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性行為提高感染風險 子宮頸癌疫苗先預防

性行為提高感染風險 子宮頸癌疫苗先預防#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健局在今年6月所發表的統計數據,乳癌與子宮頸癌是高居國人常見十大癌症之一,是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但事實上這兩種癌症都可經由早期篩檢達到預防,甚至治療的功效,特別是子宮頸癌,研究指出透過疫苗的施打,可有效達到預防的效果,但多數女性尚無建立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概念,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教授呼籲,女性應主動諮詢醫師,減少子宮頸癌的威脅。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教授表示,台灣每年子宮頸癌病例發生約5000例,連同原位癌(癌前病變不等於癌症)和侵襲癌(病變惡化成癌症),子宮頸癌已是現代女性罹患癌症的第2名,僅次於乳癌,女性應加強自主預防觀念。事實上,子宮頸癌是受人類乳突病毒 (HPV, human papillomavirus)感染,和一般民眾所認知道的遺傳、飲食因素並沒有關係,目前已知有將近20種的HPV病毒會引發癌病變。其中,常見導致子宮頸癌的是16、18型病毒,至於同樣常見的6、11型病毒,則與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關。HPV病毒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所以,只要女性有過性行為,就有可能感染HPV病毒。雖說大部份人感染HPV病毒後,人體會自動自淨;但若持續感染,就有可能演變成子宮頸癌。鄭文芳教授表示,想要預防子宮頸癌,一是次級性預防,即近年來推廣有成的定期子宮抹片撿查,以期在癌前病變或癌病變前期及早發現與治療,但抹片無法避免HPV病毒的感染;二是初級性預防,即在尚未感染HPV病毒前,主動依醫囑施打預防性疫苗,防範於未然。換言之,雖說子宮頸癌發生率高,但女性只要定期進行抹片檢查,加上預防型疫苗施打,就能降低子宮頸癌的風險和危害。鄭文芳教授憂心,目前台灣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比率僅3%,反觀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英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家,在政府補助推廣下,近8成女生在青春期已施打多價子宮頸癌疫苗。換言之,台灣對於子宮頸癌的預防工作尚欠缺,目前雖已有少數縣市推行施打補助,但多數民眾仍然沒有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建議一般女性應主動尋求醫師諮詢接種疫苗資訊,讓自己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健康講座資訊:子宮頸癌疾病與預防新知活動時間:7月22日(日)下午14:00活動地點:YMCA城中會館 (台北市許昌街19號2樓)

罕見!處女姐妹 同時罹婦科腫瘤疾病

罕見!處女姐妹 同時罹婦科腫瘤疾病#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日前有一位33歲的彩鳳(化名),因陰道不正常出血,曾至3、4間醫院就醫治療無效,遂轉至北醫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門診求助。無獨有偶,另一位38歲的彩霞(化名)也因同樣症狀遍尋醫師治療未見起色,故求治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醫師。劉偉民醫師後來發現,兩位女性為親姐妹,皆未曾有性經驗,也無家族史,卻罕見地分別罹患子宮頸癌最末期(第四期下)和子宮內膜癌,這件事提醒了所有婦女大眾,處女不僅會得到婦科腫瘤疾病,甚至婦癌也並非不可能。劉偉民表示,這對台灣婦女而言絕對是一大警惕,因現代人普遍晚婚,台灣又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風險更高。以前婦女早婚、生子、哺乳,較不易罹患婦癌和賀爾蒙相關的婦科腫瘤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由於姐妹仍是處女,因此劉偉民先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腔肥厚,且接近子宮下半部有一腫塊。因此建議病人接受子宮鏡手術切除子宮腔裡面的腫瘤(當時僅懷疑是「子宮黏膜下肌瘤」所造成的不正常出血),但前提是必須在手術時先切開處女膜,才能經由陰道做子宮鏡手術。劉偉民醫師當時詢問病人是否介意先做陰道內診和子宮頸抹片,病人同意,內診時確認處女膜完整,僅容一隻食指勉強接觸到子宮頸處有一個4、5公分大的腫塊,陰道壁也有多處小結節,當下即判定可能是子宮頸癌,極可能已多處擴散。三天後,子宮鏡手術的病理報告證實病人罹患的是,「沒有性經驗的處女」幾乎不太可能會發生的子宮頸鱗狀上皮癌,而且細胞分化極差,同時正子攝影和磁振造影也證實癌細胞已轉移至肺、肝、腦部和骨頭上,進入子宮頸癌的最末期─第四期下,目前病人已接受電療及化療中。病人要求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由於病人處女膜完整,所以連食指單指都無法做抹片,僅以一支細刷深入陰道完成。三天後報告出來,子宮頸抹片結果正常,但子宮擴括術的切片報告證實是子宮內膜癌。病人近日已接受「達文西立體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卵巢及骨盆腔淋巴等,預計三天即可出院。劉偉民醫師呼籲,值得婦女朋友注意的是,沒有性經驗並不表示不會得到婦科腫瘤疾病或婦癌。此外,「處女膜障礙」不只是一般婦女有,多數婦產科醫師可能也有,過度的防禦性醫療絕對不是患者之福。如果在做侵入性檢查前,先和病人及家屬充分溝通,絕對不會有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這兩位姐妹若非「處女膜情結」,應該可以更早診斷出來,得到更好的治療成果。

護士耐心勸就醫 別低估子宮頸癌

護士耐心勸就醫 別低估子宮頸癌#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地區每年有近2000人罹患子宮癌,其中有800人死於子宮頸癌,其對女性同胞所帶來的威脅,不容小覷。但有許多女性認為身體無異樣或忙碌沒有時間等因素而許久沒有做過抹片檢查,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范成鎧主任呼籲30至69歲的女性,為了您及家人的健康與家庭幸福,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一名基隆市黃小姐從未做過抹片,第一次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竟然為子宮頸原位癌,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公共衛生護士以半年時間利用電話及家訪鼓勵黃小姐前往婦產科醫療院所做進一步切片檢查,黃小姐前半年不認為很嚴重,時常向護士嗆聲「不需要!」,幸好衛生所護士耐心地多次日夜電訪及家訪循循善誘,黃小姐終於同意轉介至醫院接受切片檢查,結果是要做子宮頸椎狀切除,再接受進一步治療。黃小姐向七堵區衛生所護士小姐說「非常感謝衛生所極力邀請」,讓她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子宮頸癌問題。她很想大聲告訴所有婦女朋友,以自己的親身經驗,讓大家了解積極接受癌症篩檢真的很重要。黃小姐現在不但已經完全接受,更積極地想要加入衛生所志工夥伴積極協助衛生所推動子宮頸癌防治。若有癌症篩檢問題,可向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諮詢相關資訊。

每年2千名子宮頸癌新生個案 定期篩檢防婦女殺手

每年2千名子宮頸癌新生個案 定期篩檢防婦女殺手#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台灣,子宮頸癌是婦女癌症殺手之一,每年約有2000名新發生個案,是婦女不可輕忽的疾病。子宮頸癌主要是因為長期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目前已知約有40種人類乳突病毒型會感染肛門及生殖區的皮膚及黏膜,而與子宮頸癌相關的高危險型別約有17種,其中第16、18、52、58等型別為台灣較常見的高危險型別。目前醫學已研發出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簡稱HPV疫苗或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感染HPV,進而減少6至7成的子宮頸癌發生,此疫苗適合接種對象為9至26歲女性,以沒有性經驗者效果較佳。在預防子宮頸癌發生上,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建議民眾,最好能定期接受子宮頸癌抹片檢查,年滿30歲以上婦女,每年享有一次免費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予以治療,進而阻斷後續發展為侵襲癌。此外,由於疫苗只能預防60~70%的子宮頸癌,所以,在接種疫苗後仍應每年仍定期接受子宮頸癌抹片檢查。

定期檢查發現癌症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

定期檢查發現癌症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香港紅星梅艷芳因子宮頸癌病逝,子宮頸癌更常列國人女性十大死因之一,許多55歲過後的婦女,認為沒發生性行為,就不需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錯誤觀念!因造成子宮頸癌的病毒可能在第一次性行為中就已經存在體內,所以30歲以上的婦女仍要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另外大腸癌、口腔癌也都需要定期檢查才能發現病灶。阮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梁錦榮醫師表示,30歲以後有性行為的女性,需記得每一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50~70歲的民眾,請記得每2年接受乳房攝影檢查;50~70歲的民眾,請記得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早期檢查乳癌的方式,包括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其中乳房攝影能夠偵測到一些異常微小鈣化點,通常一半以上早期乳癌、原位癌的特徵,因此乳房攝影對於乳癌早期診斷非常有幫助。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新式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腸癌偵測準確率高達96%,但很多民眾不把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異常」當成一回事,高達37%陽性個案沒有到大醫院做大腸鏡確診,因症狀明顯才就醫,已是需開刀切除的晚期腸癌。而口腔癌病變多起因於嚼檳榔、吸菸。一般口腔的白斑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的口腔黏膜病變,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轉變成口腔癌的機率相當大,有嚼檳榔、吸菸者,30歲以後請記得每 2 年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最好的預防方法除了遠離菸酒、檳榔,應定期做口腔黏膜檢查。

80%乳癌可由觸摸發現 籲女性重視

80%乳癌可由觸摸發現 籲女性重視#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癌症為女性死亡排行榜第一名,乳癌及子宮頸癌一向排名在女性癌症的前5名,因應母親節即將到來,壢新醫院特舉辦乳癌與子宮頸癌疾病講座,壢新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昌指出,80%乳癌可由觸摸發現,其中有60%的乳房腫瘤是由病人自己,或病患先生所發現,經乳房自我檢查發現乳癌的患者,腫瘤通常較小,治癒率較高,一般會建議婦女在生理期後一週內可以自行觸摸檢測,停經或更年期婦女則是每月固定一天。此外陳達昌主任表示,全球每年都有近50萬女性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並造成25萬女性死亡,在台灣,每年有4,908位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包含原位癌),發生率僅次於乳癌,平均每天增加13個新病例,面對如此可怕的疾病,女性朋友們更應該要定期檢查。而子宮頸癌預防方法則是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安全性行為、避免多重性伴侶、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及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陳達昌主任指出,其實子宮頸癌、乳癌可透過檢查並早期發現而提高治癒率,呼籲婦女們應定期檢查,培養預防保健的好觀念,才可以預防癌症找上門。

溫馨寵愛母親 免費「3分鐘」護一生

溫馨寵愛母親 免費「3分鐘」護一生#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各大醫美中心雷射除斑、玻尿酸除皺、拉皮、整型廣告琳瑯滿目;大街小巷美容護膚坊美容護膚體驗療程高掛的招牌等。從搭配飾品、身上穿的;臉上抹的,這些都讓女性朋友們趨之若鶩,無不希望留住青春,擁有美麗,是個“凍齡”的美魔女。然而,這些都是附加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了健康,這一切的一切都將離妳遠去。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子宮頸癌為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6位,透過定期檢查、及早診斷、便可提早治癒,您知道嗎?子宮頸原位癌治癒率可達100%。臺大醫院竹東分院婦產科醫師張永絃表示,凡是有性經驗的女性,都需做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尤其是太早有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早婚、生育子女較多或子宮頸曾受病毒感染者,更需定期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沒有受檢的年齡上限。老年女性也需要持續定期檢查。做過子宮全切除、癌症前期或是癌症而行子宮切除者,仍須定期做抹片檢查。女性定期做婦科方面的檢查是健康照護重要的一部份。親愛的女性朋友們,每年愛護自己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給自己三分鐘的時間,接受國民健康局近年推動之30歲以上女性每年免費1次子宮頸抹片的檢查服務;母親節前夕,不要忘了寵愛自己,擁有美麗的健康未來。

定期抹片檢查 遠離子宮頸癌風險

定期抹片檢查 遠離子宮頸癌風險#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又將至,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資料統計顯示,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在感染初期最不容易感覺到疼痛的疾病,通常都是以陰道出血等症狀或是經由異常的子宮頸抹片發現,因此讓國內許多婦女朋友們錯過黃金治療時機。目前知道子宮頸癌形成的原因與人類乳突病毒(簡稱HPV)有密切關係,聽到HPV,一般人都不太認識,可是它卻是引發性病菜花的主要病菌,其中第16型及第18型與子宮頸癌的發生有極大的關聯性。現代醫學非常進步,癌症不再是絕症,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希望婦女朋友能為了自己的健康,到各大醫療院所或衛生所進行檢查。為有效防治子宮頸癌,基隆市衛生局的七區衛生所於5月與婦產科醫療院所合作辦理「寵愛婆婆媽媽-癌症篩檢逗陣來」子宮頸抹片篩檢活動,邀請基隆市30歲以上婆婆媽媽參加「六分鐘護一生」行動愛自己,另外提供9場子宮頸抹片社區設站篩檢服務,提供基隆市婦女更便利的服務,鼓勵婦女朋友們多加利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