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劑

年節食品1成不合格 脫水蔬菜違規最嚴重

年節食品1成不合格 脫水蔬菜違規最嚴重#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春節將至,為保障國人飲食安全,行政院「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及取締小組」於103年元月啟動年節食品稽查,針對全台年貨大街、大賣場、傳統市場販售的年節食品進行查驗,共計抽驗2215件,其中181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8.2%、近1成;違規產品以脫水蔬菜最多、其次為蝦米,主要違規原因是漂白劑使用過量。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日前由全台各縣市衛生局抽驗坊間9大類年節食品,包含食豆製品類(調味豆干)、米濕製品(粿、年糕、發糕、米糕等)、榖類食品(蠶豆酥、核果等)、水產乾製品(蝦米、干貝、魷魚絲等)、肉加工品(香腸、火腿、臘肉、肉乾、肉脯等)、脫水蔬菜(雪針、金針等)、醃漬蔬菜(菜脯、酸菜、朴菜等)、糖果果凍類(顏色鮮豔之糖果及果凍)與蜜餞食品(芒果乾、金棗乾、糖漬水果等),進行重點檢驗,項目包括防腐劑、漂白劑、甜味劑、著色劑、亞硝酸鹽等。年節不合格產品 脫水醃製蔬菜最多、其次是蝦米 結果發現,全台共計抽驗2215件食品,181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為8.2%;其中不合格產品,以脫水蔬菜及醃漬蔬菜比例最高,主要是因為添加過量漂白劑(二氧化硫)及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其次為蝦米等水產乾製品,違規原因以二氧化硫超量;而蜜餞食品則以甜味劑超量居多。食藥署說明,不符規定之產品,各縣市衛生局已通知販售商及進貨端業者立即下架,並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處辦。

年貨防腐劑超標 醃漬蔬菜不合格率最高

年貨防腐劑超標 醃漬蔬菜不合格率最高#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將至,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年貨,桃園縣衛生局也針對年節商品進行抽驗,本次共抽驗年糕、臘肉、醃漬蔬菜、金針、糖果、瓜子等104件年節食品,結果以醃漬蔬菜類別不合格率42.9%最高。衛生局指出,不合格產品中,1件高山雲筍、2件菜脯檢出防腐劑(苯甲酸)超標;1件大農酸菜同時檢出超標的漂白劑與防腐劑;1件杏仁片,2件蝦米、2件金針、1件筍干、1件酸菜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超標;1件白金棗檢出甜精超標,共計12件不合格,,不合格產品已要求下架並追查來源。 過量防腐劑  恐使腸胃道不適衛生局表示,二氧化硫用於食品可作為漂白、防腐及加工保存,可隨尿液排出體外,但過量攝入可能會導致嘔吐,部分民眾可能會有過敏反應,如氣喘、呼吸困難等現象發生,特別是哮喘患者。苯甲酸食用過量則會使腸胃功能衰退,甜精甜度為糖的30至50倍,常作為飲料、酸梅、蜜餞及瓜子等食品的甜味劑,若食用過量除容易引起口乾、腸胃道不適、噁心及嘔吐外,長期食用更可能致癌。 衛生局也叮嚀民眾,購買年節食品時,選購包裝完整且有廠商名稱、製造日期、保存期限等標示者較安全,因為有標示的產品能提供民眾選購的完整資訊,也不要挑選色澤太過鮮豔的產品,以避免吃下過量的添加物。 

年節零嘴防腐劑超標 長期食用恐傷肝腎

年節零嘴防腐劑超標 長期食用恐傷肝腎#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因應農曆年節即將到來,高雄市衛生局展開為期一個月密集抽驗,第一階段針對休閒食品(牛肉乾、豬肉乾、豆干、魷魚絲等)進行抽驗,共計抽驗79件,其中「澎湖小卷片、碳烤魷魚絲、碳烤魷魚片」3件不符規定,皆為(防腐劑)己二烯酸超標,不合格率3.8%。一般來說,己二烯酸(防腐劑)可使用於魚貝類乾製品,但限量為1.0 g/kg以下。而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楊振昌醫師指出,長期食用己二烯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反胃或嘔吐等問題,大量則會發生危害人體之肝、腎及神經系統。衛生局指出,此次3件不合格產品供應商皆來自外縣市,除責令販售業者將該批產品下架外,並移請所在地衛生主管機關處辦,可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年貨吃多少 買多少因此,過年選購年貨,楊振昌醫師建議,食物以即食為主,盡量以小包裝購買勿一次購買過多超量,以免有過期疑慮跟吃不完的保存衛生問題。衛生局也呼籲食品業者應自主管理,食品添加物應符合規定,並建議消費者選購年貨僅量購買有完整包裝食品,若有問題可以找到負責之廠商,維護自身消費權益。

抽驗火鍋料 凍豆腐違規含防腐劑

抽驗火鍋料 凍豆腐違規含防腐劑#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天氣轉冷,很多人都喜歡吃火鍋,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執行市售火鍋料抽驗時發現50 件產品,4件凍豆腐檢驗不符規定,不合格率達8%,且均違規使用防腐劑苯甲酸。衛生局表示,本次違規添加的防腐劑 「苯甲酸」,容易與水蒸氣一起蒸發,苯甲酸進入人體後,在9~15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也會對肝腎產生影響。由於多數防腐劑溶於水,故可將製品藉由加水蒸煮,並將水換掉,或烹煮食物時不加蓋,使防腐劑隨水蒸氣揮發,都可減少防腐劑的殘留。衛生局並呼籲消費者在選購其它火鍋料產品時,應多花一點時間注意需冷藏的產品是否於低溫保存販售,購買後亦應置於低溫下保存,以避免產品因貯存不良而變質,並儘量選用包裝及標示完整的產品。

食不安心 豆漿竟含防腐劑

食不安心 豆漿竟含防腐劑#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抽驗70件產品,其中60件熟食,種類包括三明治、麵包、漢堡、飯糰、蘿蔔糕、蛋糕、包子、其他,檢驗項目為一般食品衛生標準,初抽6件產品衛生標準不符規定,經令業者限期改善後,再次前往複抽,結果均符合規定。另抽驗10件豆漿檢驗防腐劑,其中1件檢出苯甲酸(防腐劑)經查食品來源廠商為北市劍華行自製產品,食用苯甲酸過量會對肝腎產生影響。衛生局呼籲機關、醫院及學校合作社在選購豆漿時,最好向信用良好的廠商購買,由於豆漿常溫下易腐敗,業者較易添加過量防腐劑,嚴正呼籲業者應秉持職業道德,勿濫用食品添加物,應儘可能冷藏保存於7℃以下,並採「先進先出」原則,以維持產品的新鮮與品質。 

南投衛生局抽驗麵線 一項不合格

南投衛生局抽驗麵線 一項不合格#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冷冷的寒冬,吃個薑母鴨暖暖身,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自10月起配合財政處針對各鄉鎮市以添加酒品做為食品的餐飲業者,進行食品抽驗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抽查地點如飯店、餐廳、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牛排館,以及傳統市場、黃昏市場、夜市、外燴等,加強稽查市售添加酒品做為料理的食品抽檢及現場作業環境稽查,以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 總計抽驗14件麵線、麵條防腐劑,檢驗結果有1件麵線檢出苯甲酸1.038g/kg(標準:不得檢出)。衛生局提醒,若長期偏好食用同一類食品或過量食用非法添加之防腐劑可能會造成身體不適,如腹痛、嘔吐、拉肚子或危害人體之肝、腎及神經系統。

洗髮乳防腐劑恐釀濕疹 食藥署公布限量標準

洗髮乳防腐劑恐釀濕疹 食藥署公布限量標準#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據媒體報導MI及MCI可能因刺激皮膚而引起過敏與濕疹反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做出回應,表示這兩項為化粧品常用的防腐劑,為保障消費者使用化妝品安全,以及讓業者有所依循,訂出以下結論:MI使用限量為0.01%、MCI使用限量為0.0015%。食藥署說明,透過蒐集彙整防腐劑的相關資料,讓化粧品衛生管理諮議會進行安全評估,有關MI/MCI結論為MI使用限量為0.01%(且不得使用於接觸黏膜部位產品);MCI使用限量為0.0015%(使用在沖洗掉產品,限量0.1%);此外,風險評估結果顯示,兩成分在兔子眼睛刺激性試驗上並無症狀顯現,且綜合皮膚急性毒性、黏膜刺激性或敏感性等各方面評估,其實風險程度低。慢了好幾步!媒體報導,化妝保養品添加的合法防腐劑MI及MCI,被英國醫學組織點名為濕疹、過敏元凶,且調查台灣洗潤髮乳發現,竟有5成含有相關成分,而歐美地區對於該成分已在8年前實施限量標準管制,台灣卻遲無作為。

我國五成洗潤髮乳所含防腐劑 竟易誘發濕疹蠢動!

我國五成洗潤髮乳所含防腐劑 竟易誘發濕疹蠢動!#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的衛生政策標準制定,似乎總是比國外來得慢上許多,英國皮膚科醫生協會指出,現今的洗髮或潤髮乳,裡面所添加的防腐劑MI、MCI,可能會導致人體產生濕疹,是讓濕疹發生的原兇,看看市面上所販賣的洗潤產品,不論是知名品牌,甚至是嬰兒所使用的洗髮產品,竟然都含有這樣的防腐劑!歐美早已訂標準 衛福部卻慢半拍歐美早在八年之前,就對這樣的防腐劑進行標準訂定,但我國的衛福部卻表示今年底才能制定標準的劑量。英國皮膚科醫師協會指出,MI、MCI兩種防腐劑,會引起溼疹,更警告這是「最新的過敏疫情」,雖然台灣目前尚未制定其標準含量,但是看看目前的開價通路洗潤髮產品,幾乎五成以上都有添加,嬰兒用的更有六成以上。醫師就提醒,皮膚易過敏的民眾,最好少用含有這些防腐劑的產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