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女性關懷運動 張鈞甯邀您一起美麗作公益

女性關懷運動 張鈞甯邀您一起美麗作公益#子宮頸癌

根據子宮頸癌防治聯盟 (ACCP)2002年資料統計,子宮頸癌每年約有50萬名新增病例,近27萬名死亡人口;而國內子宮頸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第5位,死亡率同樣排名第5位,每年將近2,000名的婦女得到子宮頸癌,約有近900名的婦女死於子宮頸癌,數據在在顯示子宮頸癌對於女性健康構成的嚴重威脅。因此,今年「iROO女性關懷運動」同樣以關心女性子宮頸癌作為主軸,邀請到台灣癌症基金會子宮頸癌防護大使的張鈞甯擔任活動代言人,於3月1日至3月7日Yahoo!奇摩拍賣及3月8日至4月8日iROO全國65家門市進行愛心商品的預購及義賣活動,義賣所得將全數捐贈台灣癌症基金會作為推廣子宮頸癌防治及購買子宮頸抹片車之用。台灣癌症基金會成立以來,透過各方企業的協助陸陸續續購置6部子宮頸抺片車,11年來巡迴全國各地、深入鄉鎮縣市,服務各地區婦女朋友,但隨車子性能與車齡老舊等狀況,部份子宮頸抹片車已面臨汰舊問題。iROO服飾品牌今年再度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希望以義賣方式籌募子宮頸抹片車之購置經費,使子宮頸抹片車得以汰舊換新,並持續推動定期抹片篩檢觀念及服務婦女朋友。張鈞甯也非常開心的表示,為了擔任好代言人的角色,開始不斷的充實有關於子宮頸癌防護的知識,只要在生活中多注意一點,定期做好子宮頸抹片檢查和疫苗接種,雙重防護就能讓自己免於子宮頸癌的威脅。透過代言人的身份,可以呼籲到更多的朋友,要學習正確的生活習慣,愛護自己、珍惜健康。活動從3月1日起正式開跑進行首波預購活動,於3月7日前在Yahoo!奇摩拍賣內預購任何一樣愛心商品,將贈送全球著名時尚雜誌BAZAAR(哈潑時尚)或COSMOPOLITAN(柯夢波丹) 國際中文版雜誌乙本。另外,參與愛心商品競標活動,拔得頭籌的民眾即能獲得由張鈞甯親筆簽名的子宮頸癌幸運防護秘笈,裏面還有張鈞甯的私房小叮嚀唷!歡迎民眾一起與張鈞甯健康、美麗作公益。‧愛心商品預購活動網址:http://tw.user.bid.yahoo.com/tw/user/cancerfcf‧iROO女性關懷運動活動網站:http://www.canceraway.org.tw/carelove/

定期抹片篩檢 向子宮頸癌SayNo!

定期抹片篩檢 向子宮頸癌SayNo!#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子宮頸內部的細胞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PV)而發生病變,它可能出現在任何有過性行為的婦女身上,年輕或年老者都有機會。面對子宮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永遠是不二法門。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表示,在20年前,經常有婦女過去從未看過婦產科,因為不正常陰道出血,最後不得不就醫,檢查後原來已經是子宮頸癌第三期,甚至輸尿管已經被癌腫塊阻塞而造成腎水腫頻臨腎衰竭,此時可說是藥石罔效,著實令人婉惜。近年來,由於衛生政策的大力推廣子宮頸抹片,加上婦女朋友對於本身健康認知的進步,上述的悲劇已經大幅減少了。洪醫師指出,子宮頸是陰道與子宮腔的交界,其轉換帶(transformation zone),醫學上稱為T-zone,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即多層鱗狀上皮與單層柱狀上皮的移行區。此T-zone是子宮頸癌最好發之處,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是要特別採集此處的細胞做顯微鏡檢查。子宮頸癌可以說是HPV感染之罕見續發症。換言之,該病毒若感染了T-zone,多數會在7~8個月後自行消失;只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會於日後10~20年間,發生高度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由於從感染到發病長達十餘年,只要婦女朋友定期接受抹片篩檢,多可以在初期病變階段就發現;此時只要接受較簡單而少副作用的手術治療,就有接近100%的治癒率。但是洪思齊醫師仍要提醒婦女朋友,子宮頸癌初期時幾乎是無聲無息,毫無症狀,只有靠醫師抹片或陰道鏡檢查才得以早期發現。此外,標準的抹片檢查程序,還包括骨盆腔內診,因此子宮肌瘤,卵巢瘤或子宮、膀胱脫垂,甚至尿失禁也可能藉此機會得以發現,可說是子宮頸抹片的附加價值呢! 最後,再一次提醒您,您今年「抹」了嗎?希望您珍愛自己,才能有本錢珍愛家人。讓我們一起向子宮頸癌Say No!

”戒菸”有補助 省錢、健康少負擔

”戒菸”有補助 省錢、健康少負擔#子宮頸癌

“菸害防制新法”自98年1月11日起已全面上路,除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不得吸菸外,為確保胎兒健康,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精神,將孕婦納入不得吸菸範圍。參與菸門診政府有補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呼籲有需要民眾多多利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主任李佳利說,從點菸到香菸近手燃燒完約花10分鐘時間,期間真正吸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幾十秒鐘而已,大多時間都是夾在指尖或放在菸灰缸上空燒,因此直接釋放於空氣中的側流煙散佈時間,比吸菸者吸入肺部再吐出來的主流煙時間長。李佳利表示,二手菸是由側流煙加主流煙所組成,所以更毒。由試驗得知,吸二手菸者,其血液及尿液濃度比抽菸的人還高。所以抽菸不只是危害自己身體,也危害到周邊的人。 她說,絕大多數吸菸者都會認為,吸菸只會對自己健康帶來危害,不會對別人帶來影響。事實上,美國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不吸菸者長期暴露在二手菸工作環境中,得到肺癌機率將提高30%,尤其是吸菸對兒童傷害更大,會影響發育中兒童閱讀、數學、推理能力。吸菸者的孩子常患呼吸道感染、肺功能較差、易罹患慢性耳部發炎;至於吸入二手菸成人則易增加子宮頸癌、肺癌、心臟病罹患率及血管內皮組織易受損。李佳利提醒民眾,戒菸好處當然是立即省錢,不用每個月花一兩千元買菸金錢來糟蹋自己健康。開始感受空氣清新及食物美味、家人也免受二手菸毒害,身上不再有菸臭味,牙齒也會變得較白,重新建立一個健康形象。同時,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疾病會減少,皮膚顯得光澤有彈性。罹患中風及癌症危險性大為降低,戒菸後更可以重獲自由!尤其在身處非吸菸區時候,不用再為四處找地方吸菸而大傷腦筋!李佳利指出,大約有50%戒菸者發生不舒服反應,通常於戒菸24小時內發生,數天後最厲害,在2到3週後慢慢減輕。對香菸渴求可以維持半年以上。正常情況下,戒斷症狀是一種暫時現象。常見戒斷症狀與吸菸感覺相反,包括:不安、憂鬱心情,精神不集中,失眠,無法靜下來,緊張、挫折感、生氣,心跳減慢,焦慮,食慾變好或體重增加。除需要強烈戒菸動機,加上意志力克服外,建議至戒菸門診就診,國民健康局目前有提供補助,藥費部分補助每週250元,低收入戶每週500元,每年至多補助2次療程,每次療程最多補助8週次藥費,限於同一醫療院所90天內完成。由戒菸門診及社區領有戒菸諮詢認證藥局等醫療專業人員為民眾服務,幫助輕鬆戒菸。李佳利說,目前經科學研究證實有效戒菸藥品,最主要分為「非尼古丁藥物」和「尼古丁製劑」二大方式藥物療法,它們都可以降低戒菸時不舒服與想吸菸慾望,並增加戒菸成功率。尼古丁替代療法藥品,提供很小量尼古丁,使戒菸者體內維持低量尼古丁,可以緩解因尼古丁濃度下降所產生戒斷症狀及吸菸慾望。它不會如吸菸產生快速尼古丁身體效應,也不會產生刺激和令人愉悅作用,因此不會成癮,又不含有一般香菸中的膠油或一氧化碳,所以不會對健康產生像抽菸一樣的威脅,是一種安全有效輔助戒菸方法。台灣目前核准的尼古丁替代療法藥品有貼片、口嚼錠、吸入劑和口含錠等多種方便劑型。假使不適合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藥品,或使用失敗者,醫師還可為戒菸者選用其他「非尼古丁藥物」。李佳利提醒戒菸朋友,應詳細告訴醫師及藥師目前身體狀況,是否有就醫接受治療及使用藥物,建議將使用藥品連同藥袋包裝一起帶給他們參考,維護民眾用藥安全,以避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等問題。有下列情形,請務必由醫師評估,切勿自行使用:最近有心臟病或中風發作、嚴重不規律心跳、不穩定或惡化性心絞痛(胸痛),孕婦、計畫懷孕者或授乳婦,有心血管疾病者,包括心臟衰竭、心絞痛、高血壓、閉塞性週遭動脈血管疾病;有嚴重肝臟或腎臟疾病,有胃潰瘍或甲狀腺亢進;糖尿病患者,被診斷有腎上腺腫瘤。

「盡我所能」!共同推動子宮頸癌防治

「盡我所能」!共同推動子宮頸癌防治#子宮頸癌

全世界每年有493,243位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位婦女因子宮頸癌而喪生。在亞太地區,子宮頸癌僅次於乳癌,是第二大女性癌症,估計每天有 391 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病毒)引起的。面對這個威脅全球女性的疾病,中華民國防疫學會(Taiwan Counter Contagious Diseases Society, CCD)特別加入亞太抗子宮頸癌聯盟,共同參與「亞太抗子宮頸癌聯盟─盡我所能」宣示活動,與全世界一起發聲,呼籲女性朋友重視子宮頸癌的防治,多愛自己,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秘書長王任賢醫師表示,即使政府及醫療團體皆振力呼籲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女性對於婦科內診與抹片檢查仍持害羞、不便等保守態度,使得防疫效果始終不彰,子宮頸癌依舊名列婦女癌症好發比率的一二位。王任賢醫師說,造成子宮頸癌的主要感染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絕大多數是經性行為傳染,每 4 個 HPV 新增感染案例中,就有 3 個發生在 15 到 24 歲的女性身上;而每10 個女性中就有 8 個在一生中感染到 HPV 病毒。大部分感染到 HPV 病毒的女性都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因為被感染時未必會有任何病徵。其實大多數靠本身的免疫系統就能對抗HPV,讓感染自動消失,不過如果女孩或年輕女性感染了 HPV而自己的身體無法抵抗病毒,或因性行為而反覆感染,長期下來就可能演變成子宮頸癌及外生殖器病變。「想要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的威脅,教育是首要工作!」王任賢醫師說,這次會參與「亞太抗子宮頸癌聯盟─盡我所能」宣示活動,就是希望藉由網路傳播功能,提供正確的子宮頸癌防治資訊,除了年輕女性應「盡我所能」多吸取正確的疾病防治知識外,身為家長也能「盡我所能」一起重視女兒的健康,如果有需要,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亞太抗子宮頸癌聯盟─盡我所能」宣示活動,結合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及澳洲等四個國家多個非營利專業醫學組織,共同推動子宮頸癌教育及防治推廣工作,官方網址為http://www.idoeverythingican.org,進入該網址後,選擇所在地,就可以免費下載子宮頸癌和其他HPV病毒相關疾病的衛教手冊,並且歡迎家長與子女一同參與宣示活動,向HPV病毒說不!

全面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抹片

全面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抹片#子宮頸癌

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將獎項頒給發現子宮頸癌元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或稱HPV病毒)的德國科學家哈拉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此為諾貝爾獎史上頭一回頒給婦產科領域疾病,意義非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醫師魏志尚表示,豪森博士在1977年發現HPV病毒,一反當時學界傳統認知,指出子宮頸癌並非遺傳,而是病毒導致。這樣發現也讓人們深究HPV病毒致病機轉、最終促成子宮頸癌疫苗開發和問世,成為近代公衛史上卓越成就。魏志尚說,全球約有50~80%的人終其一生曾被HPV病毒感染。該院區HPV病毒檢查結果中,有21%女性呈現HPV篩檢陽性。子宮頸癌疫苗問市是女性一大福音。豪森博士在發表諾貝爾獎得獎感言時表示,除了子宮頸癌,HPV病毒和更多癌症有關聯,如婦女陰道、外陰癌及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等。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提供子宮頸癌疫苗預防接種服務,此疫苗涵蓋病毒型別為第16、18、6、11型HPV 病毒。不僅能預防子宮頸癌,對於陰道癌、外陰癌前病變也有良好預防效果;此外在疫苗施打下,也發現了針對第6、11型病毒所導致的生殖器疣有逹95%防治效益。魏志尚強調,其實生殖器疣臨床上相當常見,帶給女性困擾除了尷尬、可能不斷復發還有治療過程不適。生殖器疣並非只有所謂「壞女孩」才可能罹患,在臨床上發現患者也有一般家庭主婦、年輕女學生甚至單一性伴侶女性,所以菜花防治也是子宮頸癌疫苗研發下的正向附加效益。他說,由公共衛生角度看來,接種疫苗來預防疾病是相當有效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以「疫苗+抹片」為預防子宮頸癌初級、次級防護。女性若能在尚未感染病毒前接種,能帶來更好保護效果。以中興院區為例,婦產科今年度也施打約500支疫苗。截至目前為止施打經驗也顯示疫苗安全性相當良好,臨床上不良反應、副作用也極少見。

子宮頸抹片檢查巡迴車服務 貼心忙碌職業婦女

子宮頸抹片檢查巡迴車服務 貼心忙碌職業婦女#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威脅婦女的健康,「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的最上策,臺中市衛生局統計臺中市目前超過10年沒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已婚婦女,約計有4萬人左右,相較於定期抹片檢查的婦女,發現潛在罹患子宮頸癌有較高的風險,許多婦人往往因為交通不便,而疏於檢查。日前,國際獅子會300-C1區捐贈臺中市衛生局一台婦女抹片篩檢車,未來將在臺中市巡迴各區,提供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保障婦女的健康。車內設備相當新穎,為婦女朋友,特別將子抹車內部搭配一系列粉紅色系設計,各項設備佈置的很溫馨,給人感覺很溫暖也很隱密。特別的是車內更衣室,還有貼心粉紅色的檢查裙及車內拖鞋可以先換上,再等候檢查,另外還有一項貼心服務於等候區設置衛教專區提供婦女保健相關海報、宣導單張及防癌保健雜誌供等候婦女參閱,期望每一位婦女皆享有且擁有健康篩檢之權利。臺中市衛生局除了提供抹片檢查巡迴車之到點服務,並結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林新醫院、衛生署台中醫院、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方便因工作或家庭忙碌而無法外出受檢的婦女,提供三年以上未接受抹片篩檢婦女到宅抹片篩檢服務,希望透過貼心可近性之服務,以節省婦女時間及奔波往返之苦,歡迎本市30歲以上且三年以上未接受抹片篩檢婦女踴躍洽詢本市轄區衛生所,另為照顧上班族,還設有乳攝夜間門診(由林新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服務)。臺中市衛生局目前備有2部子宮頸抹片檢查巡迴車,提供機關、團體及工作場所等單位向轄區衛生所提出申請(30歲以上婦女,人數30人以上即可),將會儘快的為申請單位提供子宮頸抹片採檢服務。再次呼籲婦女朋友,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50-69歲婦女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目前本市有林新醫院、澄清綜合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台中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共7家乳房攝影合約醫院,其中林新醫院、澄清綜合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更提供乳房攝影檢查接送服務,歡迎洽詢臺中市轄區衛生所,請大家告訴大家姐姐妹妹要注重自己的健康,共同為健康把關。

接種HPV疫苗 100%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HPV疫苗 100%預防子宮頸癌?!#子宮頸癌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發現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德國科學家,說起這種病毒,一般人或許陌生,但講到它引發的疾病:子宮頸癌!國人應耳熟能詳,因為這是台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增病例近六千人,幸而隨著抹片篩檢的推廣及疫苗的研發成功,子宮頸癌已能早期診斷、早期預防、且治療成功。目前已知的HPV超過200種,其中96種會感染人類。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郭石城醫師指出,感染生殖道的HPV又分兩大類型,「高危險病毒」與侵襲性子宮頸癌、外生殖器癌相關,常見的有16、18、31、33、35、45、52及58型,其中16與18型的盛行率在子宮頸癌病例中高達70%;另一種「低危險病毒」,如第6、11型,會導致生殖器疣及良性子宮頸病變,90%的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為其所引起。HPV通常經由性行為傳染,少數經母嬰垂直感染。根據國健局資料,台灣女性的HPV感染盛行率約15%;估計有性行為者半數以上終其一生會遭HPV感染,50歲以下婦女更有80%曾感染,但僅約1%的感染者出現臨床症狀。人體感染HPV後3-6個月會產生免疫反應,90%以上的感染者可在兩年內將病毒自然清除;但若身體未產生適當的免疫反應,HPV便可能引起生殖器疣及輕度的子宮頸癌前病變。持續的HPV感染,特別是感染高危險病毒型,數年後,可能發展成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或侵襲性子宮頸癌。郭石城醫師表示,衛生署目前已核准的HPV疫苗,主要可預防高危險的HPV-16、18及低危險的HPV-6、11,由於疫苗不含病毒基因,所以不具感染性,安全性高。根據臨床實驗,疫苗對於HPV-16、18引起的第二、三級子宮頸癌前病變、原位腺癌,預防效果幾達100%;對HPV-6、11、16、18所造成的生殖器病變及癌前病變,亦有將近100%的預防效果。不過,要取得完整的保護效果,HPV疫苗應在六個月內接種三劑,也就是施打第一劑後的第2個月接種第二劑,第6個月打第三劑;若無法如期完成接種,也應於一年內接種完畢,所以花費並不便宜,大約要上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孕婦及已患子宮頸癌的婦女並不建議施打HPV疫苗,而且施打疫苗期間及之後一個月內不要懷孕;若接種期間懷孕了,並不需流產,但建議暫停施打疫苗,待生產後再繼續未完成的針劑。此外,HPV疫苗的保護力非百分之百,估計在台灣,97%由HPV-16、18造成的感染,及90%由HPV-6、11引起的生殖器疣,都可藉此預防,但接種者仍可能感染其他HPV病毒型,進而引起子宮頸癌病變,所以疫苗只能減少六到七成的子宮頸癌風險,郭醫師提醒,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仍有絕對的必要。

篩檢求精準!子宮頸抹片前的簡易常識

篩檢求精準!子宮頸抹片前的簡易常識#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是簡單易做的,凡是已經有性經驗的女性,無論年齡大小都需做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而新增的子宮頸薄層抹片檢查,可提高檢測的準確度。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陳曼玲醫師指出,在台灣子宮頸癌一直高居婦女癌症發生的前五名,子宮頸癌是婦女癌症中最容易早期發現的,但不少女性朋友因為害羞、怕沒隱私權等因素,不敢做子宮頸抹片篩檢,讓每年死於子宮頸癌的女性高達800人,其實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相當簡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子宮頸癌的治癒率是很高的。 凡是已經有性經驗的女性,無論年齡大小都需做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尤其是太早有性行為者、多重性伴侶、早婚、生育子女較多或子宮頸曾受病毒感染者,更須特別注意。子宮頸抹片檢查沒有應受檢的年齡上限,老年婦女亦須繼續定期身體檢查,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及骨盆腔檢查。陳曼玲醫師強調,子宮頸抹片是簡單易做的,一般婦女可於月經後,至婦產科門診檢查,醫師會利用鴨嘴(陰道張開器)打開陰道,再用抹片刷將子宮頸表皮細胞刷落送檢,在顯微鏡下做癌細胞之篩檢,這個檢查能夠顯示出子宮頸有無感染、發炎、異常細胞或是癌症發生的可能,當在做抹片時只要深呼吸放輕鬆即可,並不會感到疼痛或不適。但影響抹片品質的原因包括抹片固定或保存不良、細胞太少、太厚或太多血液、沒有子宮內頸成分、發炎細胞過多、存在外來物質(如潤滑劑)、過多細胞溶解或自溶等。因此,檢查前兩天必須避免陰道沖洗,避免盆浴,勿使用陰道塞劑、殺精蟲劑或潤滑劑,因為這些可能會沖掉或隱藏異常細胞,前一晚不能有性行為,因房事後,抹片上會發現大量精子而影響判讀。檢查完畢之後,只要在家等候檢查結果通知即可,少數人會有幾天血絲樣、咖啡色的分泌物,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無需多慮。報告通知單上有三種結果:正常細胞(須定期抹片檢查一次)、有發炎細胞(需回門診進一步追蹤)、有問題細胞(需切片檢查)。抹片為發炎現象者,絕大部分是出現較多的白血球或膿細胞而已,亦即真的只是發炎,不過由於少部分可能潛藏有異常變化的細胞,因此建議治療後,重做檢查。一般醫師會給予陰道塞劑,或合併口服藥物,大約一至二週即可痊癒,不過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炎性反應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因此理想的狀況是四至六個月之後再做一次抹片檢查。若抹片發現有問題細胞時,婦產科醫師會使用一種光學儀器-陰道鏡,去觀察子宮頸上皮,找出疑似病變的位置,做子宮頸切片。不同於抹片的是,切片摘取了小塊的子宮頸組織,因此可以有比較肯定的病理學診斷,過程約需十至十五分鐘,切片也幾乎不會痛,不用太緊張。陳曼玲醫師表示,傳統抹片是把子宮頸上刷下來的細胞直接塗抹在玻璃片上,然而這有幾個缺點:第一、只能將抹片刷上約20%的細胞塗在玻璃片上,80%則仍在抹片刷上而被扔進垃圾桶了;第二、容易有多層細胞重疊在玻璃片上的情形,影響判讀;第三、如果有白帶、出血、精液等,容易掩蓋子宮頸上皮細胞,而影響判讀,因此傳統的子宮頸抹片的偽陰性偏高(約20%),診斷上僅能產生70%的敏感度。近年來由於「薄層抹片」的問世,採檢方法如同傳統抹片,不同的是將整個抹片刷上的檢體放入液態的懸浮液來保存,然後透過電腦自動化儀器將檢體中的血液、黏液、發炎物質等會產生遮蔽干擾物質先清除掉。再透過特殊濾淨方式集中欲檢查的子宮頸上皮細胞並製成薄層的細胞抹片,可大大減少傳統抹片因檢體不良、固定不良等影響判讀的因素,同時比傳統抹片多取五至十倍的細胞,抹片品質得以改善,偽陰性也大幅度下降,從一般抹片偽陰性約20%,薄層抹片的偽陰性可降至5%。惟薄層抹片目前沒有健保給付,民眾須自費,因此若想採用此法的女性,在做抹片時直接告知婦產科醫師即可。陳曼玲醫師呼籲,子宮頸抹片篩檢是發現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減少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大部份的子宮頸癌是由子宮頸癌前病變演變而來且需時數年之久。子宮頸抹片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藉著檢查剝落的子宮頸細胞,希望能找出癌前的病變,避免演變成侵犯性癌症。在毫無臨床症狀的時候,就用不痛不癢簡易方法,在子宮頸癌還沒產生之前,就找出來,並做進一步的治療。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的人,如果出現異常報告,大都只是這些癌症之前的病變而已,做個小小的檢查或手術,連子宮都不必割掉,零期子宮頸癌的治癒率幾乎可達100%。全民健保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連續三年陰性者,則至少每三年檢查乙次,受檢時請攜帶健保卡和身分證至婦產科就診即可,為了方便記住,可於每年生日時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