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

孕婦乳房冒腫塊害怕就醫 醫籲不要拖

孕婦乳房冒腫塊害怕就醫 醫籲不要拖#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9歲張小姐懷孕期間右乳冒腫塊,擔心治療影響胎兒,直到產後才就醫確認為5公分腫瘤,所幸僅是良性管狀腺瘤。醫師表示,乳房超音波是非侵入性檢查,呼籲發現異狀及早就醫。罹罕見管狀腺瘤 屬良性腫瘤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劉國威表示,管狀腺瘤是罕見的良性乳房腫瘤,約占良性乳房腫瘤的0.13至1.7%,良性乳房腫瘤中最多的是纖維性腺瘤,約占80至90%。多數女性一旦發現胸部出現腫塊,第一時間往往會聯想到腫瘤。劉國威醫師說,女性乳房在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影響加上之後哺育的需求,乳房內組織會有所變化,有時乳腺阻塞也會出現硬塊,可透過局部按摩熱敷、切開引流、局部手術等來排除腫塊,並配合抗生素治療。劉國威醫師呼籲,女性務必定期乳房自我檢查,早期發現異樣的腫塊,可在月經過後一星期檢查,停經女性及孕婦則每月固定一天檢查。邊緣平滑且小於2公分 可先觀察追蹤檢查時先以坐姿,雙手自然下垂,觀察乳房的外觀有無變化,輕壓乳頭有無分泌物流出,懷孕或哺乳期間可能會有乳汁分泌,其餘時間應該沒有分泌物,接著左手下垂,以右手觸摸乳房,由外側往內按壓滑動檢查左乳房外側有無任何異樣腫起;再將左手高舉置於頭後,檢查乳房內側,之後以同樣的方式檢查右側乳房。坐姿檢查完畢後,身體平躺、左手放置頭下,以右手檢查左邊乳房內側,將左手平放身體旁邊,檢查左邊乳房外側,同樣的方式檢查右邊乳房。如果發現腫塊就醫,腫瘤邊緣平滑且小於2公分,可暫時觀察密切追蹤;超過2公分或邊緣不平整的腫瘤,由於惡性可能較高,會建議儘早手術切除並病理切片檢驗,以利早期治療。醫:乳房超音波非侵入檢查 不影響胎兒或餵奶劉國威醫師強調,許多女性在懷孕或哺乳期間摸到乳房有腫塊,經常猶豫是否要就醫,擔心影響胎兒或是餵奶,乳房超音波是屬於非侵入檢查,對於乳房腫瘤的鑑別很有幫助,唯有儘早就醫診斷,才能確保媽媽的健康。

孕婦盲腸炎 微創手術解危寶寶順產

孕婦盲腸炎 微創手術解危寶寶順產#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多歲孕婦懷孕26周時,突然腹痛難耐,她擔心胎兒出問題立即就醫,檢查發現寶寶沒有異狀,醫師以觸診、超音波及抽血檢查,診斷孕婦罹患闌尾炎,經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盲腸後,孕婦已康復,並於日前產下足月的健康寶寶。懷孕疼痛部位可能在中間或右上腹南投醫院外科醫師黃信傑表示,闌尾炎的症狀為右下腹痛、發燒、噁心、嘔吐等,孕婦隨著懷孕子宮脹大,因此疼痛的部位有時會不太典型,可能會出現在中間甚至右上腹部疼痛。為了胎兒健康,醫師不會安排X光或電腦斷層,會依患者狀況安排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檢查。可採抗生素治療替代 療程會拉長黃信傑醫師表示,懷孕期間罹患闌尾炎,若不接受手術治療,可安排抗生素治療,但單靠抗生素治療,療程會拉長,且仍有闌尾炎復發的可能。如果闌尾潰爛甚至破裂,恐導致腹膜炎,嚴重危及母嬰的生命安全。黃信傑醫師指出,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傷口較小,恢復較快,且手術時會盡量避開子宮,避免刺激胎兒。術後也會與婦產科跨團隊合作,監測胎兒狀況,確保母嬰健康。術後復元期,孕婦與一般民眾差不多,大都不影響後續的生產。

保護寶寶 孕婦防疫3大Q&A

保護寶寶 孕婦防疫3大Q&A#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延燒,在這一波疫情流行期間,孕婦對於要如何到醫院進行產檢,以及照護新生兒的注意事項充滿疑問及擔心,婦產科醫師以3個QA,提供深入淺出的專業解答。配戴外科口罩、勤洗手 做好個人衛生習慣恩主公醫院婦產科主任王鐸聲表示,孕婦是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的族群,疫情流行期間更應定期產前檢查,並密切注意胎動變化,有妊娠期合併症或併發症者要適當增加產檢次數,醫院皆有完善的防疫措施,進出醫院應配戴外科口罩、勤洗手,回家後立即更換衣物並沖澡,做好個人衛生保護自己。Q1:武漢肺炎會透過胎盤,造成母子垂直感染嗎?A: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報告,記錄9名懷孕晚期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入院症狀和新生兒狀態,研究團隊在分娩時抽取羊水、臍帶血、新生兒口咽表皮細胞及母乳,都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但在武漢兒童醫院2月5日確診的兩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因此,專家推測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Q2:若有疑似及未痊癒確診病例,可以餵母乳嗎?A: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新生兒哺乳感染病例,但新型冠狀病毒是否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或出生後通過母乳傳播仍不清楚,所以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媽媽,新生兒立即按病毒感染留院隔離觀察兩周,不要進行哺乳。Q3:新生兒符合哪一個條件,需要進行檢查?A: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途徑,可能有母嬰垂直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及飛沫傳播(家庭成員間、家庭來訪者)、醫院內感染,所以符合以下任一條件的寶寶需進行檢查:1. 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2. 孕產婦密切接觸的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3.  新生兒出生後家庭照護人員有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新生兒用品勤消毒 房間定時開窗保持通風雖然台灣目前未出現孕婦確診案例,但仍須做好防疫工作。王鐸聲醫師指出,照顧新生兒應盡量減少照護者、房間定時開窗通風、照護者勤洗手、對新生兒的用物做好消毒(高溫或75%酒精)等,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吃奶、呼吸、黃疸等變化,若有不適隨時就醫。若媽媽確診或疑似感染,建議新生兒至少隔離14天,新生兒如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反覆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高齡孕婦比例破3成!5大守則助順產

高齡孕婦比例破3成!5大守則助順產#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位孕媽咪都希望自己能平安度過孕期、順利產下寶寶。超過35歲的產婦,稱為高齡生產。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7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0.12%。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妊娠併發症的風險或胎兒低出生體重情形也隨之提升。國民健康署呼籲,高齡孕婦請依孕婦手冊所列時程定期產檢,讓媽媽安全生產,寶寶健康出生。高齡懷孕風險高依107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107年出生之新生兒約18萬人,其中生母年齡為35歲以上者,生產低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比例達11.65%,較20至34歲的8.84%高,且死產比例為1.56%,較20至34歲的0.99%高。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指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的發生率也隨之提升。高齡孕婦5大好孕守則隨著國人平均結婚及初次懷孕年齡逐年上升,懷孕併發症的風險也隨年齡逐漸增加,因此,國民健康署建議高齡孕婦應掌握下列守則:1.要按時產前檢查: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每位準媽媽10次產前檢查、1次超音波檢查及第35-37週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另針對孕期重要健康議題(孕期營養、維持母胎安全、孕期心理適應等),於第1、3孕期各提供1次產前衛教指導。準媽媽於懷孕期間,可藉由產前檢查及醫護人員照護,幫助準媽媽順利度過孕產期。2.要認識早產預兆:若出現一小時內6 次以上或10-15 分鐘一次的子宮收縮(休息30 分鐘仍無改善,不一定有疼痛感,但肚子會變硬或有下墜感)、類似月經來時的悶痛感或來之前的脹痛感、子宮與陰道有下墜感或陰道有壓迫感、其他方法無法改善的下背痛、持續不斷的腹瀉或腹部絞痛、陰道水樣、黏液和血液樣分泌物增加或感覺胎動較平常減少一半以上等類似早產徵兆的情形,應儘快就醫才能降低早產風險。3.要做好孕期保健:不論自己吸菸或吸入二手菸,除了可能影響胎兒的神經、消化系統和視力,也會增加自然流產、先天畸形、早產及新生兒低體重的危險性。在懷孕期間,飲酒也可能造成造成流產、胎盤早期剝離和死產,或影響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另懷孕時應避免X 光照射,以減少胎兒畸形的風險,但如有必要(例如:咳嗽超過2 週需安排檢查是否為結核病),可在醫師指示下進行。4.要辨識危險妊娠:當醫師告知您本次懷孕可能是高危險妊娠,需要經由完整的產前檢查,來早期預防懷孕過程可能發生之併發症,並建議在人力及設備較完善的醫療院所生產,如此,母親及嬰兒的安全較可獲得保障。準媽媽們可於衛生福利部網站查詢經政府核准的「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度級、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名單,當您在懷孕過程中出現任何緊急狀況時,這些責任醫院可提供您較完善的緊急醫療照護服務。5.要知道產兆來臨:接近生產期之前,會出現輕鬆感(食慾較好,呼吸較順暢)、落紅或現血、陣痛或腰酸、破水(由陰道流出多量液體)等徵象。若有規則的陣痛(第一胎約7-8 分鐘陣痛一次,第二胎(含)以上產婦規則陣痛即可待產)、破水或其他異常(如產前出血胎動減少等),應儘速直接到產房待產。

原住民媽媽安心專車 縮短產檢之路

原住民媽媽安心專車 縮短產檢之路#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住在都會區的懷孕婦女從家裡出發到醫院做完產檢約花2小時。但新竹縣尖石鄉後山地區沒有婦產科診所,要去新竹市區醫院做產檢的孕婦,光單趟車程就要2小時,因為路程不方便,造成孕婦產檢次數不盡理想。為促進尖石、五峰,以及竹東地區孕產婦及新生兒健康福祉,至善基金會舉行「幸福,從-1歲開始守護」,宣布正式啟動「原住民鄉媽媽安心專車」,未來可望嘉惠150名婦女。一台車、一群人 形成一股原生力量至善基金會培訓了一批部落關懷員,她們多是在地婦女,讓「媽媽關懷媽媽、媽媽安心媽媽」。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透過一台車、一群人,形成一股原生力量,為原鄉孕產婦提供產檢接送、關懷家訪,以及號召新手爸媽團體活動和課程,盼促進偏遠原鄉孕產婦和孩子的健康。尖石鄉長曾國大表示,這個計畫最難能可貴的是由「自己人照顧自己人」。原民會專門委員張信良也指出,希望藉此能讓服務地區原住民婦女有機會完成產檢,另外,原住民嬰兒死亡率也較高,希望這些問題長遠下來,能夠獲得改善。每個孩子都是寶 一起守護胎兒健康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暨健康資料加值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呂宗學教授指出,國際公共衛生學界與實務界越來越關注懷孕品質的提升,因為好的胎兒環境不只會影響到新生兒的出生結果,也會影響到成人慢性疾病的發生。在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寶,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積極推動高風險孕產婦健康管理計畫,本計畫如果成效顯著,未來可以推廣到其他偏鄉,嘉惠更多懷孕婦女和孩子。至善基金會有一群來自各專業領域包括醫界、教育界、文化界、企業經營等;在海內外員工共有70位,這是一個兼具愛心與專業的組織團隊,在台灣原住民地區從事兒少發展工作超過20年,致力為原住民兒少編織一張社會安全網,感謝MSD(美商默沙東藥廠)贊助了這個計畫的啟動資金,讓這個計畫可以進行兩年無後顧之憂,未來還盼社會各界能給予支持,讓這台車、這一群人,這個計畫能持續守護每一個懷孕媽媽身體健康、每一個寶寶平安快樂地長大。

孕婦妊娠毒血症發作 狂喘險要命

孕婦妊娠毒血症發作 狂喘險要命#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體形較為福態的36歲許小姐,懷孕34週時因出現血壓高、呼吸喘和水腫等情形,緊急送往醫院急診,診斷為「子癲前症」,因狀況緊急,趕緊給予藥物降血壓、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以及靜脈注射硫酸鎂控制痙攣後,待狀況漸穩定立即安排引產,所幸母子均安,讓家人大鬆一口氣。妊娠毒血症恐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或早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產房主任魏沛秝表示,子癲前症又稱為「妊娠毒血症」,是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為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患者懷孕時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35,體重80公斤,且妊娠20週以後,間隔6小時以上兩次血壓測量皆超過140/90mmHg,並合併全身性水腫,確診為子癲前症。三高孕婦 懷孕過程不可不慎魏沛秝醫師指出,子癲前症是因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常見於初產婦、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等孕婦,許多患者初期沒有自覺症狀,但當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代表症狀已逐漸惡化,恐損及孕婦器官及寶寶生長,需透過引產才能避免危及母嬰健康。懷孕初期接受篩檢 預防子癲前症發生為預防子癲前症發生,產科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婦於懷孕11週至13週又6天時接受子癲前症篩檢,檢查項目包括超音波測量子宮動脈血流阻力(UTPI)、抽血檢查母親血液中血漿蛋白(PAPP-A)和胎盤成長因子(PlGF)數值,和母親病史及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90%以上會發生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高風險孕婦。經篩檢若屬早發型高風險孕婦,可於懷孕16週左右,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林,能有效降低50%早發型子癲前症的風險,但若於16週以後才接受治療,恐只能降低20%早發型子癲前症發生的機率。魏沛秝醫師呼籲,若為子癲前症高風險的孕婦,飲食上可減少鈉的攝取,並多吃含鉀蔬果,可協助心血管舒張,有效調節血壓,並定期追蹤血壓、控制體重,產後因比一般人有較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故仍需控制體重,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維持生活品質。

子癇症恐腦損及昏迷 孕婦預防這樣做

子癇症恐腦損及昏迷 孕婦預防這樣做#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懷了第三胎的35歲張女士,一日早上突然在家暈厥昏倒,丈夫緊急送往醫院,醒後伴隨著頭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測量血壓為190/110毫米汞柱,緊接著發生抽搐及昏迷,醫師判斷為「子癇症」。產房立即啟動高危險妊娠團隊,給予控制血壓、穩定心肺功能及預防抽搐等處置,並緊急進行剖腹生產。約10分鐘內便將早產、體重不到2000公克的男嬰順利產出,並由新生兒加護病房接手後續照護,張女士術後也在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下健康出院。子癇前症(又稱妊娠毒血症)出現於媽媽懷孕20週之後,孕婦血壓變高(大於140/90mmHg),且合併出現蛋白尿(單次大於2+或24小時蛋白質累積量超過5克)、水腫,嚴重的會發生肺水腫、腦中風及凝血功能異常等狀況;此些變化並非單一症狀,而是像一個連續性變化所產生的重奏曲。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周志恆說,「妊娠高血壓」是屬於高危險的懷孕,若引發子癇症將使母親及胎兒產生更嚴重的合併症。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五萬名孕婦不幸因子癇前症死亡,在台灣則是約有2%~5%的發生率,每200個孕婦當中,其中就會有一位孕婦發生小於34週的早發型子癇前症。孕婦罹患子癇症 嚴重恐導致腦部受損及昏迷周志恆主任表示子癇症是指孕婦因妊娠毒血症而引發癲癇抽搐的情形出現。引發子癇症的原因,主要與產婦的高血壓、組織水腫有關係,腦部水腫會讓腦部不正常放電,使病人產生強直、抽搐或昏迷的現象。「子癇前症」症狀有高血壓(血壓超過140/90 mmHg)、蛋白尿、水腫、頭痛、肝功能異常、尿量減少、視力模糊、頸部僵硬、子宮內胎兒發育遲滯。而嚴重子癇前症則除了上述症狀,孕婦血壓會大於160/110 mmHg、24小時尿液蛋白質流失大於5公克、24小時尿液少於400毫公升,並可能有上腹部疼痛的現象。子癲前症容易發生在有子癇前症、子癇症家族史者,多胎胞、肥胖、羊水過多、初產婦、產婦有糖尿病或慢性血管性疾病、腎臟疾病、高齡產婦等都有可能發生。若發生子癇症必須立即控制血壓、維持呼吸及預防再次癲癇發作等措施,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肝腎衰竭等問題,嚴重時將導致腦部受損及昏迷。預防子癇症重點預防子癇症,飲食上可以減少鹽分攝取,少吃醃漬、油炸類食物、多多休息、定期產檢追蹤血壓,並注意是否有惡化的症狀產生,例如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全身水腫及呼吸困難等,做好隨時提早生產的準備。若非母體本身體質併發造成子癇前症,在生產時胎盤分娩出母體後,這些影響也會有所改善,除非併發不可逆的狀況(例如:中風),而這些影響則需要透過長時間的療養復健,才有可能恢復。

滴答流 漏尿或高位破水?孕婦緊注意

滴答流 漏尿或高位破水?孕婦緊注意#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般懷孕足月情況下,孕婦破水表示要生了!無須大驚小怪。但懷孕30週「未滿足月」就無預警破水的孕婦,以為是漏尿,就醫才知是高位破水!什麼是高位破水?破水對胎兒會有什麼影響嗎?陰道突然流出清亮的液體,包裹胎兒的卵膜破裂使羊水流出,稱為破水。而「高位破水」是指孕婦破水羊膜的破裂位置高,距子宮口較遠,流出來的羊水量也較少。什麼是高位破水? 一般先陣痛才破水,但也有無陣痛即破水。陰道突然流出清亮底液體,稍黏、無色與尿液相似、與分泌物不同,有時含胎糞或胎脂,破水亦稱為胎膜破裂。破水又分為「高位破水」與「低位破水」,高位破水流量少且慢,低位破水流量多且快,可能會聽到「啵」一聲,大量羊水便從陰道傾洩而出。如果擔心無法分辨,可至醫院請醫生檢查最保險。醫生會使用羊水測試紙檢驗,搭配超音波確認羊水量是否足夠,羊水屬於鹼性,試紙應呈現藍色。分辨破水秘訣:1)視:看顏色、看流量。2)嗅:聞味道。3)量:流量大小且是否能控制。破水後 恐增加細菌感染風險早期破水的危險性在於羊膜破裂後,容易造成母體感染,如羊膜絨毛炎、敗血症等;胎兒有可能發生早產、感染、呼吸窘迫症、臍帶脫出、胎盤剝離等併發症。早期破水在24小時內感染率為3.5%;24~48小時為10%;超過 72 小時感染率為40%。所以破水後,應先至醫療院所做檢查,不可以洗澡,以免增加細菌感染風險。一般高位破水其實就是羊膜破了一個小洞,有些會自行癒合,所以媽咪可以不用太擔心。如果孕婦破水時,妊娠周數已到達37周,則算是足月妊娠,醫師已傾向不做安胎處理,以及準備生產。如果胎兒尚未足月、體重小於1,500公克,依照台灣目前的處理方式,還是以儘量安胎為主。但若是早期破水又無法成功安胎,可能還是會改為剖腹產。預防早期破水的注意事項1)避免劇烈的性生活。2)懷孕期間宜淋浴,不建議盆浴。3)多胞胎孕婦,建議延長臥床休息時間。4)上一胎有早產史或足月之前早期破水也要特別小心。5)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病史的孕婦,應在18週前接受手術治療。6)做完羊膜穿刺後,避免劇烈動作,或延長臥床休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