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

乳腺不通蠻力狂推 新手媽竟石頭奶

乳腺不通蠻力狂推 新手媽竟石頭奶#哺乳

(優活建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5歲的新手媽媽梁小姐產後即迫不急待餵哺母乳,但才不久就發現乳房有了硬塊,擠乳時疼痛不堪,她嘗試推散硬塊,卻越推越痛,甚至有出現輕微發燒,就醫檢查確診為「急性乳腺管阻塞」,經乳腺管疏通治療並教授正確的擠乳方式,情況才有明顯改善。乳腺不通蠻力狂推恐加劇發炎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碧芳表示,產婦哺乳風氣愈來愈盛行。不過,有些新手媽媽哺乳時常面臨乳腺不通,也就是「石頭奶」的現象,此時千萬別用蠻力狂推,否則反而會加劇發炎症狀!乳腺管阻塞是產婦哺乳時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石頭奶」是因為乳腺管阻塞,導致乳汁無法順利地排出而有局部疼痛的現象,一般多是因為哺乳或擠奶姿勢不正確、未定期或充分排空乳汁、內衣穿太緊等情況所造成。紅腫熱痛恐惡化如果乳腺管阻塞無法及時獲得解決,聚積在乳房的乳汁持續對周圍的組織產生壓迫,就會造成「乳腺炎」,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而急性乳腺炎更會引發發燒、身體不適等全身性症狀,甚至進一步惡化為「感染性乳腺炎」。如果局部淤積的乳汁遭細菌感染化膿則為「乳房膿瘍」,此時即必須藉由外科方式將膿瘍物質移除,症狀才能獲得改善。傳統的治療方式包括增加哺乳或擠乳的頻率、改變哺乳的姿勢、乳房按摩、局部熱敷或冰敷止痛。然而,傳統的乳房按摩針對腫塊部位用力按推,往往會造成媽媽們疼痛難當,以致繼續按摩的意願降低。有人則會用力過度,連沒有發炎的部位都壓到發炎,或者將發炎物質從局部推散到整個乳房,使得病狀更為嚴重。休息1~2天 冰敷、按摩可緩解陳碧芳主任表示,乳腺管阻塞通常會在24至48小時內消失,不需要任何藥物治療。如果疼痛難耐,可先冰敷脹痛的乳房,等到緩解疼痛後改以熱敷,再以食指及中指併攏在硬塊處輕揉,將母乳擠出。或者加強寶寶吸奶次數,也可以讓乳汁順暢地排出。但如果媽媽的症狀持續,並且開始出現發燒、畏寒,則應立即就醫治療。很多媽媽擔心如果就醫接受藥物治療,是否還可以繼續餵奶?其實治療中的母奶及治療乳腺炎的藥物,既不影響寶寶、也不會影響哺乳。媽媽要能專心哺乳,身心獲得適當休息,才能提供源源不絕的奶水,和惱人的乳腺炎說掰掰! 

哺乳恐骨鬆 醫師:多曬太陽

哺乳恐骨鬆 醫師:多曬太陽#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哺乳媽咪可別疏忽鈣質補充!台大醫院就發現5、6位年輕媽媽因為哺育母乳,竟然導致骨鬆案例,中醫師則是呼籲要多曬太陽,才能預防骨質疏鬆,而且想要使乳汁分泌充沛,可以服用中藥來改善。 維他命D不足容易流失鈣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浩瑞表示,婦女哺乳其實不易造成骨質疏鬆,因為女性生產之後,荷爾蒙會自行調整,並不會使其在危險情況下;反倒是不運動,不曬太陽,反而會因為維他命D不活化,因此而使得鈣質容易流失。 生產之後荷爾蒙會調整黃浩瑞醫師指出,由於婦女在懷孕時,荷爾蒙會下降,致使骨密度也會降低,就好像更年期之後的情形;所以,都會建議孕婦要多補充鈣質;但是,一旦生產之後,荷爾蒙就會調整,就不致會有骨密度降低的問題。 乳汁分泌不足要養胃 乳腺不通要疏肝然而,對於哺乳婦女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則是有中藥可改善,黃浩瑞醫師進一步指出,哺乳婦女若是有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代表腸胃吸收也不好,要養胃可吃桂枝湯與四君子湯;另外,若是有肝疏通不好的問題,會有乳腺不通暢,則是要疏肝可以吃茴香菜和蛤蜊,可以刺激乳腺分必乳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你所願非難事 哺乳問題知多少

「乳」你所願非難事 哺乳問題知多少#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坐月子醫學上稱為產褥期,約30 ~ 42天,起源並無真正考據,可能因早年婦女背負傳宗接代責任、飲食短缺,因為生產耗損大量體力,公婆給媳婦一個不成文的假期稱為「月子」,尤其傳統觀念覺得要進補,才有奶水哺育下一代,因此做月子及進補相沿成習,藉由產後調理幫助產後身體復原,促進新陳代謝,能有效調整懷孕前的虛弱體質及身體上的小毛病。約2/3哺乳婦女 有過乳汁鬱積或阻塞臨床上產後哺乳婦女最常求助的原因是,乳房腫脹或乳汁鬱積導致的疼痛,約2/3的哺乳婦女有發生過乳汁鬱積或阻塞,奶水的調節為泌乳回饋性抑制物(Feedback Inhibitor of Lactation;FIL),若未經妥善護理會發生奶水減量,以及進展成乳腺炎甚至乳房膿瘍,一般而言乳腺炎發生率為2~33%,平均在產後3至6週左右,乳腺炎的危險因子有:● 產後早期或過度乳房腫脹者。● 乳頭痠痛破皮者。● 嬰兒含乳困難者。● 外在環境因素及母親個人身體或情緒壓力● 突然地哺乳或擠奶次數減少。專業哺乳諮詢管道 找出異常原因最優先的處理步驟應該是透過專業哺乳諮詢管道找出異常原因,再來是促進乳汁有效引流,針對原因並改正例如嬰兒含得問題,應先修正含乳姿勢,乳房因胸罩過緊或嬰兒背巾太緊,應減輕施壓或是心理壓力太大,應主動尋求支持與幫助。哺乳期奶水不足造成新手母親莫大憂鬱及壓力,其背後真實的問題,需要專業人員對哺乳困難的產婦提供正向合宜的支持,尋找合格立案且親善的產後護理機構,可以漸少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消水腫、恢復體力!坐月子必吃5大食物

消水腫、恢復體力!坐月子必吃5大食物#哺乳

1)生化湯可以幫助排出惡露?生化湯可以幫助產婦排除惡露,加速恢復子宮功能。產後子宮功能是否能恢復良好,關鍵在於第1週有沒有好好以生化湯來幫助子宮收縮,排除殘留的血塊和分泌物。這個階段體質調養得當,可降低日後罹患婦女病的機率。喝生化湯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在懷孕時被撐大的子宮,能盡快恢復原狀;在子宮不斷收縮的同時,一天1帖溫熱的生化湯可以緩和子宮肌,舒緩收縮時產生的疼痛感,徹底排除殘留在子宮內的瘀血、組織等。自然生產的人如果沒有傷口感染或血崩,3天後可開始服用生化湯,剖腹生產的人要視傷口癒合程度,待排氣後服用,直到惡露排乾淨即可停止,多服無益。2)多吃麻油雞能滋補氣血?麻油雞可協助產婦新陳代謝,是恢復體力、補養氣血的滋補食品。產婦在喝完生化湯,排淨體內惡露,並調養、修補子宮功能後,正是進補、滋養氣血的最好階段。麻油雞裡的雞肉可提供蛋白質,能幫助乳汁更為營養;老薑、米酒可溫暖腸胃,疏通經絡、活化內臟功能,祛除體內風寒;胡麻油則可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子宮恢復功能,是可以讓產婦肌肉維持彈性、紅潤光滑又年輕的滋補聖品。在烹調麻油雞時宜選擇脂肪含量低,蛋白質、礦物質含量較高的烏骨母雞為材料,麻油必須選擇低溫烘焙的胡麻油,較能達到潤澤五臟但不燥烈的效果。剖腹生產的產婦,食材中的米酒必須讓其全部揮發,以免影響傷口癒合。3)酒釀有助產婦胃口大開?酒釀含有能幫助消化的天然酵素,可改善食慾,增加胃口。酒釀是很溫補的食物,甜酒釀裡含有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成分,酒釀中的米酒也有溫暖身體,改善產婦手腳冰冷的作用。酒釀中所加入的桂花醬氣味清香,可舒緩心情、放鬆緊繃的肌肉,有助穩定產後不安的情緒。在產後第1週的調理期,可適量食用酒釀食物,例如酒釀煮雞蛋、桂花釀湯圓等,來補充生產過程中流失的血液與營養素;而女性產後體內荷爾蒙會發生急遽變化,也可藉由坐月子的機會調整體質。4)紅豆為什麼能消除水腫?紅豆能促進體內代謝正常運作,有消除水腫的功效。產後女性往往因為腎氣不足,出現脾腎虛弱的浮腫現象。水腫的困擾多半集中在產婦下腹、手腳或臉部,這時可以先補腎來調理體質,多吃紅豆湯、紅豆紫米粥、紅豆飯等料理,來幫助體內代謝過多滯留的水分,進而利尿消腫。紅豆適合水腫的人食用,因其含有皂?、維生素B群和礦物質鉀,可消除浮腫,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能量產生。由於皂?多存於外皮中,吃紅豆湯時最好連外皮、湯汁一起吃,消除水腫的效果更佳。5)紫米為什麼能促進乳汁分泌?紫米能幫助造血、補充體力,有助產婦乳汁的分泌。紫米性溫,有補血的功效,所含的礦物質磷,能協助人體熱量的儲存,同時紫米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群、E、葉酸、鈣、鐵等,都是造血、補氣血的營養來源,有助產婦分泌滋養的乳汁,哺餵寶寶。哺乳媽媽若奶水量少,為了讓寶寶能吸收較為濃稠的乳汁,產婦可吃桂圓紫米粥、紅豆薏仁紫米粥來促進乳汁分泌。紫米的纖維質較粗硬,煮之前要先泡水,並煮到透心熟爛再食用。(本文摘自/吃對食物坐好月子/康鑑文化出版)

乳房有記憶!研究:懷第二胎哺乳較順暢

乳房有記憶!研究:懷第二胎哺乳較順暢#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第一次初為人母,最令人痛不欲生,冷汗直流的印象,除了待產的陣痛期,還有長達好幾個月,甚至是以年計算的哺乳期!但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卻發現,其實乳房也有所謂的「記憶」,換言之,倘若生了第二胎,乳房內的細胞就能好整以暇地各就其位,讓乳汁較為順暢的供應,顯示第二胎的哺乳疼痛感,能因此減少許多。乳房細胞具有記憶性 懷第二胎哺乳會較順暢此研究來自於美國的冷泉港實驗室。學者說明,懷孕時因荷爾蒙與黃體素的分泌刺激,會讓乳房內的細胞與組織,產生戲劇化的改變,例如,乳房上皮細胞的大量繁殖,以及上千條導管組織的產生,能有利乳汁的分泌及輸送。於是,實驗假設,懷第二胎的女性,乳房細胞對於荷爾蒙變化的接受度,會較第一胎時來得高!研究因此透過母鼠的觀察,果不其然,曾經懷孕過的母鼠,乳房會擴張的較早且較快,彷彿乳房細胞具有記憶一樣,使得乳汁的分泌與運輸,會較第一次來得更快。未來該研究會朝向細胞具有記憶性的機轉研究,進而探討乳癌預防的議題。

職場媽媽2招充分準備 哺育母乳非難事

職場媽媽2招充分準備 哺育母乳非難事#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社會多為雙薪家庭,女性往往有時間不夠用的感嘆,特別是產後媽媽回到職場,更覺分身乏術,許多媽媽因此放棄哺餵母乳。成大醫院孕產婦個案管理師陳娟涓表示,在重返工作崗位之前,只要下定決心,做好準備,職業婦女哺餵母乳並非難事。近幾年國內推行母乳哺育已有相當成果,大多數的媽媽也願意在寶寶出生之後,嘗試以純母乳來哺育新生兒,根據103年國民健康署調查國內母乳哺育率,2個月以內的純母乳哺育有六成以上,到了6個月時剩下4成5,主要因為媽媽結束產假或育嬰假返回職場後,在母乳哺育上遭遇到困難。慎選褓母、乳汁擠出先儲存因此,成大醫院孕產婦個案管理師陳娟涓建議,媽媽產假結束回到工作崗位要能順利繼續哺餵母乳,必須有一些事前準備。首先在找褓母時,就要找有母乳概念而且支持母乳哺育的褓母。因為母乳好消化,所以喝母乳的寶寶餵食的次數比較多,而且餵食前還要解凍、加溫,如果褓母不支持可能會增加媽媽的困擾。而在做月子期間是親自哺乳的媽媽,重返職場的前2個禮拜,可以將乳汁擠出並儲存起來,讓寶寶開始習慣用奶瓶喝奶,奶嘴要買基部深廣的,仿母乳型奶嘴,以防寶寶乳頭混淆。另外要先準備已消毒過的奶瓶或是母乳冷凍袋,如果通勤時間比較長的話,別忘了還要準備放置奶瓶或母乳袋的小冰桶。

樂閱讀/哺乳越早開始 產婦瘦得越快

樂閱讀/哺乳越早開始 產婦瘦得越快#哺乳

產婦產後在病房或恢復室時,就可以開始讓嬰兒試著吸吮乳房,藉以刺激乳汁的分泌,醫學研究顯示:愈早開始哺育嬰兒的母親,授乳成功率愈高;剛分娩完1~3天內的母乳分泌較少,稱為「初乳」,因為抗體含量很高,所以也可說是營養價值最高的嬰兒食品。剛開始餵母奶時,常會有些疼痛感產生,這個問題在母體的排乳反射建立之後就會逐漸消失,所以身為媽咪要發揮一點耐性,千萬不可輕言放棄,待等到寶寶有吸吮能力後,泌乳量就會與日俱增。此外,我順帶提醒大家一點:哺乳媽咪不妨採用兩邊乳房交替餵的方式,以免因長期吸吮單側而造成乳房受傷。而且輪流更換哺乳位置,可以確定所有的乳腺管腔都已排空,以免一邊乳房過度飽脹。至於職業婦女可用手或吸奶器擠出乳汁,放在冰箱冷凍保存;至於吸奶器又有手動或電動2種,一般而言,手動的吸奶器易於攜帶,也比較便宜,而電動吸奶器則較省時省力,不過價格略高。而媽咪們在餵奶前不妨多喝一些水或果汁,也有助於促進排乳反射機制運作,增加泌乳量。(本文作者/許美雅)(摘自/坐好月子一定要知道的大小事/台灣廣廈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