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

牙周病患染疫死亡風險增8倍 隱形口罩戴好戴滿

牙周病患染疫死亡風險增8倍 隱形口罩戴好戴滿#新冠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偷懶不刷牙,可能增加肺炎風險?國內研究發現,擁有正確潔牙習慣,罹患肺炎的風險可降低超過3成。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提醒,預防新冠肺炎,實體口罩與嘴巴內的「隱形口罩」一樣重要,民眾若發現口腔健康亮紅燈,應儘快就醫治療;如果有不堪使用的假牙,也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拆卸更換,既可改善口腔環境,也能順手將廢牙冠捐出,讓垃圾變黃金,幫助他人。有論文以我國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統計,結果發現,在12年的追蹤期內,定期接受牙周洗牙的民眾,比起一般民眾的肺炎發生風險降低超過3成。另外,與缺乏牙周治療的民眾相較,牙周疾病患者光是接受洗牙就能顯著降低3成肺炎風險,而接受進階牙周治療像是皮瓣手術等,肺炎發生風險更是降低66%。近9成國人牙周損壞 定期洗牙能預防新冠肺炎為什麼沒有接受牙周健康控制的患者,感染肺炎的機率比較高?台北市牙醫師公會顧問陳彥廷指出,國內近9成民眾有程度不等的牙周破壞。當牙周病的致病菌進入呼吸道,會改變呼吸道粘膜上皮的免疫系統、破壞上皮細胞保護,當保護被破壞了,形同門戶大開,這時像是容易嗆到或是感染機會高的族群,可能因此提高肺炎罹患機率。今年2月份出刊的《臨床牙周病學期刊》也有一篇研究發現,有牙周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住加護病房以及必須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患者的3.54與4.57倍,而死亡率更高達8.81倍。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賴德欽提醒,民眾除了積極接種疫苗外,也可以落實口腔保健、幫自己戴上隱形口罩,增加自我保護力。而小朋友除了正確潔牙,也可透過牙齒塗氟、窩溝封填,強化隱形口罩的保護力。有牙周健康問題者,也應積極治療,做好口腔健康管理。陳彥廷建議,若只有表淺破壞,以超音波洗牙就可以清掉。除非牙根面遭到污染,才需要進一步接受齒齦下刮除或根面整平,少部分患者因為嚴重結構破壞、骨質破壞,需要翻瓣或是再生手術。至於口中有假牙的民眾,將不堪使用的假牙拆卸更換,不僅可以改善口腔健康,若能順手將廢牙冠捐出、還能助人。賴德欽表示,假牙牙冠沒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但若經年累月使用後有不舒服的感覺,或是牙冠破損不堪使用,甚至是牙冠下的牙齒又蛀掉了,就必須拆卸舊牙冠、裝上新的牙冠。垃圾變黃金!順手捐廢牙冠也能做公益過往拆下來的廢牙冠,除非民眾想要帶回家做紀念,不然一般診所會當做醫療廢棄物丟棄。其實除了全瓷牙冠之外,多數牙冠裡面含有金屬成分,從早年常用的黃金、到近年的白金、鈀金、鎳合金等,雖然含量很少,但集結起來卻可以提煉出一定數量的金屬。因此,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從2004年開始,發起「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診所將民眾廢棄的牙冠高溫清潔消毒後密封,再由廠商協助把提煉成本降低,讓廢牙冠真的可以變出黃金,然後捐贈給需要援助的族群。賴德欽指出,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從廢牙冠當中提煉貴金屬,所得迄今累計超過3000萬元,此公益基金幫助原住民國中小棒球隊,圓出國比賽夢想,也曾協助視障人士習得一技之長,讓弱勢族群與民間組織獲得協助。希望此計畫未來能夠擴及其他縣市,有更多診所加入公益回收行列,嘉惠更多人。

今增20例本土 新北爆兩起群聚感染最多

今增20例本土 新北爆兩起群聚感染最多#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日新增20例本土病例,為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4日至8月3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4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5例、桃園市1例;其中16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餐飲內用決策 侯友宜:該收回就收回針對新北市爆出兩起群聚感染,是否影響餐飲內用措施,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若有大幅度變化,隨時控制疫情,該收回來就收回來。新北自3日開放餐飲內用,目前實施情形大致良好,約有半數的餐飲業者仍在觀望中。他提醒,父親節即將到來,聚餐活動會較平時更多,提醒民眾一定要遵守防疫。此外,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日累計公布1萬4503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957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9.3%。今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日本籍10多歲女性,8月2日自日本來台就學,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於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並於今日確診;個案在台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

今增12例本土 桃園家庭群聚5例最多

今增12例本土 桃園家庭群聚5例最多#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新增之12例本土病例,為10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9日至31日。個案分布以桃園市5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3例、台北市2例、基隆市及高雄市各1例;其中9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桃園新增個案為一起家庭接觸群聚。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31日累計公布1萬4475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884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9%。今新增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5805為本國籍60多歲男性,7月18日自泰國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於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7月31日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由於個案在台期間並無症狀,且檢疫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案15806為本國籍30多歲女性,7月30日自美國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於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於今日確診;已匡列個案同班機前後2排座位旅客共16人,皆列居家隔離。

今增21例本土 嘉義職場群聚9例最多

今增21例本土 嘉義職場群聚9例最多#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5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21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天新增21例本土病例,為14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24日至28日。個案分布以嘉義縣職場群聚9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7例、新北市4例、高雄市1例;其中18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新增4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8日累計公布1萬4420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817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8.9%。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中,案15752為美國籍20多歲女性,7月28日自美國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於機場採檢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並於今日確診;個案在台期間並無症狀,相關接觸者匡列中。案15753為本國籍未滿10歲男童,7月28日自美國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於機場採檢後至集中檢疫所居家檢疫,同日出現咳嗽有痰症狀,於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23人,其中11人為同行者及同班機前後兩排旅客,列居家隔離,餘12人為同班機機組員,列自我健康監測。案15754為本國籍40多歲女性,7月1日自菲律賓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居家檢疫,7月13日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為陰性,7月16日檢疫期滿後返家自主健康管理至7月22日,期間並無外出,7月28日由公司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在台期間並無症狀,已匡列接觸者2人,列居家隔離。案15768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今年5月前往印尼工作,6月28日出現發燒症狀,7月4日於印尼當地確診,並於7月9日住院治療,7月29日搭乘國際緊急醫療專機返台,入境後即收治住院隔離及採檢,並於今日確診;因個案返台至後送就醫期間之相關人員均有適當防護,故無匡列接觸者。

BNT疫苗何時開放登記?陳時中曝時程

BNT疫苗何時開放登記?陳時中曝時程#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昨重新開放,新增高端疫苗選項,但許多民眾苦等的BNT疫苗,何時開放登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等到BNT疫苗能夠掌握進貨時程的時候,也會和高端一樣開放意願登記。今增18例本土、無死亡案例此外,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新增18例本土病例,為14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2日至2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8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6例、桃園市3例、高雄市1例;其中16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6日累計公布1萬4383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68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8.2%。

降二級警戒首日 增16例本土、桃園6例最多

降二級警戒首日 增16例本土、桃園6例最多#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今新增16例本土病例,為11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4日至26日。個案分布以桃園市6例為多,其次為台北市5例、新北市4例、新竹縣1例;其中11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疫苗預約系統重新開放 新增高端疫苗選項此外,指揮中心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今14時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請18歲(含)以上尚未意願登記民眾把握機會,儘速完成登記,保障自身權益;另此次開放,將新增接種高端疫苗選項,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指揮中心說明,此次重新開放意願登記,除新增高端疫苗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外,另也可讓民眾再調整有意願接種的疫苗,惟優先處理於7月19日12時前已意願登記者,再接續處理。

新冠不只缺血氧危機 侵腦神經恐永久受損

新冠不只缺血氧危機 侵腦神經恐永久受損#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發生至今已超過一年半,仍然持續對全球民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幾種症狀如發燒、咳嗽、胸悶、易喘、血氧降低外,它同時還可能感染心臟、腎臟、免疫及神經系統,堪稱是無孔不入,這些器官感染同樣可能造成嚴重及持久的併發症或後遺症,值得關注。白天容易嗜睡、夜間失眠 更糟是腦血管血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醫師莊淵丞說,正常人體中的腦及神經組織會受到血腦屏障的周密保護,不會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輕易通過。但新冠病毒可使組織發炎產生縫隙後進入腦神經開始肆虐,引發腦炎、腦膜炎、脊髓發炎等狀況,患者此時會感受到頭痛、肌肉疼痛、肢體乏力、嗅覺味覺的改變及喪失等不適。當病毒感染腦幹時,人體會無法察覺缺氧的危機,導致猝死,這是快樂缺氧的由來。大腦中的血管也可能成為病毒攻擊目標,當血管發炎受到傷害後,原本提供給大腦的養分及氧氣會減少,影響到腦部運作,患者白天容易疲倦嗜睡、夜間失眠、記憶力減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等。更糟的情況是腦血管血栓的產生,伴隨而來的腦出血、腦梗塞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損,甚至死亡。使用呼吸器或長時間染疫PCR檢測仍呈陽性 都會高風險族群許多研究指出,神經症狀的發生機率跟患者健康狀況、慢性疾病、免疫能力等息息相關,當患者產生新冠重症而免疫力急遽下降時,更加容易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所以轉入加護病房,已使用呼吸器或長時間染疫PCR檢測仍呈陽性的患者,都會是可預期的高風險族群。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會產生多少後遺症?理論上大腦細胞組織受損會增加後續發生退化性疾病,如早發性失智、帕金森症等疾病的機會,這種看法是否正確仍有待更長時間的觀察追蹤。

二級警戒試辦兩周 可辦婚宴、室內活動上限50人

二級警戒試辦兩周 可辦婚宴、室內活動上限50人#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考量國內疫情及參酌其他國家之防疫調整經驗,並經與各地方政府進行溝通討論後,指揮中心自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各部會得依指揮中心所發布之通案性原則另訂指引,而各地方政府亦得在此原則下,視疫情需要而有調整空間,惟相關指引必須規範明確以利民眾遵循。說明如下:一、通案性原則1.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2.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措施。3.保持社交安全距離。4.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5.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6.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二、婚宴、公祭可開放1.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2.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三、仍須關閉之場所1.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2.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