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膽固醇必定是壞蛋?心臟病禍首是發炎

膽固醇必定是壞蛋?心臟病禍首是發炎#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澄清時間「膽固醇很危險」的概念,已經跟我們的文化密不可分了,現在它幾乎自動成為心血管代謝風險的同義詞。除非我們能改變對膽固醇的想法,否則不太可能說服大眾。坦白說,首先最需要做的是,說服醫學相關人員更改特定術語,因為我們似乎甩不掉「膽固醇是壞蛋」的想法。只要我們繼續對膽固醇使用帶有貶抑的術語,就不可能澄清此一概念。──菲利普.布萊爾長久以來我們都知道,動脈粥狀硬化是發炎性疾病。內皮細胞若是沒有發炎或受傷,膽固醇絕對不會經過動脈管壁,也一定不可能停在那裡。──德懷特.倫德爾沒有證據可支持「膽固醇會造成心臟病」這個普遍信念。許多人大概還是心存懷疑,你也應該如此。本書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鼓勵你挑戰專家所說和所寫的一切,這樣你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自己的健康照護。然而,像魏斯特曼醫師和我這樣的人,在挑戰普遍信念的路上並不是孤軍奮戰。越來越多對自身權益有意識的患者,以及醫學界和健康社群的成員(像是本書引述的許多專家),都在抵制「膽固醇-心臟假說」的科學前提。順道一提,請注意「假說」這個名詞:意思是關於膽固醇的理論根本未經證實!澄清時間如果你在二十年前問我是否認為血液膽固醇的濃度極為重要,我會回答「是」。然而,現在我的看法已經改變了。差別是什麼呢?並非當時的我是壞人,而現在的我變得比較好了;我那時不太懂得科學,現在則比較熟悉科學。當時的我被誤導,但我沒有故意嘗試誤導任何人。遺憾的是,我相信還有許多醫學專家仍持有那樣的想法。──約翰.布里法你和成千上萬的人都還在擔心自己的膽固醇濃度升高,理由相當好懂。而且你的確應該知道你的膽固醇檢驗結果代表著什麼意義,包括你要注意的最重要指標有哪些,以及該如何藉由改善這些數字來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稍後我會再回來談談,但首先,我們必須更仔細地研究研究發炎──真正造成心肌梗塞、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本文摘自/膽固醇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膽固醇的功用超乎想像,想多活20年,你一定要重新認識它/柿子文化)

研究:女性過45歲 3成膽固醇過高

研究:女性過45歲 3成膽固醇過高#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荷爾蒙變化會造成哪些「熟女」疾病?從骨頭、皮膚、心血管都可能出問題。為中老年女性帶來相當程度煩惱的骨質疏鬆,它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能夠防止骨質疏鬆的雌激素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使得身體慢慢地失去保護骨質的能力,進而形成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許多人以為補充鈣質、維生素D、多曬太陽,或多做負重運動就能夠預防骨質疏鬆,其實並不然,若缺乏女性荷爾蒙的幫助,人體便沒有辦法充分地利用鈣質。這呼應了中醫「腎主骨」的概念,尤其過了更年期,腎之精華大量流失,而腎精又掌管女性荷爾蒙的製造,因此女性在年過四十歲後於日常的藥療食療,必須更加重視滋養腎精及腎氣。乳房鬆弛和皮膚老化女性的皮下脂肪很顯然比男性豐厚,出自於雌激素,雌激素對物質代謝最明顯的作用是改變體內脂肪的分布,促進皮下脂肪沉積,所以女性豐厚的皮下脂肪能夠增加皮膚厚度、減少皺紋,並且讓體態呈現女性特有的曲線美。相對地,如果缺乏荷爾蒙,乳房和全身皮膚就會鬆弛下垂,但只要好好調養肝、脾、腎,讓荷爾蒙減少趨緩,就可以減緩皮膚的老化。心臟血管疾病和膽固醇濃度過高不少四十五歲以上女性看到健檢報告逐年升高的膽固醇數字,往往會感到疑惑,自己平日飲食清淡,也重視運動,保持正常體重,為何還是如此?尤其令人憂心的低密度膽固醇比例偏高。女性荷爾蒙在更年期前肩負保護心血管的重要任務,隨著年齡增長,對心血管的影響與男性大不同。在青春期之前,兩者血液中的膽固醇相去不遠,但女性從青春期開始由於荷爾蒙的影響,會讓高密度膽固醇HDL也就是俗稱「好膽固醇」增加,而低密度膽固醇LDL也就是「壞膽固醇」降低。可是到了停經之後,由於動情激素突然大幅減少,對於心血管保護力喪失,變成HDL減少,而LDL增加,平均值甚至比男性還要高,因此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就更高。有研究指出四十五歲以上的女性約有百分之三十點四有膽固醇過高問題,然而現代人飲食西化的緣故,恐怕數字會更高。女性在接近四十九歲停經期後,隨著動情激素突然大幅減少,情況會更糟糕,導致HDL減少,LDL增加,體內脂蛋白代謝率也大受影響。這些變化會造成血脂過高造成血管阻塞,且心血管的彈性也不足,因此得到動脈硬化、狹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機會就更高。隨著雌激素下降帶來的問題,讓女性更需挑戰這些易於造成猝死的疾病,特別提醒女性應當比男性更關注心血管相關疾病。(本文摘自/時療/平安文化)

膽固醇攝取不足 恐增肝臟負擔

膽固醇攝取不足 恐增肝臟負擔#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國人加深對於健康的重視及健康檢查的普及,在臺灣「膽固醇」耳熟能詳,甚至成了最常談論的話題之一。膽固醇過高令人聞之色變,然而你真的確定你聽到的都是正確的說法嗎?檢查報告HDL是脂蛋白 膽固醇常見3迷思在網路上、電視節目、許多健康食品宣傳中,常常聽到不同的說法、甚至互相矛盾的資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玠豪,揪出3個常見迷思,為大家提供正確解說:迷思1)膽固醇是壞人!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除了提供能量,也是體內荷爾蒙、酵素、膽酸的重要原料,並身兼合成維生素D、細胞膜、修復血管壁、大腦組成的重要成份。如果沒有膽固醇,人根本無法存活。迷思2)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膽固醇的體內運送要靠脂蛋白幫忙,而這些脂蛋白有各種大小,HDL是高密度脂蛋白,負責運送血中膽固醇回到肝臟;LDL是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由肝臟運出,藉血液循環運送到各個組織。它們都是蛋白質而非膽固醇,脂蛋白的數量取決於膽固醇的運輸量,而非脂蛋白導致膽固醇高。檢查報告中的HDL、LDL的數值,反應體內的膽固醇運輸狀況,數值高低與個人體質、飲食、運動、壓力、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內分泌疾病等多種原因有關。LDL被冠上惡名,是因為許多大型研究都顯示過高的LDL會大幅升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而HDL能降低風險,才會有好與壞的說法。迷思3)膽固醇高,飲食不能吃肉類、油脂類,只能吃蔬果?一個成年人平均一天膽固醇代謝量約為1千毫克,而人體內的膽固醇70至80%由肝臟製造,由每日飲食攝取僅佔20至30%,只要不是過分超量攝取膽固醇,人體可自行調節。如果攝取的量不足,會迫使身體自行製造的量增加,反而增加肝臟負擔。飲食建議均衡,全穀類、豆類、堅果、奶蛋、魚、蔬果等,避免過多澱粉類(飯、麵、麵包、蕃薯)和糖的攝取、甜度高的水果勿過量食用。膽固醇不足亦有害 均衡飲食才是上策鄭玠豪醫師提醒,任何營養素都需要適量,過猶不及對身體有害,膽固醇也是一樣。維持均衡飲食,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保健品。如有任何疑問,可請教您的家庭醫師,由醫師提供正確資訊,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飲食缺鎂 提高心臟病死亡率

飲食缺鎂 提高心臟病死亡率#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動物缺乏鎂數天後,就會開始痙攣,使腎臟受損,並且出現腎結石。心臟出現異常,並且有細胞死亡、出血或心臟肌肉鈣化等情形,即鈣質沈積在許多柔軟的組織中,如骨骼肌、腎臟,特別是動脈血管壁內。飲食缺乏鎂 心臟病死亡率高必須要有適量的鎂,細胞才能儲存鉀。所有的症狀,尤其是組織鈣化,在鈣質缺乏時更容易惡化。美式飲食中磷的含量過高,經常會引發致命的心臟病。只要給予充足的鎂,動物即使吃含大量飽和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也不會出現心臟疾病。同樣地,追蹤那些飲食含豐富鎂的人們,令人驚奇的是,沒有出現任何心臟病或動脈粥狀硬化症。因此,缺乏鎂是導致心臟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這是無可置疑的。鎂能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鎂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主要催化劑;心臟病的存活者,每天服用一些愛普森鹽,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在一個研究中,血液中含鎂量高的人(每一百CC血液中含二‧○六毫克),平均膽固醇的含量為一七○毫克;含鎂量低的人(每一百CC中含一‧七一毫克),平均膽固醇的含量為四七○毫克,這是心臟病隨時可能發作的危險數字。(本文摘自/吃的營養科學觀【修訂大字版】/世潮出版)

雞蛋老被汙名化 醫:每日2顆無影響

雞蛋老被汙名化 醫:每日2顆無影響#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前一陣子發生毒蛋事件造成人心惶惶,許多民眾都深怕中毒而暫停食用雞蛋。而根據最近的研究證實,雞蛋對胎兒的腦部發育非常重要,還能增加視覺和語言記憶力。但服用雞蛋一直存在膽固醇過高的疑慮,每日份量到底應以多少為限,就讓專業醫師來解密!雞蛋含高膽固醇被汙名化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表示,長久以來雞蛋蛋黃含有高量膽固醇而被汙名化,民眾對於日常雞蛋的攝食量都會有所顧忌。實際上,約70%的民眾長期攝食雞蛋,並沒有出現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升高的情況,因為肝臟每天都會製造大量的膽固醇,當我們從食物中攝取較多的膽固醇,我們肝臟相應的就會製造較少量的膽固醇。梁永昌主任強調,雞蛋內內含的膽鹼對胎兒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特別是腦部的記憶功能,成年後發生壓力性及慢性疾病如高血壓,代謝症侯群等的免疫力,正常神經管的發育,腦部結構的正常發育等。每天2顆雞蛋被認為沒有壞影響坊間常有一天最多可食用幾顆雞蛋才不會有害健康的疑問。梁永昌主任指出,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長期每天食用3顆雞蛋對人體健康沒有出現壞影響,而依市面上販售的雞蛋體積,每天應該以2顆為安全的份量。而吃雞蛋是否需要把蛋黃剔除只吃蛋白呢?梁永昌主任表示,其實蛋黃內含脂溶性維生素D、E、A 、膽鹼、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等有益成份,膽固醇也以好膽固醇為主,整顆蛋一併吃才能獲取吃雞蛋全部生理好處。煮熟才吃 吃前洗乾淨梁永昌主任最後提醒,吃雞蛋潛在危險除芬普尼毒雞蛋事件外,雞蛋殻常有沙門氏菌感染,故食用前必須清洗消毒乾淨,不生吃,煮熟才吃。保存時最理想放冰箱,因在室溫或夏天氣溫較高時,蛋殼會膨漲而讓存在蛋殻表面的細菌溶入到蛋清水。

女大生膝蓋冒出脂肪瘤 高膽固醇害的

女大生膝蓋冒出脂肪瘤 高膽固醇害的#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4歲的吳姓女大生,從小膝蓋及腳踝處會長出一顆顆黃色脂肪瘤,求學期間更因為病灶外顯常被同學嘲笑得怪病,直到父母都因膽固醇過高就醫,才知道原來女大生遺傳到家族異常基因。直到接受針劑藥物治療後才終於告別黃色脂肪瘤。一等親中有早發性心臟病者應提高警覺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醫師表示,這名女大生屬於嚴重的「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心血管風險幾乎高出常人20倍,台灣推估約有5萬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若一等親中有早發性心臟病的家屬,或自身的壞膽固醇大於190mg/dL,都應提高警覺。膽固醇過高在臨床上常見,約每3至500人就會有一個,從父母雙方遺傳到的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一,屬於罕見疾病。同合子患者的臨床症狀較嚴重,過高的膽固醇會在皮膚或肌腱處形成黃色脂肪瘤或角膜白環。40歲左右也有近半數會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常敏之表示,根據資料分析顯示,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在20歲時即有超過一半以上會出現冠狀動脈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而只有一個變異基因的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在40歲左右也有近半數會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呼籲潛在患者應早期檢測,長期追蹤,有效控制。為避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學會針對成年人、未成年及已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人訂定治療目標值。成年人的壞膽固醇應低於100mg/dL,未成年應低於135mg/dL,而已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應低於70mg/dL。

膽固醇爆表就是吃太多?恐藏這原因!

膽固醇爆表就是吃太多?恐藏這原因!#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膽固醇爆表一定是吃太多惹禍嗎?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105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平均每13分38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中秋節快到了,若無法控制飲食,烤肉配啤酒汽水、飯後吃月餅當甜點,恐引起膽固醇節節高升,但若透過飲食控制仍無法有效降低膽固醇,當「心」很有可能是「這病」在作怪!壞膽固醇大於190mg/dL應盡速就醫中秋節前後民眾容易放鬆大吃,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醫師表示,高血脂症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膽固醇過高在臨床上常見,但由於膽固醇異常並不容易被及早發現,因此健康檢查時,若察覺自己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於190mg/dL,就有必要就醫進一步檢查。成年人的壞膽固醇應低於100mg/dL;未成年應低於135mg/dL;而已發生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應低於70mg/dL。台北榮總心臟內科常敏之醫師進一步分析數據表示,如果僅使用史他汀類的藥物治療,有高達92%的患者治療無法達標,且仍會發生心血管疾病;另外,即便是未發生過心血管疾病者,也有80%患者仍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注射針劑上市有助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兩種注射針劑PCSK9抑制劑上市被認為是近年血脂控制的最大進展,其中一種更是被核准用於治療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較嚴重的罕見疾病,這群罕病患者因現行健保藥物無法治療達標,而長期處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期待此藥物早日給付,使罕病患者受益。葉宏一醫師提醒,若您懷疑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可至國內八大醫學中心,包含台大醫院、台北榮總、馬偕醫院、亞東醫院、義大醫院、高雄榮總、高醫附院、成大醫院照護聯盟進一步諮詢,期盼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蛋的膽固醇含量高,一天最多吃一顆?

蛋的膽固醇含量高,一天最多吃一顆?#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肝臟會調節體內膽固醇量,且蛋的膽固醇含量非常少。阿尼奇科夫的兔子實驗,是「吃蛋會提高膽固醇值」一說的起源,不過,餵食草食性動物的兔子吃膽固醇,這個實驗本身就不太合理。因為人類等肉食性動物能夠代謝膽固醇,可是植物性食品當中並不含膽固醇,因此兔子無法代謝膽固醇。和兔子不同的是,健康的人類不管吃幾顆蛋,膽固醇值都不會上升。而且人類的動脈硬化發生在動脈的內側,阿尼奇科夫實驗中的動脈硬化卻發生在動脈的外側,其後也沒有進行任何後續實驗,因此輕易接受阿尼奇科夫實驗的結果是很危險的。其次,在美國的報告中,血液當中膽固醇值高的人,之所以比較容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則是因為在參加實驗的人之中,有人患有天生無法代謝膽固醇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大約是500人之中會有1人罹患,若排除這類患者,一般膽固醇值高的人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並不高。膽固醇越低,越容易罹患癌症、腦血管和呼吸疾病一般說到膽固醇時,一定會提到「壞膽固醇」與「好膽固醇」。膽固醇是一種油性物質,對血液的親和性並不高,因此需要依附對水分的親和性高的蛋白質,才能由肝臟運送到全身,這種膽固醇就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般被稱作「壞膽固醇」。而壞膽固醇的體積較大,內部含有許多膽固醇。至於身體組織沒用完的舊膽固醇,同樣也會依附著蛋白質回到肝臟。這些膽固醇就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般又稱「好膽固醇」。相較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體積較小,內部所含的膽固醇也較少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少時,血液中的膽固醇值就會上升,因此一般才會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稱為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稱為好膽固醇,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因為兩者所含的膽固醇都是好的,所以其實都是好膽固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罹患膽固醇可能是正常人的2倍必須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視為壞膽固醇加以提防的,是前述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由細胞的「接受器」去加以捕捉、攝取,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接受器基因卻與常人不同,無法為細胞攝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於是血液中的膽固醇值有可能高達常人的兩倍,而且約有6%死於心肌梗塞。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只要抽血檢查膽固醇值即可。如果抽血檢查沒有異常的話,一般健康的人體是可以自行調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因此沒有必要把膽固醇視為壞膽固醇加以防範。膽固醇可以預防疾病,並有效降低死亡率,因此千萬不能試圖透過吃藥刻意降低膽固醇。根據大櫛名譽教授的研究,未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正常人,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低,則死亡率越高。此外,若總膽固醇值越低,癌症、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也越高。(本文摘自/大口吃肉,一周瘦5公斤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