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

哺乳可促小孩往後飲食習慣健康?!

哺乳可促小孩往後飲食習慣健康?!#哺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孩子吃飯時有時東張西望,東摸西摸,總是沒有辦法專心乖乖吃飯,時常讓父母傷透腦筋!但你知道嗎?培養小孩良好的飲食習慣,其實能從哺乳開始!教育家徐國靜在書中曾說,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哺餵母乳開始。喝母乳是大自然精心設計的一套餵養方法,簡便又科學。他說明,喝牛奶長大的孩子,很容易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因為喝牛奶不需要太費力,奶瓶嘴小,可以人工放大,嬰兒不需要太用力就可以喝到奶。叼著奶瓶時,可以躺著、坐著,視野開闊,隨時可以東張西望,注意力不會集中在食物上,自然就養成邊吃邊玩的壞習慣。而餵母乳時,孩子的狀態和刁奶瓶截然不同。吸吮母乳要花力氣,要全身心投入,要全神貫注,既不能東張西望,也不能邊吃邊玩。如果母親的奶汁多,能省點兒力氣;要是奶汁少,不但要用力,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因此,徐國靜提醒各位新手媽媽們,如果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孩子在長大後吃飯無法專心,第一步可從哺育母乳開始做起。

哺育母乳極為重要!能促親子關係

哺育母乳極為重要!能促親子關係#哺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哺育母乳對於親子關係,是極為重要的嗎?教育家徐國靜曾在書中說,如果母親經常對孩子表示不滿,即便是嬰兒,也能敏感地接收到母親傳遞的訊息;因此,哺育母乳,是母親與小孩互動的最佳時刻,如果這時母親對於孩子產生疏離感,可能會在嬰孩的心理產生對母親的距離感,而影響親子關係。孩子餓了,本能會找母親,母乳就是母親自身攜帶的食物;孩子冷了也要找母親,被母親抱在懷裡就溫暖了;孩子睏倦了要找母親,母親拍打著、搖晃著就睡著了;孩子害怕了要找母親,母親來了,恐懼就嚇跑了。徐國靜強調,而這些生命之初的印象,會清晰完整地刻在孩子的記憶裡,構成每個人與母親的情感聯繫網。因為這些記憶與食、衣、住、行密切相關,隨時隨地可以觸景生情地被想起。而在敏感的嬰孩時期,如果一個孩子對母親儲存的痛苦記憶多於快樂記憶,他就會選擇以逃避、拒絕等方式來拉開與母親的距離。所以,如果母親在孩子出生的時候,能夠在哺育母乳時,與正在吸允奶水的小孩,輕輕地說說話,讓小孩能安心的喝著母奶,能增進孩子與母親的互動,也是給剛出生的小寶寶一個最棒的禮物!

醫訊/新手媽咪產前知多少

醫訊/新手媽咪產前知多少#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媽咪在產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技術,以及必須知道的知識,以協助新生寶寶安全誕生在愛的環境中。緣起於此,台中仁愛醫院大里院區特舉辦「產前教室暨母嬰親善健康講座」,邀請王文中醫師主講「第一次接觸~看懂產科超音波」;曾于娟護理師教導「拉梅茲呼吸練習」及主講「哺乳的常見問題與處理方法」,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新手媽咪產前知多少時間:101年11月21日(三)下午19:00~20:20地點:台中仁愛醫院大里院區10F 簡報室(大里區東榮路483號)洽詢:04-24819900轉5763或5764

醫訊/產後哺乳常見問題&如何增加乳汁分泌

醫訊/產後哺乳常見問題&如何增加乳汁分泌#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然的母乳,含有很多的營養成分,幫助寶寶正向的發育,減低感染機率,也比較不容易發生過敏症狀。此外,也很環保與經濟。因此,相對於動物奶與奶粉,母乳實在好處太多。 為了幫治新手媽媽與準媽媽哺餵母乳更健康衛生,成大醫院特地舉辦母乳支持團體「泉乳俱樂部」聚會,會中主講「產後哺乳常見問題&如何增加乳汁分泌」。讓媽媽們哺餵母乳乳汁多一點,並回答產後常見的哺乳問題,主辦單位歡迎新手媽媽與準媽媽及其家屬報名,名額有限,活動需事先報名。名稱:產後哺乳常見問題&如何增加乳汁分泌時間:101年10月20日(六)上午10:30~12:00地點:成大醫院門診大樓2樓內科門診候診區洽詢:06-2353535轉2333或2335

配合國際母乳週 宜蘭推廣媽咪哺乳運動

配合國際母乳週 宜蘭推廣媽咪哺乳運動#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為推廣母乳哺育運動,特配合國際母乳週(每年8月1~7日),自101年8月1日起至8月7日止,預計在宜蘭縣全縣12個鄉鎮(市)同步辦理「獻給寶寶最貼心的禮物─母乳」母乳哺育社區宣導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專題演講」、「哺乳經驗分享」與「有獎徵答」等,期望藉由社會大眾的參與,共同了解母乳哺育對幼兒健康的重要性。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維護婦女於公共場所哺育母乳的權利,並提供給哺乳媽咪一個無障礙哺乳環境,已於99年11月24日公布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另外,在100年5月11日亦發布公共場所哺集乳室設置及管理標準,本縣爲提供可近性哺乳環境,目前轄內所設置之哺集乳室,包括公共場所、機關職場、學校及大型百貨公司,共70家,讓我們的哺乳媽媽外出可以更便利,把握真正「母愛-無礙」的溫馨時刻。衛生局局長劉建廷表示,母乳含有最適合出生嬰兒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是人工奶粉無法取代的珍貴食物,也是媽媽送給寶寶最美好的禮物,此外更鼓勵所有育齡婦女,親自哺育母乳至少到寶寶6個月大或2歲,甚至2歲以上。劉建廷局長指出,哺育母乳除了對寶寶成長發育很重要外,對母親產後子宮與身材之恢復及未來罹患骨質疏鬆、卵巢癌及停經前乳癌等疾病發生都有預防的效果,可見哺育母乳真是一舉兩得。

醫訊/哺乳需要支持 丈夫陪伴最重要

醫訊/哺乳需要支持 丈夫陪伴最重要#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哺乳的家庭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其中父親角色的參與尤其重要。 希望藉由本項活動擴大宣導哺乳的益處以及家人支持的重要性。母乳是哺餵嬰兒最好的食物,希望藉由親子著色活動,讓兒童從小建立哺餵母乳是最自然的育兒方式,以及哺乳的正向態度。所以活動除了邀請哺餵母乳家庭提供經驗分享外,並特別歡迎三至十二歲兒童參加著色同歡會,參加的家庭均致贈精美小禮物一份,現場也舉辦有獎徵答以及抽獎大方送。報名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7:00報名地點:奇美醫學中心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報名專線:(06)2812811分機53270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8月2日止

醫訊/媽咪辛苦了!產後媽咪記得健康吃

醫訊/媽咪辛苦了!產後媽咪記得健康吃#哺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母乳是上天賜予寶寶與母親的最好的禮物,母乳不但可預防寶寶的疾病外,也是方便、經濟、簡單的食材,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過新手媽咪在哺乳時需要補充什麼營養?需要注意什麼嗎?為兼顧媽媽與寶寶的營養,亞東紀念醫院特別邀請營養師施淑梅告訴新手媽咪,在哺乳時的媽咪應如何選擇及攝取六大類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以及提醒哺餵母乳時需注意的事項。產後身材恢復的問題亦造成多數媽媽的困擾,營養師也將介紹許多飲食小訣竅,供產後媽咪參考。講座時間:7月25日(三) 下午16:30~17:30講座地點:亞東紀念醫院4B 討論室講座洽詢:(02)7728-1229

擔心過敏哺乳媽媽不吃海鮮 女嬰反缺鋅致皮膚病

擔心過敏哺乳媽媽不吃海鮮 女嬰反缺鋅致皮膚病#哺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哺乳媽媽因為擔心海鮮、蛋奶等食物較易造成過敏,怕吃了後會透過母乳傳給孩子,因此很少吃海鮮等含鋅食物,讓四個多月大喝母乳的女嬰無法從乳汁中攝取到足夠的鋅,體內的鋅嚴重不足,導致嘴巴周圍、四肢、包尿布附近的皮膚起紅疹、糜爛,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奕吟提醒,除了母親本身會過敏的食物,以及家族有明顯過敏的狀況,餵母乳的媽媽對於食物都應均衡攝取,孩子才不會營養不均。陳奕吟醫師指出,科學研究表示,「鋅」是人體內200多種酶的組成重要部分,它直接參與了核酸、蛋白質的合成、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以及許多重要的代謝,這些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均不可缺少的反應。「鋅」也是體內抗氧化酵素的重要成份,它可強化血球細胞活性,可以抗氧化、抗癌、促進生育力,也可使皮膚、毛髮、光澤有彈性、恢復指甲的色澤等。在現今國人飲食不於匱乏之下,食物中的蛋、奶、奶類製品(起司、乳酪)、全麥麵包、小麥胚芽、南瓜子,植物性的如大豆、黑豆、花生;肉類中的豬肉、肝臟、羊肉、牛肉都含有不少的鋅;海鮮類的如蠔、蝦、蟹、牡蠣中的鋅含量更是豐富。所以只要均衡飲食就可以得到足夠的鋅,很少需要額外補充。不過陳奕吟醫師表示,確實也有少數個案報告中顯示,媽媽血中的鋅濃度是正常,但奶水中的鋅濃度低,母親的飲食無法增加奶水中的鋅含量,研究者則認為是這些特別的哺乳媽媽的乳腺組織對鋅的吸收低,而造成奶水中的鋅含量低,如果因而出現皮膚症狀,嬰兒補充口服鋅片就可改善。另外須注意的是4~6個月的寶寶,依個別的發展情形,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不能單純只喝奶,因為添加副食品可以提供熱量、鐵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鋅、銅、鐵等,也可以幫助嬰兒適應各種不同的固體食物做準備,最重要的是訓練嬰兒的咀嚼能力,以避免日後造成偏食或拒食,陳奕吟醫師表示,健康生活從小做起,在提倡餵哺母乳的同時,也希望每個孩子都健康,因此提醒補乳婦女飲食一定要均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