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

婦女生產照護服務品質 我明顯不足

婦女生產照護服務品質 我明顯不足#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全台368個鄉鎮中有156個沒有婦產科醫師,偏遠地區該比例更高達83.3%。立法委員吳宜臻表示,台灣目前每十萬孕產婦人口只有9.3位婦產科醫師,婦產科醫師非常不足,造成日前新竹發生孕婦漏夜排隊掛號產檢情形,已嚴重影響準媽媽的生產照護服務與品質。 近十幾年來,台灣已呈現產婦高齡化趨勢,35歲以上高齡產婦的比例,從70年1.9%攀升至93年的9.8%、100年的17.8%。高齡產婦是高風險產婦,身心負擔比一般產婦來得大,如早產、妊娠糖尿病、高血壓與孕期焦慮等。然而目前並沒有因應的配套措施及衛教,預防高齡產婦風險的發生,政府對於台灣母親的照護明顯不足。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表示,24小時親子同室原意為快速建立親子間的親密感,然而,醫院提供這項服務時,實務上產生許多問題,造成產婦諸多困擾及不便,並且經常執行過當,形如強制,如:今年在某醫學中心就發生兩起母嬰同房中寶寶猝死的事故;護士夜間多次巡房、寶寶哭鬧,打擾媽媽及同房其他產婦的休息;媽媽累了想將寶寶送回護理站卻遭拒絕等。再者,為徹底執行母乳哺餵,母嬰親善院所規定不得提供奶瓶、安撫奶嘴及配方奶粉,這樣的規定等同於強制媽媽的意願與需求,使得當媽媽母乳不足、因身體狀況無法哺餵母乳或選擇不哺餵母乳時,無法得到應有的服務。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表示,醫院不應該創造需求,但應該滿足媽媽的需求,且依照家人經驗,寶寶吃奶嘴並不會影響寶寶繼續喝母乳。此外,在母嬰親善院所認證題庫中更出現完全忽視媽媽感受的「正確」答案,如產後若媽媽發生乳房脹痛,護理人員第一時間關心的是媽媽是否有正確哺乳,卻不是立即先舒緩媽媽的疼痛。推動母嬰親善立意良善,但評鑑規範不合理,且醫療院所為了通過評鑑,執行又過於僵化無視個別媽媽的需求,反而對母親是不親善的。 迎接母親節的到來,給媽媽一個友善的孕產婦照護才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因此呼籲政府,一、應增加編列生產相關之預算;二、研擬合理的產檢、生產制度,包含次數、規格及給付;三、在同時尊重母親自主的前提下,重新訂定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基準。

母乳是孩子的預防針 政府鼓勵設哺室

母乳是孩子的預防針 政府鼓勵設哺室#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因為生的少,所以孩子健康要更好。母乳含有天然的免疫抗體,堪稱是新生兒的第一劑預防針,如可成功的哺餵母乳即是奠定孩子健康的根本。根據相關研究指出,母乳是嬰兒最佳食品,可提供適當的營養,也可促進親子關係,維護雙方的身心健康。但有多種因素會影響母乳哺餵的成敗,而週遭的母乳哺育環境不便亦是影響哺餵母乳意願之重要影響因素。行政院衛生署在99年10月24日三讀通過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為維護哺乳母親在公共場所哺育母乳權益,於條例中明文規定規範一定面積以上的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及交通轉運站等需設置哺集乳室以提供有哺乳需求民眾使用。基隆市衛生局表示,為推廣母乳哺育觀念及提升哺集乳室品質,於102年4月1日至6月30日辦理102年度基隆市優良哺集乳室競賽活動,邀請基隆市已設置哺集乳室之政府機關,或有意願設置哺集乳室之公私立職場報名參賽,提供最高5000元大獎,為我們下一代多盡一分心力。

應讓嬰兒仰睡 降低猝死發生率

應讓嬰兒仰睡 降低猝死發生率#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102年4月16日台灣又發生嬰兒悶死事件,沒想到「洗澡盆」竟變成殺嬰凶手!桃園一對年輕父母,因買不起嬰兒床,異想天開把洗澡盆當成了搖籃,加上一歲男嬰發燒沒就醫,夜間不停哭鬧,爸爸改讓其側著睡,沒想到隔天一早醒來時,男嬰臉部朝下,鋪在洗澡盆內的軟毛巾,遮住他的口鼻,沒了呼吸心跳,不幸夭折。新竹市衛生局表示,要避免嬰幼兒居家事故傷害的發生,可實行「睡的安全」、「住的安全」及「行的安全」三大安全策略。依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參考2011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最新建議,「鼓勵仰睡、避免趴睡」,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發生率,另外注意事項也包含:一、一歲以下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側睡並不安全。二、床鋪表面必須堅實,外表可包以被單。三、嬰兒不建議與其他人同睡,但建議與父母同室睡眠。四、嬰兒床不可有任何鬆軟物件,包括枕頭、玩具枕具、被褥、蓋被、羊毛製品、毛毯、床單等軟的物件,嬰兒床應堅硬並蓋以被單。五、嬰兒不宜配戴長度超過30公分的平安符、項鍊等可能阻塞呼吸的物件,亦不可將奶瓶直接塞在嬰兒口中而無成人在旁照顧。六、母親餵母乳或抱小孩時,應盡量保持清醒,而且最好有其他意識清醒的成人在場,尤其在產後初期母親容易疲累時,盡量避免獨自抱小孩。七、避免環境過熱,包括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環境無空調設備時,宜注意通風。八、持續推行仰睡運動,推動民眾教育讓褓母、祖父母等照顧者均獲知相關訊息,醫護專業人員應在嬰兒出生後告知家屬這些資訊。

母乳餵養半年 可降低癌症風險

母乳餵養半年 可降低癌症風險#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研究發現,長達六個月以母乳餵養嬰兒的婦女們,癌症死亡風險降低了10%,不僅如此,連心臟病發以及中風死亡的機率也減少了17%。在遵守所有健康建議的生活習慣之後,死亡疾病風險整個減少了三分之一。研究人員研究了包含9個歐洲國家38萬人超過12年,結果發現聽從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建議的人,死於多種疾病的機率大幅降低了近34%。而這些建議,像是維持健康的體重、保持一定的活動率、減少肉類和酒精飲料的量、攝取多一點植物性食物、在哺乳期的母親們,母乳餵養至少六個月。減少疾病死亡風險建議是盡可能維持正常體重(但不過瘦)還有多吃植物性食物。限制酒精攝取量和遵守植物性食物飲食建議,最多可降低死於癌症的風險分別為21%跟17%。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是第一個把母乳喂養跟部份生活方式改變相結合,以觀察死亡風險上的影響變化。結果也顯示,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可減少17%婦女因癌症死亡的機率以及降低10%循環系統疾病的風險。其實,以前的研究就有發現有力的證據表明,母乳喂養可以降低母親患乳腺癌的機率,每年可減少約4%罹患乳腺癌的風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副組長Panagiota Mitrou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提出建議的實質價值,預防的不只是癌症,還有那些常見的疾病。

在外也能安心哺乳 職業場所可設哺乳室

在外也能安心哺乳 職業場所可設哺乳室#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母乳是哺育幼兒最好的選擇,但出門在外難免會遇到幼兒的哺乳時間,哺乳室的設置也格外重要。一名住在基隆市仁愛區的黃小姐帶著小朋友到仁愛區衛生所打預防針,不知道衛生所有提供哺乳室的服務,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場所餵母奶,感覺卻好溫馨,有一張沙發、ㄇ型抱枕還提供濕紙巾及尿布,讓她覺得真的很方便。其實現在有7成媽媽為職業婦女,要兼顧事業又希望讓孩子得到好的營養,大家都知道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但常常因工作場所的不方便性迫使自己放棄哺餵母奶。基隆市衛生局為提倡設置優良哺集乳室競賽活動,就是希望每個職業場所都能設置一個溫馨的哺乳室,不只讓職業婦女可以兼顧工作又能顧及小孩營養需求。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凡是有意願設置哺集乳室之政府機關及私人場所,都可參加,報名日期自今(102)年4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評分方式分書面及現場實地評分兩階段審查,獲獎人員將於人口政策宣導園遊會中公開授獎。第一名:禮券5000元及獎座乙座;第二名:禮券3000元及獎座乙座;第三名:禮券2000元及獎座乙座,歡迎相關單位洽詢。

醫訊/孕期準備 如何成功哺乳

醫訊/孕期準備 如何成功哺乳#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新手媽媽對於頭一胎要如何哺餵母乳總是感到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媽媽被寶寶咬,痛到哇哇叫,雖然知道母乳哺餵比喝奶粉更健康,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諮詢。 有鑑於此,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特規劃「102年1~6月母乳哺育支持團體」聚會,每月第3週星期六舉辦1場,共6場,3月份場次分享主題為「孕期準備-如何成功哺乳」,將邀請專科醫護人員主講,教導新媽咪如何成功哺乳,現場並有規劃寶寶遊戲區。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母乳哺育支持團體時間:102年3月16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聖馬爾定醫院大雅院區(嘉義市大雅路2段565號)11樓1101會議室洽詢:05-275 6000轉5539 衛教室

母嬰親善院所 媽媽:照護更順暢

母嬰親善院所 媽媽:照護更順暢#哺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提供媽媽與寶寶最好的生產、出生環境,國民健康局與接生院所攜手打造母嬰親善環境。自民國90年開始推動全國母嬰親善醫院認證,迄今全國已有163家醫院通過認證,平均每四個寶寶就有三個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幫助父母喜迎新生寶寶的到來。健康局指出,今年認證有兩家醫院在十項評比上都獲得了滿分,分別是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將母嬰親善十大措施融入醫療照護項目;高雄中和紀念醫院除落實母乳政策外,還有行動嬰兒沐浴車及哺乳專刊等貼心設置。服務產後病房十多年的程偉婷護理師表示,在任職耕莘醫院永和分院施行母嬰親善政策近五年來,最大的收穫應該屬於施行親子同室的部份,在住院短短幾天內,爸媽不僅可以跟孩子有親密頻繁的互動,臨床工作人員指導的照護技能也較容易達成,不僅能適時給予協助及解答,衛教也更完整、具體、有連貫性,服務範圍也由單一個體變成全家、全程。有4位寶寶的龐國詩媽媽表示,有一次在非母嬰親善醫院生產,產後恢復後要到嬰兒室哺乳,卻被護理人員拒於門外,被告知:「妳剛生完還沒有母奶。」因此在去年第4個小孩堅持要選擇完整的母乳哺育照護,選擇了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讓她哺乳之路一路順暢。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每年由醫療院所主動提出申請,由評審委員進行實地評鑑,全國已共計有163家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涵蓋全國75.1%的接生數,顯示母嬰親善認證已普遍獲得醫療院所及新手父母的認同,等於每四個寶寶就有三個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還會持續提供出院後的衛教,媽媽能夠電詢或親洽院所,獲得協助,醫護人員也會致電媽媽,探詢持續哺餵的情形,提供媽媽們互助分享的經驗。

哺乳出現紅斑誤為漲奶 竟是罹患乳癌

哺乳出現紅斑誤為漲奶 竟是罹患乳癌#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位三十歲的婦女,產後哺乳發現乳頭周圍皮膚有紅斑,以為只是漲奶現象,經診斷竟已罹患乳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呼籲,懷孕婦女在做產檢的同時,最好一併接受乳癌篩檢,因為大約每三千個懷孕婦女約有一人產生乳癌,對孕婦和胎兒都是很大的打擊。這種哺乳期間發現的乳癌,往往被忽略是漲奶情形,一旦查覺,其腫瘤的體積都不小。乳癌專家張金堅認為,該位婦女在懷孕之初期可能已罹患乳癌,由於懷孕期間各種相關賀爾蒙會增加,使得乳房組織增生及血管供應較平常豐富,因乳房迅速漲大,淋巴引流轉強,在早期性腫瘤的診斷上,有一定的難度,有可能因而耽誤了黃金治療期。如果在懷孕期間檢查出已罹患乳癌,最理想的是治療乳癌的同時也讓懷孕過程繼續下去,一般而言,懷孕第一期則考慮將胎兒流產,但對懷孕第二期和第三期的乳癌不致於影響胎兒的安全,懷孕第三期後期,則可考慮產後兩週內儘快接受乳房切除。張金堅強調,台灣的乳癌患者已有年輕化趨勢,尤其懷孕婦女一旦罹患乳癌,對身心的危害更是煎熬,呼籲所有的懷孕婦女要有防癌的新觀念,在定期做產檢的同時,務必要接受乳癌篩檢,多上一道「保險」就多一重健康保障。如果在懷孕期間自覺有乳房腫塊,絕不可掉以輕心,必須進一步檢查,乳房超音波加上粗針切片檢查,可說是乳癌診斷的最佳利器,必要時亦可在嚴格保護及屏障下進行乳房X光攝影,但乳房之磁振造影,因懷孕時,乳房血流分佈強,診斷率不高,加上對胎兒可能造成影響,故不建議施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