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

開學季將至!聽力師:輕度聽損難發現 務必重視

開學季將至!聽力師:輕度聽損難發現 務必重視#開學

(撰文/黃雅芬) (諮詢/雅文基金會聽力師 楊琮慧) (圖/優活健康網) (圖說:9月開學季,家中孩童有做過學前聽力篩檢沒?) 9月就是開學季,您的孩童做過學前聽力篩檢了嗎?因為新生兒聽力篩檢和學前聽力篩檢的普及,愈來愈多聽力損失兒童被發現,其中輕度聽損的孩童因為問題不明顯,家長常疑惑到底該不該讓孩童戴助聽器,或不知該如何協助孩童。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楊琮慧建議,輕度聽損的孩童仍應配戴合適的助聽器,輔以聽語復健課程,才不致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人際互動與自信心。 孩童有無輕度聽損?家長日常觀察不可少 (孩童輕度聽損不明顯,家長日常生活應細心觀察) 輕度聽損的孩童因為語言發展沒有較明顯問題,家長通常很難發現,除了經由聽力篩檢發現,若孩童對噪音或遠距離聽反應不佳、有時會遺漏聽取語句中的部份語音、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反應慢等情況,就可能有輕度聽損的狀況,應及早接受聽力檢查,若是孩童曾反覆罹患中耳炎、長時間曝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即使孩童通過聽力篩檢,其聽力仍可能受到損傷,家長平常生活中仍須觀察孩童是否有聽力損失的跡象。 輕度聽損仍會影響語言、社交及學習   (圖說:家中孩童若有聽力損失情形,恐對學習與社交發展造成影響) 根據國際標準聽損程度分類定義,若能聽到的最小音量為26至40 分貝,就屬輕度聽損。一般說話時的音量約為50分貝,輕度聽損者在安靜環境下溝通不成問題,因此才容易被輕忽。楊琮慧聽力師指出,輕度聽損的孩童就需要配戴助聽器。因為即使是極小的聽力損失,仍可能對說話、語言發展、專注力、學習能力、行為與社交發展造成影響,孩童如果長期處於「聽不清楚」的狀況,勢必將影響其在語言發音上的清晰度,等到孩童養成說話習慣時,要再實行語音矯正會有一定的困難度。 配戴聽能輔具 視學習狀況輔以聽語療育   (圖說:孩童反應慢,可能由聽力損失所導致。) 楊琮慧聽力師說明,輕度聽損的孩童雖然可以察覺聲音,但聽得到不表示聽的清楚,他們較常遇到的問題有「聽不清楚遠距離或吵雜環境中的小聲訊息」,因為聽不清楚,必須特別努力去聽,也容易因聽覺疲乏,造成他人誤解其反應慢,對於孩童的人際、社交互動,及孩童本身的自信心均會造成影響。所以輕度聽損的孩童仍有配帶聽能輔具的需求,並且需視學習狀況輔以聽語療育復建課程,加強孩子在吵雜環境及團體中的聽能技巧。 選配助聽器有三要:要儘早、要適合、要能連接FM   (圖說:助聽器搭配FM無線調頻系統,有助孩童學習成效) 說到聽能輔具,許多人第一直覺想到的就是助聽器,然而該如何選配助聽器,對大多數人而言仍毫無頭緒,聽力師楊琮慧提出以下3點注意事項: 1)要儘早配戴 楊琮慧聽力師表示,因為輕度聽損縱使沒帶助聽器也聽的見,所以年齡較大的孩童初次使用助聽器常會抱怨不習慣或是有悶塞不適感;反觀若是新生兒聽力篩檢就發現異常後就戴上助聽器,這樣的嬰幼兒對助聽器的適應性反而較好。建議儘早為孩童配戴合適的助聽器,並透過聽力檢查來追蹤孩童使用助聽器前後的效果。 2)擴音條件要符合孩童的聽損狀況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各家廠牌推出的助聽器日新月異,然而較昂貴的助聽器不見得適合孩童。建議家長選配前應讓孩童接受「分耳」及「分頻率」的聽力檢查,這樣的檢查結果有助選擇適合孩子的助聽器。家長可瞭解助聽器公司聽力檢查的方式,並提供孩童的聽檢報告給助聽器公司,亦可多與聽力師討論孩子現階段年齡的使用需求,以確保挑選的助聽器符合孩童需要。此外,孩童剛開始戴助聽器需要數週適應時間,期間若有問題,建議務必回助聽器公司詢問或調整。 3)要能連接FM無線調頻系統 雖然助聽器已隨著科技進步,但其收音範圍仍有限,學習環境的背景噪音也會影響孩童聽取聲音,因此,在學校裡,可請老師配合使用FM無線調頻系統,老師上課時佩戴麥克風和發射器,老師講課的聲音就能直接透過無線電波傳送至孩童助聽器上的接收器,如此便降低了噪音、距離或回響的影響,幫助孩童聽清楚老師授課內容。因此家長在購買助聽器時,需確認孩童所使用的助聽器能否正確與FM系統連接。 目前政府備有FM系統供聽損學童申請,可洽各縣市政府的特教資源中心。此外,家長也可請老師將聽損孩童的座位安排在教室中間靠近前方的位置,更靠近老師,讓孩童聽得更清楚。 孩童輕度聽損勿驚慌 雅文助孩童「聽」與「說」   (圖說:透過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早發現聽力損失問題,早接受療育課程) 快開學了,若孩童經醫師確診有輕度聽損,可向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洽詢,雅文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幫助聽損兒童學會「聽」與「說」,並助其融入普通學校就讀。若您需要進一步瞭解相關訊息,可上雅文基金會官網(www.chfn.org.tw)查詢,或撥打免費嬰幼兒聽力問題諮詢專線:0800-889-881或0800-800-832。

暑假悠哉抵抗力降 開學後小兒流感暴增

暑假悠哉抵抗力降 開學後小兒流感暴增#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全台各級學校都在9月陸續開學,但這一周來,學童家長們發現小朋友怎麼才上學幾天,就出現了流感發燒的狀況。據童綜合醫院急診室統計發現,開學後一週和開學前一週進行比較,學童因為流感而導致發燒、咳嗽、上吐下瀉的就醫數量突然暴增16%,各地診所和急診室小病人人滿為患,尤其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兒童急診更是擁塞,讓家長疲於奔命。運動量減少+作息不規律   學童流感風險升這次開學前後連日陰雨不斷,很容易就淋雨受寒;再加上許多學童已經習慣在冷氣房裡生活、運動量大幅減少,悠哉的暑期生活又常常作息不規律,以上種種因素都是造成學童們的抵抗力下降的主因,導致增加罹患流感的風險,開學後當學童聚在一起上課,就容易造成互相交叉傳染的流感流行。童綜合醫院急診部吳肇鑫醫師呼籲,多運動、多喝水、勤洗手、戴口罩,是預防流感的不二法門;而家中有學齡前幼兒者,更要注意到校上課的小朋友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播。如果已經罹患流感發燒,應立即就醫、居家隔離,才能避免流感病毒的散播。以及現在入秋,氣溫早晚開始變涼,讓孩子能夠隨身攜帶一件薄外套,以供臨時禦寒之用,避免著涼感冒。

開學恐掀腸病毒疫情!近2年增2.5倍

開學恐掀腸病毒疫情!近2年增2.5倍#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內各級學校開始陸續開學了,新北市衛生局呼籲家長,加強小孩勤洗手習慣,以免腸病毒上身。衛生局指出,近2年9月份開學後,因幼童互動與接觸更加密集,每週通報腸病毒個案數,皆為當年度7、8月份每週通報的2.5倍,家長及學校務必提高警覺加強防範。萬一併發重症,要馬上送大醫院診治。衛生局表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可引發多種疾病。主要經由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潛伏期約3到5天。感染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或只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但有時會併發重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等,甚至死亡。開學後孩童互動頻繁  慎防腸病毒疾管科陳小燕科長指出,每年的開學期間,都是感染腸病毒的高峰期,教托育機構依規定於知悉機構內有腸病毒感染(含疑似)學幼童,應於48小時內通報。統計102年、103年7、8月份暑假期間,平均每週通報人數分別為79人、55人,但當年度9月份平均每週通報人數則分別為200人、129人,通報人數增加平均2.5倍。他也提醒,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留意有否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要立即送大醫院以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5大招遠離3C 開學收心有一套

5大招遠離3C 開學收心有一套#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為期兩個月的暑假即將過完,下週就是各校陸續學的日子,但要孩子收心唸書可就沒那麼容易,甚至還會出現適應不良等情形,因此,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張自強醫師提醒民眾,在暑假的最後一週裡,除了要檢查作業是否有完成外,也要利用時間到公園或學校,進行簡單的運動或伸展操,使身體放鬆達到減壓的目的,為開學做好最佳的準備。過度使用3C產品與網路 恐會影響學習成效開學在即,除了功課、身體要好準備外,3C產品與網路的使用也要開始做調整,因為現代人幾乎人手一台手機、平板,使得多數人每天都花了一半以上的時間在遊戲、LINE、Facebook上,嚴重影響了學習,造成生活作息不正常。所以,為了避免因3C產品與網路的使用影響到開學後的學習與生活,張自強提供了5大建議,幫助大家在開學前一週能做好調整:1)利用鬧鐘或電腦定時提醒程式提醒自己該離開網路或遠離電腦,如設定一週上網幾小時後即不再使用,或設定每日固定上網的時段,以避免上網的時間無限延長。2)依序列出必須透過網路處理事務的優先順序以及平日處理的事務順序,讓事情安排有效率。3)把網路成癮所造成的影響與戒除網路成癮的好處,列出幾項寫在卡片上,然後貼在電腦或3C產品旁,以便隨時提醒。4)為避免因沉溺於網路中常會忘記或取消一些日常活動,如打籃球,逛街等;建議可寫下個人活動行程表,並標明重要性,以提醒自己不要因為上網而忽略。5)回到家,親子都交出3C相關產品,規定某一時段才可以使用,無形中會多出許多親子互動或學習的時間。睡前喝牛奶、洗熱水澡 有助於入眠最後張自強表示,雖然暑假期間的不正常作息,一時難以調整,但透過洗個熱水澡、喝杯熱鮮奶以及睡前聽聽輕柔的音樂等,相信有幫助於睡眠,養足精神以培養隔天上學的最佳狀態。

開學後童互動頻繁 腸病毒疫情恐擴散

開學後童互動頻繁 腸病毒疫情恐擴散#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暑假已經過了一半,而腸病毒還沒退燒,疾管署憂學童開學後頻繁接觸互動,恐引爆另一波腸病毒疫情,提醒家長,若孩童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嘔吐與呼吸急促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夏令營及托育機構 增接觸腸病毒機會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監測台北市學校腸病毒感染人數及停課家數資料顯示,今年度累計通報5800人次,停課學校累計461家次;依據疾管署本年度第31週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共計通報55例、確診4例。預估開學後學童接觸互動更頻繁,將出現另一波腸病毒疫情。目前各級學校雖然已放暑假,然而學童參加夏令營及暑期活動,於公共場所接觸腸病毒的機會仍會增加,且托育機構於暑假期間未停班,學童於機構內仍有機會感染腸病毒,校方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消毒,若發現學童有疑似感染腸病毒之案例時,立即通知家長並送醫就診,且為防範學童交互傳染擴大流行,診斷為腸病毒,應請學生請假至少七天,以降低疾病傳播機會。發燒、嘔吐、手腳無力 是腸病毒徵兆提醒家長注意幼兒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務必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或大醫院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北市衛生局因應腸病毒流行期,已針對國小、幼兒園與托育機構及孩童經常出入之大型公共場所進行2次洗手設備查核與輔導工作,呼籲開學在即,教托育機構及家長仍應加強防範腸病毒不可輕忽。

開學、開工勿鬆懈 別讓「流感」有機可乘

開學、開工勿鬆懈 別讓「流感」有機可乘#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春節結束後,學生、上班族們開始陸續開工及開學,但目前流感疫情仍處高峰狀態,因此,疾管署呼籲民眾,千萬別因年節假期而鬆懈衛生及咳嗽禮節,如出現類流感症狀時,則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學,以避免傳染給他人,及降低流感併發重症及死亡個案發生的風險。上週類流感就診率 較前一週多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新增20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另新增4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個案。目前流感疫情仍處流行高峰,社區流感病毒主要以H3N2為主,且上週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較前一週上升10.0%,然而,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共累計88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0名死亡。目前香港疫情 尚未停歇除了國內疫情仍處高峰外,就連北半球流感疫情也尚未停歇,特別是香港,據香港公布資料顯示,上週流感陽性率雖較前兩週下降,但類流感急診就診千分比仍處高點,惟近期有較為趨緩,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累計369例成人及17例兒童重症病例,其中273例死亡。另歐洲、加拿大、美國流感疫情持續下降,只不過,近期B型呈緩升趨勢。老人、小孩 為流感併發症高危險群最後,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有呼吸道症狀時應配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1公尺以上。此外,嬰幼兒、年長者及慢性疾病患者,為流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應多加留意,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及早就醫,必要時依醫師指示使用公費抗病毒藥劑並在家休養。

孩童開學接觸頻繁 腸病毒恐現高峰

孩童開學接觸頻繁 腸病毒恐現高峰#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暑假已漸漸進入尾聲,下周各級學校將陸續開學,對此疾管署表示,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期,開學後應多留意學童間的互動密切,以避免造成腸病毒的傳播,增加家庭及社區的感染機會。此外,也提醒各位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正確教導學童正確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落實生病不上學,保護自身、同學及家人健康。今年腸病毒主要流行克沙奇A型疾管署表示,本年主要流行的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雖然腸病毒71型較不活躍,重症群聚的風險較低,但仍不可掉以輕心。目前今年截至止,累計共5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A5型、A16型、腸病毒71型及伊科11型,其中伊科11型造成1名嬰兒死亡,其餘4名個案均順利康復。注意衛生勤洗手 有助於降低感染機率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所以,家中若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消毒,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如果幼童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避免孩子收假症候群 收心六式報你知

避免孩子收假症候群 收心六式報你知#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再過沒幾天,暑假將結束,學期將開始,但你家的孩子,在度過漫漫長的暑假之後,已有收假心理準備了嗎?醫師指出,每年開學前後,門診上因收假症候群的孩子,將會暴增許多,呼籲家長在暑假的最後一個禮拜,能夠未雨綢繆,漸漸調整孩子的生活作息,才能避免懶散、睡不好、脾氣變暴躁等現象出現。暑假生活亂 孩子開學調整不易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指出,暑假孩子的生活作息絮亂,常常晚上兩三點才就寢,中午或下午才起床活動,等到孩子開學時,生理時鐘來不及調整回來,孩子就會容易出現賴床、精神不濟、學習態度與狀況不佳的情形。孩子不想上學 可別輕易請假其中,有些家長看孩子成天懶洋洋,甚至排斥上學,就讓孩子輕易請假,但蕭亦伶強調,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想、不能上學就請假,讓他在家休息,生活作息不及早調整,結果是白天很睏,課堂上沒精神,晚上該睡的時間又睡不著,功課愈落愈多,焦慮感愈來愈大,心情愈來愈不好,就會愈不想上學。她建議,開學後生理時鐘還沒有調整好,想馬上挪回來確實並不容易,但就算再睏也要上學,晚上回家,即使累了也不要立刻補眠,睡前一小時放下所有三C產品,讓腦部休息,固定時間上床,以提升睡眠品質,或許開始時,前段不易入睡,但白天固定時間起床 ,中午小睡半小時到一小時,生理時鐘調過來之後,整個睡眠的時間和品質才會改善。蕭亦伶醫師提醒,開學前如果沒調好作息,開學後會很辛苦,開學前應未雨綢繆展開收心6式,才能避免孩子收假症候群的產生:1   )生活作息盡量跟學校一致。2   )準備預習新學期的功課。3   )容易緊張的小孩,父母前兩三天可以帶著到校園走走,讓他們熟悉回到校園的情境。4   )安排同班同學聊聊天,講講開學後的計畫、暑假的活動。5   )如常上學,不輕易請假。6   )中午小睡片刻、固定時間上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