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失智長者快樂過年 4撇步注意

失智長者快樂過年 4撇步注意#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年本該全家團聚,但年節是否帶失智長輩回老家過年,一直是家屬矛盾又頭痛的問題,提前作好行前準備、調適心理狀態,可能會使家屬心情緊繃,想要樂享新年假期,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可以事先安排活動並做好防走失準備,與親友說明與失智者互動訣竅,即可享平安年節假期!考量長者狀態 需事前提醒及準備家屬是否應帶長輩回老家過年,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記憶中熟悉的人事物的確可能讓失智者很開心,但是否帶長者回老家,家屬要考量長者及自己的狀態和親人們的配合,最好有事先的提醒及準備。失智者脾氣就像小孩一樣,陪伴失智長輩時,耐心很重要,親人們都需要學習有耐性地放慢自己的步調,當長輩出現重複行為或情緒起伏時,千萬不要糾正或與長者爭辯,了解長輩需求適時滿足或轉移注意力,盡量順應他的要求,減少環境刺激。隨時讚美鼓勵長者 減少環境刺激過年期間預先安排長者喜歡參與的活動,家人也可多安排祖孫同樂,當長者情緒不穩時,請減少人及環境刺激,讓長輩聽喜歡的老歌、吃喜歡的食物,讓熟悉的照顧者來安撫長者情緒。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失智症早期徵兆包括記憶力減退、方向感變差、判斷力變差、個性改變、過去擅長的能力退化等,長者可能忘東忘西、不斷重複談同一件事情,年節期間返鄉團聚,若發現長者出現失智症的早期徵兆,家屬需要耐性陪伴,最重要的是,隨時讚美鼓勵長者,過年閤家樂融融!與失智長者快樂過年,4撇步告訴你:1) 白天儘量多陪長者活動/陪長者從事喜歡的活動如下棋、打麻將、唱卡拉ok、撿菜、公園散步等,與長者多聊聊往日豐功偉業、請教過年的習俗。2) 多讚美長輩/不糾正、不爭辯,多讚美是最好的照顧策略。3) 避免「考」失智長者/家人們要主動告訴長者自己的名字,以免長者因為回答不出來而發脾氣。4) 帶長者熟悉隨身物品/建議家屬若帶長輩回老家過年或旅遊時,請盡量攜帶長者熟悉的隨身用品以增加安全感及穩定情緒。 

放鬆大吃 5招讓你健康過年

放鬆大吃 5招讓你健康過年#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忙碌了一整年,春節期間恐怕是一年當中飲食最無節制的日子,許多人放假時大吃一頓、睡到自然醒,營養師提醒,吃飽了懶坐在沙發上不動、或者邊玩邊吃,在假期過後,身材走樣是常見的事。高油高鹽、冷盤熱炒 對腸胃負擔大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表示,年菜大魚大肉等高油、高鹽、少纖維,冷盤、熱炒、燒酒再加上零食甜點,對腸胃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容易引發嘔吐、腹瀉、痛風、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等症狀。飲食5招 過年健康吃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加工食品如烏魚子、魚丸等,少沾醬並避免攝取零食與點心湯品則淺嘗就好,過年健康吃,陳佳祺營養師的飲食5招看這邊:1) 聰明選年貨/選購零食時選擇小包裝,並注意營養標示,不要過量食用。2) 健康煮年菜/擺脫傳統年菜烹調方法,購買新鮮當季的食材,烹煮時以煮、蒸、拌、滷、烤的方式取代煎、炸,更能吃出食物本身的鮮味。3) 定量吃年菜/可準備一個小盤子,每道菜挑出適宜的份量,放棄一些高油鹽的菜餚,不喝勾芡的湯品,多吃高纖的蔬菜等,避免暴飲暴食。4) 輕盈喝飲品/聊天時飲品是少不了的,但市面飲品高糖高熱量,喝酒傷身又不安全。可選擇天然的白開水、無糖的茶類或泡壺暖身的枸杞茶。5) 年閒動一動/年後想要不發胖,聰明選健康吃多運動還是不二法門,可以利用假期多去戶外踏青,拜訪親友時可配合步行增加自己的運動量。

過年打牌、追劇懶骨頭 當心收假痠痛上身

過年打牌、追劇懶骨頭 當心收假痠痛上身#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過年期間大部分民眾會在家跟親友一起打麻將、玩牌、看電視、玩電腦等,原本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但是在臨床上卻常見連假痠痛潮。陳小姐是一位上班族,平時偶爾會有腰背部痠痛感,但還不至於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在一次連假期間窩在家裡的沙發上追劇看影片,連續6個多小時,隔天早上剛起床時腰背產生嚴重的劇痛感,久久無法從床鋪上坐起來,並且有右側下肢痠麻的症狀。物理治療師表示,可能是過度的鬆懈及長時間的姿勢不良所引起。平時姿勢不良 休假大放鬆易惡化物理治療師張恆誌表示,普遍大眾都知道工作時姿勢不良容易引起肩頸、腰背部痠痛及肢體痠麻等症狀,然而在休假期間,由於心理壓力下降,鬆懈怠惰的情緒也容易讓身體出現更多斜坐、斜躺看電視吃零食等所謂懶骨頭的姿勢,這時候原本潛藏的肌肉骨骼關節問題就可能惡化。前述陳小姐的例子,極可能原本椎間盤的壓力已經因工作時的姿勢不良達到臨界點,此時長時間窩在沙發上的懶骨頭姿勢就會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得椎間盤問題突破臨界點,造成嚴重的肢體痠痛甚至是痠麻無力等感覺。適時變換姿勢 每半小時起身活動當然要時時刻刻維持良好姿勢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過度要求身體維持良好姿勢也不舒服,該怎麼辦才好?張恆誌指出,肌肉是被設計來提供身體活動的,原本就不應該長時間被固定在同一個姿勢下(如久坐與久站),如果又加上被固定在不好的姿勢下,如駝背、斜坐、斜躺等就更加糟糕,所以適時的變換姿勢,是避免痠痛產生的必要因素!因此,假設因交際應酬必需久坐(如打牌),除了提醒自己盡可能維持身體直立,並在腰部加上一個靠墊以減少脊椎的負擔之外,更重要的是每30分鐘至1小時要作短暫的休息,起身走動走動,也可以搭配做一些簡單的伸展操,如:1) 雙手交扣往前與往上伸展肩背部2) 擴胸展臂運動3) 腰部輕度前彎後仰及左右旋轉4) 腿部伸展運動等另外,提醒民眾如果做伸展操時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就要立即停止,並盡快就醫,以免症狀惡化。

無負擔輕食5原則 過年肥油不上身

無負擔輕食5原則 過年肥油不上身#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過年期間常常大吃大喝,尤其又在寒冷的冬季,因為懶的動、交感神經反應下降,基礎能量的消耗也下降,多餘的能量轉變為脂肪屯積起來,加上年假時期放鬆並冬季的氣溫低容易使人更想吃東西,造成在冬季結束之後,身體宛如多了一層厚厚的肥油保暖衣! 減少熱量攝取有撇步:先喝湯吃菜、肉類最後食因此,想要脫掉這身保暖衣就得靠飲食和運動來幫忙了!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李沛融營養師表示,要避免肥油上身,可以從以下5點來進行:1)烹調方式/烹調菜餚的時候可選用少油脂的烹調方式,以減少不必要熱量的攝取,例如:蒸、煮、烤、滷、涼拌、燙、燉、涮、燒、燜等,並且盡量避免油炸、煎、炒等比較會使用到油脂的烹調方式。2)食材選用/要選對的食物吃,吃得飽又能夠減肥才是最聰明、健康的減重方式。像是蔬菜富含豐富的纖維,容易讓人有飽足感,而且熱量低,可以多攝取來減少對其他食物的需求量。而水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高,吃太多也容易造成肥胖,因此適量的攝取是最適當的,每日約2份。3)避免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多了很多鹽分或無法用肉眼看到的油,所以很容易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熱量,因此應多選用當季天然食材,才可以吃得健康無負擔。4)飲食行為/吃東西的順序也是很重要的,在用餐之前可以先喝湯,讓胃裡有些東西減少飢餓感,接下來吃蔬菜增加飽足感,最後再吃肉類和主食類,這樣不僅可以吃得飽,卻又不會攝取到過多的熱量。此外進食時,盡量細嚼慢嚥、延長進食時間(例如:選用帶骨、帶刺、帶籽的食物),可以增加飽足感。5)運動/想要甩掉身上的肥油的除了減少過多的熱量攝取,另外一個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熱量消耗,也就是所謂的運動;遵循「運動333」原則,不僅能減重,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身體機能。

逾3成民眾過年後變肥 利用探親、踏青多活動

逾3成民眾過年後變肥 利用探親、踏青多活動#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期間充滿大魚大肉及美食的誘惑,加上每天都睡得多動的少,許多民眾年節多吃少動,年後就腰圍「多一圈」!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春節體重控制電話訪問調查發現,32.4%民眾在過年期間體重增加,平均增加1.7公斤,另外,過年期間近5成的民眾運動量比平常少,45.2%民眾運動量與平常一樣,僅6.5%運動量比平常多。寒流來襲 運動別忘保暖今天是初二回娘家,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春節長假享受美食的同時,可以運用出外拜年、探親訪友及全家出遊的機會,把握「快樂動」及每週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的原則,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就近運用社區公園、健走步道、自行車道或免費開放的學校運動場、運動中心等,邀請親朋好友一起運動,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聯絡感情之餘,也可以避免加入「年後肥胖」的成員。近日天氣寒冷,國健署也提醒民眾,應注意保暖,運動前應先暖身,並請檢視是否備妥禦寒之相關裝備,切記運動時不可飲用酒精飲料,有氣喘、心臟疾病等疾病之民眾,建議先與醫師商討合適的運動方式及應準備之藥物等;外出前,建議先瀏覽環保署空氣品質即時監測資料,若空氣品質不佳,應減少外出、戴口罩、也可改成在家中做健康操。訂定運動目標 增加身體活動量國民健康署建議幾個適合於室內活動之健康操動作,或至國民健康署網站下載15分鐘「上班族健康操」或各縣市不同版本健康操。健康操不受場地、服裝的限制,適合在室內活動,隨時增加身體活動量。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春節快樂動,為了自己的健康,在新的一年訂定規律運動目標,揮別靜態生活迎向健康人生。

年節拜訪送魚油 預防心血管疾病來報到

年節拜訪送魚油 預防心血管疾病來報到#過年

(撰文/Suzy Chen) (諮詢/彰基體系醫院員生醫院蔡怡婷營養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圖說:過年吃團圓飯,小心吃進大量油脂與調味料) 每逢過年,總是少不了年菜佳餚,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一上桌,幾乎是來者不拒。過完年後,除了要面對體重機上的數字、體脂的增加,最怕的是連心血管疾病也趁虛而入!究竟過年應該怎麼吃,才不怕疾病找上門呢?彰化基督教醫院蔡怡婷營養師指出,飲食均衡,減少油、鹽、糖攝取,及規律運動才是最好的預防之道!另外,補充保健食品,如魚油、維生素、葉酸等也都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冬天好發心血管疾病 頭暈、單側無力是徵兆    (圖說:年節開啟多吃少動模式,當心引起心血管疾病發生)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農曆春節期間,進入多吃少動的過節模式,恐淪為心血管疾病入侵的頭號目標!蔡怡婷營養師指出,當出現頭暈、步態不穩、胸悶、流口水、眼歪嘴斜、心悸、冒汗、噁心嘔吐、臉色蒼白、全身或單側無力等症狀,就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 年節聰明吃 來顆魚油遠離心血管疾病   (圖說:準備年菜應使用好油烹調,搭配蔬菜、水果才能營養均衡!) 要預防心血管疾病,就從飲食改變起!蔡怡婷營養師提醒,烹調年菜時,應選擇好的油脂來源,減少攝取高油脂食物如焢肉、豬皮等,應增加魚肉、海鮮、白肉、牛奶等好的蛋白質來源,並搭配每日「3蔬、2果」才能確保營養均衡。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定期運動、正常作息、不酗酒,也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有些民眾會利用補充魚油等保健食品來預防心血管疾病,蔡怡婷營養師表示,魚油有抗凝血、預防血栓形成、減少三酸甘油酯的作用。一般來說魚油屬於脂溶性,建議在飯後食用。而補充魚油以每天3克為限,過量易造成腹部不適、腸胃道不適等症狀。 過年期間民眾飲食偏向高脂、高油,容易使得體內Omega-6脂肪酸過高,導致體內有發炎症狀發生,當體內Omega-6較Omega-3比例為高時,也會增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因此民眾過年期間,吃完大餐後不妨吃顆魚油,提高體內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脂肪、抑制發炎反應,讓年節吃的開心也吃的安心。 大魚大肉不忌口 送魚油禮盒超貼心   (圖說:過年送禮送健康,魚油保健食品是首選) 過年將至,民眾紛紛開始準備過年的禮物,而健康話題日益受人重視,因此該送什麼禮、怎麼送才不會讓人覺得負擔沉重,是一個值得審慎考慮的問題。而號稱血管清道夫的「魚油」,最近成為了年節送禮的新選擇,有業者推出了「深海魚油禮盒」,送禮既體面又能傳達希望對方健康的心意;除了一般深海魚油外,還有無腥味魚油禮盒的選擇,讓害怕魚腥味的消費者也能輕鬆享受健康。 提醒民眾,挑選魚油時,應挑選以小型魚種為主,且通過重金屬及戴奧辛檢測的廠牌,才能確保吃得安心,也能讓收禮的人覺得就「甘心」!

過年吃多動少 4招猴年如意操不怕胖

過年吃多動少 4招猴年如意操不怕胖#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年假將近,許多人已經準備開啟假日模式,活動範圍不離開電腦桌以及床,當心大魚大肉又少運動,過完年後徒增脂肪。正逢猴年,國泰綜合醫院簡文仁物理治療師發表「猴年如意操」,僅4個動作,就能幫助民眾達到伸展、強化肌力、增強心肺功能、提高平衡感的作用,且做20分鐘,就能消耗300大卡,相當於走路一個小時所消耗的熱量。1) 西天王母摘仙桃,雙手合抱左右搖/雙手雙腳輪流往上伸展,盡量向上抓取,像摘樹上的仙桃一般;右手抱、左手抱,兩邊各抱一顆大桃般,身體左右搖擺晃動。2) 東海龍王也求饒,飛天遁地無處逃/雙手合掌鞠躬,轉身向左向右;雙手高舉,身體往一邊腳踮高成飛天狀,再雙手放低抱頭,身體蹲低成遁地逃避狀。3) 火眼金睛四處望,望見台灣好寶島/雙腳盡量打開,一手在前轉臂曲肘,掌心朝下於額頭部遮於眼上,一手在後,置於臀部,雙腳成左右弓箭步變化,頭轉向四處猴望;弓步方站直踮起,箭步方後方伸直抬起似乎望到了台灣狀。4) 猴靈猴現樂逍遙,筋斗雲遊你尚遨(台語)/手伸直前擺,配合對側腳伸直前踢,交替左右輕跳漫步狀,樂逍遙;雙手分開平舉,雙腳打開身體左右側彎似乎要翻筋斗,最後雙手比大拇指向前伸直,一腳從後抬起,單腳站立上身向前比讚!簡文仁說,這四個動作沒有限定一天要做幾次,可依個人喜好及能力調整,他也提醒,開始前應先暖身,收操僅需將動作放緩。這是全身性的運動,可以幫助脊椎及全身筋骨伸展,改善腰酸背痛,且連續做10分鐘可消耗150大卡,做20分鐘即可消耗300大卡,過年吃多也不怕身材走樣!

睡不飽吃更多!小心過年致胖6陷阱

睡不飽吃更多!小心過年致胖6陷阱#過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今年年假有9天,許多人迫不及待可以好好放鬆一下,然董氏基金會提醒,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超過3成民眾會在過年期間發胖,平均1.7公斤!為預防過年肥上身,民眾應小心六大致胖陷阱,以免假期結束後卻被減重惡夢纏身!1) 塞滿零食櫃,埋下肥胖地雷/過年時家家戶戶常習慣一次採買囤積大量的零嘴、飲料,在家裡閒閒無事就來一包,無形中攝取過多熱量;董氏基金會指出,現在大賣場、便利商店林立,營業時間也長,隨時需要購買都很方便,建議不要囤積太多零食飲料,以減少被垃圾食物誘惑的機會。2) 熬夜睡不飽吃更多/許多民眾放假捨不得睡覺,連日通宵聚會、夜唱,但研究指出,晚睡比正常時間入睡的人,每天多攝取248大卡;日常飲食則是平均每週多吃2.2餐速食、多喝3.2份含糖汽水,還會少吃1.5份蔬果,長期累積易造成肥胖。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睡眠時間太少的人,會讓體內的瘦體素減少,無法刺激腦部提醒停止進食,並也讓飢餓素增加,因此刺激食慾增加,而且特別想吃高熱量食物。3) 邊看電視邊吃,給你沙發馬鈴薯身材/年假懶在沙發上看電視好愜意,但如果邊看邊吃點零食,腦中不容易產生飽足的訊息,容易不自覺把食物一口口往肚裡塞,回神才發現吃太多。研究顯示,邊看電視邊吃會多攝取272大卡,邊吃邊看電視又比聽音樂平均多吃255.5大卡。許惠玉主任建議,看電視時如果想吃點東西,可用小盤或小碗先取用一定的份量,避免九天連假後身材也變得跟馬鈴薯一樣圓滾滾。4) 美食節目、部落格,看越多胖越多/人的食慾容易受到視覺上的刺激而產生,例如漂亮的食物外觀和色澤等;像是近年很流行的美食節目,拍攝各種香噴噴的菜餚,再加上主持人大口咀嚼露出享受的表情,常讓人愈看愈餓,忍不住也想去拿點食物來填填嘴。曾有研究讓兩組人分開看美食節目和生態節目,之後再提供起司條、巧克力糖和胡蘿蔔讓兩組人任意取用,結果看美食節目的人會多吃42.66大卡的巧克力糖果。5) 不餓只是嘴饞/有時候覺得肚子餓,可能只是因為無聊想打發時間,或是嘴饞想慰藉自己;如果不久前才吃完東西卻又感到餓,建議可以先喝杯水,或是做點別的事轉移注意力,過一段時間後也許嘴饞感就自然消失無蹤。6) 放縱一下沒關係,明天再少吃補救/美食當前總是很難拒絕,有些人可能會先安慰自己「明天再節制或做運動消耗掉吧」,但大多人常輸給惰性,將補救時間一拖再拖,或是乾脆放棄想說「反正昨天都吃這麼多了,今天就繼續吃吧」,結果越吃越多;而且連日放縱暴食後,要再用好幾倍的運動和節食消耗掉,還可能因為過度激烈減重而傷身,反而得不償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