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

怕長不高 睡前不要吃甜食!

怕長不高 睡前不要吃甜食!#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長不高,父母擔心是生長遲緩,醫師表示,「身材矮小」一般定義為身高所在的百分比低於正常族群的30%,且預估成人身高(以目前所在身高百分位預估)低於「標的身高」5公分,或在小學期間每年長高小於4公分。若小朋友的身高有上述3種情形,就需要即早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協助評估。染色體異常、慢性疾病都容易長不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遺傳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顏瑞龍表示,人的一生中有2個階段是屬於快速成長期,第一個是在嬰幼兒期,也就是3歲內的成長,另一個是青春期。而在3歲到青春期間,成長的速度就趨於緩慢,然而最起碼每年也會有4公分的成長。身材的高低和遺傳有密切關係,例如父母均為150公分,自然不太可能生出200公分的長人子女。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包含,染色體異常、特殊症候群及軟骨生成不良症;慢性疾病如如先天性心臟病、血液病、腎臟病、氣喘等;內分泌異常如「生長激素缺乏」及「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常會有骨齡落後現象。日常3事項要注意另外,若女生身材十分矮小,常需作染色體檢查,以排除罹患少了一個X染色體的「透那氏症」;生理性身材矮小的病人佔所有求診病人的2/3,又可分為家族性矮小及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家族性矮小的小朋友身高雖然在3%以下,但有正常生長速度,且骨齡等於實際年齡;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的小朋友生長速度正常,但骨齡小於實際年齡,青春期也較晚出現,但最後身高可達到「標的身高」,屬於「大器晚成型」。顏瑞龍醫師強調,想要長高,日常生活上要注意事項:1) 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以上、每天日曬10-15分鐘可以增加生理性維他命的生成。建議每天跳繩500下。以跳躍、伸展性、高強度運動尤佳,訓練下半身的負重、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打球、跳繩,騎腳踏車等。避免負重運動,如舉重、舉啞鈴等。2) 睡眠/盡量於夜間10點以前上床睡覺。3) 均衡的營養/均衡的補充營養素,如:鈣質(低脂牛奶及各種乳製品),多吃小魚乾、胡蘿蔔、黃豆芽及菠菜。含鋅食物多吃:牡蠣、蝦子。睡前避免過量甜食、每天至少要喝500c.c.牛奶,餐與餐之間不要吃油炸食物和甜食。

孩子長不高?這些原因別輕忽

孩子長不高?這些原因別輕忽#身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高人一等,看到孩子比同齡者矮人一大截就非常擔心。小兒科門診中,不少家長深怕孩子長不高,會帶著孩子就醫,事實上,長不高和遺傳、飲食、運動與睡眠有很大的關係,也有些是因為疾病造成,必須對症治療。 不要熬夜、多運動以及飲食均衡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鄭弼文表示,門診中,有不少家長擔心孩子長不高而帶來就醫,年齡從2歲至17歲都有;其實,長高有一半是遺傳基因,一半是後天因素,想要長高,必須不要熬夜、要多運動以及飲食均衡。 想長高應把握第二性徵出現後2年當第二性徵出現後的2年,是成長發育長高的黃金期,想要長高應好好把握時間。鄭弼文醫師指出,男生第二性徵如生殖器官發育所出現時間大約是11歲,女生乳房長大是9歲,之後的2年是孩子要衝高的黃金期,但若常熬夜又不運動,就會導致錯過生長黃金期,若想要長更高,就往往會來不及。 小心性早熟也難長高鄭弼文醫師進一步指出,有些孩子因為性早熟導致長不高。例如女生在8歲以前乳房就發育,或是男生在9歲前就有第二性徵,就有性早熟的現象,也往往會長不高,經由生理檢查以及檢查骨齡確診後,可給予抑制性早熟藥物,以及補充生長激素治療,能有助於爭取長高的空間。 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會長不高另外,也有的孩子是因為腦下垂體功能不良,或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會長不高!鄭弼文醫師解釋,若是腦下垂體功能不良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就必須補充生長激素。至於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在新生兒篩檢就可確認,應補充甲狀腺素,否則不但會長不高,且會影響腦部發育;但是也有孩子是出生時正常,到了5、6歲才顯現甲狀腺低能狀況,身材較矮小,低於同齡3%,這也要補充甲狀腺素。(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5歲「轉大人」 原來是性早熟

5歲「轉大人」 原來是性早熟#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長注意!發育又早又快,可能是性早熟,一名媽媽發現才5歲的女兒時常抱怨胸部會痛,她也發現女兒的胸部有持續發育的情形。醫師經成長發育評估發現,個案第二性徵及身高發育快速,確認罹患「特發性性早熟」。如未治療預估成年身高僅為149公分,低於遺傳值的155公分,因此於6歲開始進行藥物治療,5年後停藥,患者14歲時身高達158.5公分。7到9成女孩性早熟發生原因不明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鄭弼文指出,個案5歲多就醫時,身高118.9公分,骨齡X光顯示骨齡由7歲快速成長到10歲,判斷是中樞神經因不明原因提早被活化,造成腦部一直對身體發出生長訊息的「特發性性早熟」,如不治療,不但長不高,還可能影響心理健全發展。孩子青春期發育與荷爾蒙分泌息息相關,發育階段男孩生殖器改變不容易辨識,有些男孩聲音比較粗,以致變聲現象不明顯,家長應多觀察,不要輕忽男孩的轉變。然而臨床上7到9成女孩性早熟發生原因不明,也就是所有檢查包括腦部影像學檢查都正常,則稱為「特發性性早熟」。10點前上床睡足8~9小時、多運動鄭弼文醫師指出,孩子長高主要是因熟睡時,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刺激骨骼上下兩端的生長板,讓骨頭變長,進入青春期後,體內分泌的性荷爾蒙雖然會加速長高,但同時也會加速關閉生長板,只要閉合,孩子就完成長高發育。生長激素在晚上8到12點間分泌最旺盛,10點前上床睡覺,睡足8~9小時,並多運動擔心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而一律不吃有疑慮的食物,反而容易喪失攝取優質營養的機會,鄭弼文醫師提醒,慎選食材讓孩子充足多元的攝取營養,並避免使用塑膠袋或用塑膠製品盛裝熱食熱飲,外食自備餐具等,家長在生活中多加預防,均衡飲食、多運動,避免肥胖,才是健康成長的正確之道。 

不騙你 脊椎健康專注力較高!

不騙你 脊椎健康專注力較高!#身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脊椎側彎時,身體也會跟著扭曲變形,遂無法充分提供養分給在關節間的軟骨,進而造成身高發展遲滯。尤其在成長期發生的脊椎側彎,彎曲的情況會隨著時間加劇,逐漸發展成難以矯正的地步。錯誤的姿勢則會破壞脊椎的平衡父母是幫孩子維持脊椎健康的重要人物,所以有責任了解最正確的資訊。聰明的家長應該要清楚知道正確的姿勢有哪些,然後全力協助孩子避免脊椎側彎。不論是坐著、站著、走路、跑步還是躺著等行為,皆會影響脊椎的形態。錯誤的姿勢則會破壞脊椎的平衡,使背部和肩膀向內壓縮,雙腿彎曲變形。如此之下,孩子對外貌的自卑感油然而生,腦部也因血液不循環,致使集中力下降。及早發現問題才及早矯正脊椎現在的小孩,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屁股黏在椅子上的時間大幅增加,飽受脊椎側彎困擾的孩子數量因此有成長的趨勢。脊椎側彎是肌肉骨骼系統出問題的一種反應,例如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在書桌前駝著背讀書,撐著下巴看電視等姿勢都會引起脊椎亮紅燈。現今的孩子就是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再怎麼無奈,也改變不了他們不易維持正確姿勢的事實。成長期孩子的脊椎容易變形,一樣錯誤的姿勢,小孩脊椎受的影響更甚於大人。父母不要只有關切孩子的成績單,也要多花點心思注意孩子的脊椎健康,這不僅攸關身高發展,也有可能從此改變他們的一生。小孩脊椎較柔軟 難以發現問題各個脊椎骨之間都連著掌管大腦和所有器官的自律神經,內部還有脊髓在流動。脊髓是人體的情報通訊網,擔負傳達大腦命令到各部位的重任。通常脊椎健康的小孩,會有較好的專注力表現。小孩的脊椎較為柔軟,不易感到疼痛,若是父母沒有細心觀察,根本難以發現他們脊椎哪裡有問題,等到孩子發出求救時,通常已經惡化到一定的程度。5歲到12歲是脊椎健康的重要時期成長時期脊椎變形的速度雖快,但及早發現問題是矯正脊椎最快的方法,5歲到12歲是決定一個人脊椎健不健康的重要時期。在校成績不是人生的全部,比起成績,健康的脊椎對人生的影響力更大。如果可以找回脊椎的健康,孩子這一生就能以健康的身體和自信的外表迎向光明的未來。(本文摘自/睡前5分鐘, 讓孩子多長10公分:韓國火紅體型矯正師公開長高的獨家祕笈,照著做,過了青春期還有效!/出色文化)

長高關鍵在爸媽 以身作則最重要

長高關鍵在爸媽 以身作則最重要#身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骨頭和肌肉要在適當的位置,身高才會咻咻快速地長高。我們在媽媽的肚子裡時,骨頭即被身上的肌肉包覆著。出生後,肌肉的外層會再包繞網狀的結締組織─筋膜,幫助身體調配移動時的重心,保持全身的平衡。糾正姿勢與習慣 避免阻礙長高假使這項平衡被打破,導致骨頭和肌肉變形,必會連帶影響脊椎,進而成為阻礙身高發展的原因。我們中心接觸過許多令人遺憾的案例,對象皆為成長期的孩子。他們在正值成長的最重要階段,發生了脊椎側彎問題,或是有不少人走路有內八的狀況。基於這項理由,我們決定將經營重心轉為指導父母。因身高矮小而求助我們的客人從4歲到50歲,各個年齡層都有。雖然大家的原因各自不同,但背後皆有一個令人難過的故事,徒留沒能及早治療和管理的遺憾。故此我得到一個結論,必須透過教育父母,請他們盡量清掉所有會阻礙孩子長高的絆腳石,這樣才能更快地糾正孩子的姿勢和生活習慣。父母應以身作則至於身高高矮,也是取決於父母的用心程度。所以孩子如何養成正確的體態,打好長高的基礎,與父母付出的關心絕對息息相關,孩子矮小的身高,絕不是父母的基因問題。他們不良的體態,可以說是從日常生活中種種的行為慢慢累積而成的。所以身高的事不能怪罪遺傳,而是受後天因素影響。比起用嘴巴談教育,孩子更會模仿大人的動作,故若要孩子學習正確的姿勢,父母就得以身作則,否則他們不可能無師自通,自然就知道如何分辨姿勢的好壞。因此,父母錯誤的習慣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承襲給孩子。關心孩子應該從關心自己開始您是不是也常遇到不管說幾次,孩子總撐不到3分鐘,挺直的腰就開始垂下了呢?其實如果家長本身的姿勢端正,無須臉紅脖子粗地在一旁耳提面命,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養成坐姿良好的習慣。父母不僅僅是養育孩子長大的人,還是一面讓孩子學習仿效的鏡子。雖說大部分的家長都自認他們很關心子女,但卻很少注意到自身的習慣。對孩子真正的關心應該要從關心自己開始,父母們先改變自己的習慣,並且尊重孩子原先的樣貌,無形中他們便會養成良好的姿勢。TIP 長高小秘訣孩子們不良的體態,是從日常生活中種種的行為慢慢累積而成的,而且大多學習於他們的父母親,所以,父母的身教相當重要。(本文摘自/睡前5分鐘,讓孩子多長10公分:韓國火紅體型矯正師公開長高的獨家祕笈,照著做,過了青春期還有效!/出色文化)

驚!逾8成學童乳品喝不夠

驚!逾8成學童乳品喝不夠#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決定身高的因素除了先天基因之外,後天因素也相當重要,最容易補充鈣質及是透過乳飲品,早餐飲料是每日接觸到的第一樣飲品,然而有近3成學童竟認為,早餐店的奶茶可以補充牛奶的營養成分,約6成學童沒有天天喝牛奶,而有近8成家長不清楚自己的孩子自行在外選購的飲食健不健康。奶茶容易妨礙孩童對鈣的吸收與利用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解釋,早餐店奶茶大部分添加的不是鮮乳而是「奶精」,「奶精」屬於飽和度高的油脂,幾乎不含奶類成分和營養,而且奶茶通常含有許多的糖和咖啡因,更妨礙孩童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即使選購「鮮奶茶」,鮮奶含量也不足以提供鈣質良好的發展。8成學童喝不到建議量 每天僅喝0.7杯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台灣兒童近100%鈣攝取皆不足,幼兒是成長發育的黃金期,飲食尤其顯得重要,董氏基金會針對全台北中南共415位國小5年級學童與其家長進行調查,發現超過8成學童都喝不到建議量,平均每天僅喝0.7杯牛奶,與衛生福利部每日建議攝取量1.5杯(約360ml)約有2倍的差距。長期攝取不足 易導致身高發育危機適度飲食、良好睡眠對身高發育都有極重要的影響,成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吳至行強調,學齡時期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長高的基礎階段,而鈣質是幫助兒童長高的關鍵營養素,乳品是鈣質的重要來源,若長期攝取不足,可能影響骨骼成長,導致身高發育危機。每天10~20分鐘日曬 吃黑芝麻、小魚乾尤宣文營養師提醒,平常攝取牛奶時,透過運動鍛鍊,以及每天10~20分鐘日曬,讓鈣質吸收發揮到最大,有乳糖不耐症者,可選擇黑芝麻、小魚乾、深綠色蔬菜、板豆腐等含鈣豐富的食物。

怕長不高?小一可骨齡篩檢

怕長不高?小一可骨齡篩檢#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什麼!國中之後生長板癒合,就再也長不高了嗎?隨著社會及醫療的進步,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也越來越高,「為什麼小孩沒有像我們一樣高?」是門診常見的疑惑,其實,「爸媽矮,小孩一定矮」,這是過時的觀念,同樣的,「爸媽高,小孩一定高」,有時也是錯誤的期待。長不高 可能是性早熟、生長激素缺乏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小兒科醫師林逸首表示,身高的高矮,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除了父母親身高之外,搭配飲食的配合、運動及睡眠的調整,更進一步,如果孩童的生長曲線小於3個百分位,或突然身高停滯不長,應諮詢小兒科專科醫師,並檢查是否有罹患特殊疾病、性早熟及生長激素缺乏等問題。飲食高熱量化、青春期越來越早孩子是爸媽愛的結晶,但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會複製父母親的體質,父母親根據自身的經驗,套用在孩子的身上,是有一定程度的風險,隨著飲食的高糖分、高熱量化,營養補充品過度食用,環境賀爾蒙等等,都會影響第二性徵提早出現,青春期開始的年紀,也有越來越早的趨勢,這是全世界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共同的現象。第二性徵發育 錯過黃金生長期林逸首醫師提到,許多父母親,等到女生月經來,男生長喉結才來求診,其實,等到第二性徵發育時,早已錯過孩童的黃金生長期,進入青春期後,生長板會開始快速癒合,如果基礎身高不高,加上生長板提早癒合,最終的成人身高,就會不如預期。因此,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林醫師建議,小孩在小學一年級之後,就要接受第一次生長評估及骨齡檢測,預估未來身高狀況。

「小敏」害長不高?小兒過敏迷思報你知

「小敏」害長不高?小兒過敏迷思報你知#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哈啾!鼻水一直滴,我的孩子是不是遺傳到過敏性鼻炎?過敏是許多幼兒父母換季時的惡夢,不但有打不完的噴嚏,可能還會伴隨咳嗽不止,要如何預防小兒過敏,是許多家長的難題,坊間流傳許多過敏迷思,然而哪些是真正有效而實用的呢?荷爾蒙分泌受影響 可能影響到身高健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徐永明表示,現代藥物治療過敏多以吸入式的藥劑為主,由整體結果來看,過敏藥物對身高的影響不明顯,較容易影響過敏兒長不高,可能是由於過敏產生的排斥現象,讓睡眠品質不佳,除了夜咳之外,還有伴隨鼻塞的情形,兒童睡不好,荷爾蒙分泌就會受到影響,當然就可能因此影響到身高的發展。生產之後喝母奶 食物才會影響過敏徐永明醫師表示,較常聽到蝦蟹、甲殼類,可能會間接導致過敏,其實,堅果類或甲殼類對胎兒各方面影響其實不大,母體在懷孕期間,不需特別禁忌,應盡量攝取多元營養、均衡飲食,然而,生產之後當寶寶開始喝母奶,若身上開始出現過敏性皮膚炎,如異味性皮膚炎,哺餵母奶會有影響,媽媽就要停止攝取這類食物。打開除濕機就是最簡單的除蟎方法對於環境過敏,徐永明醫師也提醒,市售的除蟎吸塵器、寢具、化學藥品,成效不一,但他提醒,越潮濕室內黴菌增加,塵蟎增生容易,維持室內低濕度,打開除濕機就是最簡單的除蟎方法。病毒量低、種類單純 可給孩子一點訓練另外,家中一塵不染,像無塵室反倒對孩子不好,家裡環境可說是病毒量低、種類單純,對孩子來說家裡的病毒量不多不少,對孩子來講威脅不大,反而可以給他們一點訓練,對於提升免疫系統較不易過敏的說法,徐永明醫師表示,提升免疫系統其實更容易過敏,就像公共衛生做的越來越好,過敏曲線反而呈現上升趨勢一樣,想要提升免疫力,正常飲食、良好睡眠才是最好的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