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

維持平安孕期 WHO:至少產檢8次

維持平安孕期 WHO:至少產檢8次#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準媽媽們是否定期接受產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懷孕期間至少接受8次產檢。定期產前檢查能讓媽咪和醫師了解媽咪及腹中寶寶健康狀況,及早發現異常、提供治療處置,而且是諮詢醫師的最佳時機。依國民健康署分析,20歲以下孕婦至少接受8次產檢的利用率占78.7%,是最低的族群。台灣提供孕婦免費10次產檢 密切注意孕期狀況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發布「產前照護建議-正向懷孕經驗」指南,建議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醫療檢查至少8次。我國自84年起開始提供孕婦產前檢查(含1次超音波檢查),並分別自101年及103年起,增加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及2次產前健康衛教指導服務。我國提供孕婦免費10次產檢,透過產檢衛教指導提供準媽咪及家人在孕期營養、兩性平權、流產徵兆及高危險妊娠、孕期心理適應、多元友善生產、母乳哺育等資訊。按照孕婦健康手冊上的建議檢查週數,定期受檢。如果醫療院所提供的產檢項目與孕婦健康手冊內的檢查給付時程及服務項目不同,主動與醫事人員討論。高危險妊娠 可透過完整產檢提早準備如發現高危險妊娠,亦可透過完整的產前檢查,早期預防懷孕過程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並可依妊娠情況,選擇就近的「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度級、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接受檢查及生產。雙、多胞胎孕婦更應多加注意早產徵兆,準爸媽可藉由產前檢查時,向醫師或執業助產師(士)諮詢,確保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呼籲準爸爸提醒及陪伴準媽咪定期去產檢院所做產檢,並一同參加產前教育課程、產前運動,瞭解胎兒的生長發育狀況,促進夫妻感情、建立親子關係。如想瞭解孕前、孕期、產後等相關資訊或協助,可撥打國民健康署設置提供全國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或上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mammy.hpa.gov.tw/查詢。

孕婦咳嗽久不癒 細菌竟感染瓣膜!

孕婦咳嗽久不癒 細菌竟感染瓣膜!#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9歲的鍾小姐,去年懷孕5週時開始咳嗽頻繁,躺下時咳嗽更嚴重。鍾小姐認為只是感冒,因懷孕不願意就醫,但咳嗽不舒服並沒有減緩。1個月後就醫,經由心臟外科看診檢查後,確認罹患心內膜炎,細菌侵入心臟二尖瓣膜造成感染。孕婦抵抗力較差 感冒後細菌感染瓣膜鍾小姐原本希望能保留孩子,於是只先施打2週抗生素。但瓣膜缺損嚴重,在懷孕18週時進行二尖瓣膜置換手術,經心臟外科、婦產科、麻醉科與開刀房共同努力,5個多小時的手術順利完成。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魏崢表示,鍾小姐手術順利完成胎兒也無恙,術後住院2周即出院。鐘小姐懷孕過程依舊順利,37週時剖腹生下健康小男嬰。孕婦抵抗力較弱,可能感冒後細菌通過血液進入到心臟,感染心瓣膜,細菌在瓣膜上生長,造成心瓣膜及心臟的損壞。孕婦進行開心手術 注意子宮、胎兒狀況菌塊會不斷長大變成「贅生物」,而「贅生物」可能會脫落造成血管栓塞或心臟衰竭等。心內膜炎致死率高,一般人已經非常危險,尤其鐘小姐是孕婦,風險更高。但基於母親與孩子生命的延續保存,會診婦產科審慎評估後決定進行二尖瓣膜置換手術。魏崢醫師表示,懷孕施行開心手術的個案很少見,主要需注意2個風險,一是因血液稀釋造成荷爾蒙不平衡,導致子宮收縮而流產,二是手術期間維持胎兒在母體內有足夠的循環。

水痘疫情升溫!滿1歲幼兒速接種

水痘疫情升溫!滿1歲幼兒速接種#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內近期氣溫逐漸下降,水痘疫情逐漸上升,進入流行季節。上週水痘門診就診達833人次,已連續3週增加,為今年最高。水痘好發於冬季及早春,主要為發生於19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族群。學校與家長應提高警覺,降低疫情風險。嬰兒、孕婦 水痘併發症高危險群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為高傳染性疾病,可經由皮膚接觸、空氣或飛沫、或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傳染。潛伏期約2至3週,小於1歲之嬰兒、孕婦、成人及免疫缺陷者為水痘併發症高危險群,容易併發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腦炎等及死亡。疾病管制署提醒,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也能降低孩童及成人因感染水痘引發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提醒家長應於幼兒出生滿12個月時攜往合約院所完成水痘疫苗接種。疑似症狀速就醫、隔離 避免接觸嬰幼兒如校園發生水痘疫情,疑似症狀者儘速配戴口罩就醫治療,落實生病不上課。在家隔離期間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做好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避免接觸未接種水痘疫苗的嬰幼兒、孕婦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險群,經醫師評估傳染力已大幅降低後再復課。疾管署表示,與隔離病患同住者應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保持雙手清潔,經常正確勤洗手。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熱愛seafood 恐吃進過多重金屬

熱愛seafood 恐吃進過多重金屬#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孕婦認為,「懷孕時,一人吃兩人補」,因此喜歡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像是富含DHA的鮪魚。然而,鮪魚的營養價值雖高,卻有累積高濃度重金屬的風險,危害到胎兒健康。重金屬累積腦中 影響幼兒智力發展食藥署最新的飲食指南建議,大型掠食性魚類含有較高濃度的甲基汞等重金屬,孕婦及6歲以下幼童應避免攝取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以免因魚肉內累積的甲基汞存在於幼兒腦部中,容易影響智力發展及胎兒的腦部發育。甲基汞為無機汞離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而成,它很容易存在河流和湖泊中。湖中的魚蝦吞食後,會累積毒素在體內,經過食物鏈轉化後,逐漸累積在人體大腦中。鮪魚是食物鏈上層的魚類,因此汞含量較高,相較於其它體型較小的魚類更容易累積較大量的重金屬,其中又以魚皮、內臟、脂肪最容易累積。改吃體型小、不同種類海鮮根據食藥署最新魚類攝食指南指出,沙魚、旗魚、鮪魚、油魚4種大型魚類,每週攝取量不宜超過35(三根手指大小及寬度)至70公克,6歲以下兒童盡量減少攝取。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表示,建議民眾應多挑選不同種類的魚,別連續食用同一種海鮮,以避免身體累積相同汙染物的風險。如果想要吃鮪魚補充DHA,卻又擔心重金屬汙染,除了鮪魚,體型較小的魚含汞量較低,較能安心食用,例如沙丁魚、秋刀魚、鯖魚、白帶魚、鱈魚等。

懷孕後期免疫力低 孕婦染流感險流產

懷孕後期免疫力低 孕婦染流感險流產#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孕婦千萬別輕忽流感威脅!就有一名準媽咪,因為流感入侵導致呼吸窘迫,結果差點流產,住進加護病房一個月;所幸經由醫護悉心照護,才免於流產危險,順利生產,寶寶也很健康。醫師提醒,流感季節即將來臨,孕婦已被列為施打公費流感疫苗優先族群,孕媽咪最好是能及早接種疫苗,加以防範。住進加護病房一個月 接受呼吸器治療近年來,由於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氣候也變得異常,以致流感疫情也不只是在秋冬流行,今年夏天就出現流感入侵的現象,而對於孕媽咪而言,可是一大警訊!治療這位孕婦的禾馨怡仁婦幼中心主任邱惟聰醫師表示,該名孕婦因為染上流感,而有發燒、咳嗽及全身痠痛等症狀,並且還出現呼吸困難、呼吸窘迫,住進加護病房一個月,接受呼吸器治療;還好經由治療後,順利生子,母子均安。懷孕中後期免疫力降低 發燒會影響胎兒邱惟聰醫師指出,孕婦在懷孕過程的中後期時,身體免疫調節會降低,而且流感和一般感冒不同,流感所出現的症狀會較嚴重,而且發燒時的體溫變化,會對胚胎造成影響,胎兒恐會有神經管缺損、唇裂、水腦及心臟病等,很可能會導致流產及胎死腹中,不得不慎!快篩呈陽性 克流感或瑞樂沙藥物治療孕婦若是有感冒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邱惟聰醫師進一步指出,經由快篩,半小時就能確認是否罹患流感,若是快篩呈陽性反應,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克流感,或是吸入式瑞樂沙藥物治療,這兩種都是C級藥物,經過醫師評估後認為使用藥物帶來的潛在益處,大於流感對胎兒造成的風險,因此可安心使用此藥物。孕婦為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優先族群預防勝於治療,接種流感疫苗是防範流感最好的方法,而且疾管署在2014年,就已將孕婦列為施打公費流感疫苗的優先族群。此外,有鑒於B型流感病毒株的抗原演化差異大,現行除了公費三價疫苗 (2A1B)之外還有四價自費流感疫苗(2A2B)可供選擇,而後者可以提供更佳的保護效果。相信在政府預算充足情形下將來有可能納入公費。邱惟聰醫師強調,由於孕婦是流感高風險族群,而且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病毒疫苗,安全性高,只會在接種部位有局部小反應疼痛感,打疫苗不但可保護孕婦,也能保護胎兒,非常有正面效益。十月一日開始施打 今年擴及六個月以內嬰兒的父母邱惟聰醫師提醒,每年十一月至隔年二月是流感高峰期,公費流感疫苗自十月一日開始施打,孕婦應即早接種流感疫苗,才能免於流感威脅;此外,為能保護六個月以下嬰兒,疾管署今年並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對於六個月以內嬰兒的父母,也都能接種公費流感疫苗,所以剛生產後的產婦也應施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期營養超重要「關鍵三寶」助好孕

孕期營養超重要「關鍵三寶」助好孕#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孕期良好的營養攝取是寶寶健康的基礎,除了各方營養均衡攝取能幫助寶寶強健體格的成長,國民健康署呼籲,準備懷孕或正在懷孕的婦女注意葉酸、碘、鐵的攝取,也能幫助腦部發育、預防貧血。建議婦女在孕期不挑食,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有益寶寶健康出生及成長。育齡婦女近6.9%葉酸偏低、22.4%貧血依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出,育齡婦女近6.9%血清葉酸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正常葉酸濃度下限。約39.6%尿液碘濃度低於WHO所建議碘營養充足標準下限100微克/升。約22.4%貧血(血紅素濃度已知孕期缺乏葉酸,會增加胎兒腦及脊髓先天性神經管缺陷的風險。孕期缺碘可能造成流產、死胎,新生兒呆小症、智力低下和認知功能發展遲緩;孕期長期缺鐵,易造成胎兒生長發展遲緩,也容易早產。助您好孕3大營養建議孕期營養攝取對於保障母嬰健康有很大影響,,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國民健康署提供孕婦營養素攝取建議如下:1) 葉酸/助胎兒腦部中樞神經發展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重要時期,懷孕前到懷孕12週的葉酸補充相當重要。建議育齡婦女及準備懷孕婦女可在準備階段每日攝取400微克,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常見富含葉酸的天然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豆製品、肝臟等。2) 碘/防流產、發育遲緩建議育齡婦女每日可攝取140微克碘,懷孕期間對碘的需求增加,建議每日攝取200微克碘。平常烹飪時選用加碘鹽;另外,適量攝取碘含量較豐富的天然食物,如海帶及海藻等。另外提醒,甲狀腺病人應諮詢相關醫師意見。3) 鐵/防早產及貧血育齡婦女及懷孕婦女每日建議攝取鐵量為15毫克,至懷孕第3期婦女則應增加每日攝取量至45毫克。鐵質豐富的食物包括紅肉、深綠色蔬菜、豆類(豆干、豆腐)等。避免攝取加工食物、空熱量食物國民健康署提醒,準備或正在懷孕的婦女應均衡攝取食物,減少或避免菸、酒、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食物、煙燻加工食物、空熱量食物(如汽水)等食物也應避免。建議洽詢營養師改善飲食,或可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補充品,以補充孕期足夠的營養素。

孕婦的日常──胎動計算

孕婦的日常──胎動計算#孕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婦女在懷孕期間,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留意並計數胎兒在母體腹中的活動情況。這叫做「胎兒腹中踢動計算 」或叫做「胎動計算」。這種計算應該每天最少做一次,而且在胎兒最活躍的時候去做這「計算」的。計算時請依下列步驟進行:‧ 每天當您在進食後,有感覺到胎兒在體內移動時,請您馬上記下時間,並記錄胎動的次數。‧ 在下1小時內,您要清楚地感覺到胎兒有移動或踢動 ≧ 4次。‧ 若在預定時間內,胎動已達4次,您便可以停止該日的計算了。‧ 實例指導:孕婦可以在1天當中選擇吃飯吃最久的那一餐來計數胎動。比如說:晚上 7 點鐘坐在餐桌前『開始』吃第一口飯,若大約在 7:15 p.m. 有感覺到『第1次』胎動,那在接下來的『1個小時內』,亦即 7:15 ~ 8:15 p.m.,胎動至少要大於等於『4 次』,才算正常喔!‧ 但若在預定時間 ( 7:15 ~ 8:15 p.m. ) 內,寶寶的胎動次數仍然少於4次的話,孕媽咪就應該立刻跟您的醫生或醫院連絡。‧ 媽媽胎動的感覺如下:像大滾輪在肚子滾動、有拉扯肚臍的感覺、像腸子有氣在跑、點肚皮、跳動感、打拳擊、滑動、打鼓、蠕動、肚皮跳、肚皮抽筋、抽痛、小魚在跳躍、咚咚敲肚皮、像蝴蝶翅膀拍動肚皮……等。Dr.Chen門診問答1) 統計結果,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胎動最明顯?孕婦進食之後及晚上 21:00~ 凌晨 01:00 胎動最明顯。2) 初產婦什麼時候感覺有胎動?20 週左右。3) 何謂「經」產婦?曾經生過超過 20 週以上的寶寶,產婦此次懷孕可能是第二胎或第三胎……等。4) 經產婦什麼時候感覺有胎動?16~18 週左右。5) 懷孕過程當中,什麼週數胎動最明顯?為什麼?32 週左右,因為羊水量在 32 週左右是最多,大約有 1,100 cc。胎兒體重在 32 週約 2 千公克,肌肉發育已經相當有力量,此時子宮腔內的空間還很足夠可以讓胎兒自由地翻滾轉動,所以在 32 週左右胎動是最明顯的。過了32 週後胎動總次數會慢慢往下降32 週時胎動總次數有 575 次,是最多的,所以此時胎動最明顯,過了 32 週之後胎動總次數會慢慢往下減少,到了預產期 40 週時的胎動總次數約 282 次和 20 週時胎動總次數 200 次相近,加上羊水量也逐漸減少,所以越接近預產期越要特別小心注意胎動。(本文摘自/生產坐月子圖解手冊/遠流出版)

用餐後上腹疼痛 可能是膽結石塞住了

用餐後上腹疼痛 可能是膽結石塞住了#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中一名29歲何姓孕婦定居韓國,7月中因腹部嚴重絞痛、飯吃不下,甚至伴隨黃疸症狀,當地醫師擔心輻射線檢查會影響到胎兒,建議他們轉至大型醫院,何姓孕婦最終決定返台治療。醫師檢查後發現,何姓孕婦的膽管因為長期被1公分大的結石阻塞腫脹成3倍大,這也是造成孕婦黃疸的主因。胎兒長期暴露高黃疸環境下也會提高致死率何姓孕婦診斷為膽管結石併膽管炎,如果持續出現黃疸的異常症狀,恐會影響未來胎兒的健康。烏日林新醫院婦產科產房主任凌大維表示,胎兒長期曝露於母體高黃疸環境下,也會增加胎兒和新生兒的致病率與致死率,也會影響胎盤功能,造成慢性胎盤功能不良,導致胎兒缺氧,在子宮內生長遲滯,易出現胎兒窘迫、早產,增加死產及週產期胎兒死亡率。只要遵守最小輻射劑量 孕婦也能安心治療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李傑哲表示,許多孕婦在孕期都會擔心輻射量的問題,針對一般正常的檢查,曝露的放射劑量並不大,只要謹守最小劑量,最大效果原則,透過醫師的專業評估,了解胚胎的發育階段,降低輻射劑量在安全範圍,都可以安心接受治療。 由於膽囊結石患者約有5%~10%同時合併膽道結石,提醒民眾若是用餐後上腹部出現飽脹、疼痛感,合併有消化不良、腹部脹氣、嘔吐、發燒、黃疸等症狀,必須緊急至醫院的胃腸肝膽科就診,經由專業醫師的判斷與治療,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