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型態的進步,癌症患者也能透過新療程模式,免於奔波醫院與家裡兩地,特別是癌症患者所需的營養補給,也有更彈性的居家照護方式;這樣的型態不僅讓病患與家人減少身心壓力、提升生活品質,病患也能避免到院感染的機會。
隨著醫療型態的進步,癌症患者也能透過新療程模式,免於奔波醫院與家裡兩地,特別是癌症患者所需的營養補給,也有更彈性的居家照護方式;這樣的型態不僅讓病患與家人減少身心壓力、提升生活品質,病患也能避免到院感染的機會。
隨著家中長輩的年齡的增長以及疾病影響,吞嚥能力也會跟著產生退化,以前可以吃的食物,現在可能都難以下嚥,平常要怎麼照護長輩呢?日本牙醫師、營養師齋藤真由於《圖解!居家吞嚥照護全書》一書中,分享居家照護相關知識,包括預防噎到的吞嚥注意事項、口腔清潔保健等,幫助照護者輕鬆照護長輩。以下為原書摘文:
一名2歲8個月的寶寶,因出生時發現罹患先天短腸症,面臨營養攝取不足的危機,在進行小腸延長手術後,接受醫院營養醫療小組的評估,安排媽媽學習居家靜脈營養治療方法,在家進行近2年的居家照護後,體重從3.3公斤增加到13.5公斤,得以穩定成長茁壯。至今已成功脫離居家靜脈營養,順利進入幼兒園上學。
每個人適合的輪椅,會因為身體的尺寸和疾病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就像我們買鞋子一樣,我們會先看看自己的腳長腳寬,挑選鞋子的大小尺寸後,接著試穿、走走看,好不好走?舒不舒服?挑鞋子是這樣,挑輪椅當然也是,每個人適合的輪椅都不相同。但是,請把握1個原則,就是要「坐好坐滿」,就可以找到適合的輪椅了喔!
有一位門診失智奶奶和家屬的互動:「不要再問了,我已經累了」,在醫師長期和奶奶互動的理解,前半段話所指「我不會回答、我不知道」,後半段話是奶奶維護尊嚴的方式。大多數人若沒有專業知識的基礎下,容易解讀成家人總是很累、不願意溝通,不知道該如何互動是好?
農曆春節假期即將來到,年節期間闔家團圓歡喜聚餐,吃到黏稠的年糕、湯圓或果凍等食物的機會比平時多,胸腔內科醫師就提醒,若家中有吞嚥功能較差的老人,吃東西時要特別留意,可以先幫忙切成適合吞嚥的大小,以避免不慎噎到,危及生命,即使噎到也容易咳出來,讓全家好好過一個平安年。
家中有長輩的人要注意了!長輩是否會因為不明原因頭暈、頭痛,甚至嚴重到會出現想吐、呼吸困難的情況?其實頭暈的原因有很多,若能了解正確原因,就能對症下藥。這次由醫師教你分辨「3種」不同情況的頭暈,並說明頭暈常見的症狀以及預防方式,讓家中長輩不再因頭暈而困擾。
導尿管算是臨床上常使用的尿液引流方式,常見於手術全身麻醉後的病人或是罹患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失去自行排尿能力的長輩。透過1條管路進入膀胱,讓尿液可以直接導到集尿袋裡,幫助排出尿液。然而,使用導尿管的時候,會增加由於泌尿道感染的風險,尤其長期留置的時候,風險就更高,因此如何正確照顧有使用尿管的長輩,以及尿管清潔就非常重要。