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

開學後更要防範 腸病毒威脅仍在

開學後更要防範 腸病毒威脅仍在#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又快開學了!據疾病管制署監視資料顯示,臺北市近4週急診就診率為千分之10.13、7.83、8.05及6.07高於全國,開學後因學幼童密切互動,增加腸病毒感染與傳播風險,可能引發另一波流行高峰。今年主要流行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伊科病毒僅在零星輕症個案檢出,但仍不可輕忽。今年在其他縣市已出現8例腸病毒確診重症個案;其中有1例重症個案為成年男性感染腸病毒71型,所幸即時就醫治療,狀況穩定,不排除是被家中幼兒或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無症狀感染者所傳染。大人、小孩勤洗手 遠離腸病毒臺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及嬰幼兒照顧者,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不論是幼兒與大人都可能感染,所以不論家長或幼兒,都必須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家中如有5歲以下幼童或其中1名孩童感染腸病毒時,應加強孩子們的衛生習慣,並適度區隔家中孩童(如:勿擁抱、勿共玩玩具、勿共用餐具)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衛生局疾病管制處朱玉如處長表示,腸病毒主要透過呼吸道及腸胃道傳播,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更容易擴散,居家環境可以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水=1:100)後進行環境消毒,孩童的嘔吐物則可採用較高濃度的漂白水稀釋液(漂白水:水=2:100)進行消毒。

開學百病出籠? 收假症候群作祟

開學百病出籠? 收假症候群作祟#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開學了!你的孩子有沒有開始心煩意亂,一下頭疼一下肚子疼,怎麼樣就是不想上學呢?這可能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段永章主治醫師說,每到寒暑假進入尾聲,有些學童面臨即將開學,容易發生收假症候群的現象,如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需要帶小孩到醫院精神科進行診治,才能讓小孩乖乖上學。什麼是收假症候群?段永章解釋,收假症候群是在假期結束前到開學之初的這段期間,出現焦慮不安、心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有些學生會有突如其來的頭痛、腹痛、全身無力、胃口變差等不適,但檢查不出身體的毛病,或是以賴床的方式來逃避上學。假期的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收假症候群」,每年寒暑假結束前都是高峰期。而收假症候群屬於適應障礙,各個階段的學生都可能發生,尤其以國中、國小學童較常出現;如果學童本身適應能力較差,或者在學校曾遭受較大的壓力事件,例如被霸凌,或是家長對於孩童學校表現要求過嚴苛者,更容易在放假後產生排斥上學的收假症候群。對此,段永章提醒,家長在協助孩子收心的過程,需要耐心與適度的包容力。如果新的學期孩子更換老師或是重新分班,也較容易產生「收假症候群」。假期結束後,輕微的適應不良通常在幾天內,隨著重新熟悉校園,會迅速改善,通常在一週內應會消失。如果孩子的焦躁、低落等情緒,持續超過一週以上,而且適應不良的程度越來越明顯,甚至有拒學逃課的情況,即應帶至精神科門診就醫。

孩子開學前吵吵鬧鬧、哭哭啼啼?恐罹「拒學症」!

孩子開學前吵吵鬧鬧、哭哭啼啼?恐罹「拒學症」!#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爸媽,我今天肚子好痛,不要去上課啦!」你的孩子會在長假快結束之後,開學當天不是愁眉苦臉就是裝病不想上學,問題特別多嗎?那可能是罹患了「拒學症」。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亦伶指出,天生氣質較焦慮怕生的孩子,到了國中青年時期,會比較容易患拒學症,建議在假期結束前幾天,開始遞減孩子的玩樂時間,以免忽然開學時造成孩子出現不適應現象。容易患拒學症的小孩大多是可以預料的嗎?蕭亦伶說,如果小孩子從小就比較怕生,或是適應新環境比較久的話,罹患的機率就比較大。而在幼稚園時期,曾經有過帶小孩到幼稚園,卻抱著媽媽大腿不願讓家長離開,或是持續哭鬧一個月之久,這些小孩到了青少年時期就比較容易出現拒學症的情形。她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嚴重的拒學症個案,是想到要上學,或上學前一刻就大哭大鬧,呈現焦慮、低落的身心狀況,深入推究後發現,孩子對學校甚至課堂的害怕,其實不一定有什麼特定的事件,這也正是棘手之處。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確實可能影響生理,孩子的不舒服大部份不是假裝的,因為對孩子來說,身體不適是很真實的感覺,父母的應對這時更為重要。「如果子女一說不想上學,就可以不必去學校,這類迴避焦慮的行為可能被加強,或許最後完全就沒辦法去學校了。」因此蕭亦玲建議家長,所以除了理解子女的不適,關心他是不是擔心什麼之外,也要陪伴、學習如何因應。如果是國中以前的小小孩,可以在假期中陪他去校園逛逛,提早熟悉環境和認識新人物,幫他及早培養適應上學、進入新環境的能力。而寒假就要開始,拒學症也會為家長帶來壓力。蕭亦玲強調,可透過拉長孩子的適應期,縮短他們的過渡期及早因應,最好是開學前一兩周預習功課,收假前一周,就應減少假期間遊玩的情緒,不要開學前一天才從國外飛回來,以免隔天就要上課,孩子適應出現困難。

腸病毒疫情又回升 可能與開學有關

腸病毒疫情又回升 可能與開學有關#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自本年7月中旬達到高峰後持續下降,上一週略為回升,研判應是開學後學童密切互動,增加感染與傳播機會所致。此外,疾管局同時公布一例新增腸病毒71型個案,目前雖病況穩定,但仍住院治療中,疾管局提醒,較容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仍然活躍,民眾須持續小心防範。疾管局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北部的9個月大男童,於9月上旬出現發燒、紅疹、口腔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且睡眠時出現重症前兆之一的肌抽躍,赴診所就醫後,續出現肢體無力、活動力下降等疑似重症病徵,即前往大醫院就醫,目前仍住院治療中,病況穩定。據統計,本年截至9月17日止,累計共145例重症個案,其中142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如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均常見群聚感染發生。因此,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學童,無論在家在校,都應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環境應定期進行清潔,兒童常接觸物品及玩具,如課桌椅、書本、遊樂設施、娃娃車及玩具,應時常清洗消毒。此外,當學童生病時,應立即就醫,並遵照醫師建議,請假在家休息,期間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疾管局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開學勤洗手防腸病毒 落實生病不上課

開學勤洗手防腸病毒 落實生病不上課#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本週各級學校陸續開學,為健全學童健康身心,要求衛生局加強健康把關。桃園縣衛生局表示,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流行期尚未結束,目前全國重症個案142例,桃園縣為16例,易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衛生局將持續針對學校及教托育機構查核,除加強小朋友正確洗手及環境消毒外,家長亦需落實「生病不上課」,才能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機會。衛生局調查發現,桃園縣重症個案大部分都是透過在學的兄弟姐妹或同班同學傳染,因腸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平均約3到5天,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為防止學童於校園發生腸病毒群聚感染,衛生局不定期針對轄區國小及幼兒園進行抽查,仍發現部分學校未落實學生病假追蹤紀錄,提醒學校老師應確實記錄小朋友健康狀況,落實「濕、搓、沖、捧、擦」之正確洗手步驟,及停課標準,未依規停課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處最高罰鍰新臺幣1萬5,000元,並將該機構名稱公告於衛生局網站。衛生局也提醒家長,家中幼童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並與其他幼童進行適當隔離,讓病童請假在家休息,如病童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儘速送往本縣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就醫,以獲得妥適治療。民眾如有相關問題,亦可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

開學在即腸病毒仍流行 學校家長小心防範

開學在即腸病毒仍流行 學校家長小心防範#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根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期,且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感染與併發重症的風險仍在。此外,各級學校將於下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互動有助於腸病毒傳播。因此,疾管局呼籲各教托育機構,在學童返校上課後,應提供充足完善的洗手設備,並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注意「呼吸道及咳嗽禮節」。如學童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請家長儘速攜帶就醫,並讓學童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以避免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同學,並讓自己儘快恢復健康。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6個月大女童、14歲及17歲少年,1例為居住於中部的5個月大男童,另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3歲6個月男童,4例個案皆已順利康復出院,其中北部的女童仍住院治療中。本年截至8月20日止,累計共135例重症個案,其中132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疾管局表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疾管局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開學在即 學校應確實消毒防堵腸病毒

開學在即 學校應確實消毒防堵腸病毒#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學校開學在即,又將進入腸病毒疫情高峰期,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8月23日止,全國感染併發重症累計136例、新北市23例,較之去年同期全國累計8例、新北市2例,均高出很多,家長務必小心防範。此外,教育局也已通令學校做好消毒等防範措施,教導學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以防疫情蔓延。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表示,暑假結束後開學的9月是國內腸病毒疫情的另一個高峰期,而今年的疫情又比去年來得兇猛,漫長的暑假又即將結束,小朋友又要開始過團體的學習生活,家長千萬大意不得,務必要跟孩子一同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衛生局提醒家長,腸病毒病程變化迅速,如發現家中幼童出現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即刻尋求專科醫師診治,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教育局也提醒各學校提供充足洗手環境,定期針對遊戲器材、玩具、門把及桌椅定期消毒,並提高學幼童與家長對預防重點之認知、落實學幼童健康監測、紀錄及追蹤、疫情通報作業。由於5歲以下的幼童是感染腸病毒的高危險族群,衛生局也呼籲教托育機構務必落實通報、依規定適時停課,以降低疾病在學幼童間蔓延的機率。衛生局再次呼籲,幼童感染腸病毒時請在家休息,除適度休養外也可保護其他學幼童健康。(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開學恐爆腸病毒流行潮 幼童應謹記勤洗手

開學恐爆腸病毒流行潮 幼童應謹記勤洗手#開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即緩慢降低,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在死亡病例方面,也以5歲以下幼童最多。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12週之久。衛生局提醒民眾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雲林縣衛生局呼籲家長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時,需注意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的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一有懷疑即應立刻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