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食安問題頻傳,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下廚,雖然自己煮方便又健康,但同時也會犧牲許多時間,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省時呢?食材保存研究家楊賢英於《我把冰箱變財庫!》一書中,分享各種食材保存法,不僅能延長食用期限,還能節省下廚時間。以下為原書摘文:
隨著食安問題頻傳,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下廚,雖然自己煮方便又健康,但同時也會犧牲許多時間,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省時呢?食材保存研究家楊賢英於《我把冰箱變財庫!》一書中,分享各種食材保存法,不僅能延長食用期限,還能節省下廚時間。以下為原書摘文:
相信經常買菜、做料理的人都會碰上這種狀況,食材放太久不小心「發芽了」,然而發芽食物隱藏著「食物中毒」的風險,可能會有嘔吐、噁心、腹瀉等症狀。對此,營養師建議民眾不要一次採買太多食材,最好趁新鮮食用完畢,若無法一次吃完請妥當保存,才不會造成食物中毒的情況。
中秋節將至,而鋁箔紙是烤肉常見的工具,可避免食物直接接觸炭火,廚房中也常見用鋁箔紙直接包裝食物保鮮,或是用來包裹食物以方便烹調、烘烤,但這些使用方式真的正確嗎?以及常有很多民眾搞不清楚,使用鋁箔紙時到底該用亮面還霧面?以下一篇文章解答,鋁箔紙正確使用2大時機,及用法上的關鍵差異。
隨著夏天來臨,我們常會把吃不完的食物放冰箱,來防止食物腐壞。事實上,冰箱可以保存食物,但只能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並不能完全防止食物的腐敗。若隨便亂放、把冰箱塞滿⋯等,冰箱就容易滋生病菌,讓你的冰箱比馬桶還髒!《優活健康網》特選摘此文,一次看懂各種類食物冰箱保存期限,現在就動手整理冰箱吧!
農曆春節來了!家家戶戶忙著預備年節佳餚,以為先煮好或吃不完,都放進冰箱冷凍保鮮就好,不過營養師提醒,冰箱是食物保鮮的必備家電,卻不等於保鮮的時光暫停機,冷藏、冷凍只能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長食物保存時間,但無法讓食物永久保鮮。以下1張「食物保鮮時間表」一次看懂能冰多久。
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即將到來,夏天天氣炎熱,衛福部台北醫院營養師朱姵穎提醒,很多人普渡時將食物放置於室溫下的時間長,但不少食物容易腐敗變質,有食安疑慮,一旦食用了這些變質的食物,可能會引發噁心、嘔吐、頭暈、腹瀉等健康問題。
藝人賈靜雯上週因嚴重急性腸胃炎就醫,使原先預定出席的活動臨時改為線上訪問;有營養師就提醒,夏天炎熱加上壓力大,更容易得腸胃炎,也易因天氣悶熱加速食物腐壞、細菌孳生而引發食物中毒。其實細菌的生長與溫度大有關係,民眾常以為瓶裝飲料開封不用冰、食物丟冷凍庫就不會壞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迷思,文末也建議居家「食物保存4招」正確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在全民防疫期間,為了減少群聚的風險,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宅配蔬果箱變成蔬果採購新選擇,但採買回家的蔬果該如何保存,才能維持新鮮美味?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提供居家蔬果保鮮小撇步,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又健康。蔬果到貨,耐低溫、不耐低溫分類貯藏蔬果箱裡蔬果種類很多元,農試所建議,到貨第一步,依照蔬果特性選擇適合保存的環境,立刻分類分流,才能讓食材維持較久的美味。消費者可根據當季蔬果種類,及居家可提供的冰箱容量及貯藏環境,將蔬果簡單分為耐低溫與不耐低溫兩類。耐低溫的蔬菜有葉菜類、豆菜類、果菜類及瓜菜類等;耐低溫的水果有桃、番石榴、紅龍果等;但是要特別注意,有些水果雖然耐低溫,在放入冰箱前,要先放在通風良好的室溫後熟,等果實轉變成適當的風味後,才可以低溫冷藏,例如洋香瓜、木瓜、芒果等。不耐低溫的蔬果,可置於通風良好的室溫環境即可,例如地瓜、南瓜、洋蔥、蒜頭及香蕉等,因為過低的溫度可能會讓這些蔬果凍傷,果實細胞因低溫導致細胞膜受損與代謝異常,導致果皮褐化、果肉凹陷、果實不後熟及味道改變等情形。適當包裝,減少蔬果水分散失農試所指出,第二步是將分類好的蔬果,以具有保濕效果的方式進行保存,消費者可選擇居家方便取得的包裝材料,例如乾淨的PE袋、夾鏈袋,或利用乾淨的保鮮盒,進行分裝保存,包裝裡面可以放入一塊乾淨的棉布或餐巾紙,以乾淨水打濕,有加強保鮮的效果。建議以單次食用量包裝,使用方便,又能保鮮。透過分裝食材方式,可避免有少量蔬果腐損時,容易產生乙烯(一種自然產生的老化植物荷爾蒙,為無色無味的氣體),造成包裝在一起的蔬果快速後熟、或菜葉黃化,因此透過乾淨小量包裝,可維持較久的新鮮美味。農試所提醒,蔬果到貨時,請儘快分裝置於冰箱或通風處,建議包裝好的蔬果勿大量堆疊以避免壓損,而且分批食用可減少食材的減損浪費,也能顧全荷包。不過,蔬果還是有一定的賞味期,建議消費者購買的新鮮蔬果,儘速在3至7天內食用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