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生病時,相信家長心中都充滿著擔憂:「發燒了怎麼辦?」「藥物過敏怎麼辦?」「藥可以放冰箱嗎?」對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兒童的身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品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都與成人不同,故家長使用藥品時,一定要牢記「5要5不」原則,一同守護孩子的用藥安全。
當孩子生病時,相信家長心中都充滿著擔憂:「發燒了怎麼辦?」「藥物過敏怎麼辦?」「藥可以放冰箱嗎?」對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兒童的身體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藥品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都與成人不同,故家長使用藥品時,一定要牢記「5要5不」原則,一同守護孩子的用藥安全。
懷孕是女性生命中最為特殊的一段時光,在這段珍貴的時期,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密切相關,一般人都知道懷孕期間不能亂吃藥,卻又對於孕期用藥安全一知半解。到底懷孕期間生病要不要吃藥?不小心誤吃藥該怎麼辦?以下解析懷孕用藥安全,幫助各位孕媽咪正確使藥用物,守護自己與寶寶的健康。
退燒止痛藥是許多人家中的常備藥品,但吃多了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或上癮。台北市藥師公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蘇柏名於《暖氣藥師的用藥攻略》一書中,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解說,幫助讀者獲得最想知道、最關心的常見內服外用藥和保健食品的正確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腸胃不舒服吃顆胃藥就沒事?小心消化性潰瘍反覆發作,恐讓腸胃破洞!《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藥劑師提醒,除了胃酸分泌過量、幽門螺旋菌感染,不當用藥如阿斯匹靈、類固醇等也可能引發胃潰瘍。此外,胃藥吃過量也要小心恐有反效果,呼籲服用胃藥前,應牢記5大注意事項。
現代人常因頭痛、肌肉痠痛,而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來吃,但藥師指出,市售止痛藥成份一般分為含有乙醯胺酚的「中樞止痛藥」,以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2大類,兩者在藥品功能禁忌上有所不同,更提醒若連續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超過1週以上,要特別注意腎臟功能及胃腸道的傷害。
2024年巴黎奧運在台灣時間7月27日至8月12日盛大舉行,4年一次的世界級運動盛會,讓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禁藥的話題也再度被大眾關注。藥師提醒,運動員違反運動精神服用禁藥雖是不齒行為,但更多時候卻是「誤用」禁藥,如在感冒藥、點滴等常規治療方式中。運動員該如何警覺自己是否誤用禁藥?如何查詢運動禁藥?可善用以下「3招」圖解步驟。
吃藥也會肝損傷?「藥品肝損傷」是常見的藥害之一,不僅造成病人傷害,也可能引發醫療爭議;但是透過肝功能檢查及追蹤,早期發現肝損傷徵兆,進而接受治療,有助於保障肝臟健康,避免嚴重藥害發生。民眾在用藥期間若有吃不下、全身虛弱、疲倦、噁心及茶色尿等症狀,可能是肝損傷的警訊,建議就醫檢查。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吃藥是為了治療身體疾病,但吃太多藥反而會成為人體負擔。55歲的陳女士,因有三高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困擾,常覺得身體到處都不舒服,一度同時在12個不同科別就醫,每天要吃下35種藥物,加起來超過50顆,但仍然覺得身體沒有好轉,兩年前輾轉到花蓮慈濟醫院高齡整合照護科就醫,才將藥物縮減為先前的三分之一,精神與身體狀況也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