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台灣醫療科技展精彩落幕!萬芳醫院醫療科技三大亮點 精彩回顧

台灣醫療科技展精彩落幕!萬芳醫院醫療科技三大亮點 精彩回顧#失智症

高齡少子化為全球所注重的議題,台灣亦是如此,數據指出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漲幅趨勢加速,對於醫療的需求、技術、品質更勝以往。而萬芳醫院作為社區型醫學中心,期許以醫療科技解決長照病人居家照護問題,提供不便於行的長者或照護者新選擇,使他們能夠減輕負擔、在地安老。 磁控膠囊內視鏡 檢查腸胃道零死角- 萬芳醫院消化內科團隊共同研發磁控膠囊胃鏡,病人只要吞服一顆魚肝油大小般的膠囊攝影機,以磁力控制的嶄新方式一覽腸道,其檢查範圍與傳統胃鏡相同,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腸全段。因為膠囊體積小,除了降低檢查中的不適感,也避免彎曲的羊腸小徑不慎被管子拉扯受傷的風險,也能在檢查當下與醫師互動,達到更理想的檢查體驗。 膠囊內視鏡除了減輕照胃鏡的恐懼感外,更是落實居家醫療的好幫手,對於行動不便之長者或是臥病在床的病人而言,就醫檢查這條路實屬不易,嚴重時可能連下床都是考驗,在這進退兩難的情況下,腸胃疾病無法得到明確的診斷,很有可能耽誤病情甚至惡化。現如今居家醫療需求量倍增,若能透過移動性高的醫療器材到府檢查,定期訪視難以自行前往就醫的老人家,使長者在家中同時享有醫療中心等級般的醫療照護。 記憶拼圖!人工智慧失智輔具助長者拼回消失的記憶 台灣已於107年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而高齡化社會所衍生出的健康議題勢不可擋,其中又以失智症列居老年人退化疾病之首。根據2022年衛福部統計,推估目前臺灣失智人口已達32萬人,而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患者經常伴隨記憶力和判斷力明顯退化,影響原有生活功能。 失智症病程發展因人而異,患者會隨著病情加重,逐漸出現認知功能衰退、執行功能下降、無法完成生活任務、進而導致危險的情況。有鑑於失智症者與其家庭後續衍生的照護隱憂,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與Brainmate團隊共同開發『失智症人工智慧認知輔具』,運用視覺AI技術即時辨識患者的執行功能狀態,並根據分析結果記憶個案的慣性動作,當發現個案出現執行力下降時,便能及時輔助提醒,預防危險發生。 陳兆煒醫師表示,失智症者通常難以完整的處理一件事,常見如煮食、自我清潔等日常行為,認知輔具針對個案特別缺失的功能,只要連接平板就能及時運用AI影像,無縫接軌提醒個案遺忘的步驟,而該輔具適用於初期失智症者,能夠延長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的時間,減輕病人心理與家屬的照護負擔。 洗腎病友的福音—洗腎動靜脈廔管狹窄偵測器 在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2%,洗腎人口更是逼近10萬人,盛行率位居全球第一。在執行洗腎前,洗腎病人需藉由手術將動脈與靜脈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廔管,才能在廔管扎針進行血液透析。目前大約有七成洗腎病人使用廔管,而廔管也是目前所有學會最建議的管路。 此次透過運用AI人工智慧結合音波頻率,先將廔管狹窄的音波導入大數據分析,記憶異常音波變化,日後使用時就能自動辨別,而檢測過程只要短短20秒,廔管狹窄偵測器就能判讀每位洗腎病友的廔管有無狹窄、阻塞情況,連通手機APP後,就能得知結果。

冬季皮膚搔癢乾燥,竟是種「老人病」?教你「3關鍵」有效止癢

冬季皮膚搔癢乾燥,竟是種「老人病」?教你「3關鍵」有效止癢 #失智症

每到冬季氣溫一下驟降,就容易引發皮膚搔癢乾燥,但這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其實竟是一種「老人病」嗎?正常人皮膚會隨著年齡而老化,皮膚更容易受到刺激,但若發生在長輩身上,就要留意可能與飲食不當、心理疾病或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有關,建議3種居家照護及皮膚保養方式。

婦突失憶狂問「今天幾號?」恐大腦病變!醫示警「5類人」高風險

婦突失憶狂問「今天幾號?」恐大腦病變!醫示警「5類人」高風險#失智症

69歲郭女士某日與友人聚餐,突然重複數10次「今天是幾號?我為什麼會在這邊?」,經診斷為暫時性失憶症,合併大腦皮質萎縮及陳舊性腦缺氧病變,開始服用藥物再搭配4週共20次的高壓氧治療,才逐漸好轉。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醫師牛柯琪提醒三高患者、有腦中風及巴金森氏症家族史的人,必須特別留意腦病變。

鄉下更適合失智症養病?英國權威醫揭「現實面」:先考慮這2點

鄉下更適合失智症養病?英國權威醫揭「現實面」:先考慮這2點#失智症

不少人對於退休,懷有「鄉村夢」,認為生活步調緩慢輕鬆,較適合養老養病。但英國權威家庭醫生麥特.皮卡佛(Matt Piccaver)在著作《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中卻表示,失智、失能的患者住在鄉下,反而會有許多不便,遠離了就醫資源,也會影響到心理發展,在做決定前應該謹慎評估。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