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

吃太補!女童身高沒長初經先到

吃太補!女童身高沒長初經先到#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潔從小在美國生活,近日返台受教。阿公阿嬤擔心孫女太瘦小,常燉雞湯進補。未料某日,小潔月經突然提早來了,嚇得媽媽趕緊帶她就醫!醫師診斷後,應該是吃到促進發育的食品或藥物所致。媽媽非常懊惱,擔心小潔會提早發育兒長不高。不過,經過醫師診療後,發現還有生長的空間,於是施以藥物治療。開始治療前有完整的身體評估,影像學和血液學的檢查。每月再固定回門診仔細追蹤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兩年過去,小潔已長到162公分。台南新樓醫院小兒科林逸首醫師說,每個人出生後分為三個成長期:最初是嬰兒期(0~6月),此時期主要決定生長的因素為小朋友的營養攝取。第二期為兒童期(0.5~3歲),此時主要決定生長的要素為荷爾蒙。最後一個是青春期,此時期受性荷爾蒙影響而快速生長,女生早男生約2年。女生約在12歲時,不久後便有初經來潮,女生最快速期每年約長 8公分高,男生則每年約長10公分高。檢查骨齡+身高評估 把握黃金成長期林逸首醫師呼籲:生長是一種過程,而身材矮小不一定因病而起,舉凡出生狀況、營養、運動、睡眠是否充足、父母身高、內分泌是否正常、有無其他慢性疾病、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有無染色體或基因的異常,都會影響最終成人身高。雖然說,孩子的身高和父母親的身高有很大的關係,但隨著醫療的進步,有許多骨齡檢查和治療,可以避免孩子身高太矮,更能協助孩童長的更高。林逸首醫師建議,孩童在6~8歲,就可以至醫院檢查骨齡,進行身高評估,在骨骼的生長板還未關閉前,把握茁壯長高的機會。

BMI配「腰圍身高比」 才能確定自己是否過胖

BMI配「腰圍身高比」 才能確定自己是否過胖#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我國兒童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是胖童,但若把所謂的腰圍身高比(體重除以身高)算進去,恐怕胖童的定義,還要再更廣一些!一般民眾判別體重是否超標的標準,最為熟知的計算方法即是BMI,但除了計算BMI之外,也要把體脂肪分布的區域納入考量,若BMI尚未超標,但卻頂著一顆大肚子生活,其罹患三高或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樣會加高!然而,根據統計指出,我國超過三成的兒童腰圍身高比超標,未來長大一樣胖,且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將居高不下。近年兒童過重與肥胖議題逐漸受到關注,研究指出童年肥胖將間接提升成年後肥胖機率、以及提高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小時候胖就容易胖」的理論已成立,突顯兒童健康風險管理的重要。董氏基金會呂蕙如營養師表示,以下是兒童腰圍身高比超標得主要三種原因:1)學童自我體型認知不足,幾乎不量腰圍/腰圍身高比在大於0.5的孩童中高達有30%未發現自己腰圍已超過理想值,當中更有3%認為自己瘦或很瘦;調查中也發現,同樣身高、體重的六年級女生,腰圍最高可以差到11公分!另外僅有7%的學童有量腰圍的習慣。2)家長較少陪伴孩子用餐與運動/調查顯示,會與家長一起做菜、共餐的學童,腰圍身高比大於0.5的比例較低;另外也發現僅23%父母會陪伴學童運動,在家長陪伴較少的情況下,會間接降低學童運動意願,故建議家長從小陪著孩子一起養成正確的飲食與運動觀念。3)睡眠時間不佳/關鍵25分鐘影響體態!調查發現腰圍身高比大於0.5的學童假日少睡25分鐘,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睡眠習慣,建議維持孩子的作息在固定時間,且要睡得夠、睡對時間。呂蕙如也提醒,腰圍身高比大人小孩都適用,若發現自己的體重沒有超重,但肚子卻較大,正表示脂肪的分布區域,大多集中於肚子,其罹患代謝症候群或是慢性疾病的風險就會較高,提醒民眾,時時量腰圍,腰圍身高比超過0.5,就須留意有過胖的可能!

青春期煩惱多 7成女孩為生理期困擾

青春期煩惱多 7成女孩為生理期困擾#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孩童在青春期的發育過程中,除了最注重的外表問題外,在來就是擁有挺拔的身高,且據調查指出,青春期男孩有43%擔心自己長不高,其次38%有青春痘煩惱,另一方面,女孩則是有76%困擾生理不適,17%擔心身高問題。且透過調查發現到,除了身高是共同煩惱外,其他青春期男女各有不同的困擾,因此,針對身高的問題,中醫師表示,營養攝取、運動、睡眠以及疾病都會影響身高,其中營養攝取更是長高關鍵,正值發育年紀的孩童,可食用補腎、補脾胃的處方來促進骨骼發展及營養吸收。青春期中藥食補 穀芽、黃耆幫助大然而,在挑選中藥材的過程中,可選擇穀芽、黃耆,改善疲勞、幫助入睡,對於需要大量睡眠的青少年幫助頗大,此外,還可以促進骨骼新陳代謝,幫助長高。另一方面,男性可增加蛇床子、山藥和茯苓來增強體魄,女生可斟酌添加青木瓜、玉竹和當歸可緩解生理期不適、補出好體態。購買中藥產品 應多留意合格認證最後,專家提醒,若自行購買調配好的漢方飲品或膠囊,一定要注意產品是否通過SGS合格驗證,以免購買到重金屬污染或是農藥殘留、添加荷爾蒙的劣質品,這樣才可補得健康又安心。

孩子身高有問題?5辨別避免長成矮冬瓜

孩子身高有問題?5辨別避免長成矮冬瓜#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父母望子女成龍或成鳳,除了課業頭腦要比別人好之外,就連身高都得要斤斤計較,但某些小孩子,可能因為早熟或身體缺乏身長激素,導致長大後身高矮人一截,其實,身高不夠這件事情,只要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稍作留心,就能避免孩子長大男生不到160女生不到150的情況產生。小妹妹長得矮 經治療後恢復成長台南就有一名王小妹,身高一直都比其他孩子矮了一個頭,7歲6個月大的她就診時身高只有110.5公分,明顯低於正常體位的3個百分比以下,經醫院兩次檢查生長激素後,確認是生長激素缺乏症,開始予以生長激素治療,目前身高已達體位的10個百分比,不只爸媽高興,小朋友也找回該有的自信。郭綜合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陳首硯醫師指出,孩子身高只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就能夠讓孩子回到正常的生長水平,所以父母並不用太過於恐慌,而陳首硯醫師也提出五個評估小孩身高正不正常的標準:1)生長曲線小於第3個百分位。2)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身高增加小於4公分。3)女孩在8歲之前有乳房發育、陰毛生長或月經來潮,可能因早熟身高不足。4)男孩在9歲以前有睪丸、陰莖增大,陰毛生長的情形,可能因早熟身高不足。5)女孩在滿13歲或男孩在滿14歲仍無第二性徵發育。陳首硯醫師也表示,現今孩童雖然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飲食常因過度精緻而偏向太甜太油,小小孩時因只愛吃甜食零嘴,要吃正餐時反而極度挑嘴,主食類及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身材瘦小;上學後卻又因為速食文化的盛行,高熱量飲食所帶來的營養過剩反倒使孩子的發育提早,相對的也比較早停止生長,造成最後的成人身高,反而不如預期的高。他呼籲,想讓矮冬瓜變大樹,最根本的原則就是要先從生活習慣的養成做起,首先均衡之營養是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要盡量選擇新鮮、未加工的食材,減少飲料及垃圾食物的攝取;其次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生長,尤其是讓身體上下跳動的運動,所以不管是籃球、跳繩、或是散步、慢跑、爬樓梯等,只要每天能持之以恆維持30分鐘左右的運動,即可刺激生長。最後則是正常規律之作息,因為生長激素多在夜間睡眠時分泌,通宵熬夜會扼殺成長。 

營養好、多運動 身高再增10公分

營養好、多運動 身高再增10公分#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現今醫學發達,就算是矮個子基因也是有長高的可能!丁綺文醫師表示,以遺傳部分來說,目前已發現有24個基因變異位點與身高潛能有關,只要透過後天努力,或許能突破基因限制,使男孩的身高尚有正負7.5公分的修正空間,而女孩則是正負5公分,高人一等可能不再是難事。丁綺文進一步說明,影響身高的因素,遺傳佔70%、後天努力佔30%,其中影響身高發育的後天因素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如營養攝取、睡眠時間、和運動習慣等;飲食應不偏食、多吃蔬果,此外還可補充穀芽、黃耆等含天然GABA的藥材,來促進生長激素分泌,或是龜鹿二仙來幫助骨骼發展,替骨本打好基礎。利用食材、藥材補足成長期所需 高人一等不是夢現今坊間轉骨方大多以「健脾補腎」為基調,龜板、鹿角、人參、穀芽、黃耆、紅花、西洋蔘、天麻等都有調整體質、促進食慾、思緒清晰的效果;中醫師表示,只要掌握一生一次的長高關鍵,便能突破基因瓶頸、長得比父母還高,但特別要注意進補時機,男生需足歲滿11歲、女生則是9足歲後,或是根據第二性徵出現點為判斷基準,來進行轉骨。劉美雪中醫師表示,若孩子長不高,可針對關鍵成長期做適時補養,並適度運動來幫助孩子成長,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後天的調理可再協助增加5~10公分左右,讓孩子高人一等。

台灣矮子多?恐是熬夜、不運動惹禍

台灣矮子多?恐是熬夜、不運動惹禍#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人好矮?羨慕別人高大帥氣?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前三名依序是荷蘭、丹麥、德國,以歐美國家居多。反觀東方人,普遍課業壓力大又有熬夜、晚睡的習慣,且多數青少年缺乏運動、鈣攝取不足,這恐是身高矮人一截的關鍵。荷蘭是全世界身高平均最高的國家,20~30歲男性平均身高為184.2 公分,女性為169.5 公分;而台灣20~30歲男性平均身高為172.4 公分,女性則為159.7公分,分別相差11.8公分、9.8公分。丁綺文醫師表示,決定身高的因素除了種族與基因外,後天環境也相當重要,身高70%靠先天基因決定,另外30%靠後天努力,因此仍有相當大的變數。衛生署調查指出,台灣人鈣質攝取量少,女性平均每天的鈣攝取量僅536毫克、男性611毫克,與每人每日所需鈣質1000毫克相差近一倍。且東方人的體質對乳糖耐受性不佳,所以相較之下,高鈣食物攝取較少,反觀歐美國家喜歡吃乳製品,鈣質的攝取就比台灣人高。此外,超過8成以上的15歲青少年,就寢時間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又因為課業壓力大、熬夜、晚睡,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漢方調養體質 東方青年高人一等不是夢為此,中醫師建議,東方人要迎頭趕上西方人的身高除了運動與補充鈣質外,也可使用漢方調理體質;如龜板、鹿角和人參,可幫助青春期孩子各器官及機能發揮成長潛力;或是晚睡的青年可用穀芽、黃耆幫助入睡;人參、皂苷和天麻可幫助思緒清晰、提高學習力。但調理期間,需注意男女有別、個人體質也有別,非一體適用。

女生長的高易罹癌?每高十公分罹癌風險恐增一成

女生長的高易罹癌?每高十公分罹癌風險恐增一成#身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女生長的高,罹癌風險竟然也跟著升高?!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停經後的婦女,每高十公分,婦女罹癌的風險就會提高百分之十三。身高較高 器官較大所以較易罹癌?女生長的高也有問題?根據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發行的「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期刊上的研究報告顯示,50至79歲的停經後婦女,發現身高每高10公分,婦女罹癌風險就升高13%。身高較高的婦女也可能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臟癌、卵巢癌、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及黑色素瘤。對此項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表示,可能是因為身高較高的人器官較大,皮膚面積也較大,有較多細胞可能轉化成惡性細胞。另外,研究主筆也說,根本上,癌症是與生長過程有關的疾病,所以荷爾蒙或其他影響身高的生長因子也可能影響罹癌風險。但研究人員還是提醒,別忘了身體質量指數、吸菸等因素,才是造成癌症的主要原因!

女性好狠!男生沒有170她們看不到

女性好狠!男生沒有170她們看不到#身高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求職要順利,除了高學歷、多經驗、語言能力要好之外,外表似乎也是求職的一向考驗。根據研究顯示,身高夠高,外表俊美的男性與女性,通常都比一般人有自信的多,而且許多企業主管,也往往承認外表會影響升遷或是錄用與否。而女生對男生開出的條件,甚至有女性嚴苛的指出,「身高未滿170公分的男生,我看不見」,因此,身高似乎是做父母的,必須為小孩著想的重點之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主任蔡德豐表示,影響身高發展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以外,營養也很重要,特別是蛋白質、鈣質、維生素A、維生素C、維 生素D、礦物質鎂及鋅等,對身高發育尤其重要。 他解釋,除了營養攝取要充足之外,運動也是長高的必要條件,運動不只可以刺激生長板的生長,又能刺激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對長高很有幫助。此外,因為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點是在晚上睡覺時候,如果想要長高,千萬不可以養成熬夜習慣。除了上述因素,過度壓力會造成內分泌失調,也對身高有負面影響。因此蔡德豐提醒,在青春期發育的小孩,應要注意「營樣攝取」、「運動」、「睡眠充足」三要成長黃金三角,才能掌握長高關鍵時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