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三十輕熟女 妳子宮頸抹片檢查了嗎?

三十輕熟女 妳子宮頸抹片檢查了嗎?#子宮頸癌

作者:趙灌中 醫師大部分的人都看過「六分鐘護一生」的廣告,但妳是否真的了解呢?數據顯示,子宮頸抹片對於防治女性子宮頸癌十分重要,尤其是針對年過三十的輕熟女,國民健康局更提供有免費的篩檢,身為輕熟女的妳千萬不要輕忽了自己的健康與權益。台灣區99%以上的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而在都會區又有七成以上的婦女曾經被乳突病毒的侵犯過,只是大多數的女性只要生活規律、健康狀況良好、免疫功能良好的情形下,兩年內90%左右的人有抵抗力自然地克服病毒而痊癒,或是也許病毒終生潛伏但並不發病。持續性的感染或是抵抗力較低造成惡化的狀況,就需要靠抹片來檢查發現。子宮頸癌的檢驗很特別,在子宮頸的細胞隨時可以取下來做抹片檢查,從癌前期到侵犯這之間大多數通常有8~10年時間,只要在這期間發現癌前病變,幾乎可以完全治癒,這也是為什麼要加強宣導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當然有少許例外是變化很快或是細胞惡性度高的,只要早期發現就有機會可以救命,女性從開始有性接觸開始就該定期檢驗,對於年過30的輕熟女更是要主動去做檢驗。醫師也小心地提醒大家,許多民眾會諮詢子宮頸疫苗可否防治子宮頸癌,指的應該是大部分的子宮頸癌,但並非全部。疫苗主要是針對乳突病毒可以產生抗體,所以是預防致癌型乳突病毒所導致的子宮頸上皮癌(扁平細胞癌或稱為鱗狀細胞癌),理論上來說,當妳接種疫苗產生抗體後,受到病毒感染的機率就減低了。但另外少於百分之十的腺癌或是小細胞癌從其他部位轉移過來,這些就無法藉由疫苗來做防預。在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通通在增加,惟獨子宮頸癌慢慢下降,在衛生署尚未補助抹片之前,子宮頸癌其實是女性好發人數排名第一,這些都在在顯示了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子宮頸癌在沒出現任何症狀前,經過定期的子宮頸抹片被發現,其治癒率愈接近100%。尤其年過30女性及在家族因素等等致癌危險性較高的人更應定期檢查。(文字編輯:iCare醫療網 林欣怡)下述的三種女性,妳中了幾項呢?只有符合其中之一,就要開始定期抹片檢查囉!已經開始有性接觸。年紀超過30歲以上。家族成員中有子宮頸癌相關病史。以上「三種女性抹片檢查資訊」為:iCare醫療網 健康小叮嚀

「子宮頸癌」No.1 唯一癌症死亡人數下降

「子宮頸癌」No.1 唯一癌症死亡人數下降#子宮頸癌

作者:趙灌中 醫師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資料顯示,癌症近十年來一直是位於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唯有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是有最明顯的下降趨勢。隨著現代化生活環境的危險因子增加,以及錯誤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毎年罹患惡性腫瘤的人數不斷增加,雖然醫學在進步,卻無法有效降低其死亡人數。子宮頸癌死亡人數下降原因為何?其實民眾要能因此了解篩檢的重要性及多注意自己平日的身體狀況,就能對自己與身旁的人多一分健康的保障。早期的癌病多半沒有任何症狀,台北榮總 副院長暨婦產科 趙灌中醫師表示,「定期的檢查是一個很好的早期發現癌病的方法,而最好不要等到症狀出現時才去求醫。」 一旦症狀的出現,則應該不要故意忽略了或採取拖延方法,希望能自然的痊癒,以女性婦科為例,不正常的婦科出血或異常分泌物增加,就應當立刻檢查;這些症狀也許只是良性的疾病並非癌症的徵兆,但是也惟有求診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千萬不要等到疼了再說,或是自行判斷聽信偏方。因為只有到了比較晚期的癌症才會出現疼痛等的現象,此時才開始治療,通常都會十分的漫長與困難。台灣子宮頸癌的發生及死亡率從民國84年開始(全民健保起始年)衛生署補助抹片檢查,而有了明顯的變化,其中原位癌的發生率因抹片檢查,發現的人數也增加,但因為其屬癌前期,演變成侵犯性癌症約有8~10年時間,初期發現的治癒率接近100%,所以也可發現其死亡率從84年至今逐步下降。篩檢有其不可並免的誤差率,所以也建議大家要遵循醫師建議,定期檢查有效預防。(文字編輯:iCare醫療網 林欣怡) 遠離癌症三大重要概念:尋求專業醫師,為自己及家人養成定期檢驗的習慣。健保局毎年免費4癌篩檢,符合資格者,應主動到醫療院所檢驗。毎個人平日都應多注意自己身體狀況。一旦出現症狀,若覺得有異,要立即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建議。平日多吸收健康訊息,養成良好的健康觀念,才能有效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以上「遠離癌症三大重要概念」為:iCare醫療網 健康小叮嚀

HPVDNA檢測 子宮頸癌防護更全面

HPVDNA檢測 子宮頸癌防護更全面#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子宮頸癌是亞太地區女性第2大癌症,也是台灣女性前5大癌症之一,主要是透過性接觸長期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 (HPV;humanpapillomavirus)所致。透過抹片檢查有機會早一步發現病變,但並非所有的病灶初始皆有跡可循,婦產科醫師王知行建議,最好搭配HPV DNA檢測,較能幫助掌握病毒型別,及早治療。王知行指出,門診曾接觸一名病患,在住家附近衛生所的例行健檢中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意外發現細胞病變。經醫師追蹤、建議下進行HPV DNA檢測,結果第18型病毒呈現陽性反應,進一步接受子宮頸切片檢驗後,檢查證實為子宮頸原位癌,目前已手術完畢而逐步恢復健康。由此病例故事,王知行整理出以下幾點迷思:子宮頸受到病毒感染初期,不一定會有異常分泌物或不正常出血等症狀,像這位病患就是在無異狀下在健康檢查而意外發現異常;另外,病患為單一性伴侶的家庭主婦,並無多重性關係或提早性行為等不安全性行為,但還是不能完全避免子宮頸癌的感染風險。可以確定的是,傳統抹片仍為子宮頸癌初步篩檢最簡單及便利的方法,可以協助病患及早爭取治療時間,不致晚期發現而後悔不已。但王知行表示,傳統抹片檢查結果無法百分之百掌握病灶,最好搭配HPV DNA檢測能精準掌握病毒型別。也呼籲病患最好每年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及早發現,盡快治療。現今醫學技術發達,目前臨床上也有協助病患,主動防護的HPV疫苗供民眾接種,可預防會導致癌病變的高危險HPV病毒危害女性健康。王知行強調,雖說懷孕的女性不建議接種疫苗,但是若在接種第1劑後才懷孕,後續2劑只須等產後繼續施打,不需終止懷孕;另外,哺餵母乳期間,還是可以繼續接受疫苗接種。王知行補充,施打疫苗的對象以9~26歲、未感染HPV病毒的女性為主要施打對象。然而,感染HPV病毒第6、11型,亦會造成女性與男性得菜花。目前國外就有男性民眾施打HPV疫苗防範,建議台灣男性,亦可以透過HPV疫苗為健康多加一道防護。

關懷自己 女性朋友應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關懷自己 女性朋友應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分析,子宮頸癌是全球婦女第二常見的癌症,台灣也算是高發生率國家之一,雖然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的癌症,但也是最適合透過癌前病變篩檢,以預防發生侵襲癌導致死亡的癌症,透過篩檢政策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提醒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查」,有助於了解自己是否為罹患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根據研究文獻顯示99%以上的子宮頸癌和人類乳突病毒有關,它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因。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女性一生約有5至7成的機率感染到HPV,感染後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約9成會在1年內消失,但若感染HPV沒有消失的話,未來得到子宮頸癌的機會較高。國民健康局指出,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最好方式,子宮頸抹片檢查過程簡單,大多不會感到疼痛,採檢過程,係將擴陰器置入陰道,再以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上,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塗抹於玻片上,經過染色後,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存在。基隆市衛生局提供36歲以上、且6年以上未做過抹片者免費的「人類乳突病毒自我採檢棉棒套組」,檢查結果為陽性,需至醫療院所進一步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確定是否已經有子宮頸癌前病變,但檢查結果為陰性,仍應至少每3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

醫訊/女性沉默殺手:子宮頸癌疫苗提早預防

醫訊/女性沉默殺手:子宮頸癌疫苗提早預防#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000名新增子宮頸癌病例,若加上子宮頸原位癌,每年則超過5000個案例,超過800個家庭被影響,估計台灣每天約有2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者,顯示子宮頸癌是女性健康的「沈默殺手」。婦產科醫師陳德駿表示,子宮頸異常或病變通常不易被發現,呼籲女性除了定期抹片檢查之外,施打疫苗等預防性措施也不可少。子宮頸異常或病變初期身體不會有明顯症狀,許多女性常因陰道異常出血才就醫,但此時子宮頸病變早已成為子宮頸癌。對此,陳德峻說明,每年定期做抹片檢查可幫助婦女在發生異常分泌物、破皮、甚至出血等症狀前,先發現癌細胞病變的跡象,爭取充足的治療時間。然而,抹片檢查結果正常,不代表百分百沒事。陳德峻指出,門診曾接觸到一名病患,每年都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且結果正常,卻在最近一次檢查結果發現罹患原位癌,病患感到非常震驚及挫折,家中也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中。追究原因,發現病患的子宮頸位置因個人因素上移且與腸子沾黏,送驗檢體並無從子宮頸上正確採樣,以致未發現子宮頸部位發炎。子宮頸癌主要是透過性接觸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humanpapillomavirus)16、18型所導致,同時感染HPV病毒第6、11型還會造成女性與男性得到菜花。盡早發現異常可爭取充足的治療時間,顯示岀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重要性。研究發現,若過早有性行為,因子宮頸的發育尚未成熟,愈易受病毒感染。陳德峻呼籲,現今社會風氣開放、性行為提早,若已有性行為的年輕女性更要接受抹片檢查,即使單一性伴侶或子宮頸已切除過的女性同樣也要進行檢查。由於子宮頸腺癌因不易透過抹片早期發現,若能在抹片檢查之外,再加上疫苗的保護,可說設下雙重的提早防護。目前已有針對常見HPV型別的疫苗上市,協助婦女健康多一道防線。國外許多地區除了倡導抹片檢查,更是補助與推廣青春期女生施打子宮頸疫苗提早預防,幫助婦女朋友遠離子宮頸癌。健康講座訊息:子宮頸癌疾病與預防新知講座地點:湖光基督教會(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608號1樓,捷運文德站旁)講座時間:8月11日(六)下午14:00~16:00洽詢電話:(02)2797-1000

子宮頸癌和性行為有關 注意個人衛生

子宮頸癌和性行為有關 注意個人衛生#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而所顯示,子宮頸癌是全球婦女第二常見的癌症,台灣也算是高發生率國家之一。雖然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的癌症,但也是最適合透過癌前病變篩檢,以預防發生侵襲癌導致死亡的癌症。由於近年衛生署大力推廣「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在發生率方面,從2002年還高居女性癌症罹患榜首,到2006年已退至第五位,且有逐年下降趨勢。阮綜合醫院婦產科吳錦明主任表示,子宮頸癌形成原因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有密切關係,感染的主要途徑與性行為有關。臨床上已證實,高達99.7%以上的子宮頸癌患者,皆可歸因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不是每一種都會引發子宮頸癌,主要為第16、18型,也不是每位感染16、18型的婦女都會轉變成子宮頸癌。感染之後約有10%將來會出現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生成,但這個時候還不是癌症,如果持續未接受治療就會從輕度增生、變成中度增生,甚至變成嚴重增生,亦是子宮頸原位癌。吳錦明主任指出,子宮頸癌基本上和性行為有關,因此過早有性經驗、早婚、早生育、性伴侶過多或性生活過於紊亂、性生活頻繁者,都較容易罹患子宮頸癌。根據統計,三十五歲至六十歲是好發年齡,但是目前似乎有提早跡象,可能與現代社會性經驗年齡提早有關。此外,子宮頸曾經有破皮、糜爛、發炎的女性,以及家族有癌症患者,都是高危險群。但初期子宮頸癌不僅不會痛,也不會有明顯症狀,以致常延誤治療時機。其實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最佳方式就是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只要能早期發現,零期子宮頸癌的治癒率幾乎達到100%。子宮頸癌篩檢應該在婦女開始有性行為後三年就開始,每一年做一次,大於三十歲後,若是連續三次結果是正常的,可以每二到三年再做篩檢。若有某些危險因子,如過去有子宮頸癌的病史、曾在胚胎時期暴露在 DES藥物的風險、或免疫系統不全的病人(如愛滋病),則要做更頻繁的篩檢。             在平時的預防上,要注意個人衛生,行房時注意局部清潔,月經期、產褥期避免性交,結婚年齡也不宜太早,因未成年時子宮頸上皮細胞尚未成熟,如受外來的刺激易使細胞發生變化,此外,性生活與對象應該盡量單純。

醫訊/破除罹癌迷思子宮頸癌提早先防護

醫訊/破除罹癌迷思子宮頸癌提早先防護#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前五大癌症之一,雖罹患率高但也是最有機會被預防的癌症之一。然而大部分的人對疾病的成因、預防知識的不足或迷思,導致不少憾事發生,針對這點,雙連診所婦產科小兒科專科醫師葉立凡指出,民眾以為子宮頸癌是遺傳或認為尚未30歲不需要做抹片檢查,甚至以為多年沒有性行為應該不會罹癌,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衛教觀念。  葉醫師表示,臨床曾遇過芳齡26歲的患者,自從和大學男友分手後身邊一直不乏追求者,但仍維持單身。有一天陪好友看婦產科做子宮頸抹片,從衛教資料得知曾有過性經驗的婦女都應定期檢查,加上近期常有類似月經不正常的出血,雖然不符合30歲以上政府補助免費抹片標準,但在好友的鼓勵下提起勇氣掛號看診,竟發現子宮頸已有一個正在出血的大腫瘤,經過進一步的病理檢查確診為子宮頸癌,在門口難過詢問:「為什麼我生活作息正常、近期沒有性行為還會罹癌?」  子宮頸癌係經由人類乳突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virus)經性行為感染導致,葉立凡醫師表示,人類乳突病毒常見的6、11、16、18型,就是引起子宮頸癌和俗稱菜花的HPV病毒型別。HPV病毒可針對身上其他具黏膜的地方傳染,甚至引起肛門癌、陰道與外陰癌等癌前病變。  葉立凡醫師表示,HPV病毒危害女性甚巨,治療後還可能復發,因此,預防勝於治療,愈早愈好。目前有效的預防方法,除安全性行為外,建議有過性行為的女性,最好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及HPV病毒DNA篩檢,亦可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即: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幫助遠離子宮頸癌與HPV相關疾病的威脅。  目前國內只有新北市、新竹、嘉義、金門等縣市提供國一女學生公費子宮頸癌疫苗,但幫助全台女性防護子宮頸癌幫助有限。雖說一般民眾大多聽過子宮頸癌疫苗,但施打率仍偏低,主因還是錯誤的迷思導致,往往錯過接種HPV疫苗的黃金時機。葉立凡醫師呼籲:「6分鐘抹片護一生、多加疫苗多道防護。」健康講座:子宮頸癌疾病與預防新知講座時間: 7月28日(六)下午14:00講座地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9樓聯誼廳(台北市中山北路2段111號 中山北路與錦州街口)

對抗子宮頸癌 北市推HPV自我採檢

對抗子宮頸癌 北市推HPV自我採檢#子宮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子宮頸抹片檢查自84年全面推動後,臺北市仍有3成以上女性沒有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常見除了害羞外,還有抽不出時間、交通不變等原因,不過即日起,子宮頸癌篩檢也可以自我檢測,至今年11月30日止,台北市衛生局提供36歲以上而且6年以上未做子宮頸抹片或30歲以上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的婦女免費索取「人類乳突病毒自我採檢棉棒套組」。婦女朋友可至戶籍所在地健康服務中心(原衛生所)或打電話查詢相關篩檢詳情,將會有護理人員提供詳細使用說明及必要協助,完成自我採檢後直接將檢體交回,衛生局於1個月內會直接郵寄報告到府上。依據國民健康局統計,10年以上未做抹片婦女,得到子宮頸「癌前病變」機率為一般做抹片婦女的2.5倍,子宮頸癌透過早期篩檢5年存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未早期篩檢存活率則降至15%(子宮頸癌第4期)。台北市衛生局指出,「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查」,有助於了解自己是否為罹患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根據研究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因。 「人類乳突病毒 (HPV)」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女性一生約有5至7成的機率感染到HPV,感染後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約九成會在1年內消失,感染HPV沒有消失的話,未來得到子宮頸癌的機會較高。台北市衛生局呼籲婦女朋友,抹片檢查仍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最有效的篩檢工具,若仍不願意接受抹片檢查,可採用免費「人類乳突病毒(HPV)自我採檢服務」,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則需至醫療院所進一步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確定是否已經有子宮頸癌前病變,但若檢查結果為陰性,仍應至少每3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