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

吃或癡?你對保健食品有警覺心嗎?

吃或癡?你對保健食品有警覺心嗎?#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一整年下來全台共吃掉三百多億的保健食品,包括,綜合維他命、礦物質補給品等。但是,保健食品並不是吃越多對身體就越健康,可能因同時吃下好幾種不同的保健食品,對身體造成「副作用」,超量甚至產生腎結石、頭痛等不適症狀!所以,愛吃保健食品的你,你是癡癡的吃,還是健康的吃呢?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台灣人常把保健食品當補品吃,以為保健食品很安全、不會有副作用,且過度相信食品有療效,認為保健食品含的成分種類越多越補。這樣的錯誤觀念可能導致營養素過量攝取、增加食品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機會,對健康造成危害。而國人時常把多種不同的保健食品一同吞下肚,其中如有成分重疊到,在不知不覺中,民眾很有可能就會過量食用某種成分,讓身體產生負擔!而藥害救濟基金會說明,例如,維生素C如果攝取過量,就可能產生腎結石、頭痛等不適症狀。此外,別以為保健食品是「食品」,就認為它不會跟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藥害救濟基金會解釋,像是服用阿斯匹靈期間,若是再補充魚油、大蒜或銀杏,就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對於國人服用健康食品的許多錯誤認知,藥害救濟基金會則呼籲,服用西藥或中藥期間,若是還要另外補充健康食品、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以及試圖想要服用保健食品前,應該先諮詢營養師的意見。購買前,並且確保健康食品的標示清楚與否、來源何處等,才能真正讓保健食品發揮它該有的好處!

更年期症狀纏身 竟僅1成6就醫治療

更年期症狀纏身 竟僅1成6就醫治療#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更年期的婦女好困擾!雖症狀多,卻只願意購買保健食品而不就醫接受治療;根據市調中心所做調查顯示,更年期擾人症狀的前三名為,皮膚乾、搔癢(49.4%)、失眠(47.1%)、關節痠痛(47.1%),且約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煩惱陰道乾澀問題。面對更年期困擾,近5成選擇自行購買保健食品,僅1成6就醫治療,高達7成5對正確攝取量認知錯誤。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部主任蔡鴻德教授表示,由於體內荷爾蒙下降,更年期症狀多變,曾有病人以為心悸、心臟病發作,掛急診戴了一整天心臟監測器才發現其實是更年期。他提醒,婦女朋友進入熟齡切勿自行亂補,目前市面上單方營養品,如大豆異黃酮等,臨床研究顯示對更年期症狀改善效果有限,不但類似安慰劑效果,若長期大量使用,恐引發內分泌失調。必須就醫診斷才能正確選擇以藥物治療或補充天然荷爾蒙即可,另外即便是保健食品,也不能胡亂吃。針對應如何選擇更年期營養補充品,蔡鴻德說明,植物性雌激素分為異黃酮類及非異黃酮類兩類,目前市面上的更年期營養補充品九成是以大豆異黃酮為主的異黃酮類成分,雖然是保健食品,但若是長期大量使用,可能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醫界針對大豆異黃酮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70~80mg。蔡鴻德教授表示,婦女在緩解更年期不適的動機上,僅5成是因為想緩解更年期的不適症狀,高達8成5的女性更在意的是想保持青春自信的魅力,建議女性朋友若有更年期問題,應諮詢專業醫事人員,別再自己當醫生盲目亂補或過量補充植物性荷爾蒙,如此才能真正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輕鬆擺脫老化,保有熟齡魅力。

保健食品誇大不實 慎選購買拒當冤大頭

保健食品誇大不實 慎選購買拒當冤大頭#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發現有不少打著生技公司名號在各社區租屋開辦所謂的「健康說明會」,實際上卻是以類似直銷公司模式販賣商品情事,利用商品說明會、醫療諮詢,以及贈送獎品免費體驗等方式,招攬老先生、老太太購物。新竹市衛生局局長洪士奇提出呼籲,市面上常見誇大不實的食品廣告,請民眾購買時要多加注意,拒絕購買宣稱療效、誇大不實的食品。 新竹市衛生局表示,這些所謂的「健康說明會」利用老人家早上運動的時間開說明會,大約從6時開始到10時結束,這類的聚會只限老人參加,他們慣用的手法是先向老人們噓寒問暖博取好感,參加的民眾聽一場說明會就可以獲得「點數」,點數集滿還可兌換贈品,等老人嘗到甜頭後,再拉朋友前往,因此老人越聚越多,不少人更是每天報到。 衛生局表示,業者在會中利用相當誇大不實的言詞吹噓食品有療效,向一些年紀大的老人推銷各種保健食品、藥品及醫療器材,不少老人家花了大錢買了許多營養品回家,對業者的說法都深信不移,家人們勸說都無效。 衛生局表示,食品可分為「一般食品」及「健康食品」。坊間所說的「保健食品」,其實就是一般食品,它僅能提供營養及熱量,無法預防疾病,也無法治療疾病。而「健康食品」則需先向行政院衛生署登記取得許可證者,才可在產品包裝上標示有健康食品標章(綠色橢圓標章)才可稱之。

不同劑量與劑型 保健食品該怎麼選?

不同劑量與劑型 保健食品該怎麼選?#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市售保健食品百百種,但消費者該怎麼選擇呢?許多人選擇保健食品就像玩連連看,例如降血脂就配對魚油或紅麴、腰腿酸痛就吃葡萄糖胺,但許多保健食品明明成份相同,卻有不同的劑型與服用方式,沒有透過醫囑與營養師的專業指示就把保健食品送入嘴裡,這樣的選擇方式似乎不大安全。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指出,保健食品畢竟是「食品」,注重的是適量吃與長期保養,不當選用不適合的保健食品,短期內不會看到改變,長期下來,不只影響慢性病友病情,對於一般人,也會產生非預期不良反應。最常見的就是痛風患者食用了高普林的藻類保健食品造成反效果,還有糖尿病患者誤喝了糖含量超標的保健飲品。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主任張皇瑜表示,有不少中老年人來門診時,就把一整包保健食品交給營養師,要營養師幫忙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對此,張皇瑜提醒,健康食品必須認明有國家認證的小綠人標章外,保健食品可不能亂吃和混合吃,吃得太多有時不但不會看到效果,反而有可能造成過量的中毒症狀。張皇瑜舉例,有些門診患者,明明已經吃了綜合維他命,還多吃了維他命A、B群等,其實都是多餘。生策會營養師李麗美則表示,同樣的保健食品有不同的服用形式,如錠狀、膠囊、粉劑、飲品與濃縮液等,要針對自己的服用習慣慎選適合自己的劑量,不同型式於吸收率、適口性其實大不相同。以通路熱賣的膠原蛋白來說,有時濃縮液的口感會比顆粒粉末來得好與易吞服,但萃取方式與分子大小卻會影響進入人體後的吸收程度。在選擇上,建議找大品牌、GMP藥廠製造或具有標章認證的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了解產品成份來源、檢查包裝上提醒民眾的注意事項與確保製程的品質安全,切勿在傳統市場、夜市、遊覽車上與沒有專人可詢問的購物網站等,才是聰明選購保健食品的方式。專家提醒,除了留意劑型之外,保健食品可不是吃越多越補,若引起身體交互作用,反倒會傷身。正確的觀念是,藉自身飲食與生活調整仍無法修正與改善身體狀況時,再依醫師或營養師建議正確選用衛生署認證的健康或保健食品。一般民眾可至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查詢健康食品的項目與功效說明,或者至SNQ國家品質標章網搜尋通過品質標章認證的保健食品。選購前停看聽,搭配平日生活作息保持正常與養成運動習慣,從根本做起,才能真正維持健康。

有吃有保佑? 你的保健食品吃對了嗎?

有吃有保佑? 你的保健食品吃對了嗎?#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女生平常除了喜歡減肥、購物以外,還喜歡花錢買保健食品!根據統計,國人一年吃掉的保健食品高達670億元,足以蓋一棟臺北101大樓,其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還高出30%。另一數據顯示,7成民眾吃保健食品,僅7%會詢問醫生!許多女性認為生理期之後喝四物湯可以補血,但中醫師彭溫雅說,四物湯確實可以補血,但是四物湯有分非常多種類型,必須依體質的不同,選擇不同配方的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的比例不同,若體質不同影響也不同,例如:體質較冷的人若吃全當歸,很有可能會造成腸胃不適、便祕,而現在市售的四物飲,大多都是化學香料,對健康沒有什麼幫助。婦產科陳菁徽也指出,每個婦女經血量不同,四物湯也必須因個人體質而加減藥方,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經血量很多,活血的川芎就應減量、收斂的白芍就要加量,若劑量不對,就會適得其反。吃高單位的保健食品,真的比較營養嗎? 彭醫師表示,這不見得!很多人以為維他命吃多了只要水喝多一點就可以排掉,但其實很多脂溶性的維他命吃多可是會致癌的,曾經有病人因為太累,吃了一顆綜合維他命覺得不夠,又吃兩顆,吃完之後開始暈眩以為是感冒而送醫,後來才發現是因為綜合維他命裡還有維生素A、E,攝取過量導致血壓往上飆。而有些人的迷思,我沒時間吃早餐,吃顆綜合維他命就可以補足早上的營養?陳醫師也回應:綜合維他命要搭配早餐吃,效果最顯著,因為綜合維他命裡的油溶性維他命要肚裡「有油」時服用才好吸收,空腹吞服的吸收效率不一定好,還不如晚餐後一小時內吞較有用。建議晚餐後一小時效果最好(維他命須要油幫助吸收)但可依每人狀況調整到最適合時段,因為晚餐後有些人會影響睡眠!切記還是不要空腹吃!

國人出國愛買藥 不明藥物恐害健康

國人出國愛買藥 不明藥物恐害健康#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愛買藥出了名,連出國旅遊也不例外!衛生署最新民調顯示,國人出國買藥,保健食品、皮膚用藥、痠痛藥膏高居全球前三名,日本、美國、中國大陸、泰國及港澳,分別是前五大民眾偏好出國買藥國家。調查也發現,到日本購買保健食品及皮膚用藥的民眾約占三成六;美國更有高達九成的民眾會購買保健食品;到中國大陸、泰國與港澳,亦都有三成以上的民眾會購買皮膚用藥與痠痛藥膏。趁著暑假旅遊旺季,衛生署長邱文達化身健康領航員,偕同食品藥物管理局、桃園縣衛生局等單位首次在桃園機場舉行記者會,齊聲呼籲國人注意正確用藥觀念,國外常見藥品不全然適合每個人體質,旅遊時不要隨意購買藥品,並提醒民眾正確用藥應該詢問藥師,生病看醫師,並認明清楚標示才有健康保障。衛生署表示,各國藥品管制標準不一,皮膚用藥、痠痛藥膏可能與皮膚接觸造成傷害;保健食品則可能內服傷害身體,國人出國買各地的成藥必須注意用藥安全。衛生署統計近五年國人出國買藥行為顯示,三成五受訪者曾有出國買藥行為,亦有二成四的民眾表示未來有購買的意願。顯示出國買藥或未來可能購買藥品的民眾比率相當高,因此民眾需了解藥品使用的安全,以降低健康危害。衛生署呼籲國人買藥要把握用藥五問「問藥名、問藥效、問使用方式、問服用時間、問注意事項、」及五不「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原則,此次調查於六月中完成,有效樣本為居住於台灣地區年滿二十歲以上之1095位民眾,信心標準95%,抽樣誤差為正負二‧六七。對於國人出國愛買藥,衛生署表示,諸多外國來歷不明之藥品,若是發生問題,除了成份不明,需重頭檢驗,更麻煩的是無法追訴不良廠商或上游來源,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

醫訊/用藥安全 癌症病友知多少?

醫訊/用藥安全 癌症病友知多少?#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用藥安全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重視,癌症病友的化療藥物口服藥、標靶藥物等適應症、服用劑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癌症病友都不能掉以輕心,長庚醫院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提升對於藥物上的知識,如化療藥、口服藥、標靶藥等知識,特別邀請鄭吉元藥師,來探討中醫草藥和保健食品,以及中西醫整合治療上的用藥安全,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講座時間:6/27(三)下午2:00~3:0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講座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張小姐(03)3281200轉3563、5176 

超級愛健康/補東補西 你的保健食品吃對了嗎?

超級愛健康/補東補西 你的保健食品吃對了嗎?#保健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觀念,對於各類營養素的均衡越來越強調,擔心日常飲食吃的不夠,所以對保健食品的依賴性日趨提高。許多人常常亂吃亂喝,就常常有脹氣、消化不良的問題。因此人體腸道進行消化機能時需要一些酵素,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及不良飲食習慣,都會過度使用身體內消化酵素的儲備量。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表示,因為酵素對溫度極度敏感,現代人以熟食為主,當食物加熱後,酵素就會遭到破壞,因此若想要透過日常飲食來補充酵素,就得生食蔬果,藻類,菇菌類的食物,但生食的前提是污染的問題很多。而酵素應該在餐前吃,就可以減少體內肝臟及胰臟自製酵素的負擔,又可改善消化不良及脹氣等不適。而許多人也認為酵素對於便秘是有效的,但營養師林佳靜解釋,酵素對於便祕根本是沒用的,因為酵素的功能僅僅在於消化作用,但便祕問題是在下腸道,所以跟吃不吃酵素無關。而另一樣廣為人知的保健食品便是B群,據調查19歲以上的成人普遍缺乏B群,還有懷孕的婦女缺乏營養素B群的情況越來越多,尤其到了懷孕第三期情況更加嚴重。營養師林佳靜說,雖然B群可以從食物中獲得,但外食族經常在外用餐,雖然看起來吃得很豐盛,但其實根本就缺東缺西,導致B群裡很多營養素不足。劉醫師也說,B群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人體代謝,且有助神經與肌肉的運作功能。如果三餐飲食不均衡,學生考試課業壓力大,用腦過度,上班族生活工作壓力大,顯得疲倦沒有精神,或甚至導至口角炎,神經炎,手腳發麻,頭暈目眩都可適時補充B群;但須注意維生素B群不宜和含咖啡因飲料同時服用,以免干擾吸收,以及下午四五點後少吃B群,睡前也盡量不要吃。所以保健食品不是不能吃,是要怎麼挑、怎麼吃,才能買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進而補到人體的不足。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2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