共同守護失智爺奶的安全,向下扎根國中小學童失智認知教育,提升國人對失智症警訊的察覺,以及加強守護爺奶防走失的策略。失智症家屬侯小姐表示,照護罹患失智症的母親10多年,了解失智症除認知功能障礙外,亦常伴隨情緒、行為、精神病症狀等,然而最擔心的是失智者出門就忘了回家的路,在茫茫街道中找尋失智家人,這份驚恐和焦急是揮之不去的夢魘,盼社區能給予更友善關懷及包容。包容失智長輩脫序行為 外出兩名以上家人陪同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失智者因認知功能缺損以致走失風險高,特別是在過年期間家人團聚、活動多且熱鬧的時候,風險更高。建議孩童們每天幫長輩拍照,有助快速協尋;其次建議孩童回家提醒家長,幫有走失之虞的長輩申請愛的手鍊及愛心布標,並更新身分證的照片,以利快速找回走失的長輩。此外,可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在家長手機中設定長輩手機定位,讓長輩配戴衛星定位器等預防走失策略。年節期間帶失智長輩外出應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人多的地方更要手牽手一起走。湯麗玉提醒,進食年糕時應留意,避免長輩噎食意外。過年期間刺激多且複雜,失智者出現令人困擾的行為是可以預期的,也提醒孩童,失智的爺爺奶奶是生病了,要包容失智長輩的脫序行為,千萬不糾正或爭辯,多順著失智者、多多鼓勵讚美他,以活動或美食轉移注意力,一起平安過好年。

食衣住行錦囊妙計 孩子過年不NG

食衣住行錦囊妙計 孩子過年不NG#過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咚咚隆隆鏘、咚咚隆隆鏘。這週開始迎接年假的到來,很多的爸媽可能已在準備大包小包返鄉過年,有的可能正煩惱孩子在回鄉的路途上是否會安然的渡過。然而,返鄉過年除了考驗爸爸的塞車耐心、媽媽的廚藝精湛,最重要的是孩子面臨到『食衣住行』皆不同的狀況下,他們能如何安全的不NG過關,讓爸媽能過個好年,對孩子及父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台北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陳俊宇職能治療師表示,其實父母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您也可以很優雅迎接春節連假的到來。 孩子「食」的部分過年返鄉,父母所面對的頭號問題就是孩子食的部分。傳統的習俗總是在過年期間準備很多的糖果,舉凡冬瓜糖、娃娃酥等。所以父母不管帶孩子到哪裡拜年聚會,總是可以在每家的餐桌上看到這些『糖果的誘惑』。然而,當長輩將這些『好意的春糖』拿給孩子時,做父母的應該要怎麼辦呢?大陳老師小錦囊:建議父母,可以先事前準備孩子可以食用的零食,將面臨長輩春糖大軍來襲前,給予孩子替換的準備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然而,父母事先與孩子的約定也非常重要,父母千萬不可以因為『過年』而調整平日與孩子約定好的原則。然而徐嘉賢醫師在2018年也給予過年孩子的飲食建議,針對兩歲以上的孩子一天不超過六茶匙(25克的糖),兩歲以下盡量不要接觸到人工添加糖的食物,含糖飲料的部分一星期不超過240毫升。因此,父母不訪以此為參考來調整孩子過年『飲食的部分』。 孩子「衣」的部分在過年期間,傳統的習俗要『穿新衣戴新帽』。然而,很多的爸媽在挑選孩子新衣時,除了注重款式好看以外,衣服的材質其實是很重要的。很多有觸覺敏感的孩子會避免穿粗糙質地的衣服,對於衣服標籤、鬆緊帶及衣服的車邊非常的敏感,並且會不喜歡衣服上的標籤。大陳老師小錦囊:針對觸覺敏感的孩子,父母千萬不可因為過年而減少孩子減敏感的活動,觸覺刷的準備及平日的減敏感遊戲活動,都必須持續的給予孩子,甚至爸媽不訪在年夜飯後,與孩子們來個減敏感遊戲,讓孩子能開心領紅包之餘也能持續進步喲!大陳老師減敏感遊戲(年夜火鍋遊戲):父母可先請孩子們自己命名要當什麼火鍋料,之後利用家中棉被或是抱枕,將火鍋料依序放入火鍋中(棉被/抱枕),父母可將孩子們包裹起來並提供適當的重量,給予孩子觸覺刺激。 孩子「住」的部分過年期間,很多的父母會返鄉過年或是出外走春,針對會認床的孩子也是父母最頭痛的問題。針對較小的嬰幼兒,請父母可以用開心的表情告知寶寶『要出門去找阿公阿嬤囉~』,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而不告知孩子,因為環境的變動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表現。大陳老師小錦囊:針對會認床的孩子,父母不訪可攜帶孩子較熟悉的被子或是娃娃,降低孩子的焦慮。並且父母需特別注意,切勿因外出遊玩而影響孩子平日的生活作息時間。大陳老師相信很多的父母會因為難得與親戚朋友相聚,難免會聚到盡興。但其實醫學文獻指出對於孩子來說,規律的睡眠時間是影響孩子專注力與學習力的關鍵,如不想孩子有『開學症候群』的父母,請務必注意孩子的睡眠時間唷! 孩子「行」的部分去不同的環境拜年或是聚餐,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針對先天氣質較敏感的孩子,父母的預告與事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大陳老師小錦囊:針對氣質敏感的孩子,父母可以先預告等等會拜訪哪些叔叔、阿姨或是長輩。並且告訴孩子等下有可能會遇到哪些孩子,他們可以進行什麼遊戲,並約法三章哪些區域可以玩,又或者父母可以先準備桌遊或是玩具,讓孩子能在大人聊天時,能有事做而不空等。針對年夜飯或是聚餐,孩子常常可能吃到一半專注力就被旁邊的孩子、電視影響,一頓飯可能常常吃到一半不是跑掉就是東張西望,讓優雅的爸媽總是『氣到說不出話來,只能回家算總帳』的狀況,但其實父母可以優雅地解決。大陳老師小錦囊:1.明確的告知孩子吃到哪樣菜就能下餐桌。以前大陳老師的爸媽總是告訴我,年夜飯每一樣菜都必須吃到,才能離開餐桌,所以大陳老師總是希望水果趕快上,這樣就能去玩了!但殊不知水果總是最後出現的。因此,父母與孩子下餐桌的約法三章,請明確給予,切勿渾沌不明,讓孩子沒有目標而努力。2.請給予孩子參與的機會,例如年夜飯的準備,除了媽媽辛苦展示廚藝外,家中的神隊友爸爸與孩子可以一起參與,讓孩子參與其中,而增加飲食動機。3.請不要一直幫孩子夾菜,夾菜的生活技能需從日常生活中訓練,讓孩子自主夾菜,除可訓練大小肌肉外,也能增添孩子的生活職能並且增加孩子自主性與獨立性,更不會讓孩子覺得『怎麼菜永遠吃不完啊~~~~』以上大陳老師錦囊給全年無休辛苦的父母們參考,祝每位父母都能在新春裡情緒不NG,優雅好過年唷!(文章授權提供/陳俊宇職能治療師)

過年食材滿到爆 保存不生菌過好年

過年食材滿到爆 保存不生菌過好年#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年節期間,家人齊聚一起,總免不了購買各式年菜及應節食品,但如何儲存管理才不會浪費食材及增加食品中毒的風險。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管署)建議民眾採買前應先做好「採購清單」,若沒經過事先規劃,容易造成採買過量與浪費的情形,造成同一道菜餚不斷重覆加料與烹調,恐增加食品中毒的風險,營養素也因為不斷高溫加熱而被破壞。過年食材滿到爆,保存有訣竅,3招教你健康過好年農曆年節常因囤積太多食材,冰箱冷度不夠,導致微生物繁殖與生長,也可能因食材未充分加熱,或剩菜加熱不足導致食品中毒,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年貨需適量,並彙整出保存年貨3撇步,供民眾參考。過年食材滿到爆 10招保存訣竅過好年1.避免滋生細菌:當餐吃剩的料理,應在最短時間內放入冰箱,不可在室溫放置超過2~3小時。2.適當溫度再放入冰箱:當餐吃剩的料理,若仍有熱溫,也不可馬上放入冰箱內。3.生熟食分開:掌握生熟食分開原則,與生原料分開存放於冰箱內,將熟食置於上架,生原料置於下架。4.罐頭也要注意保鮮:罐頭食品開封後未食用完,應換入瓷盤或玻璃碗中,再置於冰箱冷藏庫儲存。5.過期勿食:零食乾貨類一旦過了保存期限,也不要冒險食用,或是開封時發現有異味或變質情形應丟棄不吃。6.注意冰箱貯存溫度:需冷藏的食品貯藏溫度應在7℃以下,冷凍食品應在-18℃以下。避免貯存過多的食材,以免影響冰箱各層溫度穩定。7.充分加熱以減少微生物孳生風險:烹調生鮮海產、魚貝類如果沒有充分加熱,可能引起腸炎弧菌食品中毒,導致水樣腹瀉、腹痛、噁心、嘔吐、頭痛、發燒、發冷等症狀,想要預防食品中毒,食用前應徹底復熱,中心溫度至少應超過70℃,才能消滅細菌。8.選擇包裝與標示完整食物:香腸、火腿、臘肉、醬菜也是年節熱門食品,購買此類產品,最好選擇標示完整,包裝無破損,並於食用前徹底加熱。9.避免真空包裝食品及醃漬食品恐產生厭氧菌:真空包裝食品及醃漬食品即便放在室溫下保存,也不會腐敗或發黴,但這類食物可能僅隔絕空氣,讓一般好氧菌無法生長(例如:黴菌、大腸桿菌等),卻會成為另一類細菌「厭氧菌」(例如:肉毒桿菌)喜歡的生長環境,因此若沒有充分食品製備安全衛生概念,不建議自行製作真空類或醃漬類產品,否則可能因產品保存或料理不慎,增加造成肉毒桿菌毒素中毒機率。10.選購完整標示及包裝:糖果、瓜子、開心果等零嘴,應優先選購有完整標示及包裝、能密封的產品,並且根據包裝標示,正確保存。大千綜合醫院黃世男營養師建議,採買年節食材時可採用低碳飲食的基本原則:包含選擇當季食材,可減少肥料及農藥施用,日本研究發現,採用當季或非當季食材,在食材生產部份碳足跡可能相差10倍。挑選在地食材,可縮短食物里程,降低交通運輸的排放量。以及挑選使用包裝精簡、少人工加工的食材,減少加工過程及處理廢棄物時所需消耗的能源。

慢性病友飲食注意6要點 健康過好年

慢性病友飲食注意6要點 健康過好年#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來食安的問題層出不窮,造成民眾人心惶惶,挑選食材與年貨馬虎不得,掌握訣竅才能買得安全,並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劉彩如組長指出,需挑選有CAS優良農產品的食品,且外包裝標示完整清楚;散裝的食材要辨色聞味,忌購買白皙、顏色過度鮮艷的食材;盡量使用食物的原貌,不使用加工後的食材。慢性病友過年怎麼吃?劉彩如營養師表示,減重的民眾除了控制份量之外,也記得多多運動,以消耗攝取過多的熱量。而家中若有慢性病人,年節飲食也需注意以下6大事項:1.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飲食應少油、鹽、糖,飲酒也要適量2.點心零食類控制份量,以控制體重3.高血壓病患不宜選擇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或零食4.痛風病友則注意高油、高普林的食物淺嚐即可5.油炸、勾欠烹調方式會讓糖尿病友的血糖不易控制6.可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含鈉量高的調味料。農曆過年要到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一年的辛勞,悠閒休個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但常吃得豐盛但卻動得少,短短幾天佳節,放縱吃喝無形中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加重慢性病的危害。掌握以上的健康飲食原則,讓年節平安健康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