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

中暑如何刮痧自救?中醫1招「出痧手法」助快速退熱:別刮超過●●分鐘

中暑如何刮痧自救?中醫1招「出痧手法」助快速退熱:別刮超過●●分鐘#刮痧

中暑是夏季常見問題,因高溫潮濕導致熱量無法散發,引發不適。中醫視中暑為「暑病」,與暑熱、暑濕侵襲有關。中醫師指出,刮痧作為中醫療法,刺激經絡和穴位,以促進氣血循環,達到緩解疼痛、舒緩肌肉、排除毒素等效果,可緩解中暑症狀。但刮痧有哪些訣竅和禁忌?中暑又該如何預防?以下整理一文看懂。

天熱狂吹冷氣電扇,小心「傷暑」頭痛噁心!中醫教「刮痧3妙方」解暑

天熱狂吹冷氣電扇,小心「傷暑」頭痛噁心!中醫教「刮痧3妙方」解暑#刮痧

夏天到來,台灣「暑氣濕熱」的氣候特色登場。《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提醒,除了運用夏季節氣,使用三伏貼提前冬病夏治外,更提醒要從避暑工具、生活保健、飲食習慣等方面均衡並進,才能在防疫行動中安度溽暑。並教大家吹電扇、冷氣及刮痧解暑,應留意以下事項,避免傷身。

最熱節氣「大暑」慎防中暑!陽暑、陰暑、熱衰竭⋯中醫「2招」解熱

最熱節氣「大暑」慎防中暑!陽暑、陰暑、熱衰竭⋯中醫「2招」解熱#刮痧

一年最熱一天「大暑」即將到來,天氣高溫炎熱,從事房仲業的葛先生,由於需要經常帶客戶看房子,室內外頻繁進出,不堪室內冷氣涼颼颼,室外溫度熱呼呼,下班回到家出現類似發燒的感覺,身體覺得燥熱、頭暈、疲倦、口乾舌燥,就醫後才發現是「陰暑」中暑症狀。中醫提醒消暑良方,可透過飲食、穴位按摩、刮痧等方式,幫助排出身體熱氣。

從刮痧看減重:中醫師如何解讀顏色深淺

從刮痧看減重:中醫師如何解讀顏色深淺#刮痧

炎炎夏日,許多人選擇刮痧或拔罐來為身體「通風」。但除了舒緩疲勞,這些古老的中醫療法是否還能為現代人的減重之路帶來新的啟示? 林易萱中醫師解釋,刮痧不僅是一種促進氣血循環的方法,它還可以調整臟腑功能,進而提高代謝率、增加局部循環並減少水腫,間接達到輔助減重的效果。 但許多人可能認為刮痧後,皮膚的顏色越深,效果越好? 林醫師解釋,這種顏色變化其實是皮下微血管輕微破裂的結果,並不完全代表身體的健康狀況。出痧的部位確實可以反映出該部位存在的氣滯血瘀情況,但顏色的深淺與施作的手法、力道等因素都有關係。我們在臨床上,為中醫減重的客人看診時,還是會以「望聞問切」的方法來評估規劃減重的藥方和埋線的位置。 林醫師補充,實務上不管是客人到診時帶著出痧的痕跡,還是看完診想去刮痧,前面提到刮痧、拔罐都是有輔助減重效果的民俗療法。特別是有消化道問題,如便秘、腹痛、脹氣等,林醫師認為刮痧和拔罐,對於想要減重且有消化道困擾的民眾,是可以考慮中藥埋線搭配刮痧和拔罐一起輔助進行的。 儘管刮痧有許多好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進行。林醫師提醒,孕婦、年老體虛者、癌症患者、皮膚過敏或有傷口的人,以及凝血功能不正常的人都不應進行刮痧。而對於已經進行刮痧的人,林醫師建議避免洗冷水澡,並在飲食上少吃生冷和重口味的食物。 刮痧和拔罐作為中醫的傳統療法,不僅能夠舒緩身體疲勞,還能在減重和改善腸胃功能上發揮作用。但進行前,最好先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意見。 (圖/林易萱中醫師)

不是只有曬太陽才會中暑!中醫警告「這體質」待在冷氣房也會中標

不是只有曬太陽才會中暑!中醫警告「這體質」待在冷氣房也會中標#刮痧

每年夏天氣溫屢創新高,中暑就醫人次也逐年增加,然而,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陽暑」好發於夏日在外奔走工作者,「陰暑」則是四季都有可能產生,大多會發生在很少運動,長時間久坐冷氣房的人身上。建議民眾,若出現相關中暑症狀,最好及早就醫診治,並討論是否要進行刮痧治療。

中暑刮痧當心刮出壞死性筋膜炎!中醫曝「3忌」有傷口千萬別刮痧

中暑刮痧當心刮出壞死性筋膜炎!中醫曝「3忌」有傷口千萬別刮痧#刮痧

天氣漸趨炎熱,不少人常用刮痧治療中暑,不過得特別小心,避免感染發生。一名40歲的張姓男子,因為大腿肌肉痠痛,自行用刮痧板在兩隻大腿內側刮痧,結果刮痧過度造成細菌感染,3天後掛急診住院;他因為刮痧過程中,刮破皮膚,加上刮痧板不乾淨,造成細菌感染,引發壞死性筋膜炎。

染疫不慌!確診中醫親身經驗「居隔養病SOP」5天陽轉陰

染疫不慌!確診中醫親身經驗「居隔養病SOP」5天陽轉陰#刮痧

台灣疫情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階段,任何人都有可能確診,而專業醫療人員若感染,又是如何照顧自己?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鄭宜哲,分享了自己確診新冠肺炎的抗疫經驗,按「染疫前、中、後」不同時期,幫自己與家人做好準備,即使感染也能很快康復,降低病毒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