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

媽媽哺乳時多吃「天然蔬果」 孩子較不易偏食

媽媽哺乳時多吃「天然蔬果」 孩子較不易偏食#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面對小孩子平日時,一見紅蘿蔔、青椒等蔬果就大哭的情況,時常讓媽媽傷透腦筋,不管怎麼勸都無法讓孩子多吃一些蔬果,但根據美國過去的研究指出,想要避免孩子長大後產生嚴重偏食情況,餵母奶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母奶可以傳遞所謂的味覺記憶,也就是餵母奶時,媽媽吃下一般小孩都不愛吃的紅蘿蔔,將可讓母奶出現紅蘿蔔的味道,進而使寶寶從小就習慣其味道,讓孩子往後不再排斥食用紅蘿蔔。餵母乳好處多 還能治小孩偏食壞毛病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過去發表於《兒科》期刊的研究指出,發現媽媽如果在懷孕末三周,或是哺乳前兩個月定期喝胡蘿蔔汁,其寶寶日後較容易接受胡蘿蔔的味道,較少出現抗拒的表情且吃得較多;反之,沒有喝胡蘿蔔汁的母親的嬰兒,聞到胡蘿蔔的味道時,通常都採取抗拒的態度;顯示媽媽攝取的食物經驗可透過羊水和母乳傳遞給胎兒和嬰兒。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許惠玉主任表示,母乳不僅提供嬰兒成長初期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生長因子及生長激素,能減少發炎、過敏及日後各式慢性疾病的發生,更是從小培養嬰兒味覺的重要因素;因為母乳會受到媽媽吃進去的各種食物影響,讓嬰兒在喝母乳時品嚐到不同食物的風味,進而從小培養孩子的多元味覺,可明顯影響並增加孩子日後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和喜好,減少偏食。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建議,健康飲食是從小培養的,孩子越早接觸某種風味,且接觸越久,日後越容易培養對這口味的喜好。因此想讓孩子不偏挑食,從孕期開始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孕期和正在哺乳的媽咪多吃各種天然食物,是讓孩子愛上健康食物的重要因素。 

母親哺乳權益 受價值觀及環境影響

母親哺乳權益 受價值觀及環境影響#哺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指出,影響母乳哺餵的成敗,包含了家人是否支持、個人價值觀、家人態度、專業人員服務、醫院環境僵化及週遭的母乳哺育環境不便等因素。因此,為推廣母乳哺育觀念及營造親善哺乳環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99年10月24日已三讀通過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維護哺乳母親在公共場所哺育母乳權益,同時規範一定面積以上的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及交通轉運站等需設置哺集乳室以提供有哺乳需求民眾使用。除依法須強制設置哺集乳室的公共場所外,如果非屬母乳哺育規定的公共場所,或核准為不設置哺乳室的公共場所如果遇到民眾有哺乳需求,仍請協助提供非使用中之會議室或辦公室等臨時使用作為哺乳使用。此外,民眾有公開哺育母乳權利,依法任何人皆不得加以禁止、驅離或妨礙,違者將依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懷孕跟哺乳可不可以打疫苗?依種類判斷

懷孕跟哺乳可不可以打疫苗?依種類判斷#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婦女共同的疑慮!懷孕期間或哺乳婦女是否能在孕期和哺乳期間施打疫苗?如果不知懷孕,施打後才發現懷孕,會不會對腹中胚胎造成影響?藥師表示,懷孕期間若非必要,就不要接種疫苗,除非是以下情況考量,如孕婦得到感染機率很大、萬一感染對於孕婦或胎兒,會產生很大傷害、且疫苗對於孕婦與胎兒不會造成危險,即可注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江嘉翎表示,季節流感疫苗、H5N1疫苗、A型肝炎及肺結核菌皮膚測試皆可在計畫懷孕或妊娠期間接種,不會造成畸胎的風險;但子宮頸癌疫苗在接種後2個月內應避孕,以免畸胎發生;MMR則需避免接種後3個月內懷孕,以免流產。水痘疫苗是絕對禁止在懷孕期間施打的疫苗,也需避免在接種後3個月內懷孕,否則將增加畸胎及流產機率。疫苗不可亂打!與醫師和藥師充分討論再進行哺乳期間的婦女擔憂接種疫苗後,藥物會經由乳汁分泌而讓嬰幼兒喝到摻有藥物的母乳,但目前研究證據顯示,哺乳並不會影響疫苗效力,也不會影響嬰幼兒。A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季節流感疫苗、MMR及結核菌皮膚測試,皆可讓哺乳婦女接種,但仍有許多疫苗沒有進行臨床試驗,所以在施打前仍需與醫師或藥師討論後再接種較為恰當。用藥安全 是懷孕和哺乳母親持續重視的問題至於狂犬病疫苗懷孕及哺乳婦女是否可以接種?感染狂犬病病毒後,其致死率高,所以依照疾病管制署狂犬病防疫措施,仍建議懷孕婦女若遭野外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需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種,降低感染狂犬病風險;狂犬病疫苗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證據資料顯示,哺乳期間婦女施打此疫苗並不會造成嬰兒危險。江嘉翎藥師最後強調,懷孕前、後及哺乳期間的用藥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媽媽擔憂且重視的問題,與醫師及藥師詳細討論,小心慎選接種疫苗種類,才能為妊娠及哺乳期間做好完全準備。 

樂閱讀/白蘆筍完成的革命

樂閱讀/白蘆筍完成的革命#哺乳

對我們這一輩的人來說,白蘆筍都是罐裝產品,幾乎與「不好吃」同義。罐頭裡的白蘆筍軟軟爛爛的,充滿罐頭味,還帶點微酸,令人不了解它的存在意義何在。當然,一定有人喜歡那種軟軟爛爛的口感吧。但大部分人應該都會無意識地覺得:「這什麼玩意兒!」立場與罐裝櫻桃相同。反正,對我來說,它就只是單純的裝飾品。在餐廳點菜,白蘆筍作為菜餚配飾端出時,我也不會夾來吃。由於這樣的緣由,我想我們這一輩在各自成長之後,都親臨過白蘆筍的革命。白蘆筍革命,指的是對非罐裝白蘆筍的驚奇感動落淚,清楚意識到「我已今非昔比」的瞬間。我忘了地點在哪了。只記得是六、七年前的義大利餐廳。朋友幫所有人合點了白蘆筍作為前菜。認為罐裝白蘆筍等於不好吃等於不懂其存在意義的我,還小雞肚腸地想「果然有這種人物啊」,隨即默默決定「愛幫人點菜的人……算了,我的那一份給別人吃好了」。我真是無知,真是蠢啊。上菜時,服務生給每個人一支煮到熟透再用奶油(Butter)略炒過的白蘆筍。數量少得可憐,本應該讓給別人的白蘆筍,結果卻被我秒殺,並且讓我大為驚駭。這是什麼東西呀?白蘆筍不都軟爛不堪嗎?然而這種帶著微甜,與奶油十分搭配的濃郁口感是怎麼回事?如果這是白蘆筍,肯定隱藏著什麼跨世代的白蘆筍陰謀吧。比如說有個白蘆筍大王之類的人物認為,若是讓太多人知道它的美味,白蘆筍會絕種,所以決定把它當成祕密。他一定是有大小眼的分別,義大利人可以知道,法國人可以知道,但是不能告訴日本人。由於這個陰謀,我們只吃得到罐裝白蘆筍。直到近年,那位大王因為世代交替或其他原因,由一位博愛寬宏的大王繼任,他認為「這麼好吃的東西,應該讓全世界的人知道!」於是改弦更張,讓日本也知道生鮮的白蘆筍。一定是這樣的。……呃,其實一定有更合理的原因,但是,即使沒去那家義大利餐廳,現在初春時節也都能在蔬果鋪的攤位上看到生鮮的白蘆筍了。這種光景在二十年前,真的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啊。白蘆筍的事前準備很麻煩,像是用加了醋的滾水煮過,或是浸在煮水中直到冷卻等,所以我甚少買它,幾乎都是在餐廳才吃。但有一次,一位朋友來我家,簡單兩三下就用它做成了一道菜,給了我莫大鼓勵。她沒做任何事前準備,用了極尋常的手法烹調。而她所做的白蘆筍料理,是義大利麵。先將義式培根(Pancetta)快炒,然後將在義大利麵鍋中稍微滾開的白蘆筍丟進炒鍋,最後加入煮好的義大利麵和鮮奶油,就完成了。做法十分簡單,但非常好吃。從此之後,我不再考慮繁複的準備工作,也學著買白蘆筍回來做菜。而其中水煮後用奶油快炒還是最好吃的一道。可以撒點起司,與鮮奶油的口味也很搭。就新食材來說,平常大概只能想得出這種做法,不太能活用。不過,這樣就夠好了。畢竟這時節不吃的話,又得等到明年才吃得到。另外,白蘆筍其實是隔絕陽光的蘆筍,不知大家是否都知道這個常識。我知道的時候,心裡還想:「哪有這種事!」簡直像開玩笑嘛,不曬太陽所以才變白嗎!我有幾個北海道的女性朋友,肌膚大多白皙美麗。所以我常會覺得她們是「非故意地占便宜」。大體上,這兩者應該是同樣的道理吧?綠蘆筍會不會覺得白蘆筍的白也是「非故意占便宜」呢。哎,我說笑啦。(本文作者/角田光代)(摘自/今天也謝謝招待了/遠足文化出版)

醫訊/如何吃出健康的哺乳媽媽

醫訊/如何吃出健康的哺乳媽媽#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媽媽想餵母乳,但又怕吃的不夠營養會影響寶寶的營養,究竟飲食該注意些什麼?寶寶什麼時候該添加副食品?什麼時候該離乳?這些種種的疑慮需要更專業的諮詢及服務。為此,成大醫院特規劃母乳支持團體「泉乳俱樂部」聚會,此次分享主題為「吃出健康的哺乳媽媽」。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須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吃出健康的哺乳媽媽時間:102年9月21日(六)上午10:30~12:00地點:成大醫院(台南北區勝利路138號)診大樓2樓內科門診候診區洽詢:06-235 3535轉2333或2335

支持職場哺乳 讓小孩健康媽媽安心

支持職場哺乳 讓小孩健康媽媽安心#哺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每年的8月第一週是國際母乳哺育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日前公佈調查一萬兩千多名產婦母乳哺育調查發現,母乳哺育率在產後半年驟降,產後一個月親餵母乳者有九成,產後半年卻降至五成四,分析媽媽返回職場及工作不方便,是產後停餵母乳主因。 新竹市許明財市長強調,母乳提供嬰兒健康與成長最完善的營養,婦女朋友藉由母乳哺育亦可減少罹患乳癌、卵巢癌之機率,而且吃母乳長大的孩子,體質則較為強健,對於顎部與智商的發育也有助益。職業婦女生完寶寶重回職場對身心都是一大挑戰,除需要職場的軟硬體環境協助外,媽咪自己若能提早調適與準備,還是可以持續餵哺母乳,兼顧工作與寶寶的需求。衛生局洪士奇局長呼籲各機關行號,確實依條例規範完成哺(集)乳室設置,共同為哺乳媽媽打造舒適、隱密、安全哺乳專屬空間。 

哺乳碰到困難?哺乳諮詢專線報你知!

哺乳碰到困難?哺乳諮詢專線報你知!#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哺育母乳,除了能提供寶寶完整的營養之外,也是親子互動的最佳時機點,因此為了提高我國哺育母乳的比率,國健署近期努力推動母乳哺育政策,還提供母乳哺育同儕諮詢服務,如在哺乳上碰到困難,新手媽媽都可以撥打專線,以解決問題。媽媽回到職場工作 為停止哺乳主因之一國健署指出,我國產後6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為49.6%,雖然6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已趨近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50%之全球目標,但是哺乳媽媽回歸社區或職場後,據全國母乳率調查計畫顯示,產後1個月、2個月、4個月及6個月,仍有在母乳哺育之比率分別為90.1%、77.0%、62.4%及53.7%,呈現下滑趨勢。調查也發現,曾餵過母乳而停止哺餵最主要原因以「將來要回去工作及工作不方便」(佔24.68%)比率最高、其次為「奶水沒了」(佔23.46%)及「奶水不足」(佔19.34%),因此提供社區同儕支持確屬必要。哺乳遇到困難?哺乳諮詢專線報你知對此,為了幫助哺乳的媽媽解決各種在哺乳上的困難,國健署也設立母乳哺育諮詢網站及免費專線電話,「0800-870870 國語諧音:抱緊您 抱緊您」,將原有母乳哺育諮詢服務外,增加孕前、孕期、產後營養與體重管理、身心調適、壓力調適、情緒困擾之心理支持與轉介…等議題之保健諮詢、傾聽、關懷及支持與必要的資源轉介等,以幫助新手爸媽及其家人早日順利上手。

產後急瘦身營養失衡 恐危害哺乳寶寶健康

產後急瘦身營養失衡 恐危害哺乳寶寶健康#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許多媽媽都知道親餵母乳有助恢復苗條身材,但醫師臨床發現有不少產後媽媽嫌體重瘦得不夠快,在飲食方面斤斤計較造成嚴重掉髮!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臨床就發現超過五成的產後媽媽採用不吃或節食等方法來達到減重效果,結果不只造成營養素不夠頻頻掉髮或體力變差,甚至減少乳汁分泌或造成乳汁品質下降,危害哺乳期寶寶身體健康。郭安妮說,產婦在寶寶出生後,體重會迅速下降4-5公斤,產後二週內因容易盜汗,體重會再降約2-3公斤,如果產後媽媽每天正常攝取2500大卡的熱量,體重就可以正常下降。不過,許多產婦坐月子期間因東西吃太補或補充過量食物,造成體重無法下降而尋求各種方法減重。提醒要減重的產婦,吃東西除了計算熱量外,哺乳媽媽更要注重食物品質,盡量攝取高營養價值、低熱量的食物,包括蔬菜、瘦肉及魚類,維持乳汁營養品質。另外,乳汁可能因哺乳時間愈長降低乳汁品質,飲食方面可適當選擇具胺基酸強化功能,及含牛磺酸、低熱量的營養補充品,幫助寶寶營養更均衡。郭安妮建議可適當補充含多種胺基酸、牛磺酸、益生菌、鐵及鈣質的營養補充品,避免錯誤的飲食方式,像是一直吃青菜,小心反而會導致嚴重落髮,其實產婦在產後想要瘦身,只要採取高蛋白質、低熱量以及少量多餐的原則,就可以健康瘦身。(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