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劑

漂白劑、防腐劑 「豆干」恐是菜市場最毒食物

漂白劑、防腐劑 「豆干」恐是菜市場最毒食物#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在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下,民眾每天所攝取的蛋白質,主要還是來自於肉類,不過近期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更發現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在營養均衡上扮演重要角色,也讓黃豆所製成的各種產品,例如豆漿、豆干等,成了最近熱門的營養食物。尤其是在菜市場隨意都可購得的豆干,在衛生福利部將豆類攝取,納入飲食指南的第一順位後,婆婆媽媽回家煮菜,甚至在路邊滷味店,豆干幾乎成了每日菜色少不了的豆類食品,然而,雖把豆干拿來當成一日蛋白質攝取來源的主角,能避免肉類吃太多,會造成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你知道,看似營養,近期更被捧為每日必吃食物的豆干,事實上卻是最容易出現食安問題的死角嗎?豆干功效多 降血脂、膽固醇樣樣來國泰健康管理李宜芳營養師表示,豆干主要是由黃豆所製成,而豆類幾乎沒有膽固醇,可有效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上身,因此,若豆干作為每日蛋白質的攝取來源,的確比起肉類多出許多好處。此外,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包括黃豆、黑豆、毛豆等,其中又以黃豆含量最高,富含許多膳食纖維、油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質等,有助於降血脂、降膽固醇,增加鈣質吸收、記憶力,提供女性荷爾蒙來源等功效。顏色白、豆臭味應提高警覺 以免將有害物吃下肚雖然豆干可幫助人體補充植物性蛋白,但近幾年食安問題多,經常被不肖業者添加許多化學藥劑,且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近幾年的抽查指出,豆干已成為每年必上榜的防腐劑、漂白劑不合格的豆製品之一,舉例來說,今年5~6月時台北市衛生局針對市售豆製品進行抽驗,共計101件,結果發現23件豆干產品中,有8件不符規定,分別為6件檢出過氧化氫殘留、2件苯甲酸超量,不合格率34.8%。換言之,民眾只要一不小心把有毒豆干吃下肚,危害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如漂白劑二氧化硫,若食入過量可能會引起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另外,防腐劑苯甲酸也就是俗稱安息香酸,若長期食用添加過量防腐劑食品,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李宜芳營養師提醒民眾,在挑選豆干時,只要顏色太白、嚐起來有刺激感、有豆臭味時,就要提高警覺避免購買,以免將有害物吃下肚造成影響,亦或者可改吃黃豆(或黃豆製品,如豆漿)、毛豆、穀類、堅果、黑豆等。素食者、愛吃豆製品 恐易有缺乏甲硫胺酸問題對於痛風、尿酸過高、血液中普林含量高者,因豆干普林質偏高攝取量則要有所控制,另豆類產品攝取過多,也容易有缺乏甲硫胺酸的問題,所以,營養師建議可在主餐時搭配五穀,提高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吸收,進而增加營養補充、促進新陳代謝。 

研究:沐浴乳含防腐劑 恐影響胎兒發育

研究:沐浴乳含防腐劑 恐影響胎兒發育#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消基會才公布市售沐浴乳,高達六成以上都含有防腐劑,雖劑量均未超標,但也引發民眾的恐慌,無獨有偶,日前法國與美國的研究機構,聯合進行研究發現,若孕婦長期接觸苯酚類化合物,將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影響時間甚至可達出生後三歲!苯酚類化合物 大量製成防腐劑與抗菌劑沐浴乳含有防腐劑,除了引發嬰幼兒皮膚的過敏之外,竟然還可能造成胎兒發育不良!此研究來自法國國家衛生暨醫學研究院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等,跨國單位,共同發表。苯酚類化合物,被大量製成防腐劑、抗菌劑等物質,並運用在化妝品、沐浴乳、牙膏等等多種日常生活中一定接觸的到的產品,研究指稱,高達九成五以上的婦女,都會接觸到含有苯酚類化合物的產品。這項研究透過觀察婦女尿液中的苯酚類化合物的濃度,並且利用超音波,來觀察胎兒的發育,以及出生後至三歲的身高及體重的變化。研究發現,只要孕婦中的苯酚類化合物濃度愈高,特別是三氯沙與苯甲酸酯類(消基會抽查報告指出,多款沐浴乳皆有這些物質),都會影響胎兒的生長速度,往後更可能早成孩童的肥胖問題。

桃縣刨冰抽驗 2件配料違規含防腐劑下架

桃縣刨冰抽驗 2件配料違規含防腐劑下架#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天炎熱,刨冰及手搖飲料熱銷,桃園縣衛生局為保障食的安全,近日針對刨冰、手搖飲料配料及奶精進行抽驗,檢驗項目分別為防腐劑、順丁烯二酸及三聚氰胺,本波共抽驗72件產品中,有1件米苔目產品檢出苯甲酸0.22g/kg及1件蜜芋頭產品檢出己二烯酸0.37g/kg (標準皆為:不得檢出),共計2件配料檢驗結果不合格,衛生局已通知販賣業者將其下架停止販售,並針對製造業者進行追蹤查處。苯甲酸吃多 恐腹瀉、肚痛衛生局表示,依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標準中規定,米苔目及蜜芋頭不可使用防腐劑,此次違規添加的防腐劑「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食入過量會引起流口水、腹瀉、肚痛、心跳快等症狀;另「己二烯酸」雖可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但依規定不可添加於此類食品中。 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使用食品添加物,應符合規定限量以免觸法,不在表列範圍內的食品添加物則不得添加,同時也要重視製作的過程、環境衛生以及工作人員的衛生習慣。

食入添加防腐劑的包子 恐對肝臟、發育造成危害

食入添加防腐劑的包子 恐對肝臟、發育造成危害#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7月份針對市內超市、賣場、連鎖便利商店及餐飲業抽驗包子饅頭共計40件,檢驗防腐劑及甜味劑,結果均符合規定。若食入防腐劑、甜味劑 恐對身體造成影響衛生局表示,本次檢驗防腐劑項目包括己二烯酸、苯甲酸、去水醋酸,標準均不得檢出,而過量的己二烯酸或苯甲酸有可能危害肝臟功能,去水醋酸攝取過量則易造成體重減輕、發育遲緩等現象。另外,也檢驗甜味劑項目包括糖精、環己基(代)磺醯胺酸,其標準均不得檢出,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Cyclamate)俗稱甜精,是一種人工甜味劑,可增加食品的甜度及甘度,但容易引起口乾、腸胃道不適、噁心及嘔吐外,長期食用更可能致癌。未添加防腐劑的包子 室溫下可存放2~3天最後,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林冠蓁科長提醒民眾,新鮮出爐包子及饅頭在未添加防腐劑的情況下,可於室溫存放2至3天,但部分業者可能會添加少量的防腐劑來延長產品保存期限,另為增加食品的甜味或降低原料成本而違法添加甜味劑。也再次呼籲製售業者應重視製作過程環境衛生,落實自主管理,並提醒民眾應選擇商譽良好、販售場所環境衛生的店家購買食品,且購買後若未能馬上食用應保存於冰箱,冷藏溫度應低於7℃,冷凍溫度應低於18℃以下,使用前並應充分加熱,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菜脯防腐劑超標 吃多恐刺激腸胃道

菜脯防腐劑超標 吃多恐刺激腸胃道#防腐劑

(優活健康往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不少人喜歡吃飯配菜脯,但當心過量防腐劑跟著下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日公布最新菜脯製品抽驗結果,結果有4件檢出防腐劑「苯甲酸」超標,全來自嘉義縣,其中一件「手切脯」,被檢出苯甲酸超標1倍以上,違規產品全部回收銷毀,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3到300萬元。清水浸泡減少防腐劑殘留此次抽驗不合格名單為:嘉義縣布袋鎮協發食品工廠「手切脯」檢出苯甲酸 2.3g/kg;嘉義縣布袋鎮信農食品加工所「手切脯」檢出苯甲酸1.7g/kg;嘉義縣布袋鎮莊(汫度手切脯.碎脯)「碎脯」檢出苯甲酸1.6g/kg;嘉義縣布袋鎮勝發農產行「手切脯」檢出苯甲酸1.2g/kg,皆超過苯甲酸限量標準的1g/kg。對此,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楊振昌醫師也指出,攝入過量苯甲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反胃或嘔吐等問題,而動物實驗則發現恐有肝腎毒性。因此建議烹調前要先用水浸泡、充分沖洗,才能減少防腐劑殘留。

小湯圓防腐劑超標 吃多恐刺激腸胃道

小湯圓防腐劑超標 吃多恐刺激腸胃道#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本周五就是元宵節了,各式各樣的元宵湯圓紛紛上市,為保障民眾食用的安全,嘉義市衛生局為針對一般傳統市場、超市抽驗市售元宵湯圓安全檢驗,共計抽驗10件湯圓產品,檢驗防腐劑(己二烯酸、苯甲酸、去水醋酸、水楊酸、對羥苯甲酸)等項目,檢出1件「紅白小湯圓」防腐劑已二烯酸超量,已要求業者全面回收下架。安心選購 把握4要點針對湯圓防腐劑超標,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楊振昌醫師指出,己二烯酸為食品常用防腐劑,業者會為了增加保存期限而添加,但己二烯酸經過高溫熱水烹煮並無法分解,若長期大量食用己二烯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反胃或嘔吐等問題。因此,衛生局也呼籲消費者選購元宵應景食品應注意以下4要點,才能健康愉快過節慶:1)選購現做元宵湯圓,應注意其製作場所的衛生。2)購買包裝完整及標示清楚之食品。3)冷凍湯圓一定放在冷凍庫販賣,不可有結霜的情形。4)應縮短購買至返家時間,並依照保存條件適當儲存,買回家之湯圓未立即吃完,需放入冰箱保存,才能確保衛生安全及其品質。

北市抽驗湯圓 桂冠廠商「漏標」恐挨罰

北市抽驗湯圓 桂冠廠商「漏標」恐挨罰#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元宵節將至!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民眾健康,日前於湯圓飲食店、甜品店、超市、傳統市場等處進行元宵湯圓食品抽驗,共計抽檢50件產品,結果發現1件產品防腐劑過量不符規定、另1件產品外包裝標示不符。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邱秀儀處長表示,本次抽樣50件產品(12件包裝、38件散裝),其中46件湯圓製品、1件餡料、1件芋圓、1件粉圓及1件梅子圓,檢驗項目為防腐劑和著色劑。品質檢驗結果發現,內湖區安康路一處零售攤販,其中1件小湯圓檢出苯甲酸(防腐劑)2.91g/kg超量、不符規定(標準應在1g/kg以下)、不合格率2%,因所屬廠商無法提供產品確切來源,衛生局已要求業者立即下架不符規定之產品,並循線追查上游來源廠商,目前持續調查中。縱品質合乎標準 漏標亦觸法此外,衛生局針對12件包裝產品進行標示檢查,其中1件與去年相同來源之產品,桂冠「冷凍小湯圓」檢出著色劑紅色6號及紅色40號,但外包裝僅標示食用色素紅色40號,漏標另一項6號著色劑、乃未詳實標示食品添加物名稱、不符規定、不合格率為8.3%,其品質雖合乎標準、但標示不符規定,故衛生局已令同批號之違規產品限期回收並下架,且要求標示改正,改正前不得繼續販賣。邱秀儀處長提醒業者,應對自家產品負責,需清楚產品來源之上游廠商。此外,外包裝之標示也該符合規定,以免觸法而挨罰。

矽靈為掉髮禿頭元凶? 醫師破迷思

矽靈為掉髮禿頭元凶? 醫師破迷思#防腐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去年化妝品、洗潤產品、保養品等出包事件屢傳,民眾莫不感到恐慌!其實並非所有化學物質都對身體有害,只要洗潤產品添加的成分品質良好、合乎含量標準、民眾正確使用,就不會危害健康;而坊間標榜的天然成分,較不傷肌膚或髮質,縱然是一項新選擇,但民眾仍無須一味追求,惟有天然才是最好,醫師將針對洗潤產品成分所造成的誤解、迷思,提出最正確、安全的說法。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邱品齊醫師表示,關於美髮產品內所含的矽靈、及洗潤產品中合法添加的防腐劑MI、MCI,其實並沒有報導或想像中可怕,其實只要添加的成分,在法規制定的安全範圍內,對人體就不會造成傷害,以下將破除化學成分的謠言和誤解。● 迷思一「矽靈」/美髮產品中愛添加的化學物質,謠傳使用矽靈,恐阻塞毛孔、洗不乾淨,而容易有掉髮的現象。對此,邱品齊醫師說明,矽靈其實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油性物質,具有順滑、提升頭髮觸感與保濕的效果,這類成分穩定度高、對皮膚安全性佳,是全世界法規都允許添加的成分。真面目/矽靈能幫助頭髮柔滑細緻,且具有安全無毒、溫和抗菌、防水透氣、容易洗淨等特色,它適用在受損性、乾性、長髮及難梳理等髮質,幫助頭髮柔順,它並非掉髮主因。● 迷思二「MI、MCI」/謠傳它是洗潤產品中造成濕疹和過敏的元兇?對此,邱品齊醫師表示,這2種成分是歷史悠久的抗菌防腐劑,且這類成分在限量使用下是合法且不易造成危害的,相關規定都有限制其含量標準,如沖洗類只能含0.1%、塗抹類僅能含0.0015%,這類成分目前在沖洗類化妝品中,使用風險不大,但在塗抹式化妝品中造成皮膚過敏的機會較大,所以含量標準限制更高,避免危害健康。真面目/洗髮精等沖洗類產品所含的MI、MCI,對皮膚過敏或濕疹的風險其實不大,需要留意的是塗抹類的化妝品,因此醫師提醒民眾,盡量不要在皮膚較薄、較敏感處使用含有此成分的產品,如面膜、眼霜、身體乳、護手乳、私密處或曬後使用;且過敏情況也因體質而異,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體質、慢性濕疹等民眾,要避免皮膚接觸此成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