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

母乳餵養半年 可降低癌症風險

母乳餵養半年 可降低癌症風險#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研究發現,長達六個月以母乳餵養嬰兒的婦女們,癌症死亡風險降低了10%,不僅如此,連心臟病發以及中風死亡的機率也減少了17%。在遵守所有健康建議的生活習慣之後,死亡疾病風險整個減少了三分之一。研究人員研究了包含9個歐洲國家38萬人超過12年,結果發現聽從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建議的人,死於多種疾病的機率大幅降低了近34%。而這些建議,像是維持健康的體重、保持一定的活動率、減少肉類和酒精飲料的量、攝取多一點植物性食物、在哺乳期的母親們,母乳餵養至少六個月。減少疾病死亡風險建議是盡可能維持正常體重(但不過瘦)還有多吃植物性食物。限制酒精攝取量和遵守植物性食物飲食建議,最多可降低死於癌症的風險分別為21%跟17%。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是第一個把母乳喂養跟部份生活方式改變相結合,以觀察死亡風險上的影響變化。結果也顯示,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可減少17%婦女因癌症死亡的機率以及降低10%循環系統疾病的風險。其實,以前的研究就有發現有力的證據表明,母乳喂養可以降低母親患乳腺癌的機率,每年可減少約4%罹患乳腺癌的風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副組長Panagiota Mitrou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所提出建議的實質價值,預防的不只是癌症,還有那些常見的疾病。

在外也能安心哺乳 職業場所可設哺乳室

在外也能安心哺乳 職業場所可設哺乳室#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母乳是哺育幼兒最好的選擇,但出門在外難免會遇到幼兒的哺乳時間,哺乳室的設置也格外重要。一名住在基隆市仁愛區的黃小姐帶著小朋友到仁愛區衛生所打預防針,不知道衛生所有提供哺乳室的服務,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場所餵母奶,感覺卻好溫馨,有一張沙發、ㄇ型抱枕還提供濕紙巾及尿布,讓她覺得真的很方便。其實現在有7成媽媽為職業婦女,要兼顧事業又希望讓孩子得到好的營養,大家都知道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但常常因工作場所的不方便性迫使自己放棄哺餵母奶。基隆市衛生局為提倡設置優良哺集乳室競賽活動,就是希望每個職業場所都能設置一個溫馨的哺乳室,不只讓職業婦女可以兼顧工作又能顧及小孩營養需求。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凡是有意願設置哺集乳室之政府機關及私人場所,都可參加,報名日期自今(102)年4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評分方式分書面及現場實地評分兩階段審查,獲獎人員將於人口政策宣導園遊會中公開授獎。第一名:禮券5000元及獎座乙座;第二名:禮券3000元及獎座乙座;第三名:禮券2000元及獎座乙座,歡迎相關單位洽詢。

醫訊/孕期準備 如何成功哺乳

醫訊/孕期準備 如何成功哺乳#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新手媽媽對於頭一胎要如何哺餵母乳總是感到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媽媽被寶寶咬,痛到哇哇叫,雖然知道母乳哺餵比喝奶粉更健康,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諮詢。 有鑑於此,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特規劃「102年1~6月母乳哺育支持團體」聚會,每月第3週星期六舉辦1場,共6場,3月份場次分享主題為「孕期準備-如何成功哺乳」,將邀請專科醫護人員主講,教導新媽咪如何成功哺乳,現場並有規劃寶寶遊戲區。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母乳哺育支持團體時間:102年3月16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聖馬爾定醫院大雅院區(嘉義市大雅路2段565號)11樓1101會議室洽詢:05-275 6000轉5539 衛教室

母嬰親善院所 媽媽:照護更順暢

母嬰親善院所 媽媽:照護更順暢#哺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提供媽媽與寶寶最好的生產、出生環境,國民健康局與接生院所攜手打造母嬰親善環境。自民國90年開始推動全國母嬰親善醫院認證,迄今全國已有163家醫院通過認證,平均每四個寶寶就有三個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幫助父母喜迎新生寶寶的到來。健康局指出,今年認證有兩家醫院在十項評比上都獲得了滿分,分別是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將母嬰親善十大措施融入醫療照護項目;高雄中和紀念醫院除落實母乳政策外,還有行動嬰兒沐浴車及哺乳專刊等貼心設置。服務產後病房十多年的程偉婷護理師表示,在任職耕莘醫院永和分院施行母嬰親善政策近五年來,最大的收穫應該屬於施行親子同室的部份,在住院短短幾天內,爸媽不僅可以跟孩子有親密頻繁的互動,臨床工作人員指導的照護技能也較容易達成,不僅能適時給予協助及解答,衛教也更完整、具體、有連貫性,服務範圍也由單一個體變成全家、全程。有4位寶寶的龐國詩媽媽表示,有一次在非母嬰親善醫院生產,產後恢復後要到嬰兒室哺乳,卻被護理人員拒於門外,被告知:「妳剛生完還沒有母奶。」因此在去年第4個小孩堅持要選擇完整的母乳哺育照護,選擇了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讓她哺乳之路一路順暢。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每年由醫療院所主動提出申請,由評審委員進行實地評鑑,全國已共計有163家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涵蓋全國75.1%的接生數,顯示母嬰親善認證已普遍獲得醫療院所及新手父母的認同,等於每四個寶寶就有三個是在母嬰親善院所誕生。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還會持續提供出院後的衛教,媽媽能夠電詢或親洽院所,獲得協助,醫護人員也會致電媽媽,探詢持續哺餵的情形,提供媽媽們互助分享的經驗。

哺乳出現紅斑誤為漲奶 竟是罹患乳癌

哺乳出現紅斑誤為漲奶 竟是罹患乳癌#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位三十歲的婦女,產後哺乳發現乳頭周圍皮膚有紅斑,以為只是漲奶現象,經診斷竟已罹患乳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呼籲,懷孕婦女在做產檢的同時,最好一併接受乳癌篩檢,因為大約每三千個懷孕婦女約有一人產生乳癌,對孕婦和胎兒都是很大的打擊。這種哺乳期間發現的乳癌,往往被忽略是漲奶情形,一旦查覺,其腫瘤的體積都不小。乳癌專家張金堅認為,該位婦女在懷孕之初期可能已罹患乳癌,由於懷孕期間各種相關賀爾蒙會增加,使得乳房組織增生及血管供應較平常豐富,因乳房迅速漲大,淋巴引流轉強,在早期性腫瘤的診斷上,有一定的難度,有可能因而耽誤了黃金治療期。如果在懷孕期間檢查出已罹患乳癌,最理想的是治療乳癌的同時也讓懷孕過程繼續下去,一般而言,懷孕第一期則考慮將胎兒流產,但對懷孕第二期和第三期的乳癌不致於影響胎兒的安全,懷孕第三期後期,則可考慮產後兩週內儘快接受乳房切除。張金堅強調,台灣的乳癌患者已有年輕化趨勢,尤其懷孕婦女一旦罹患乳癌,對身心的危害更是煎熬,呼籲所有的懷孕婦女要有防癌的新觀念,在定期做產檢的同時,務必要接受乳癌篩檢,多上一道「保險」就多一重健康保障。如果在懷孕期間自覺有乳房腫塊,絕不可掉以輕心,必須進一步檢查,乳房超音波加上粗針切片檢查,可說是乳癌診斷的最佳利器,必要時亦可在嚴格保護及屏障下進行乳房X光攝影,但乳房之磁振造影,因懷孕時,乳房血流分佈強,診斷率不高,加上對胎兒可能造成影響,故不建議施行。

醫訊/懷孕與哺乳~如何用藥才安全

醫訊/懷孕與哺乳~如何用藥才安全#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期待肚子裡的新生命平安健康誕生,是每位得知懷孕的準媽媽最大希望,但在孕程中難免會有生病的時候,常會陷入該不該吃藥的兩難,而正值哺乳期的婦女也會有相同困擾,究竟該如何是好呢?所以,亞東醫院特規劃「孕期及授乳用藥安全」講座,邀請陳佩汝藥師主講,陳藥師將告訴聽眾孕期與授乳用藥的注意事項。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此活動須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孕期及授乳用藥安全時間:101年12月12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台北捷運亞東醫院站,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1樓思源廳洽詢:02-7728-2123線上報名

打造親善哺乳環境 高雄辦哺乳室競賽

打造親善哺乳環境 高雄辦哺乳室競賽#哺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了使高雄市民能更自在的在公共場所或職場哺餵母乳,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年首次辦理「高雄市『乳妳所願‧歡迎哺乳』哺(集)乳室競賽」,經衛生局邀請專家評選,共有35個單位分別獲選為最佳創意獎、最佳舒適獎與最佳貼心獎。國內外研究均證實,哺餵母乳對嬰兒與母親的健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但要能成功哺餵母乳,非常需要一個支持性、友善且鼓勵哺乳的生活環境,因此,高雄市衛生局舉辦哺乳室競賽,並由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蘇麗瓊頒發獎牌及3000元等值禮券給予本市公共場所、學校及職場所屬優良哺(集)乳室計35個單位。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為了鼓勵及作為其他單位之學習標竿,特舉辦本次頒獎,也期望激勵更多民間企業支持母乳哺育政策,能於職場設置哺(集)乳室。同時促使法定場所更加重視及落實所屬哺(集)乳室之管理,營造更便利、溫馨與舒適的親善母乳哺育環境。而根據我國「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之規範,目前高雄市共有171個法定哺(集)乳室,提供市民外出需要哺乳時可就近使用。

飲食運動心理三合一 產後輕鬆變辣媽

飲食運動心理三合一 產後輕鬆變辣媽#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龍年生子潮,內政部預估上看22萬名龍子龍女誕生,但年關將近,媽媽們可不想把產後走樣的體態帶到明年吧?日前部落客「馬克媽媽」上傳自己產後成功甩肉35公斤的美照,羨煞不少網友,專家就說,只要吃對食物、維持適當運動並突破心理障礙,妳也能輕鬆變辣媽!國內專業「代謝型態」減重團隊資深營養師袁毓瑩指出,產後一個月瘦身最快,六個月內是黃金瘦身期,只要把握符合自己身體代謝的飲食方式,就能輕鬆享用滋補食材無負擔。 一位小學老師小芬(化名),因為懷孕貪吃體重從48公斤增加到70公斤,生完兩胎後,試過各種減重方式後卻導致胃痛,在經過代謝型態減重班的檢測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比例,由營養師教導如何從日常飲食吃對自己的食物與比例,生活食材去製作屬於自己的代餐,無須額外購買市售的保健品或代餐;接著,再由心理師進行減重行為分析,幫助小芬增加減重自信,打破肥胖心魔。最後,透過運動專家學會如何動找回自己的肌肉,提高基礎代謝率,現在小芬老師已經瘦到52.4公斤,現在只要照著當初的課程落實在日常生活,就可以持續減重。袁毓瑩營養師表示,懷孕到生產的過程對女性的身體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因此產後需要有良性蛋白質的補充來修補生理組織(或稱坐月子)。像是麻油雞、麻油腰花都是不錯的選擇,素食者則可以多吃芽菜類、各種菇類、五穀類輔以薑、胡椒、咖哩等溫熱食材調味,達到足夠的蛋白質攝取。袁毓瑩強調,吃對食物比吃多還重要!重視食材的品質,自然吃的就少,也可以達到熱量控制的目標。此外,袁毓瑩營養師也建議媽媽們可以多吃當季水果,因為水果富含礦物質、維生素,這兩種營養素對身體的修補及代謝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應避免性質較寒冷的瓜類。在卡路里的攝取上,產後媽媽以每天兩千大卡為主,若有哺乳需求的媽媽則可以兩千三百至兩千五百作為攝取目標。另一位唐小姐也說,水果要吃,但要有技巧的吃,六點後不吃水果,是阻止脂肪再上身的一大心法,她在學到代謝型態減重方式後,從55公斤與體脂率38%,大幅降至49公斤及體脂率28.5%,腰圍回到懷孕前的26吋!談到哺乳,媽媽們吃進什麼食材,就會透過哺乳傳遞給寶寶,可見挑選食材相當重要!營養師張益堯就建議,在哺乳期間,媽媽們應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且必須依自身的代謝型態作為挑選食材的依據,抓到各類營養素攝取的比例,對瘦身也有加分的效果。媽媽們若想發奶、充足乳汁,可多吃富含膠質、蛋白質和脂質的餐點,如花生豬腳、青木瓜等,另外雞肉、魚類煮成湯也不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像是人參、韭菜和麥芽飲品、涼性食材都會影響乳汁分泌,應避免食用。此外,張益堯營養師也呼籲媽媽們,哺乳期間應避免菸酒、含咖啡因重的飲品。過去曾發生在寶寶體內驗出反式脂肪酸的情形,原因就是媽媽吃太多加工類食物,連帶影響到寶寶健康,足見食材選擇的重要性。另外,媽媽們也不要迷信以藥物幫助減肥,因為藥物也會透過哺乳進到寶寶體內。運動也是產後瘦身很重要的一環!代謝型態運動專家劉大敭建議,若媽媽懷孕中就有運動的習慣,產後則可以繼續保持,但運動強度則要視媽媽的分娩方式、傷口的癒合程度和體力來作為衡量的標準。媽媽們從事的運動可以分為兩種,像是騎飛輪、快走和慢跑這類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訓練心肺能力、達到瘦身的效果。另一種是加強訓練腹部、腰部、臀部和背部的肌肉群,像是反覆蹲坐可訓練臀部和大腿的肌肉;皮拉提斯、瑜珈和扭轉則對於腹部、腰部肌肉群幫助很大。另外,媽媽們也可以在教練的協助下使用健身器材,針對個別的部位做核心肌力的訓練。不過劉大敭提醒,產後瘦身的運動時間及強度,應依照媽媽本身的身體狀況調整。一般來說,有氧運動一週可做五天,每次約20至30分鐘;肌力的訓練則以「做一休一」或「做一休二」的方式進行,因為過與不及的運動,都沒有幫助。媽媽們的心態,也會影響到產後瘦身的進度!代謝型態臨床心理師王淳指出,產後媽媽們因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加上生活改變造成的壓力,會產生產後憂鬱的情形,對減重瘦身當然也提不起勁。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可以攝取高蛋白質的食物幫助改善;但生活作息的改變、退離職場的失落感及來自親友間的壓力,則必須靠自己慢慢調適。因此,王淳心理師就建議,媽媽們可以找到一個可以諮詢的對象,或尋求協助的管道,並可多閱讀相關育兒書籍,避免遇到狀況時手忙腳亂。綜合有減重輔導經驗的營養師、運動專家和心理師的建議,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產後找到適合的方式,輕鬆調整體態並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輕鬆成為辣媽無負擔!(照片/代謝型態團隊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