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

學生學習差、老人易瞻妄 身體缺水惹的禍

學生學習差、老人易瞻妄 身體缺水惹的禍#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中南部水庫缺水,許多地區開始採取輪流限水措施,讓我們意識到水的重要性。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約有70%是由水所覆蓋,水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物質,不單是陸上或水中生物需要水維持生命,沒有水,人類也只能活幾天。振興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楊景偉表示,水分在嬰孩體內約佔75%,到了老年時約減少為55%,是人體細胞恆定必需物質。如何知道人體內的水分是否充足?可以透過尿液或血液滲透壓濃度得知。人體透過中樞神經精密的調節,當人感覺口渴時,就會需要水分攝取,而人體則從腎臟、唾液腺及汗腺排出水分。一般來說,人體一天所需的水分約2500cc至3000cc,正常一天排汗量約300cc;若有劇烈活動或炎熱天氣,排汗量更可高達2000cc,可能就需5000cc至6000cc的水分才夠。隨體重增加,所需水量亦增加,各種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並不相同,一般來說約有22%的水分是從食物中獲得,有個簡單的公式可來計算人體所需的水分,扣除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人體所需水分可用體重x30cc來估計。舉個例子,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喝的水約1800cc,視工作運動所排出的汗量,來適量增加水份的攝取。多喝水可排毒 也能減少尿路結石、便袐及心血管疾病至於喝什麼樣的液體才最適宜?其實水是最佳、最健康的,有的人為口味而喝飲料,有的人為提神而喝咖啡,有的人為解愁而喝酒,這些都可是算入水分的攝取,但因避免攝取含糖過量或可能引起成癮的液體。曾有一篇關於小學生上課的研究,發現喝水多的一組,上課視覺的專注度優於喝水少的一組。人在乾渴的情況下,不單是短期記憶力降低,還有各項辨別力和操作能力都會下降;銀髮族若有脫水情況,認知功能會下降,有時還會有瞻妄的情形發生。水分缺乏不單是對認知功能有關,亦會造成腦、心臟、腸胃道、內分泌或泌尿道疾病的產生,其中影響最直接的是就泌尿系統。人體泌尿系統包含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腎臟是人體調節水分最重要的器官,不但可平衡血液與尿液的體液恆定,亦可將體內廢物排出體外。當身體水分不足時,腎臟首當其衝,工作負荷增加,沒有足夠的水分將毒物排出體外,因此會產生電解質不平衡、尿毒、腎功能惡化等情形。曾有阿兵哥在大熱天下跑步,來不及補充水分,導致熱中暑、橫紋肌溶解,進而產生急性腎衰竭,所幸經過緊急靜脈輸液治療,才成功挽回腎功能,免除洗腎的命運。另外,水分不足也容易產生泌尿道感染。正常人體內的尿液是無菌的,即使是有外來的細菌,也會因為尿路通道內水的流動,將細菌帶離身體避免感染。大腸桿菌是人體內最常見的泌尿道感染細菌,它有特殊的鞭毛構造,容易勾住膀胱的黏膜,當人因忙碌或習慣不喝水,細菌就容易攻擊泌尿系統,產生尿急、疼痛、血尿甚至發燒的狀況,一般建議成人每日身體至少有1500cc的尿液排出。喝水不足的話,也容易引起泌尿道結石的問題。好比如最近南部乾旱的河流,因為缺乏水流的沖刷,造成許多河床石頭的凸出留滯。同樣地,人體的泌尿系統若水分攝取不足,尿液中的結晶體濃度就會過高產生沉澱,進一步形成腎臟結石,假設結石不幸往下掉落,就會阻塞輸尿管而產生血尿、腎絞痛和腎衰竭的風險。楊景偉提醒,多喝水,不只可以減少尿路結石的產生、復發,也與減少便袐、高血壓、高血糖與心血管阻塞疾病有關,水份充足的話,還可增加身體的代謝與毒物的排出,可說是好處多多。擔心頻尿和夜尿 醫師建議這麼喝不過,臨床上也有喝太多水的人,正常情況下,一天的尿液不會超過體重x40cc,如有過多尿液的話,要考慮是否有心因性多渴症或多尿症的情形,與血糖過高和尿崩症相關。有些人喝水之後,會產生頻尿和夜尿症狀,那是不是表示不合適喝太多水?其實是可以透過正確喝水的方式,減少可能的不良作用。一般來說,喝完水大約半小時後,水才會變成尿液,如果一次喝太多,身體來不及吸收,就會產生尿意,因此建議少量多次飲水。對於有夜尿困擾的人來說,建議白天可多喝水,但睡前2小時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夜尿產生。當我們形容人很美麗時,會用「水噹噹」來表示,記得水是上天給人類最佳的禮物,我們不單要好好珍惜,也利用這禮物好好地來保養身體。

一天喝8杯水 一個月減重5公斤?

一天喝8杯水 一個月減重5公斤?#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喝水好處多,足夠的水分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更是塑身和養顏的好幫手。但許多易胖體質的人,總覺得自己連喝水都會胖,到底問題出在哪?德國科學家發明提出的「8杯水減肥法」,指的是每天在特定時間喝8杯水,一個月就能瘦下5公斤,快來看看究竟要怎麼喝才能輕鬆瘦!每天8杯250c.c.的水 幫助代謝和排毒8杯水減肥法強調每天在對的時間喝下8杯250c.c.的水,幫助身體新陳代謝。營養師提表示,人體無論是排毒、燃燒脂肪、增加肌肉都需要水分,所以正確喝水可以幫助瘦身。建議大家喝水的時候盡量小口小口喝,一口氣喝掉的話,往往身體無法留住、會直接變尿液排掉。「8杯水減肥法」 建議的喝水時間1.早上起床後:睡醒時身體處於最缺水狀態,在早餐前先喝一杯水,補水開啟一天。2.早上9點:根據中醫說法,9點是腸胃排毒時刻,喝水可以幫助腸胃蠕動。3.中午用餐前:午餐前喝一杯水,可幫助增加飽足感,也可加速體內排毒。4.下午1點:飯後半小時喝一杯水,可以幫助消化。5.下午3點半:要怎麼避免下午茶時間吃甜點?用水代替飲料和零食,就是最好的方式。6.下午5點半:接近下班時間來一杯水,減緩飢餓感,同時能提振精神。7.晚上7點:這個時間是體內新陳代謝最頻繁的時段,補充水分最能促進血液循環與排毒。8.睡前2小時:可以幫助調節血液濃度。建議睡前兩小時,是為了避免睡前喝太多水、造成夜間頻尿,這樣反而會影響睡眠。頻尿、易水腫的人不適用雖然喝水好處多多,但營養師建議以下三種人不適用這個方法。*易消化不良或胃潰瘍的人,避免在餐前喝水、以免稀釋胃液而影響消化。*夜間頻尿的人,頻尿會影響睡眠,反而影響生長激素分泌,是瘦身大忌。*體質易水腫的人,前一晚喝水後、隔天臉或手腳易浮腫,建議睡前少喝水。

不愛喝水生結石 此碎石術不痛免留疤

不愛喝水生結石 此碎石術不痛免留疤#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8歲莊女士,因為不愛喝水加上體質容易得結石,三年來每當腰痛就會至泌尿科接受治療,去年底再次因腰痛赴醫檢查,發現雙側腎臟有各有一顆約3公分結石,先選擇經皮穿腎取石術解決左側結石,術後住院九天配合施打抗生素後才順利出院,但因春節假期即將來臨,想縮短住院治療時間,因此決定改採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右側結石,術後隔天即下床走路,配合抗生素治療三天後即返家休養,身上無傷口令愛美的她相當欣喜。腎結石常見的3種處理方式患者多位親友有腎結石家族病史,且本身吃東西口味重,體質十分容易長結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邱鴻傑表示,腎結石常見的處理方式有三種:一是體外震波碎石術:侵犯性最小,但若結石大於2公分,因健保給付關係,效果則較為受限。第二種為經皮穿腎取石術:創傷性較大、留有傷口、較為疼痛,且腎臟組織癒合後恐有受損風險,適用於治療巨大結石,或當其他腎結石手術失敗時使用。第三種方式為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使用可彎曲的軟式輸尿管鏡,經尿道自然孔道進入,在不破壞腎臟的情況下,搭配高功率雷射進到腎臟將石頭擊碎並取出,不但沒有傷口,且清除結石的效率佳,患者隔天即能下床。邱鴻傑提醒,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不適用於輸尿管狹窄,或是嚴重泌尿道感染的患者,而治療泌尿道結石的方式相當多元,建議民眾接受治療前先經醫師評估,才能選擇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

瓶裝水選擇8撇步 才能喝水護健康

瓶裝水選擇8撇步 才能喝水護健康#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多喝水可促進新陳代謝,維持身體健康。除了將自來水煮沸之外,許多民眾習慣到便利商店隨手買瓶水解渴,前陣子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針對臺北市便利商店、超市大賣場、加水站及製造工廠等進行包(盛)裝飲用水水質檢驗及標示檢查,總計抽樣30件,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食藥署針對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訂有衛生標準,包含飲用水質必須符合規範,分別對於重金屬(砷、鉛、鋅、銅、汞、鎘)、微生物(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及溴酸鹽訂有限量標準。購買包裝飲用水的注意事項:1)水源別:例如地面水、地下水、自來水等。2)水源實際地址:產品標示是否有廠名、廠址、電話號碼。3)儲藏在乾燥陰涼處,避免暴露於高溫環境。4)產品是否在有效期限內。5)瓶蓋瓶口是否緊密完封。6)確認瓶裝完整性:容器外型無凹陷。7)水質是否澄清,無懸浮物。8)挑選有信譽的包裝水品牌。開封後應儘快喝完 避免細菌殘留在瓶口此外,喝包裝水時,若以口就瓶,容易讓口中的細菌殘留在瓶口,或混入包裝水中,在高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包裝水中的細菌易大量繁殖。包裝水開封後應儘快喝完,若長時間擺放,飲用時應避免接觸瓶口或分次倒入杯中,減少孳生細菌。如果可以,建議煮沸後再飲用。至於塑膠包裝水放置於高溫車廂內,是否會溶出塑化劑造成健康危害?食藥署進行包裝飲用水高溫儲藏的溶出試驗時,試驗挑選極端的儲藏溫度,取常見PET材質包裝水,在50-60℃的環境下連續儲藏7天。儲藏期間包裝明顯變形,但塑化劑DEHP(di-(2-ethylhexyl)phthalate)溶出結果都是未檢出,由於一般PET製造過程不會添加塑化劑,民眾不用擔憂。

多喝水卻頭暈噁心 原來是低血鈉!

多喝水卻頭暈噁心 原來是低血鈉!#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有中風病史的78歲老先生,最近因泌尿道感染,被鼓勵多喝水,以避免再度發生泌尿道感染。但老先生連續多日頭暈、倦怠、沒有精神,而且四肢無力,常常有噁心想吐的感覺,以為只是感冒需要休息,結果因為活動能力受到影響,走路不穩而跌倒,被家人送到急診。醫師檢查發現老先生血中鈉離子濃度才只有116 毫摩爾每升 (正常值為 135 至 145 毫摩爾每升)。因此,給予高濃度鹽水靜脈注射,血中鈉離子濃度逐漸回升。急性低血鈉症恐陷昏迷一般人每日喝水多達2000 cc的喝水量,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但在中風病人卻可能會造成血中鈉離子濃度過低。原因是中風病人的抗利尿激素會分泌過多,也稱為「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造成腎臟持續回收水分到體內,若再加上額外補充過多水分,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就被「稀釋」過低,也就造成低血鈉,因而引起很多不適症狀。醫師提醒 有中風史病人須留意喝水量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鄭暉騰醫師表示,「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除了在中風病人很常見,一些抗憂鬱藥物或精神科用藥也會造成這種症候群。治療的原則是不能飲用過多水分,一般而言,每日限制在1500cc,如果像這位病人有其他醫療目的需要飲用一定量的水分,必要時可以在每日的食物中加入鹽分,「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的病人也有促進腎臟排出水分而不會排出鈉離子的藥物可以選擇。以往建議運動員、軍人或其他戶外活動者(馬拉松路跑、鐵人三項等),在酷熱環境下運動,經常是揮汗如雨,應該多喝水以保健身體,如果沒有適度地補充水分,很容易就造成「中暑」(急性熱傷害)。但近年來卻衍生少數因「多喝水」而造成的「急性水中毒」(運動型低血鈉)的案例。因此各個運動醫學會都提出相關呼籲及飲水建議,提醒教練及運動員重視及預防此一可能發生的嚴重病症。低血鈉常見原因包括:1)鈉鹽攝取不足/過度飲食控制、市售流質飲食含鈉量較低。2)經消化道流失/嘔吐、腹瀉、腸胃道引流。3)經腎臟流失/使用利尿劑、某些腎臟病。4)鬱血性心臟病。5)腎上腺素不足。6)肝硬化合併腹水。7)甲狀腺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8)腦部滲透壓受器重新設定。9)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急性低血鈉會出現腦水腫、頭昏、頭痛、倦怠、無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抽搐、嗜睡、記憶力喪失、反應緩慢、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等現象。慢性低血鈉則會造成失智、便秘、憂鬱、情緒緊張、骨質疏鬆、及肌肉萎縮等狀況。當有這些症狀時,要小心可能是低血鈉造成,找出真正原因加以治療,才不致於嚴重到癲癇或昏迷,或發生跌倒而造成骨折外傷或腦出血的嚴重後果。

喝水握筆手抖不聽使喚 神波刀神救援

喝水握筆手抖不聽使喚 神波刀神救援#喝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42歲溫先生雖四肢健全,但手部無法控制地抖動,難以執行夾菜、倒水、擠牙膏、刷牙等日常基本動作。造成家中經濟負擔,連維持生計都有困難,更影響自我的社交活動。經神經學的評估與檢查,診斷為「原發性顫抖症」。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 治療原發性顫抖成效顯著雙和醫院神經內科洪千岱醫師表示,「原發性顫抖症」因為神經退化的因素,造成身體不同部位持續性的顫抖,沒有具體的潛在原因,在老年人中最常見,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超過一半以上的原發性顫抖病人有家族遺傳病史,目前預估國內約有40萬人有這樣的困擾。「原發性顫抖症」可採用神波刀—「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治療,這是非侵入性無創的精準治療、無須在病人腦中植入電極及電池,無感染、腦出血之併發症,無須麻醉,在病人清醒下進行治療,搭配MRI核磁共振導航,一次完成,用來治療原發性顫抖成效顯著。原發性顫抖也可開腦手術 但風險大傳統上治療原發性顫抖症先採藥物治療,若症狀無法控制,則須進一步手術治療。雙和醫院神經外科羅偉倫醫師表示,傳統外科手術如丘腦切開術 (Thalamotomy)或是裝置深部腦刺激器(DBS),兩者皆需要在病人頭上進行開顱手術,鑽一個小洞,以電燒專用的鈍針深入腦部丘腦的位置,進行燒灼或是植入電刺激用的晶片持續進行電刺激,兩種手術治療成效顯著,惟許多病友忌憚手術本身需要開腦,以及體內需安放電極後的風險,而裹足不前。無須麻醉也無須開腦 即達到治療顫抖效果神波刀—「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為非侵入性無創治療,洪千岱醫師強調,透過超過1000個超音波探頭集中能量在丘腦,加熱局部腦區使得神經壞死以打斷產生顫抖的神經迴路,過程中無須麻醉,無須打開頭骨,治療執行中就可以透過核磁共振準確導引能量到目標的神經核(長寬約2毫米),並立即達到治療顫抖的效果,將是未來取代開顱手術的主流治療。術後經過書寫測試、倒水測試、手繪螺旋圖測試等,一次完成顫抖治療,改善病患生品質,恢復自信。

待冷氣房少喝水 小心腎結石引劇痛

待冷氣房少喝水 小心腎結石引劇痛#喝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0歲的胡先生從事補教工作,平時教課繁忙,下課空檔才有時間喝水,趕課時更忙到忘記喝水。幾個月前胡先生開始感覺到左邊腰部隱約悶痛,前幾天晚上腰部疼痛變本加厲,臉色發青、痛到站不起來,送急診檢查發現下腎盞的4顆結石掉1顆在輸尿管,造成劇烈疼痛。進行拋棄式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取出造成劇烈疼痛的輸尿管結石並清除其他下腎盞結石,讓胡先生順利重返補教崗位。拋棄式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 術後恢復快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許兆畬表示,胡先生從事補教工作,多數時間都待在冷氣房內、水分散失快,可是水分補充又少,腎結石機率就相對提高。採用拋棄式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以一條拋棄式的細長內視鏡伸入尿道,經由膀胱及輸尿管抵達腎臟。藉自然孔道進行手術,內視鏡進入體內後,由雷射光纖將石頭擊碎後,再使用取石網取出碎石,因沒有傷口,術後恢復速度快。使用拋棄式軟式輸尿管鏡,術後感染的風險降低。飲料喝越多 不能補水、水份反而流失快許兆畬主任呼籲,預防腎結石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多喝水,而且應該喝白開水而非飲料。有些民眾會誤認為飲料也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但其實喝得越多水分也流失越快。尤其茶類飲料含有利尿成分,喝下的水分容易跟著尿液一起排出,導致民眾喝了一肚子飲料,身體吸收的水分卻很稀少。呼籲民眾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每日應該攝取2000至3000c.c.的白開水,才是預防腎結石的長久之道。

喝水一飲而盡 喝太急恐影響腸胃健康

喝水一飲而盡 喝太急恐影響腸胃健康#喝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病患問我:「明明很認真刷牙了,為什麼還是有蛀牙?」其實,並不是只靠刷牙就可以預防蛀牙,蛀牙指的是引起蛀牙的細菌在適當的酸性環境下,有充足的時間使牙齒脫鈣並蛀蝕,所以牙齒清潔與否、細菌滋生、口內酸鹼值與時間長短都是造成蛀牙的因子!以下是容易造成蛀牙的狀況:1) 有喝飲料、吃零食的習慣 /甜食及汽水、果汁等高酸性飲料會對牙齒直接造成酸化,且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不僅嚴重影響腸胃,逆流到口腔的胃酸更是造成牙齒蛀牙的原因。2) 喝水方式不正確 /現代人有2個關於喝水的大問題:第1個是水喝太少,腸胃不好的人喝水更少,口內酸性自然容易偏高,口腔與肺部疾病自然也會比較多,第2個是水喝太急,俗話說:「滴酒傷肝,斗酒傷胃。」斗水也會傷胃,喝水時一飲而盡咕嚕咕嚕地喝,大量的水沖刷胃壁,胃酸便會急著分泌,不僅對於水分的補充沒有幫助,更會影響腸胃健康。3) 吃太多慢性過敏原 /身體過敏會引起急性或慢性的發炎反應,通常會侵襲身體最弱的部分,每個人的過敏反應都不太一樣,有些可能是皮膚癢、關節痛,有些可能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久了習慣之後,許多人就不以為意了,殊不知發炎久了,往往會形成嚴重的病灶,而且可能影響全身健康。4) 父母親有蛀牙,孩子也容易有蛀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蛀牙是傳染病,研究指出,蛀牙細菌主要是從1個人小時候的主要照顧者傳染過來的,可見刷不刷牙跟有沒有蛀牙細菌是2回事,如果小時候主要是由父母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父母親口中來的,如果主要是由爺爺奶奶照顧,那麼細菌就是爺爺奶奶口中傳染來的,如果主要照顧者是保母,當然也可能是小寶寶未來一輩子蛀牙細菌的傳染來源!我常常跟病人說,要預防小朋友蛀牙,最重要的是父母親口中不要有蛀牙,父母親嘴巴裡面蛀牙細菌比較少,小朋友蛀牙的機會自然也少,所以,到牙科檢查牙齒絕對是全家人都必須一起參與的保健工作,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才能讓蛀牙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5) 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胃食道逆流 /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差,腸胃負擔加重,常常造成胃食道逆流,即使睡前認真刷牙,但躺在床上後,逆流的胃酸等於讓口腔整晚不定時的泡在pH4以下的高酸性之中,不僅造成牙齒嚴重的酸蝕,也大大提高了蛀牙的機會。(本文摘自/牙齒有毛病,身體一定出問題/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