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母嬰品牌「媽媽餵」(Mamaway)日前拍片,宣稱「市售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超高,等於2大瓶可樂」,還說寶寶天天在喝「珍奶」,此說法一出引發醫界強烈批評。對此,食藥署說名,成熟母乳每100毫升乳糖6.7~7.8克,配方奶粉5.5~7.7克,差異不大;並鼓勵以母乳哺育為優先,當無法餵哺母乳時,建議諮詢醫師。
知名母嬰品牌「媽媽餵」(Mamaway)日前拍片,宣稱「市售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超高,等於2大瓶可樂」,還說寶寶天天在喝「珍奶」,此說法一出引發醫界強烈批評。對此,食藥署說名,成熟母乳每100毫升乳糖6.7~7.8克,配方奶粉5.5~7.7克,差異不大;並鼓勵以母乳哺育為優先,當無法餵哺母乳時,建議諮詢醫師。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響應 2025 世界哺乳週(World Breastfeeding Week, WBW 2025)「先考慮母乳哺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特別強調母乳哺育在環境與氣候變遷的關鍵角色。此次活動呼籲建立強大且永續的支持系統,以優先推動母乳哺育,不僅能為家庭帶來益處,更能大幅減少人工哺育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今年 WBW 2025 目標是連結所有參與母乳哺育支持的各層級角色,攜手打造具有韌性且永續的支持系統。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藉此呼籲政府、醫療體系、職場、社區與家庭共同打造一條從孕期延續到育兒期的哺乳支持「暖鏈」,協助母親在不同階段安心哺乳,並強化全社會對哺乳的理解與承諾。母乳哺育不僅是健康的開始,也是環境永續與社會公平的重要環節。一個永續的支持系統,應涵蓋政策落實、醫療整合、職場保障、社區參與與社會文化轉變,使哺乳成為可見、正常、被支持的日常行為。 許多母親在產後面臨壓力與挑戰,包括缺乏醫療人員的持續支持、不友善的職場制度,以及配方奶行銷的干擾。為此,台灣亟需: 落實國家策略與監測機制,政府各部門在制定與母嬰有關的政策或指引時,將哺乳的必要及重要性列入優先考量;強化母乳哺育政策的推行與資料追蹤; 整合醫療照護,從孕期到產後提供一致性與專業的哺乳指導; 打造哺乳友善職場,推動產假制度、哺乳空間與工時彈性; 支持社區行動,發展同儕支持網絡,提供在地可近的哺乳協助; 推廣哺乳常態化,讓孩子與社會從小建立對哺乳的正向認知; 認識哺乳的綠色價值,將其納入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政策中。 支持母乳哺育不只是健康議題,更是性別平權與環境永續的關鍵。唯有建立一個橫跨家庭、醫療、職場、社區與政府的支持系統,才能真正讓每位母親安心選擇、持續哺乳。在 8 月 1 日至 8 月 7 日世界哺乳週,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邀請各界攜手合作,讓哺乳的價值深入每個角落,為下一代打造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 2025 世界哺乳週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的信念 每位嬰幼兒都有權享有家長所能提供最好的餵食方式,婦女有權利在獲得最完整正確的資訊及有效的協助支持下,選擇最適合自己和嬰兒的餵食方式。我們樂於和所有相關專業團體及教育單位合作,提供持續專業的教育訓練,以確保母嬰及家庭從醫療院所到社區都能獲得一致且持續的支持及協助。
「催產素」是一種哺乳類動物激素,一般由下視丘產生,由腦垂腺後葉釋放。分娩後催產素也會刺激乳頭、促進乳汁產生,有助於母嬰連結。女性生理學專家克絲汀.莫柏格(Kerstin Uvnäs-Moberg)於《催產素》一書中,探討催產素的相關研究與知識,讓民眾了解身體中的神祕激素。以下為原書摘文:
寶寶喝配方奶一直拉肚子,問題可能出在乳糖不耐,一起來了解寶貝的乳糖不耐到底怎麼回事!對寶寶來說,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是成長與發育最需要的,如此萬事具備如果孩子仍然經常莫名哭鬧。
副食品是寶寶由奶類銜接成人食物的重要階段飲食,適當的給予副食品能讓寶寶練習接受多樣化的食物,也能訓練其咀嚼與吞嚥能力。該怎麼吃副食品?就由營養師說明不同月齡各適合的食材、母乳與副食品之比例,以及父母如何挑選市面上販售的包裝副食品,才能讓寶貝吃得健康又安心。
常聽到人說餵母乳比較營養,是真的嗎?最新母乳研究證實,母乳中的活性因子,可激活自我免疫力200%,不僅能對抗多種病毒和細菌,減少寶寶染病,更能幫助嬰兒腸道順暢、減少哭鬧,可說是解救爸媽帶孩焦慮的一大救星!
近年由於政府與醫療機構大力推廣,母乳對新生兒好處深植人心,但也成為許多產婦心理負擔。任職於禾馨婦產科的烏烏醫師在《好孕,做自己》就想給媽媽與親屬們,關於哺乳的正確觀念:影響孩子的健康因素有很多,不需過度神化母乳功效,首先必須尊重母親的身體狀況和意願,無論是奶水太少或發炎劇痛都不該被勉強。以下為原書摘文:
新手媽媽小真抱著剛出生1個多月嬰兒接種疫苗,但醫師察覺到寶寶黃疸症狀頗明顯,媽媽懷疑「是餵母奶引起」,但經比對排便顏色後,醫師趕緊安排抽血及膽道攝影等檢查,揪出膽道閉鎖惹禍,經建議安排手術治療,也提醒家長,寶寶們若滿月時仍有黃疸,應儘速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