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

二級警戒試辦兩周 可辦婚宴、室內活動上限50人

二級警戒試辦兩周 可辦婚宴、室內活動上限50人#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考量國內疫情及參酌其他國家之防疫調整經驗,並經與各地方政府進行溝通討論後,指揮中心自7月27日至8月9日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各部會得依指揮中心所發布之通案性原則另訂指引,而各地方政府亦得在此原則下,視疫情需要而有調整空間,惟相關指引必須規範明確以利民眾遵循。說明如下:一、通案性原則1.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2.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措施。3.保持社交安全距離。4.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5.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6.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二、婚宴、公祭可開放1.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2.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三、仍須關閉之場所1.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2.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微解封反而令你焦慮?調整心態迎接「新正常」生活

微解封反而令你焦慮?調整心態迎接「新正常」生活#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終於微解封,在這段防疫的日子,為了避免病毒散播,不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成了這段日子的常態。隨著微解封到來,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可以去購物、逛街、聚餐消費。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消失,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擔心微解封恐釀成防疫破口。每個人對解封的期待不同 沒有誰對誰錯恐慌與期待是解封氣氛下會出現的心理矛盾,一方面期待恢復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憂心外面不安全。對於這種想要又擔心的衝突,這些差異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特質及疫情對個人的影響。因此,當發現自己的心境跟別人不一樣時,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在隔離這段期間所遭遇的狀況不同,在解封時,每個人對於安全跟期待也可以不一樣,不需要普天同慶。給自己跟周邊的人允許按照閣人的步驟走出封鎖,保有自己調整改變的時間。讓大腦在安全情況下 重回社交生活對於已經受到病毒驚嚇的大腦,面對「新正常」生活的改變,也需要逐步調整,每個人調整的步驟不一樣,首先要依據自己的節奏進行,接收正確訊息,與周遭的人討論生活變化。別急著一口氣做想做的事情,先選擇變化較小、已經習慣的、比較小規模的社交互動,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不要糾結於「假設」或「應該」發生的事情。讓大腦在安全情況下,慢慢適應「新正常」的生活。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長林健禾表示,病毒影響的不只是生理,搭著媒體網路的放送,心理層次的散播比實際病毒散播的更廣,心理受影響的人數遠遠超過被病毒感染的人數。心理比較敏感的人這段期間若焦慮、緊張大到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程度,應及早就醫,讓醫師協助把身心症狀解除。

7/26降級不解封?陳時中:緩步放寬

7/26降級不解封?陳時中:緩步放寬#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級警戒已長達兩個多月,許多民眾出現防疫疲態,很多人都好奇7月26日後是否會解封?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強調,沒有要解封,但警戒會降級;英國、新加坡、荷蘭、以色列,都看到解封之後疫情反彈,這幾國施打疫苗涵蓋率高,但仍然無法阻擋變異株傳播,以新加坡來說,昨新增92例,今增172例,國內疫情可以控制,但解封要非常謹慎緩步放鬆。今增18例本土、4例死亡此外,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今新增之18例本土病例,為1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2日至19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6例、基隆市3例、桃園市2例;其中13例為已知感染源,餘5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今新增4例死亡個案,為3名女性、1名男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7日至7月16日,確診日介於5月22日至7月19日,死亡日介於7月16日至19日。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8日累計公布1萬4210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34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6.9%。

疫情警戒降級有望?陳時中:已接近二級標準

疫情警戒降級有望?陳時中:已接近二級標準#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行政院今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衛服部長陳時中表示,三級警戒防疫措施自上周適度鬆綁後,由於國人大都能配合相關指引規範,目前疫情趨緩,已接近降為二級的標準,但考量國際疫情依然嚴峻,我邊境管制仍應嚴防,不可鬆懈,而國內警戒縱使降級,也需同配合嚴謹的管制措施,緩步實施。今新增15例本土 1例死亡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今新增15例本土病例,為8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4日至1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1例為最多,其次為桃園市3例、台北市1例;其中9例為已知感染源,餘6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今新增1例死亡個案,為8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因有其他確診者接觸史,6月17日安排採檢,採檢時無症狀,檢驗結果為陽性,同日收治住院,6月18日確診,7月9日解除隔離,7月17日因其他原因死亡。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7日累計公布1萬4192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26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6.4%。

本土病例數回升 今新增29例確診

本土病例數回升 今新增29例確診#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9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案例多,需要調查進一步釐清,也呼籲民眾有接觸史要據實以報。今新增29例本土病例,為17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5日至15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4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1例、桃園市2例、宜蘭縣及彰化縣各1例;其中21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4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新增4例死亡個案今新增4例死亡個案,均為男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4日至6月16日,確診日介於5月26日至6月24日,死亡日介於7月9日至14日。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4日累計公布1萬4130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13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5.9%。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5378例確診,分別為1221例境外移入,1萬410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6例移除為空號。

新北降至個位數 桃園確診數超越新北

新北降至個位數 桃園確診數超越新北#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7例COVID-19病例,分別為17例本土及1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今新增17例本土、6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新增17例本土病例,為11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7日至13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0例為最多,其次為桃園市3例、新北市及台中市各2例;其中10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4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6例死亡個案,為5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7月3日,確診日介於5月19日至7月5日,死亡日介於7月10日至12日。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2日累計公布1萬4074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1964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5.0%。

微解封前夕 北市確診病例首度個位數

微解封前夕 北市確診病例首度個位數#新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病例,分別為23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明天三級警戒微解封,國內疫情有趨穩跡象,北市也首度降到三級警戒以來個位數,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除非再發生大型群聚感染,否則目前疫情可說是穩定的。新增23例本土、1例死亡個案今日新增之23例本土病例,為1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20日至7月11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0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9例,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及台中市各1例;其中17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2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者接觸史,個案於5月11日出現發燒等症狀,5月19日就醫採檢,5月20日確診並住院治療,6月11日解除隔離並出院,7月10日因其他原因死亡。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0日累計公布1萬4019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1850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4.5%。

不跟進微解封 雙北餐飲禁內用、限外帶

不跟進微解封 雙北餐飲禁內用、限外帶#新冠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12日後將進行微解封,餐飲業有條件開放內用,但仍尊重地方政府判斷可做彈性調整。對此,雙北一致決定,不開放餐廳內用,現階段仍以外帶為主。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經過市府團隊實際討論,很多地方業者和管理單位都很難做到,因此三級警戒期間,餐飲業仍不開放內用、一律採外帶,連同電影院,也維持暫停營業;博物館、藝文園區及開放型風景區,人數降載、開放戶外,其他一律不開放,避免室內密閉空間成為防疫破口。北市府則指出,針對微解封的指引,7月13日到7月26日原則上以民生經濟、社會運作優先。現階段餐廳仍持續限制外帶。教育局相關部分,校園戶外操場不開放;兒童新樂園、動物園、天文館、青發處,維持暫不開放;圖書館部分,讀者不入館,預約取書分流。新增32例本土、12例死亡此外,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6例COVID-19病例,分別為32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2例死亡。今新增32例本土病例,為17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日至8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9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1例、桃園市2例;其中14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7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新增12例死亡個案,為8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2日至7月4日,確診日介於5月16日至7月7日,死亡日介於6月30日至7月8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