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

腸躁症就是壓力大害的?

腸躁症就是壓力大害的?#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腸躁症患者在日本大約占總人口的20%之多,也就是說,每5個人之中可能就有4人罹患腸躁症,因此基本上算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病症。然而,相較之下人們對於腸躁症反而一知半解,甚至有所誤解的情況卻非常多,這多少會在醫師施以正確治療時受到阻礙,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打從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生病,所以根本不會有到醫院求診的念頭,任由自己每天被病症折磨……就是因為一知半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腸躁症是抗壓性差的人才會罹患的疾病?腸躁症的英文是「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一般簡稱為IBS,取自每個單字的第一個字母。最近,在日本則越來越多人直接稱其為腸躁症。當我在向前來看診的患者說明病因時,較不太用腸躁症,而更常使用IBS這個名稱。簡短且好記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名稱比較不容易讓患者對疾病本身產生誤解。腸躁症的患者之中,有很多人的發病及惡化原因是來自壓力。也就是說,因為壓力不停反覆而產生腹瀉症狀的類型,是腸躁症的類型中最「出名」的。然而,實際上有部分患者是因為大腸的構造而發病,而且人數還不少。在日本,腸躁症又叫過敏性腸症候群,會用「過敏」兩個字,是因為人們認為腸躁症是「對壓力過敏的人所罹患的疾病」,一般大眾心理也差不多是類似的印象。不曾罹患腸躁症的人,多數會認為腸躁症是「壓力所導致的疾病」,但我在看診時,卻發現許多患者宣稱自己生病的原因「跟壓力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病名所帶來的既定印象,會讓人搞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真正樣貌。用英字典查詢Irritable這個單字,會發現解釋是「1.易怒、焦躁不安;2.醫學用語:易受刺激的」。其中,醫學專有名詞所謂的「易受刺激」,雖然是用來解釋疾病名稱,但就我長久以來接觸病患所累積的經驗來看,「焦躁不安的腸胃」更符合腸躁症的病情描述。肚子老是不定時絞痛,心情當然也會蒙上陰影,一痛起來就得馬上跑廁所,讓生活完全無法隨心所欲……因此我認為,「腸子焦躁敏感」正是腸躁症最好的說明。不過,即使發病的原因與心理方面的壓力無關,但因為腸胃總遇不舒服,連帶引發腹痛、便秘、腹瀉等症狀,難免就會造成壓力,每當壓力一來,病情又會更加惡化……慢慢地,身體狀況陷入惡性循環。像這樣的情形,可以說壓力是病情惡化的主因之一。腸躁症的症狀就是腹瀉?想必應該有很多人認為罹患腸躁症就是肚子突然不舒服,然後必須得趕快找廁所。突然間很想拉肚子,如果不趕快衝到廁所去恐怕會來不及,這樣的情況對患者來說肯定很困擾,或許是為了讓周遭的人也能夠很快理解,所以腸躁症才會和腹瀉緊緊掛勾吧。然而事實上,腸躁症可分成三個不同的類型,第一當然就是「腹瀉型」,第二是「便秘型」,也就是腹痛伴隨著便秘的情況,第三則是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的「混合型」。最近因為一些媒體新聞報導的關係,大家漸漸認為腸躁症就是「便秘和腹瀉反覆不停交替出現」。但是跟腹瀉型及混合型比較起來,罹患便秘型腸躁症的人數並不見得比較少,可能是因為腹瀉型及混合型一旦出現症狀,會逼得患者不得不馬上找廁所,急迫性較高,而便秘型的病症一般不太會表現出來,所以鮮為人知。因此,我認為有些腹痛伴隨便秘的人,也就是便秘型腸躁症患者,可能很難察覺自己已經罹患這種疾病。舒緩壓力,即可改善腸躁症?「壓力是引發腸躁症的主因」這種說法已經是不正確的,因此也絕對沒有「消除壓力就能讓腸躁症獲得改善」的道理。再者,腸躁症患者最常見的2種情形是:「參與重要會議或聚會前,肚子開始劇烈疼痛」,以及「一搭上車就好想去上廁所」。但就算知道出席會議和搭車會引發症狀,也很難完全避開這些日常生活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一般醫師在給腸躁症患者建議時,都會希望患者先把壓力的源頭找出來,然後盡可能避開,但不可諱言的,現實生活中根本就辦不到,不是嗎?(本文摘自/過敏的腸子/世茂出版)

腸躁症易大腦過敏 常恐懼和沮喪

腸躁症易大腦過敏 常恐懼和沮喪#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腸道和大腦的合作,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不管是吃飽的滿足、餓肚子的失落、一肚子脹氣的折磨,還是爸爸媽媽餵奶、換尿布,都構成了嬰兒剛開始對自我的認知,這個認知關聯最緊密的就是腸道和大腦。隨著小嬰兒逐漸長大,他逐漸學會利用其他的感官來感受世界,但是並不意味著腸道和大腦之間的連接消失了,如果腸道出了問題無形之中會導致我們情緒低落,而一個健康營養充足的腸道則會悄悄改善我們的情緒。胃腸道細胞釋放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和大腦相同當情緒感到緊張焦慮、恐懼的時候,大腦就會向血液裡注入額外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不僅大腦能夠釋放,胃腸道細胞釋放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也和大腦相同,腸道也會感受到壓力和威脅,於是胃腸細胞感覺到大事不好,還是吐吧。這也是為什麼偏頭痛發作時,噁心嘔吐症狀如此顯著。其實是因為腸子也感受到了大腦所承受的壓力,而想減少胃腸的工作量,節約能量來助大腦一臂之力,渡過難關。腸躁症 導致腸道到大腦的連線負擔變重腸躁症患者,腸道一直處於受刺激狀態,那可能會導致腸道到大腦的連線負擔變重,這些在腦部掃描圖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如果在實驗對象的腸子裡放一個小球,一邊對小球充氣,一邊掃描他們大腦活動的狀態,沒有腸道問題的人掃描出來的腦波很正常,而腸躁症的人腦波圖就有明顯的異常,腸胃中的小球啟動了大腦中控制負面情緒的區域。研究也發現,腸躁症和偏頭痛之間可能存在基因聯繫。到底是激怒腸子引起大腦過敏,還是過敏的大腦引起腸道激躁,目前還不是很明瞭,但是有一件事至少可以確定,就是有腸躁症的人很容易大腦過敏,而且他們較一般人群更容易感受到恐懼和沮喪,也正是過敏的大腦所致。(本文摘自/過敏的大腦/平安文化)

失眠憂鬱又疲勞 土療可改善!

失眠憂鬱又疲勞 土療可改善!#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提及土基微生物的科學文獻超過800件,共通點是,都認為土基微生物關係到能否順利治癒極為多樣的健康問題,包括過敏、氣喘、腸躁症、潰瘍性大腸炎、胃腸積氣、反胃、消化不良、吸收不良、營養不足、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疾病,和細菌、真菌、病毒感染。土基微生物能自然減緩發炎情況土基微生物可滋養結腸及肝臟細胞,生成維他命B群、維他命K2、抗氧化物、酵素等化合物,消滅或排擠念珠菌屬、真菌、寄生菌一類有害病原體,還可殺光會與腸壁連結或使其穿孔的壞菌。研究證實,土基微生物能與毒素結合後排出體外,有如黏土那般,還能幫忙管理免疫系統,自然而然減緩腸道(乃至於全身)的發炎情況。在印度與圖博交界喜馬拉雅山脈高處,那密實而富含養分與礦物質的土壤採得到堪稱絕佳土基補充品的喜來芝(shilajit)。內含至少85種礦物質,包括農業上常用作肥料的黃腐酸和腐植酸。這兩種酸很得我喜愛,能幫助身體運送礦物質通過厚厚細胞壁,延長細胞生命。多吃有機蔬果、發酵食品 禁絕麩質與糖長年下來,我診治過的病人,因為飲食中補充土基微生物而使病況有可觀改善的,沒有上千,也有上百。其中一位名喚卡洛琳的女士。那時,她58歲,體重超過標準50磅(約23公斤),是當了祖母的人了。初次上門求診那會兒,她的自尊落到人生最低點,除了記憶出毛病,還失眠、憂鬱、疲勞。問診過程中,我看得很清楚,她的腎上腺與甲狀腺極需援助。為此,我建議以有機蔬果及發酵食品為飲食主軸,不宜再攝取麩質和加工過的糖。卡洛琳習慣吃很多碳水化合物,要禁絕麩質與糖並非易事。不過,她心思把定,想要恢復健康,自願放棄了這2樣。在飲食之外,我主要還勸她服用含土基益生菌的營養補充品。增加腸道有益微生物 腸道就會變健康在奉行療程的頭30天,卡洛琳減了18磅(約8公斤)。在消化系統獲得這一切支援下,身體有了所需資源,得以重塑型態,重拾健康。很快,她的腰圍少了7英寸(約18公分),臀圍少了9英寸(約22公分),活力無比充足,人也終於有心運動。聽她說,好些年來都沒能像現在這樣享受人生。卡洛琳經歷的改變,和其他眾多遵循相似養生規劃的病人如出一轍。一旦專注於土療,不論是實際吃土,或是象徵意義上的生活變革,長期困擾他們的健康問題通常都會消失,有時不到30天就能見效。在當下的美國人想來,解決這種種健康問題得花更久時間。你要是這麼想,到頭來只會發覺,若能有意識地增加腸道有益微生物,腸道就會反過來照顧你。而服食含土基微生物的補充品,是「吃土」極其重要的一面。(本文摘自/土療,讓你更健康:治好百症根源腸漏症,就能治好皮膚炎、過敏、糖尿病、甚至憂鬱症/三采文化)

搞定腸躁症 內外治療才有效

搞定腸躁症 內外治療才有效#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目前已經有科學研究強力支持腸躁症和壓力會互相作用的理論,「食物不耐症」或「腸道菌叢失衡」在消化系統中所引起的發炎,會製造許多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幫助炎症的傳播。造成身體不適的發炎物會刺激腦部腺體其原理如下:當這些化學物質進入血液、或是啟動身體的免疫防禦反應而形成「免疫複合體」時,免疫複合體會進入血流中,此時大腦的「下視丘」會偵測到這個動作(下視丘負責控管腦下垂體的活動,而腦下垂體是身體激素的總指揮)。下視丘一接收到身體有發炎的狀況時,就會釋放對抗發炎的激素,這種激素就是由腎臟上方的「腎上腺」所製造的「皮質醇」(可體松),在腸道中造成身體不適的發炎物會刺激腦部腺體,此時大腦會下令腎上腺製造更多的壓力激素。壓力因素 會提高腎上腺疲勞發生率如果這只是偶發事件,是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的,然而要是反覆發生,就會導致「過度壓力反應」,也就是正常的壓力反應會變得太容易、太常受到觸動,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因素,還會讓腸道中的痛感提高「腎上腺疲勞」發生的機率。醫界誤以為只有在發生「庫興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愛迪生氏症」(腎上腺機能不全)時,腎上腺的運作才會有問題,更糟糕的是,升高的皮質醇會減少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濃度,進而阻礙腸黏膜的修復。腸躁症導致的壓力會在腸道內觸動神經腸躁症還會引起另一種身體機制:由腸躁症所導致的壓力會在腸道內觸動立即性的神經刺激,腸道對人類非常重要,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因為腸道中有數量龐大的神經可以接收或傳導訊息。如果胃部或腸子感到不舒服,「中樞神經系統」會在瞬間接收到這個訊息,此時身體會處在「交感神經模式」,當你感到受威脅,需要進行搏鬥或逃跑時,身體也是處在同樣的備戰模式。這個「警戒」模式會把預備供給消化系統的血液轉到身體的大肌肉群,一旦消化功能缺乏血液的幫助時,就會加速惡化舊有的消化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罹患腸躁症一段時間後,患者承受的就不只是外在的生活壓力,還得加上體內製造的壓力因子,在大多數的腸躁症療程中,得同時內外治療才能得到最佳療效。(本文摘自/食物不耐聖經/大寫出版) 

27歲業務 壓力激出腸躁症

27歲業務 壓力激出腸躁症#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27歲的小陳,是一名時常˙跑東跑西的業務,常常在吃完飯後,腹部陣陣絞痛,衝到廁所痛快一陣子後,卻又像個正常人,好像甚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平常沒事偶爾發作便算了,腸子卻特別愛在公司案子多、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來作怪,讓他困擾極了。反覆腹痛 合併改變大便習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藍鴻杰指出,小陳很有可能是「腸躁症」的患者,腸躁症是一種反覆性的腹痛、或腹部不適,合併改變大便習慣或狀態的症候群,病患腸道往往是「功能」上的異常,而非「結構」上的病變,因此,即便安排許許多多的消化道檢查,卻又找不出任何異常。每月發作逾3天 發作時間超過6個月藍鴻杰指出,要確定診斷腸躁症,病患在症狀上必須有腹部不適或腹痛,在發作頻率方面,過去的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發作超過3天,發作時間則超過6個月,在排便方面,至少要符合下列任二種情況,腹部不適隨著解便而改善、腹痛發作伴隨著排變次數的改變、腹痛發作伴隨著糞便外型或質地改變。確認腸躁症的診斷後,到底病患腸子發生甚麼問題?原因可能包括:腸道蠕動的不協調、內臟神經的過度敏感、腸道黏膜發炎或是屏障出了問題、腸道內的「好菌」和「壞菌」比例失衡、大腦與腸道間的交互影響,也因為可能的原因甚多,又牽涉到腸道與神經系統間的交互作用,治療起來格外需要病患和醫師間的信賴與耐心等待。養成運動習慣 幫腸子寫日記藍鴻杰醫師強調,每位患者要治療時都要有的認知就是:腸躁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的、良性的症候群,首先,只要沒有禁忌,強烈建議要養成運動習慣,透過適當運動便可以改善腸躁症症狀,再來幫自己的腸子寫日記,記錄腸躁症發作日期,發作頻率,發作時的疼痛或不適程度,當時糞便狀態,以及當時所吃過的東西,透過腸道活動的日記和醫師溝通,病患會比較有機會用客觀方式知道自己問題在哪。 

壓力一來就想跑廁所 恐是腸躁症作祟

壓力一來就想跑廁所 恐是腸躁症作祟#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27歲的小陳,常常在吃完飯後,腹部陣陣絞痛。平常沒事偶爾發作便算了,腸子卻特別愛在公司案子多、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來作怪,讓他十分困擾。即便安排許許多多的消化道檢查,卻又找不出任何異常,經醫師診斷是「腸躁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藍鴻杰醫師指出,腸躁症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反覆性的腹痛、或腹部不適,合併改變大便習慣或狀態的症候群。病患腸道往往是「功能」上的異常而非「結構」上的病變,在這群病患中,有些病患腹痛時會合併便秘,有些人則合併腹瀉,更有一群少見的病患則是混合著便秘及腹瀉交替發生。每月發作超過3天   時間超過半年藍鴻杰指出,要確定診斷腸躁症,病患在症狀上必須有腹部不適或腹痛。在發作頻率方面,過去的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發作超過3天;發作時間則超過6個月。在排便方面,至少要符合下列任二種情況:腹部不適隨著解便而改善、腹痛發作伴隨著排變次數的改變、腹痛發作伴隨著糞便外型或質地改變。無法根治  造成原因繁多然而,若是出現所謂包括體重減輕、血便、持續性的腹部疼痛或是貧血等「危險徵兆」時,可能同時合併腫瘤或腸炎,須立即就醫檢查。而腸道蠕動的不協調、內臟神經的過度敏感、腸道黏膜發炎或是屏障出了問題、腸道內的「好菌」和「壞菌」比例失衡、大腦與腸道間的交互影響,都可能是造成腸躁症的原因,這些可透過適當運動、記錄腸躁症發作日期,發作頻率,來掌握病症及改善,但醫師也提醒腸躁症無法根治只能控制狀況。而坊間流傳吃益生菌可改善腸道狀況及腸躁症,藍鴻杰醫師說,目前並無明確數據證實益生菌有治療效果,頂多只有輔助功能;且若須服用膳食纖維、止瀉劑等,建議先跟醫師諮詢後再使用。 

樂閱讀/腸躁症會引發壓力嗎?

樂閱讀/腸躁症會引發壓力嗎?#腸躁症

答案是確定的。腸躁症會引起壓力,壓力也會引起腸躁症。目前已經有科學研究強力支持腸躁症和壓力會互相作用的理論。「食物不耐症」或「腸道菌叢失衡」在消化系統中所引起的發炎,會製造許多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幫助炎症的傳播。其原理如下:當這些化學物質進入血液、或是啟動身體的免疫防禦反應而形成「免疫複合體」時,免疫複合體會進入血流中,此時大腦的「下視丘」會偵測到這個動作(下視丘負責控管腦下垂體的活動,而腦下垂體是身體激素的總指揮)。下視丘一接收到身體有發炎的狀況時,就會釋放對抗發炎的激素。這種激素就是由腎臟上方的「腎上腺」所製造的「皮質醇」(可體松)。在腸道中造成身體不適的發炎物會刺激腦部腺體,此時大腦會下令腎上腺製造更多的壓力激素。如果這只是偶發事件,是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的,然而要是反覆發生,就會導致「過度壓力反應」,也就是正常的壓力反應會變得太容易、太常受到觸動,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因素,還會讓腸道中的痛感提高「腎上腺疲勞」發生的機率。醫界誤以為只有在發生「庫興氏症」(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愛迪生氏症」(腎上腺機能不全)時,腎上腺的運作才會有問題。更糟糕的是,升高的皮質醇會減少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濃度,進而阻礙腸黏膜的修復。腸躁症還會引起另一種身體機制:由腸躁症所導致的壓力會在腸道內觸動立即性的神經刺激。腸道對人類非常重要,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因為腸道中有數量龐大的神經可以接收或傳導訊息。如果胃部或腸子感到不舒服,「中樞神經系統」會在瞬間接收到這個訊息,此時身體會處在「交感神經模式」,當你感到受威脅,需要進行搏鬥或逃跑時,身體也是處在同樣的備戰模式。這個「警戒」模式會把預備供給消化系統的血液轉到身體的大肌肉群,一旦消化功能缺乏血液的幫助時,就會加速惡化舊有的消化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罹患腸躁症一段時間後,患者承受的就不只是外在的生活壓力,還得加上體內製造的壓力因子。在大多數的腸躁症療程中,得同時內外治療才能得到最佳療效。(本文作者/安東尼.海恩斯、安托奈特.塞維爾)(摘自/食物不耐聖經/大寫出版)

一緊張就拉肚子? 恐是腸躁症作祟

一緊張就拉肚子? 恐是腸躁症作祟#腸躁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你的腸胃很會「挑時間」作怪嗎?一遇到重要的事,例如考試或面試,總會想拉肚子、跑廁所嗎?那你可能有腸躁症的問題!腸躁症指的是情緒緊張造成腸胃蠕動不規律,導致腹瀉,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萬芳醫院內科醫師鄭照霖表示,女性罹患腸躁症的比率比男性高出2倍,可能是心思細膩、完美主義作祟。鄭照霖表示,腸躁症又稱為大腸激躁症,屬於一種功能性的腸胃障礙,患者會出現腹痛、脹氣的症狀,但疼痛的感覺會在解便之後舒緩。不過,腸躁症的症狀不一定是腹瀉不止,有些病例會出現便秘、腹瀉交互發生的情形,糞便帶有黏液物,或解便有解不乾淨的感覺。若無嚴重症狀 放鬆、紓壓就能改善目前台灣腸躁症的盛行率約3%-20%左右,女性的罹患率比男性高,個性容易緊張、完美主義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到腸躁症。所幸,腸躁症並非嚴重的腸道疾病,如果沒有併發嚴重的症狀(如血便、體重減輕),其實無須服藥,適時紓解壓力、控制飲食,就能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