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酸且富含營養的奇異果,你可能習慣將它切成圓片來吃,但你知道其實更推薦的吃法是「切成條狀」(像柑橘瓣狀)嗎?《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日本網站「grapee」指出,奇異果的甜度集中在下方的果蒂部位,因此如果切成條狀,可以讓甜味更平均分布。販售奇異果的公司就在其官方網站上介紹了這種切法。
甘酸且富含營養的奇異果,你可能習慣將它切成圓片來吃,但你知道其實更推薦的吃法是「切成條狀」(像柑橘瓣狀)嗎?《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日本網站「grapee」指出,奇異果的甜度集中在下方的果蒂部位,因此如果切成條狀,可以讓甜味更平均分布。販售奇異果的公司就在其官方網站上介紹了這種切法。
奇異果一年四季都有,但台灣主要產季是每年6月到11月,其維生素C含量高,抗氧化功能強大,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奇異果富含膳食纖維且奇異酵素高,最有利於促進腸道蠕動及消化。如果「連皮一起吃」,可以增加營養攝取,纖維是果肉的2倍之多。
你今天吃水果了嗎?維生素C有助於抗發炎、助排毒、改善心血管等,能提升身體的防禦能力,其來源主要為各種蔬菜水果,尤其是芭樂、奇異果。醫師提醒,水果中的水溶性纖維與維生素C,有助於學童學習力,想達到每日兩份水果攝取建議量,可從早餐多吃1份水果開始做起。
你對奇異果了解有多少?奇異果號稱水果界的「維他命C之王」,富含大量維他命C、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僅美膚、抗氧化、減肥、通便、助眠,還能提升免疫力,也是許多營養師推薦必吃的水果。《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營養師孫語霙分享「奇異果令人意外的10件事」,讓你增加奇異果的奇怪知識!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是傳統重要節日,由於有「普渡」之意,不少民眾更會準備豐富供品來祭拜,不過隨著健康觀念提升,傳統滿桌的三牲四果或者餅乾零食罐頭的準備也有了轉變;透過生鮮類蔬菜水果替代供品,更是符合環保與健康意識的好選擇。 陳怡婷營養師表示,以往供品因為要「澎湃」,民眾都會習慣買大包裝的餅乾零食,但這些零食往往含高精緻糖、高油、高鈉等,也有不少添加劑,攝取過量恐怕對健康產生問題;特別是酥餅或是夾心類,小小一包份量一口接一口恐怕熱量跟糖量都爆表。 1湯匙果乾竟等於一碗8分滿水果,糖份恐攝取過量 另外像是蜜餞等醃漬類,也是營養師認為較NG的零食,主要是因為添加劑、色素跟糖份都較多,陳怡婷營養師也提醒,有時民眾會以為果乾類是比較健康的零食,但事實上1湯匙的果乾等於一碗8分滿的水果,通常就會不知不覺攝取過多,若有些添加物過多的果乾其實也不健康。 陳怡婷營養師強調,普渡的食品通常會全家一起吃,如果是糕點、零食、加工食品或是罐頭,家裡有長輩、小孩吃多了可能就會有熱量過多或營養不均的問題,即便是可以保存較久的罐頭,也會有鈉含量過多的狀況,吃太多更可能造成三高風險。 要選擇適合全家的供品又能達到祭拜心意,陳怡婷營養師建議可以針對家中不同族群來思考,若是家裡有兒童,需要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鈣質等,可多選擇天然水果像是橘子、奇異果、藍莓、火龍果都很好,零食以無添加堅果或者烘烤類黑豆、黃豆來替代高糖零食,未精緻澱粉像是選擇全麥麵包、燕麥片等,蛋白質可以選擇保久乳、豆漿等也都不錯。 至於成年人的需求是在於維持營養以及避免慢性病,水果類像是蘋果、奇異果,零食像是黑巧克力、穀物棒是較佳選擇,非油炸烘烤的天然無添加的蔬菜水果乾、原味海苔、蒟蒻乾等,飲品則多挑綠茶、黑咖啡無糖類等是比較健康取向的。 另外若是家中有長輩更要多注意骨骼健康與肌少症問題,建議多選高鈣、蛋白質食物像是高鈣豆漿、保久乳,罐頭類也盡量多選有蛋白質含量像是水煮鮪魚等,若有消化系統較弱、牙口不好的狀況,口感較軟、好入口的如木瓜、奇異果也很適合高齡長者。 奇異果諧音「吉利」兼具高營養密度特色受歡迎 由於現代人糖尿病、三高等族群比例高,陳怡婷營養師也提醒,挑選食物的重要原則是選原型食材以及少油炸、少添加物,因此以水果類或是無添加的蔬果乾、綜合堅果為佳,像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是全家大小都能吃的方便水果,奇異果則是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除了有助於消化,且屬於低GI值水果,對血糖控制有益,加上奇異果本身就是屬於高鉀類水果,不僅能夠消水腫,對高血壓患者也適合,另外像是藍莓抗氧化能力強,也有助於調節血壓和改善血脂。 陳怡婷營養師也另外分享了營養密度的概念,高營養密度食物在相對較少的熱量中,提供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其他重要營養素。以奇異果來說,不僅是符合高營養密度食物的定義外,奇異果的諧音「吉利」,也符合中元節想要呈現傳達的意涵,實際上可以帶給家中不同年齡層的成員所需要的營養素。 舉例黃金奇異果,具有高維生素C含量,每100公克就有約160毫克的維生素C;綠奇異果則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每100公克的綠奇異果就有約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許多蔬菜都還高。陳怡婷營養師也指出腸胃道消化的困擾可以說是不分年齡層共通的問題,綠奇異果的高膳食纖維與奇異果酵素,能夠幫助全家大小調節消化道機能,不要僅是靠保健食品的單一的補充,從天然水果中攝取各種營養素也非常好。不只如此,奇異果因為含有多酚類植化素,更能幫助提高抗氧化效果,全家大小都很適合。 不過還是要提醒,如果家中有糖尿病患者,水果類就要注意份量攝取不宜過多,建議可以挑選低GI的水果,如奇異果,綠奇異果及黃金奇異果的升糖指數僅51及48,建議可以在早餐或早餐後加入一顆奇異果取代高GI水果,或是取代點心,含豐富纖維可幫助穩定血糖,適合需要控糖的人食用。 陳怡婷營養師也呼籲,夏天較容易有食物保存問題,如果生鮮蔬果類3~5天吃完可放常溫,但如果較久就要提早放冰箱,如果是零食類也建議購買小包裝類別像是堅果類就很不錯,也能避免攝取過量與食物變質問題。
連日高溫不僅熱,加上午後雷陣雨的環境濕悶,讓腸胃敏感的人實在受不了,不是吃不下就是消化不良;營養師表示,透過早餐調整營養配置,把蔬果放到早上吃,不僅可以透過選對好食物改善腸胃不適,也讓一天充滿活力。 張語希營養師表示,夏天確實讓人明顯感覺到食慾不振也消化不好,腸胃敏感的族群不少人近期都有腹脹、腹瀉情況發生,加上高濕環境容易讓食物變質,發生腸道感染的機率也變高。另一方面,夏天民眾更愛手搖飲或偏好重口味食物,這些也讓腸胃不良的情況更明顯。 應多吃排水分、富含膳食纖維蔬果 張語希營養師建議,夏天要維持腸胃道健康,除了要注意食物不要放置常溫太久,尤其是中午便當要盡快吃完外,濕氣加上高溫也建議要多攝取清熱解暑、促進腸胃功能的蔬菜,像是冬瓜、苦瓜、山藥等,冬瓜富含食物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也助於排去體內多餘水份;苦瓜富含苦瓜素,能幫助消化液分泌;山藥健脾養胃,幫助調理腸胃、預防便秘。 另一方面由於炎夏濕氣重,張語希營養師更強調鉀離子的重要性,鉀離子是重要的電解質,為體內水份平衡的關鍵,高鉀水果有像是奇異果、香蕉、酪梨等,尤其是綠奇異果,每100大卡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17 種營養素,不僅高鉀含量,也富含膳食纖維、奇異酵素、維生素C等,是屬於高營養密度的水果。特別是奇異酵素能增進胃部和小腸內蛋白質的消化,讓身體更快完整消化蛋白質,促進腸胃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如果吃了牛排或燒烤大餐等肉類較多的餐點,更適合補充綠奇異果。 促進腸胃健康選擇「低腹敏」食物更關鍵 除了食慾不振,吃完飯容易脹氣或大腸急躁症(IBS)也是夏天常發生的問題,張語希營養師說明,腸胃不適主要是FODMAPs影響,FODMAPs是存在在食物中的發酵性碳水化合物,因通過小腸時難以吸收,所以進入大腸經細菌發酵之後會導致氣體產生,便容易導致腹痛、脹氣、便秘,像洋蔥、大蒜、小麥、黑麥、黑豆,或水果類如蘋果、梨子、桃子,奶製品等都較容易產生FODMAPs。 因此,腸胃不適者會建議盡量攝取低腹敏(low FODMAPs)蔬果如菠菜、胡蘿蔔、甜椒、竹筍,水果的話像是奇異果、藍莓、草莓、柑橘類,奶製品可用無乳糖牛奶替代;特別是綠奇異果因為果糖與葡萄糖的比例平衡,更建議腸胃不適如腸躁症者將奇異果作為每天的水果補充。 張語希營養師也建議,夏天很適合從早餐就開始進行飲食調整,尤其經過一夜空腹狀態,攝取正確營養對腸胃相當重要。國健署建議國人每天攝取3蔬2果,午、晚餐如果較忙碌沒時間準備,早餐是很適合的時機。張語希營養師提供兩款夏日早餐輕食菜單: 營養師推薦夏日早餐一:適合腸胃敏感者 綠奇異果+鳳梨+燕麥奶(椰奶)=打成果汁 營養師推薦夏日早餐二:適合控制體重者 綠奇異果+無糖優格(可自行斟酌加蜂蜜或者黑糖)+雞胸肉=組合餐 張語希營養師提醒,可以在早餐時機加入具備高營養密度、低腹敏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的綠奇異果,如果能加入1~2顆,更是直接讓早餐營養高效升級全面補足每日所需的營養素。夏天高溫濕氣導致食慾不振,吃太少或吃錯更沒有活力,張語希營養師強調,透過早餐開始高效率的攝取營養素,就能以聰明飲食讓一整天充滿能量。
奇異果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盛產季落在每年6月~11月,其維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甚至被譽為「維他命C之王」!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奇異果種類、奇異果功效、奇異果挑選與奇異果禁忌,要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奇異果其營養價值略有不同,千萬別吃錯啦!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食安問題的發生也變得頻繁,日前就數次發生民眾吃冰卻集體中毒。根據食藥署統計發現,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皆是台灣食物中毒事件的常見因素。對此,專精發炎免疫營養調理的李婉萍營養師提醒,沙門氏桿菌除了會導致腹瀉、腹痛、嘔吐等,若情況嚴重更可能會造成腸出血、腎衰竭,甚至導致敗血症。因此,平時除了注意食物衛生,也要維持腸道健康、做好防護。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沙門氏桿菌會藉由被污染水源傳播,常見的有像是生肉、生乳、豆餡、雞蛋,或者蛋製品等。若症狀只是輕微腹瀉,建議可先禁食,讓腸胃至少休息4小時。清光腸胃後,再補充稀飯、白土司澱粉類的清淡食物、水分與電解質,待48小時後再開始攝取蛋白質,慢慢使腸胃道恢復健康。但如果是嚴重的集體食物中毒,就應該馬上送醫,將剩餘食品與嘔吐物送交查驗。 食物中毒恐致腸躁症 3個月反覆腸胃不適 嚴重影響生活 近期更發現到,少部分民眾因為食物中毒而產生「感染後激躁性腸道症候群」(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I-IBS)的情形,李婉萍營養師說明,最主要原因是腸道菌叢被破壞造成腸道損傷,進而導致排便習慣改變。有些人會較常出現腹痛感,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大便外觀黏膩較難成型;不少人更合併疲倦、失眠、焦慮、頭痛等問題,甚至出現微發熱狀態,由於這些症狀可能會在3個月內反覆發生,不免會影響生活。 李婉萍營養師表示,通常輕微食物中毒在經過治療、休息都會轉好,但如果發現腸胃道問題持續發生,就可能是「感染後激躁性腸道症候群」造成。除了可透過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等根本方法改善,也可採用「低FODMAP(低腹敏)飲食法」,透過攝取較不易發酵、產氣的清淡食物,降低腸胃道不適情形。例如雞蛋、肉類、藜麥、燕麥、奇異果、番茄、葡萄、草莓等,就是屬於「低FODMAP飲食」可以多吃;而蘋果、洋蔥、豆類、牛奶,就被歸類在「高FODMAP食物」,較容易引起腸躁症相關症狀,有症狀時則要避免。 抗菌、抗病毒首選 營養師: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 李婉萍營養師特別提及,奇異果除了可調整調整腸道菌種生態以外,又因升糖指數低,食用後能讓血糖變化維持穩定,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能防衰老,促進身體組織與皮膚再生。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奇異果又因富含奇異酵素,能助蛋白質消化,因此選擇飯後食用是幫助蛋白質吸收的良好方法,能緩解功能性腸道症狀。不僅能改善消化功能,其中豐富的纖維也讓糞便易於成型排出,適合腸胃正處恢復期的民眾。而其中富含的維生素C,更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發炎功效和免疫調節作用,能幫助人體白細胞消滅細菌,改善免疫功能,從而預防感染,並促進腸細胞再生。 一天兩顆綠色奇異果 簡易食譜有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 早餐:將綠奇異果片與肉片一起夾入吐司中,不僅吃到蛋白質也有膳食纖維。 ● 午茶:可選一顆綠奇異果、一顆黃金奇異果作為午茶,用湯匙挖取攝取簡單方便,能改善午後昏昏欲睡狀態,也替代點心的多餘熱量。 ● 通則:成年人建議每日最少進食2份水果,2顆綠奇異果等於2份水果,可列入日常補充膳食纖維的部分。 李婉萍營養師強調,除了補充好的營養素讓腸胃道培養好菌叢生態外,平時自己烹調食物也要注意處理流程,夏天盡量避免生食,盡量以食用熟食為主,且熟食料理完放置室溫超過1小時就要放入冰箱,以及料理生食(如雞蛋)一定要洗手,料理前後都要注意清潔等。她也提醒,現代人外食機會多,如果看到用餐環境清潔不佳者,更要避免前往,以避免提高感染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