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

大掃除難丟東西,總想以後可能會用到?醫教囤積症「3招」無痛減少物品

大掃除難丟東西,總想以後可能會用到?醫教囤積症「3招」無痛減少物品#精神心理

2024年終,不少人開始準備大掃除,面對堆積如山的物品、衣櫃裡塵封已久的衣服,總想著「以後可能用得到」,到底哪些東西該丟、哪些不該丟?常讓人不知從何整理。醫師指出,囤積情況若嚴重影響生活,如空間受限、家具難以使用,恐是患上「囤積症」的警訊,建議採用小步漸進、3箱分類、一進一出等方式改善,若成效不彰則可尋求專業協助。

你的另一半是恐怖情人嗎?注意6大人格特徵:經常「情勒」已是警訊

你的另一半是恐怖情人嗎?注意6大人格特徵:經常「情勒」已是警訊#精神心理

在愛情的世界裡,浪漫的舉動與甜言蜜語,經常讓人忽略一些顯而易見的紅旗信號(Red Flag)。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的關係都能如童話般圓滿,有些情感關係會在深入交往後,逐漸顯露出威脅與危險的徵兆,尤其當你的伴侶具備某些負面性格特質時,這段關係甚至可能轉變成一場情感暴力的風暴。

朋友說他不想活⋯我該如何回應?專家教「心理急救5步驟」先這樣回應

朋友說他不想活⋯我該如何回應?專家教「心理急救5步驟」先這樣回應#精神心理

「我這陣子心情不好,能陪陪我嗎?」「對人生無望,每天都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你曾聽過身邊人說這些話嗎?當家人、親朋好友發出求救訊號,我們如何傾聽及回應,給予正確的情緒價值與支持,對於能否幫助他們度過當下的低潮及自傷至關重要。心理健康專家提醒,陪伴的重點在於不爭論對錯,透過積極提升助人心理知識和技巧,不僅自救也能救人。

工作時總是「皮笑肉不笑」?醫教1招擺脫情緒勞動:扮演不同自我

工作時總是「皮笑肉不笑」?醫教1招擺脫情緒勞動:扮演不同自我#精神心理

職場上除了體力的付出,還有情緒的付出,也就是所謂的情緒勞動。擁有10多年經驗、韓國精神醫學科專科醫師全美暻於《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要往心裡去》一書中,針對不同的情緒提供應對的練習法,幫助讀者理解自己的情緒、同理他人的情緒,成為人際關係的助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吳若權從《金剛經》學會的課題:把焦點轉向他人

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吳若權從《金剛經》學會的課題:把焦點轉向他人#精神心理

不斷找自己、做自己、愛自己,卻依然感到迷惘與失落?知名作家吳若權於《捨得自己》一書中,以《金剛經》4大要義為架構,分享數年來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心得,並輔以親身經歷的真實故事,搭配經文中的金句,試著以拋磚引玉的線索,共同編織出佛陀智慧的錦緞,與讀者互勉。以下為原書摘文:

霸凌案狂燒!過來人揭職場霸凌「3警訊」快逃:離開是最好懲罰

霸凌案狂燒!過來人揭職場霸凌「3警訊」快逃:離開是最好懲罰#精神心理

近日勞動部、疾管署職場霸凌案引爆眾怒,再次暴露了職場高壓文化與不當對待問題,霸凌行為如辱罵、咆哮、人身攻擊⋯⋯等,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常見。《優活健康網》特選補教名師楊陽撰文,直指職場霸凌不僅發生在新人菜鳥身上,連資深員工也無法倖免,最好的反抗方式就是不聽不聞不受影響,保住寶貴生命,用能力來證明自己離開這個有毒環境的價值。

孩子眨眼、扭動、發怪聲⋯妥瑞氏症一定要吃藥嗎?醫建議「2時機」治療

孩子眨眼、扭動、發怪聲⋯妥瑞氏症一定要吃藥嗎?醫建議「2時機」治療#精神心理

在秋冬換季天氣不穩定,又面臨期中考試的階段,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的門診裡,主訴各式眨眼、扭動、發出怪聲症狀的小病患也逐漸增加。不論是初診或複診的病患,往往都可見到陪伴在一旁的焦急家長,「明明就幫他補充很多營養品了,為什麼還是這樣?」「我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讓孩子又產生了什麼壓力?」

朋友要交一輩子?解析朋友間的「依賴陷阱」:所有關係開始就結束

朋友要交一輩子?解析朋友間的「依賴陷阱」:所有關係開始就結束#精神心理

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現朋友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到底該如何適應這種情況?諮商心理師海苔熊於《依賴陷阱》一書中,爬梳無所不在的依賴形貌,可能發生在伴侶、親子、朋友,甚至是職場當中,深刻剖析「過度依賴」的陷阱,層層回溯這種扭曲安全感背後的源頭,幫助讀者卸下恐懼,為自己擎一盞微光。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